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分析一個熱點話題: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林黛玉曾說劉姥姥是「母蝗蟲」,還為惜春作畫起了個名字叫「攜蝗大嚼圖」,兩句玩笑都直指劉姥姥,這麼說是否含有諷刺意味?一直以來,許多人都認為這是林黛玉最刻薄的一次,說她嘲諷劉姥姥不合適;甚至有人表示,這是黛玉最令人討厭的一次。
那麼問題來了,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真的是嘲諷劉姥姥嗎?這真的是黛玉說話刻薄嗎?要弄清黛玉說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就得回到原文的語境中去找答案。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初次進大觀園時,說了一句「怎麼得有人也照著這個園子畫一張,我帶了家去,給他們見見,死了也得好處。」於是劉姥姥回家後,賈母就讓惜春把大觀園畫下來,既然惜春要作畫,就無法參與詩社的雅集,只能請假,因此圍繞惜春請假一事,李紈把眾人召集到了一起。
原文第四十二回,眾人有這樣一段對話,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兒一句話,又叫他畫什麼園子圖兒,惹得他樂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別要怪老太太,都是劉姥姥一句話。」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話。他是那一門子的姥姥,直叫他是個『母蝗蟲』就是了。」說著大家都笑起來。
正是這段話,兩百多年來,許多人認為這是林黛玉說過的最刻薄的一句話,甚至因此不喜歡林黛玉,這真是冤枉黛玉了。因為林黛玉說這句話,完全就是臨時發揮的一個幽默而已,並無任何惡意,且她說完之後,是「大家都笑起來」,可見並無人覺得不妥,包括大嫂子李紈在內。
不僅如此,就連一向為人成熟穩重,說話辦事都令人敬服的寶釵也跟著笑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主意,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一回,因為劉姥姥的表演,眾人都笑的不像樣子,唯獨沒有寫到寶釵的笑,而這裡黛玉說了「母蝗蟲」的笑話之後,寶釵立馬就笑了,不僅笑了,她還有一番見解。
原文:寶釵笑道:「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裡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出來了。虧他想的倒也快。」
從品格端方的寶釵的反應來看,黛玉的這句話並無刻薄不妥之處,不然以她的為人和心機,絕不會品評黛玉的這個玩笑,她甚至會像黛玉說了《西廂記》《牡丹亭》的句子一樣,背後訓她,不該挖苦諷刺劉姥姥這樣的窮苦人家。
實際上,我們發現,林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發生在第四十二回,而「母蝗蟲」三個字,在庚辰本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就出現在了回目裡,回目的下半聯是「怡紅院劫遇母蝗蟲」,如果這是曹公原筆的話,可見他也是認同把劉姥姥比喻成「母蝗蟲」的。
所以,從黛玉說出「母蝗蟲」三個字之後眾人的反應,以及寶釵的解釋,還有曹公提前用在了回目裡,可知黛玉絕沒有嘲諷劉姥姥之意,不然就變成眾人跟著一起嘲諷了。
理清了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並非嘲諷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林黛玉為什麼說劉姥姥是母蝗蟲,以及什麼是母蝗蟲。
寶釵評價黛玉「母蝗蟲」玩笑的時候說: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出來了。昨兒的什麼形景?自然是劉姥姥跟在賈母后面大吃大喝的形景,所以黛玉說完母蝗蟲這個笑話之後,繼續為惜春的話補充說是「攜蝗大嚼圖」,可見,林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純粹只是形容劉姥姥的能吃,食量大。
這一點,劉姥姥也曾自嘲: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也正是這句話,把眾人逗得大笑。當時黛玉正在場,她聽完這句話後的反應是「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噯喲。」加上劉姥姥之後的大吃大喝,到最後醉的東倒西歪,恰恰給了黛玉說出「母蝗蟲」這個笑話的靈感。
所以,黛玉說這三個字只是針對劉姥姥的大似蝗蟲般的食量,甚至包括了她吃飯時的那種胡吃海塞的饞樣,林黛玉稱之為「大嚼」。
什麼是蝗蟲呢?我們俗語都叫「螞蚱」,這種螞蚱多生活在田間,是可以食用的,但如果多起來,就是一場災難,叫蝗災,因為它們所到之處,可以把莊稼吃的精光,而林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無非就是因為看到了劉姥姥食量驚人,如風捲殘雲般吃了太多東西,而這是生於富貴之家的她所沒有見過的場面,所以她很形象地用了一個「母蝗蟲」的稱呼,用以形容劉姥姥能吃,食量大,何來嘲諷之意?
林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還反映了另外一個問題,林黛玉出生在富貴人家,生長在深閨之中,對民間疾苦自然不會了解太多,她日常的飲食素淡不說,且食量極小。而劉姥姥曾經是連飯都吃不上的莊稼人,偶然進了城,看到了滿桌子山珍海味,自然吃的香甜,原文說她「吃了許多油膩飲食」,這樣的食量,讓這些生長於深閨,量小食素的小姐們看了,自然驚呼為「母蝗蟲」了。
所以,黛玉的一句「母蝗蟲」,包括寶釵、李紈在內的所有人,沒有任何人覺得不妥,甚至還認為非常形象逼真,因為黛玉根本沒有諷刺劉姥姥之意,不過是很形象地形容她能吃罷了。
作者:夕四少,為你講述不一樣的紅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