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有容乃大的胸懷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每次班級讀書會都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這次讀書會,我也想談談自己的感受。我們談論齊桓公春秋稱霸大業,當然離不開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個人物的評價。孔子贊「管仲之力」,司馬遷稱「鮑叔知人」,而我要為齊桓公大大地點讚。在我看來,齊桓公的霸業固然值得稱道,但他那種有容乃大的胸懷更令我欽佩。沒有他的這種寬廣的胸懷,管仲和鮑叔的作用也就難以實現。
齊桓公的寬廣胸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善於傾聽別人意見。心胸狹窄,你就容不下別人的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盲區,誰也不可能做到無所不知、天下通曉。鮑叔的話能聽得進去,就在於桓公知道自己的不足,不以虛心為恥,反以得士為榮。當人才都聚集在你周圍時,你就會擁有巨大的力量,進而「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劉邦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定國安邦不如蕭何,統兵打仗不如韓信,但卻終究成就帝王大業,靠的不就是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嗎?人類的關係是社會關係,單打獨鬥是不可能生存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不妄自尊大,不自以為是,你就會擁有更高遠的眼光,就會少走彎路,少吃苦頭。
二是從不不計個人恩怨。桓公差點死於管仲之手,做了國君卻沒有挾私報復,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一顆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公心。沒有這顆公心,又怎麼能夠忍受這樣的「奇恥大辱」?把目光放得遠一些,就不會為眼前的小利斤斤計較。我們經常說:「心底無私天地寬。」你只看到眼前,你怎麼知道天地的寬廣?藺相如識大體顧大局,面對廉頗的敵意可以忍辱負重;範仲淹心憂天下,個人的榮辱就可以拋之腦後;毛澤東看重民族的整體的利益,西安事變中力促國共聯合。今天的世界是命運的共同體,我們完全可以放下國與國之間的恩怨,化敵對為合作,攜手並進,實現共贏。
當然,齊桓公霸業的實現是許多因素共同促成的,但如果沒有包容別人、公而忘私的胸懷,要實現這一偉業是困難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要肩負起歷史的使命,承擔起民族復興的大任,沒有一點胸襟是不行的。這個胸襟的培育就先從處理好與同學的關係做起吧。知己不足,方能善納良言、從善如流;把公心放在前頭,方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是這次讀書會給我的最大的啟示。
謝謝大家聆聽我的發言!
#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