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乾淨整潔、廁所配套設施完善且無味、集市有序乾淨……自開展「清垃圾、掃廁所、勤洗手、淨餐館、常消毒、管集市、眾參與」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以來,隆陽區點點滴滴的變化,讓這個城市更加有溫度,也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感受到了溫暖。
「清垃圾」倡導生活新方式
在隆陽區的大街小巷,每天都可見穿著橙色衣服的環衛工人,手拿笤帚定時定點地對路面進行清掃。而每到周五,來自各個單位的 「紅馬甲」們也拿起笤帚到街道打掃衛生,還有的發放宣傳冊號召市民做好清潔衛生,有的走進餐廳倡導文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在這個城市蔓延。
隆陽區城市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左應華介紹,隆陽區日清掃道路面積達498萬平方米,其中機械化清掃面積為349萬平方米,機械化清掃率為70%;日均清運處理生活垃圾505 噸,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為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
「掃廁所」提高生活新品質
廁所雖小,卻是文明的窗口。
木條拼接的外牆、透明的玻璃門、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畫廊……這不是景區裡的建築,而是位於太保北路與昇陽路交叉口的公廁。「以前出來公園玩,上個廁所還得跑回家。就算公園附近有公廁,也是臭氣燻天。現在好了,公廁不僅環境衛生好,還提供洗手液和紙巾,真是方便了群眾的『方便』啊!」 說起公廁的變化,家住附近的李自雲老人滿臉笑容。
保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改造了28個公共衛生間,讓前來就醫的患者感受到醫院的人文關懷。
隆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建股股長李正廳介紹:2020年,隆陽區中心城區新建(改造)城市公廁20座,繼續鞏固提升城市公廁152座。目前,已完成新建(改造)14座、佔計劃數的70%,改造提升任務全面完成,原有163座城市公廁已全面升級改造,均已達到「三無三有」標準。
「勤洗手」引領文明新風尚
一大早,從永昌街道辦事處辦完事的黃如海來到門口的洗手臺洗手。他告訴記者:「辦事處門口新增的洗手臺不僅有洗手功能,還有直飲水的水龍頭,口渴了可以坐在旁邊的凳子上休息喝水。洗手臺便民的同時還美觀大方,這個以『永昌三寶』(永子、料絲燈和瑪瑙)為創意的洗手臺成了大家爭相打卡的網紅點。」
永昌街道黨工委委員、宣傳委員丁瑩表示,勤洗手,不僅可以幫助個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更是推動全民健康的一個重要舉措。為了引導群眾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街道以推進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相結合為目標,把洗手池建到群眾身邊,讓群眾便於洗手。
保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洗手臺則是巧妙地將醫院文化、隆陽文化、保山文化、愛國衛生運動文化融入到設計中,新增設的8個洗手臺各具特色。「洗手臺建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保證了設施具有較高的使用率。」院長何麗芬介紹:「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和醫院的工作高度契合,廁所、洗手臺的改造不僅提升了醫院的硬體設施,也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淨餐館」打造餐飲高標準
五洲國際的「外婆味道」是一家以高標準、嚴要求著稱的餐飲店。自愛國衛生運動開展以來,餐廳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的各項制度。進門吃飯,首先要用微信掃碼進行雲南健康碼的登記、測量體溫,之後在一旁的水池洗手後才能進入餐廳。走進店內,環境安靜舒適,牆上的屏幕實時直播著後廚的工作情況,讓就餐者吃飯更放心。
「淨餐館」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隆陽區督促要求轄區餐館主動履行餐飲主體責任,規範管理餐飲行業,實現遠程監控智能化、日常監管信息化、企業管理電子化,全區餐飲單位基本實現網絡明廚亮灶,確保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常消毒」消除安全大隱患
「您好!歡迎入住隆陽區五洲國際如家酒店。這邊有手消毒液和手消毒器,您可以自行選擇進行手消毒。」每當有客人入住,如家酒店服務員都會溫馨提醒客人對手進行消毒。
如家酒店是「常消毒」做得較好的一個示範點,酒店每層客房都按要求設置了杯具消毒間和布草間,用於對杯具、布草等用具進行清洗、消毒、保潔。除此之外,酒店還利用紫外線消毒、白醋食品消毒、物理高溫消毒等方式,每天對大廳、電梯門把手及公共用品進行消毒。
「為推動『常消毒』專項行動落到實處,隆陽區衛生健康局對全區三星級以下住宿場所、電影院、醫療機構,就創衛覆審、疫情防控、公共場所清潔消毒等內容進行了專題培訓。統一設計並製作『常消毒』公示牌650個,並一一公示掛牌。同時做好小程序註冊打卡工作,督促公共場所經營單位落實『常消毒』二維碼粘貼及小程序註冊工作,認真開展監督檢查工作。」 隆陽區衛生健康局綜合監督執法所公衛股股長趙小霞對他們分管的「常消毒」工作進行了介紹。
「管集市」提升購買新體驗
混雜著各種味道、聲音嘈雜,鬧哄哄的集市讓買菜的群眾覺得有些痛苦。但在杏花農貿市場,有序的買賣環境卻讓人們感受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舒適體驗。
「管集市行動開展後,集市環境得到了質的飛躍,大家的反饋都特別好。市場的人多了起來,生意也比以往好做了。」談到管集市的益處,杏花農貿市場負責人趙繁孟頻頻稱讚。他說:「除此之外,我們還集思廣益,發動群眾只要撿到500個菸頭就可以到我們這換取一提紙。」撿菸頭行動調動了群眾愛護環境、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隆陽區各個集市以提升環境為抓手,改善公共設施,強化衛生保潔,使集市環境衛生煥然一新,給商戶和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交易環境。
「眾參與」拉近群眾零距離
愛國衛生的開展對社區來說,面臨著人口基數大、工作繁雜難開展等難題。而通過九隆街道仁壽門社區良好的衛生環境與群眾滿是笑容的臉上可以大致了解到,社區工作開展得很順利。
「社區也是經歷了從民心渙散到凝心聚力的轉變。從被管理到自主管理,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大大增加,環境變美了,人心更齊了。」仁壽門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顧志華介紹。
仁壽門社區通過召開會議、微信宣傳、入戶走訪等方式,廣泛宣傳「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六條新風尚」,讓居民從思想上接受和認可健康文明生活的理念,並付諸行動,成為健康第一責任人,形成人人參與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人人享有健康文明幸福生活,轄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不僅如此,社區還統籌協調多方力量,開展愛國衛生大掃除活動。社區在每周星期五上午,結合「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服務」「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等主題活動日,發動網格、駐轄區單位志願者統一組織開展愛國衛生大掃除活動,持續推進「門前四包」,形成常態化。這些實實在在的便民服務,讓整個社區一團和氣。
本報記者 施媛媛
責編:蔣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