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轉山路,藏民的朝聖之路,一切顯得那麼虔誠!

2021-01-19 笑等濁空成空

岡仁波齊轉山路,藏民的朝聖之路,一切顯得那麼虔誠!

記得去年這個季節岡仁波齊的卓瑪拉山上冰雪覆蓋氣溫很低,下山後頂著峽谷的大風行走十幾公裡,對意志,毅力,體能是極大的考驗。當然轉山的人不多,也就少有騎馬騎牛那些場景,倒是看到很多年輕的藏族父母,背著11個月大的孩子翻山越嶺,另一對在雪坡上牽著一男一女兩個學齡前兒童轉山,真是既平常又震撼。

篤信佛教的藏族人堅信,朝聖能盡滌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無窮的功德,並最終脫出輪迴,榮登極樂。而轉山,則是來自不同地方朝聖者最常採用的方式。神山岡仁波齊的地位是世界性的,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印度教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溼婆,就住在岡仁波齊,而印度的印度河、恆河的上遊都發源於此,所以在岡仁波齊見到大批的印度朝聖者就不奇怪了,同樣,來自尼泊爾、不丹以及我國各大藏區的朝聖隊伍也是絡繹不絕。

轉山道有兩條,一條外轉,以岡底斯山為核心的大環山線路,總長52公裡,另一條內轉,以岡底斯山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的小環山線路。篤信佛教的轉山人一般是外轉13次後再內轉。據說佛祖釋迦牟尼的生肖屬馬,馬年轉山1圈相當於其他年份轉山13圈,且最為靈驗和積長功德,所以每逢藏曆馬年,轉山的朝聖者最多。任何一個佛教徒,皆以一生能到岡仁波齊轉一圈為榮。這條外轉路線如今也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徒步線路之一,不少背包客為了體驗或者自我實現,在每年大雪未封山時,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一起,前來一睹神山風採,體驗轉山路上的艱辛,感受那一路帶給自己的震撼。

作為神山的岡仁波齊峰,其地位是世界性的。印度創世史詩《羅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往世書》、《岡底斯山海志》等著述中均提及此山。從這些記載推測,人們對於岡仁波齊峰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藏語裡意為"神靈之山",梵語意味"溼婆的天堂"。岡仁波齊峰同時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西藏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每年絡繹不絕的,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我國各大藏區的朝聖隊伍們,使得這裡的神聖意味不斷得以體現並加深。

岡仁波齊的周圍由數座寺院,南側的大金寺(或譯為"塔青")附近是朝聖者的大本營,也是也是朝聖轉山的起點和終點。傳說轉岡仁波齊一圈可喜慶前世罪孽;轉十圈可免受輪迴之苦;轉一百圈可立地成佛。這樣的說法使前來朝聖的人變得更多。特別是逢藏曆馬年,人們會不遠千裡趕來轉山。沿著轉山道前行,有個地方遍地堆放著朝聖者留下的衣物,懸掛著無數的經幡。人們以丟下自己的衣物或懸掛帶來的經幡的方式表達對神山的崇拜之情,同時也為自己和親人乃至眾生祈福。

行程天數根據個人體力而定。沿途有7-8個休息站,建議備上高原安,紅景天等藥物。在岡仁波齊朝聖途中,你會看到印度人(印度教徒也把岡仁波齊看作神山,相傳印度教把岡仁波齊神山看作大黑天神的駐錫地),還有美國人,藏民,旅行家等,在這裡,跨宗教,跨文化,跨種族。人們為了信仰,一起走在路上,用單調重複的動作,磕長頭。你看到他們有的衣衫襤褸,滿臉泥濘,他們在用他們的方式和態度向生命的目標前進。

這一切都看轉山之路都顯得那般虔誠和諧,我們可能不套理解但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樣的人都是為了那份寄託!

