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虔誠的藏族信仰

2021-02-17 藏族在線

我們關注整個藏區,歡迎訂閱和投稿!

投稿郵箱:632907814@qq.com


轉山是藏族人表示虔誠的一種方式。他們相信徒步圍著神山繞行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心懷信仰、敬畏自然,虔誠的藏民離開世俗的現實生活,走入荒野自由穿行,歷經磨難後回到出發地。途中經歷的艱險絲毫不能嚇退生生世世圍繞卡瓦格博轉經的藏民,因為在他們看來,苦難和折磨正是他們延續著朝聖之路前行的理由。 楊帆/攝


晨起趕路,踏著雨崩村草地上鋪滿的薄霜,腳底不時傳來的嘎吱脆響呼應著卓瑪和同伴內心的興奮。她們都來自西藏昌都,目的地是雨崩村神瀑,這是梅裡雪山內轉山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圍繞卡瓦格博的轉經分為「內轉」和「外轉」兩種方式。卓瑪和同伴這次走的是「內轉」,步行需要三到四天時間。

這是卓瑪和丈夫扎西旺堤婚後第一次來梅裡雪山雨崩村神瀑「內轉」,不同的是,這一次她帶來了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一家人預備穿過「蓮花生禪洞」,感悟佛經中的「中陰之旅」,在卓瑪看來,這是她和孩子生命中的一個重要起點。

神瀑的水落到孩子的額頭上,卓瑪和丈夫扎西都興奮不已,他們口中念誦經文,祈求神瀑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平安幸福。夫妻倆不遠千裡從西藏昌都來到雨崩神瀑「內轉」,就是想讓8個月大的孩子接受洗禮,獲得來自神山的祝福。這是卓瑪和扎西提前送給孩子的一周歲生日禮物。

梅裡雪山神女峰和五冠峰之下,是內轉山的重要驛站雨崩村,自古只有一條人馬驛道通向外界,長期的與世隔絕,讓這裡的時間和發展速度慢了下來。遊客的到訪,日益影響著藏民的生活,卻未能改變雨崩村的質樸和善意。

天色漸暗,斯那都吉家的門口才開始熱鬧起來。這一天,是這個藏族小夥子迎娶新娘的日子,對於村子來說如同節日,全村人都送來了祝福,所有的禮成都延續著古老的傳統。

斯那都吉和羅絨卓瑪迎來了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他們結婚了。雨崩村許久沒有這樣熱鬧過,斯那都吉和妻子得到了全村人的祝福,這個憨厚的藏族漢子一整晚笑得合不攏嘴,斯那都吉覺得,這是神瀑和長輩告訴自己的:善心會有福報,未來充滿希望。

永久村的小寺廟裡,守寺的僧人點燃酥油燈,為前來跪拜的轉經者祈福。轉經者相信,跪拜是推開梅裡雪山外轉路的大門。

如今的「外轉」 歷時4至7天,部分路段可以搭乘摩託或汽車,大部分需要徒步行走,近220公裡的徒步高原行走跨越兩省三縣,每天海拔跨度1000米左右,最高海拔是4815米的說拉埡口。

藏族人相信,噶舉派第二世活佛噶瑪拔希開啟了梅裡雪山的轉山之路。他們世世代代轉山,就是在跟隨佛的足跡,引導自己前往彼岸之地。

這是一群從青海來的覺母們,轉山時她們排成長隊行走,口中念誦經文。

在海拔3340米的永是通,覺母們停下腳步,打酥油茶吃糌粑,一旁的轉經者爬上牆頭默默觀看。她們就像佛的使者,到哪兒都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海拔4415米的多克拉埡口,是梅裡雪山外轉路上第一個4000米海拔以上的埡口。即便天空晴朗,雪山的寒風也足以將脆弱的皮膚撕裂。這裡系滿了無數朝聖轉經者掛上的經幡,藏族人相信,將經幡系在這裡,他們念誦和祈福的經文會一直被山風吹起念誦,傳到卡瓦格博的耳朵裡,甚至將他們帶到彼岸的「理想國」,輪迴延續。

太陽落山,暮色四合,趕路的車輛在「曲珠堆格」的群山間編織起一條長長的光帶。這裡是轉山路上著名的碎石崩塌區,卡瓦格博特殊的地理環境,是藏族人所有空間認知和信仰之源的基礎,它深刻影響著一個民族文化的延續:藏族傳說中,「曲珠堆格」是一條被卡瓦格博神山壓在身體下的黑蛇,它不停吞噬著山丘和過往生靈,所以才會常年滑坡。

藏民在4815米的說拉埡口煨桑,系上風馬旗,向天空撒開五穀,祈福頂禮,高喊「阿萊此咯」。對於藏民來說,轉山沒有外界想像的神秘,普通的藏民們相信,轉山能為他們消除此生業障,祈福家人平安,保佑莊稼豐收。轉山活動就是他們實實在在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身體中流淌的血液。

