有句話老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要有吃相。」
朋友和我講,他和他同事小王一起去食堂吃飯,菜剛上來,小王就已經把好吃的菜首先夾一碗,完全不管其他後面來的同事有沒有吃到。
而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就在菜裡挑來挑去,一餐飯下來,小王面前就跟打了一場飢餓戰一樣,一片狼藉,一點也不像個女生吃飯的樣子。桌子上吃剩下的一些肉骨頭也不管,在餐具回收的地方,直接隔老遠就把碗哐當一扔,菜汁濺得到處都是。
吃了幾次後,他就不願意再和小王一起去吃飯了,至於很好的交情更加談不上了。因為一想到她在吃飯的時候樣子和一些舉止,就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飯桌上,簡簡單單的吃飯行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狀態,有的人吃飯簡單粗暴,不顧他人,有的人則舉止文雅端莊,有人挑三揀四,有人處處周全。
從吃相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一個人的吃相往往很輕易就會影響到別人對自己的總體評價。雖然吃相不能和道德品行劃上等號,但吃相好看的往往能在飯桌上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01 吃相,反應了一個人的形象
大學的時候有個同學也是一樣。大家都想安安心心品嘗美食的時候,他的吧唧聲總讓人胃口全無。
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他特別能說,經常唾沫橫飛。我們幾個同學對他的印象就是,一口菜,吧唧吧唧,然後嘬筷子,手上拿著雙筷子,指來指去,嘴裡還含著一嘴菜,就一個勁兒的說話,噴的滿桌子都是渣滓,臨了還打一個嗝。
他那一連串兒的吃相,讓人在吃飯的不放在心上都不行,跟他一起吃飯真遭罪,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同學開玩笑的說,小鄧,這裡以後找了女朋友你也這個吃相嗎?恐怕見著你這個吃相就不願意和你處對象了吧。
吃飯有這麼多不雅觀的習慣,給別人留下自以為是、格局小、層次低、整個人很Low的印象。
吃飯尚且如此,何況共事呢?其實吃相就是一個人的形象,好的吃相就是在為自己的形象加分。吃相,其實說白了就是你的名片。你吃飯的時候舉手投足,都是在無形中給自己貼上了標籤。
02 吃相,反應了一個人的教養
孟子曰:「食色性也。」
其實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往往是最放鬆的狀態,這時候潛意識裡的東西就會無形暴露出來。
從小,父母便會教育我們「人齊了才能吃飯」「長輩先坐,晚輩才能坐」「食不言,寢不語」,而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習慣,也會成為一個人教育的體現。
在《父母愛情》中,江德福第一次去到安傑家裡吃飯,在飯桌上吃飯吧唧嘴,還一個勁兒的講話,惹得安傑一大家子沒有心情吃飯。
記得有一次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新娘的一位親戚來遲了,便在我吃飯的這一桌坐下了。
雖然不太熟悉,但是這個中年婦女看起來文雅端莊的,大家都禮貌性地和她打了一下招呼,一桌子的氣氛都很融洽。
直到上菜之後,她吃飯的樣子卻讓滿桌子的人不經意皺起了眉頭。一道「鹽焗大蝦」剛剛上桌,她就直接把菜倒在自己跟前,然後夾了四五隻蝦子放進自己的碗裡;梅菜扣肉端上來的時候,她又舉起自己的筷子首先把扣肉夾幾塊在自己的碗裡;
飯桌上只要是剛剛端上來的菜,首先就是被她夾了的,吃完了的肉骨頭吐一地......
自己夾完菜後,她又大聲叫喚著:「吃啊,你們怎麼不吃呢?」桌子上的其他人要麼尷尬的笑笑,要麼舉著筷子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一頓酒席吃得有多讓人糟心就有多糟心。
其實,餐桌上的行為會影響其他人就餐時的心情和氣氛,也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基本教養。等待菜上齊了再動筷子,吃飯夾菜不疾不徐;不糟蹋,不浪費,遇到好吃的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正所謂:「吃相見人品。」這樣的人心裡總是裝著他人,人品也自然是沒話說。
03 吃相,反應了一個人的性格
很多人交朋友也好,談戀愛也好,都有很重要的一條標準——能吃到一起去。能吃到一起去並不是兩人的口味合不合,而是在跟這個人吃飯的同時,自己的心情是否愉快。
咱們可以想一下,如果和一個人出去吃飯,對方在點菜的時候完全不問你的想法,菜上桌後拿筷子在碗裡翻來翻去的,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首先夾到自己的碗裡去或者就把那碗菜端到自己的面前去,都不讓別人碰到那個碗,一邊很開心的和你聊著天,一邊還揮舞著手上的筷子........
這樣的一個人,哪怕長得再好看,其他方面在令你欣賞,恐怕你也不會在願意和他吃第二次飯了吧?
因為吃相差的人,往往都不會考慮到自己的行為給其他人帶來多大的困擾。他們並非意識不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而是不願去改正。說簡單點,就是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不在乎別人的感受。
一個內心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以後相處中遇到其他的分歧,估計也不會站在你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的人是無法讓人舒服的,愉快地與之交往的。
有時候,一個人的「吃相」,往往也會反映出他的格局。是心懷寬廣還是心胸狹隘,是光明正大還是自私自利,看看他的「吃相」就全都知道了。
願我們都能成為在飯桌前端莊得體,讓人如沐春風,在生活中體貼包容,值得別人信賴的人。
今日話題:你覺得吃飯可以看清楚一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