相關焦點

  • 聖者之旅 | 神山岡仁波齊轉山詳解
    紀實電影《岡仁波齊》正在國內熱映,講訴了一群康區虔誠藏民在馬年前往聖城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 人生就是一條朝聖之路—2020岡仁波齊轉山
    (請將屏幕橫放)在藏區,一個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心願莫過於轉山、轉湖去岡仁波齊朝聖他們認為:圍繞岡仁波齊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一路行走,感受荒野之美,心中只有虔誠與敬畏。(請將屏幕橫放)岡仁波齊當你試圖去了解西藏的宗教和歷史時,會發現有一處地方是無法繞開的,它就是岡仁波齊。
  • 岡仁波齊轉山朝聖指南 ——為文化旅行者、朝聖者而寫 (上)
    當來到岡仁波齊旁,卻因大雪封山,轉山計劃無奈放棄。而幸運的是,終於在回程路上遠遠見到了水晶石般直聳雲霄的岡仁波齊神山。在2012年秋天我的第二次西藏旅行中,完成了第一次岡仁波齊轉山。2014年6月,我啟動了《朝聖岡仁波齊》的個人長期攝影項目。從那時起,每年平均都會在岡仁波齊神山旁待大約1個月,以身體力行的方式一邊轉山一邊拍攝。
  • 轉山的魅力,岡仁波齊神山、梅裡雪山……,你還在等什麼
    岡仁波齊轉山轉山轉水轉佛塔,是倉央嘉措詩裡的一句,其實也是藏族同胞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世界中心,岡仁波齊藏區有很多神山,有四大神山或十大神山之說。但不管是哪種排名,岡仁波齊山都是是首推第一的。塔欽小鎮艱難的岡仁波齊轉山之旅是從谷地通往卓瑪拉山口,這之間共有三個坡。
  • 「神山」岡仁波齊有多神?
    ▲ 岡仁波齊。圖/孫巖《發現西藏》在西藏,許多人的一生夙願,就是到岡仁波齊朝聖。
  • 一次淨心之旅,漫漫朝聖路只因它是岡仁波齊
    第一次知道岡仁波齊是看了由張楊導演執導《岡仁波齊》,影片講述了生活在西藏小村莊裡的尼瑪與同村親友一行11人前往拉薩與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途中經歷了大雪、塌方、車禍,歷時一年行程2000多公裡,到達岡仁波齊。
  • 視覺|去西藏「轉山」,不止有岡仁波齊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編者按:對於沒去過西藏的人來說,那裡總顯得異常神秘。一場「轉山」卻讓作者更近距離接觸到那裡的風土人情,那一場「轉山」也讓作者思緒飛揚。「轉山」是一種盛行於西藏等地區的宗教活動,表示宗教虔誠的一種方式,「轉山」的人步行甚至一路磕頭,圍著聖山,轉一圈或多圈。岡底斯山位於西藏中部,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作者探訪的是最高峰——冷布崗日峰。轉山是辛苦的,顛簸的路總讓人提心弔膽。
  • 岡仁波齊峰
    這個岡底斯聖山是八千萬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極樂世界之地,曾誕生八千萬賢能並傳播佛法的聖地,是贍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長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鄉。在瑪旁雍錯之北,峰頂四季冰雪覆蓋,山峰四壁對稱,呈圓冠金字塔狀,峰上空常常白雲繚繞,愈發顯得神秘莫測。轉山一圈距離為51公裡,周圍有八座寺廟。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
  • 阿里大環線(二)——岡仁波齊兩天一夜朝聖之路
    選擇去岡仁波齊轉山的人不能逛鬼湖。所以鬼湖就等下次再去吧~至於為什麼呢,這裡有個很有趣的四角虐戀的傳說,關於岡仁波齊、納木納尼、瑪旁雍措和拉昂措。連結在此,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話請自行查看:《神山聖湖四角戀:岡仁波齊是個「渣男」,聖母之山最委屈》   https://www.sohu.com/a/271318321_189881岡仁波齊:藏語「神靈之山」,印度梵文「溼婆的天堂」。據苯教經典描述:一條從岡仁波齊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徵服的湖泊——瑪旁雍湖。有四條大河由此發源,流向東、南、西、北四方。
  • 岡仁波齊的轉山者
    岡仁波齊(Gang Rinpoche)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藏語中岡即雪山,仁波齊即仁波切,岡仁波齊意為「雪山之寶」。佛經記載,印度往北過九座大山,有一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此「大雪山」 即神山岡仁波齊,而四大江水之源即「聖湖之母」瑪旁雍錯。由岡仁波齊峰、納木那尼峰、瑪旁雍措和拉昂措兩山兩湖組成的地帶,被藏族人稱為「神山聖湖之地」。