凌晨7點,卡瓦格博峰終於漸漸顯示在轉經者眼前。轉山路的艱辛,對於人體有著極大的挑戰,可也正因為體力的消耗,轉經者能夠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與安靜,使得轉經者能更「真實」地面對自己的精神世界,去思考是與非、善與惡,去領悟生命對人的意義和自己對信仰的理解。

歷時5天,曲桑回到了外傳出發的起點飛來寺,他雙手合十頂禮卡瓦格博,內心無比平靜。梅裡雪山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條件,使得生活在這裡的藏民以最本真的方式——「行走山間」來使自己塵歸內心。對於藏民來說,這一切都是生命輪迴的起點。

相關焦點

  • 岡仁波齊轉山路,藏民的朝聖之路,一切顯得那麼虔誠!
    岡仁波齊轉山路,藏民的朝聖之路,一切顯得那麼虔誠!記得去年這個季節岡仁波齊的卓瑪拉山上冰雪覆蓋氣溫很低,下山後頂著峽谷的大風行走十幾公裡,對意志,毅力,體能是極大的考驗。當然轉山的人不多,也就少有騎馬騎牛那些場景,倒是看到很多年輕的藏族父母,背著11個月大的孩子翻山越嶺,另一對在雪坡上牽著一男一女兩個學齡前兒童轉山,真是既平常又震撼。篤信佛教的藏族人堅信,朝聖能盡滌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無窮的功德,並最終脫出輪迴,榮登極樂。而轉山,則是來自不同地方朝聖者最常採用的方式。
  • 轉山,感受信仰的力量
    於是從春節後便開始召集隊友,最終確定9人同行,9月14日到達拉薩,19日到達岡仁波齊腳下的塔欽,20日早晨開始轉山。可是真正踏上了轉山的路,腦海裡忽然間產生了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來?積累功德?我並不信佛,我們所受到的傳統教育已經讓我沒有了信仰,我只是知道向善就好;欣賞風景?青藏高原上的絕美風景比比皆是,不必從拉薩長途奔波到這裡;感受戶外?
  • 轉山 感受最純淨的洗禮
    轉山,很多人不了解。這是作為藏傳佛教一種祈願方式:對著靈性的大山順時針方向繞走的儀式,是朝拜神山最虔誠的方式。藏人相信,遭遇苦難的人藉此能得到罪愆的洗脫和身心的淨化。在當地藏族民眾心裡,梅裡雪山是所有信奉藏傳佛教民眾的朝覲聖地,自古以來,她在藏民心中是至尊、至聖、至神的象徵。
  • 轉山丨藏傳佛教神山尕朵覺悟旁鮮為人知的邦日朵卡
    只為尕朵覺悟的信仰  藏傳佛教四大神山的心願,從那年梅裡雪山外轉經後就成了阿布的執念,就像那年藏族的年輕人對他喊著「阿布」,從此以後,他一旦進藏,他更喜歡別人叫他阿布而不是小布。那份實在的熱情,讓我又仿佛每一次回到藏區,每一次遇到的一個個心帶信仰善良淳樸的藏族朋友,這是我熟悉的藏地,這是我喜歡藏區的原因。
  • 轉山的魅力,岡仁波齊神山、梅裡雪山……,你還在等什麼
    近些年隨著旅遊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高原,走向了西藏,隨之也開始迷戀那裡的絕美景觀以及藏傳佛教和信仰。轉山轉水轉佛塔,去多了藏區的人們也不由自主地跟著當地人轉了起來。轉山也是如此,慢慢地內地遊客也流行開來了。喜歡藏區、愛上西藏,愛上轉山。
  • 聖者之旅 | 神山岡仁波齊轉山詳解
    紀實電影《岡仁波齊》正在國內熱映,講訴了一群康區虔誠藏民在馬年前往聖城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 藏族的民間信仰
    古老的藏族有著內容十分豐富的民間信仰崇拜。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近現代藏族民俗得以了解;另一方面,藏族民間信仰的許多內容被後起的本教乃至本土化的佛教所吸收,已經融入到本教、佛教中去了。因此,藏族本教、佛教中的一些內容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其源頭同樣可以一直找到民間信仰中去。  藏族的民間信仰崇拜的對象可謂包羅萬象,既有各民族共同信奉的靈魂崇拜等對象,也有它特殊的崇拜物,如犛牛、箭等。就大範圍而言,可分為動植物崇拜、自然崇拜、靈魂崇拜等幾大類。
  • 活著 他們的信仰先於他們醒來
    當宗教的第一縷光芒射入信眾靈魂的時候,折射出的便是他們發自心底的虔誠與感動。對於每一個願意勇敢面對自己的人來說——「去西藏」,是試圖照看自己內心的一種形式。尤其來到大昭寺,便猶如置身於一個二次元的世界,往來穿梭的遊客與虔誠膜拜的信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塵世與佛地共處一方。虔誠的祈禱是藏傳佛教信眾生活中的必修課,信眾們能從祈禱中得到足夠的精神慰藉和幸福感。
  • 轉山:只為今生,更為來世丨大話西藏
    以上的節目中我們提到了馬年轉山,特指的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岡仁波齊,因為它的生肖年是馬年,但接下來讓藏族攝影師丹瑪·扎爾巴帶大家看看同為四大神山之一,生肖年是羊年的梅裡雪山。梅裡雪山是雲南省最高的山峰,位於德欽縣東北方10公裡處。
  • 中國藏族的民間信仰
    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近現代藏族民俗得以了解;另一方面,藏族民間信仰的許多內容被後起的本教乃至本土化的佛教所吸收,已經融入到本教、佛教中去了。因此,藏族本教、佛教中的一些內容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其源頭同樣可以一直找到民間信仰中去。  藏族的民間信仰崇拜的對象可謂包羅萬象,既有各民族共同信奉的靈魂崇拜等對象,也有它特殊的崇拜物,如犛牛、箭等。
  • 藏族人的民間信仰
    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近現代藏族民俗得以了解;另一方面,藏族民間信仰的許多內容被後起的本教乃至本土化的佛教所吸收,已經融入到本教、佛教中去了。因此,藏族本教、佛教中的一些內容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其源頭同樣可以一直找到民間信仰中去。  藏族的民間信仰崇拜的對象可謂包羅萬象,既有各民族共同信奉的靈魂崇拜等對象,也有它特殊的崇拜物,如犛牛、箭等。
  • 轉山:相隔12年,你與誰相遇
    來自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人們在同一條路上。那一刻,行走不再是身體的抵達和移動,而是內心與信仰連接在一起。對於西藏的朝聖者來說,轉山路其實是指向內心的,諸如環形的轉山路線設計,以及「中陰關」與天葬臺等聖跡,無不在提示生死之無常,解脫之必要。
  • 十二座藏域神山轉山路線終極攻略,戶外人的畢生嚮往!
    見到梅裡雪山,一般藏族人會抬起雙手用手掌虔誠地示意神山,為它生,並且願意為它死—每年秋末冬初,成千上萬的藏民牽著馬念著佛經繞山焚香朝拜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虔誠的藏傳佛教的信仰者堅信圍繞神山的朝覲會增加能量。梅裡雪山的內轉經道,其中一條是從尼農河谷到雨崩神瀑,再從雨崩神瀑到西當溫泉,這也是常規內轉經的路。
  • 她是人間天堂更能承包你的信仰,世上超過99%人都會想去!
    在美景背後,更讓人感動的是西藏的信仰。未到西藏之前,信仰只是朦朧的畫像;去了西藏,才明白什麼才是虔誠的信仰。叩等身長頭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信徒與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一般信徒們會在手、膝蓋上佩著護具,前身掛一毛皮衣物,不懼千辛萬苦,從家鄉出發,三步一叩地向聖地拉薩進發。
  • 三度文昌銅鼓嶺轉山觀海大礁石區域穿越
    該峰四壁分布極為鮮明對稱,形似圓冠金字塔(藏民稱像「石磨的把手」),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    他們萬裡迢迢三步一拜等身丈量,跋山涉水、歷經磨難去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今生,只修來世。一代接一代,前赴後繼持續著,輪迴永遠不完。
  • 【春節】2021春節跨年-遇見梅裡-徒步天堂雨崩-藏寨過大年6日轉山活動
    梅裡雪山雨崩徒步6日轉山活動你將體驗到雲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 特有的各種雪域奇觀 朝拜信仰之力
  • 《轉山》朝聖之路,只為追尋心中的 「天堂」
    電影《轉山》講述男主畢業時,遭遇了哥哥的亡故,正處在迷茫期的書豪意外發現了哥哥留下的騎行日誌,這個不騎車的青年萌生了騎行滇藏線替哥哥完成未竟心願的想法,在經歷了女友的離去後,他義無反顧奔赴麗江
  • 藏刀,信仰與耐心鑄就的藏族精神!
    ▲拉孜藏刀非遺傳承人普達瓦圖丨「寰行中國」別克·文化之旅一把質量上乘的藏刀配以精美低調奢華的刀鞘就成了傳統的藏族人民生活中
  • 【迦南長線】夢回阿里 朝聖岡仁波齊轉山
    什麼是轉山?轉山是指對著靈性的大山反覆繞走的儀式,是朝拜神山最虔誠的方式。藏人相信,遭遇苦難的人藉此能得到罪愆的洗脫身心的淨化。轉山者,必須舍卻已身私慾,僅為他人祈福而行。據說,依照藏傳佛教的解釋,轉神山一圈,可以洗清一生的罪孽,轉十圈,可以在五百輪迴中免受下地獄之苦,轉一百零八圈即可今世成佛.藏傳佛教和印度教轉山是按順時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