  • 岡仁波齊轉山,你走過嗎,這段52公裡的山路
    2019年9月 岡仁波齊二.為什麼要去岡仁波齊轉山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qí )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路線:海拔4560的塔欽,在岡仁波齊南面的山腳下,轉山到了海拔5630的卓瑪拉,已經是岡仁波齊的北面了,再返回海拔4560米的塔欽,全程52公裡的高山徒步。海拔6000米大概是普通人的海拔極限了,所以如果不是登山登頂的話,卓瑪拉山口可能是普通人一輩子能抵達的最高的海拔,5630米。
  • 你需要提前了解的那些事,有關岡仁波齊轉山的
    你花費了多久的時間完成的岡仁波齊轉山,一天兩天還是三天?打算去轉山之前有沒有遇到麻煩的事情,在轉山途中有沒有後悔的事情,轉山後有沒有遺憾的事情?今天攻略君根據這些年來做藏區旅行的經驗,跟大家說說有關於岡仁波齊轉山的那些事兒。
  • 《岡仁波齊》朝聖之路讓心中充滿神聖
    然而,這幾天我發現,有些電影其實更適合一個人去看的,比如最近上映的《岡仁波齊》 而且,我一個人看了。我對這部電影所寄託的期待是,我想看看西藏的風景,藏人的信仰,藏教文化對這片熱土地的渲染。在修辭手法裡,通過對比會凸顯某種特性,對比越強烈,凸顯功能越明顯。
  • 岡仁波齊是一座什麼樣的山峰
    封面圖片:聖湖旁的岡仁波齊,圖片來自sonamadventures.com海拔6638米(又一說6712米)的岡仁波齊
  • 西藏岡仁波齊轉山後,再上5200米珠峰大本營,會是什麼體驗?
    我想我終有一天會回到這裡,繼續這段未了的緣分,一嘗夙願,於是我向著神山岡仁波齊的方向,許下了與隊友老貓當年一樣的那個諾言……)兩個多月前,我翻開舊文件,看著老照片,思緒一下就回到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時光。於是我決定將這些記憶碎片梳理一遍,記錄下來,便寫下了我首次西藏之行的第一篇作文——《走進西藏阿里,到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轉山轉湖轉佛塔(進藏篇)》。
  • 《岡仁波齊》信仰者的朝拜之路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
  • 岡仁波齊徒步攝影攻略
    印度人稱這座山為Kailash,印度教裡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溼婆就住在這裡,而印度的印度河、恆河的上遊都在此發源,所以,現在在岡仁波齊見到大批的印度朝聖者就不奇怪了。崗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
  • 川藏線景點-岡仁波齊峰
    岡仁波齊峰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底斯藏語稱「岡仁波齊」或「崗仁波齊」,意思是是雪山之寶。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峰—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還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山,或者說還沒有人膽敢觸犯這座世界的中心,轉山的最高點只到卓瑪拉山。岡仁波齊峰屹立在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綿延於中、印、尼三國邊境,素有「阿里之巔」的譽稱。其實岡仁波齊並非這—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
  • 《岡仁波齊》朝聖,9個故事告訴你西藏旅行的意義
    轉山的路漫長而又陡峭,每天都要上下升降超過2000米,下坡的時候就是無盡的煎熬,脛骨無比的疼,後來加入一個朝聖的團隊,我們一起走了四天,聊了很多關於信仰的故事。>一段真實的朝聖歷程故事的主角是位於芒康的普拉村村民,一位老人一直遺憾未能在自己兄弟生前完成去朝拜的心願,於是和侄子決定在過完藏曆馬年新年後(2014)去朝聖,村裡的人聽到,便陸續加入,一道踏上前往岡仁波齊的朝聖路屠夫江措旺堆一輩子從事屠宰,自覺殺生太多,罪孽深重,經常買醉度日。
  • 【迦南長線】夢回阿里 朝聖岡仁波齊轉山
    什麼是轉山?轉山是指對著靈性的大山反覆繞走的儀式,是朝拜神山最虔誠的方式。藏人相信,遭遇苦難的人藉此能得到罪愆的洗脫身心的淨化。轉山者,必須舍卻已身私慾,僅為他人祈福而行。據說,依照藏傳佛教的解釋,轉神山一圈,可以洗清一生的罪孽,轉十圈,可以在五百輪迴中免受下地獄之苦,轉一百零八圈即可今世成佛.藏傳佛教和印度教轉山是按順時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