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國際奧委會對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義參加奧運會有明確規定,是國際體育組織和兩岸體育界人士共同遵循的原則。但島內一些政治勢力和「獨」派團體出於自身特定目的,執意推動「你是否同意,以『臺灣』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的所謂「正名公投」。
對此,國際奧委會第三度致函中華臺北奧委會,就所謂「東奧正名公投」表達嚴正關切。這也是國際奧委會首度致函臺灣的體育行政主管機關首長,等於是IOC對臺灣發出最後通牒,明確警告「東奧正名公投案」一旦過關,IOC將以違反憲章處罰臺灣,極可能中止或取消承認臺灣的會籍。
國際奧委會副執行長兼國家奧委會關係部部長米羅(Pere Miro)16日具名致函中華臺北奧委會、臺當局「體育署長」高俊雄,表示任何試圖對中華臺北奧委會過度施壓而違反1981年洛桑協議,及進行違反IOC執委會決定的行為,將被視為外界幹預,將使中華臺北奧委會面臨奧林匹克憲章中針對此類案例所設的保護性措施,特別是IOC憲章第27.9條。
所以,IOC期盼在中華臺北地區,應以推展奧林匹克活動的利益勝過政治考量,以免打斷中華臺北奧委會代表團及選手備戰未來國際運動賽事,並避免將不必要的情況複雜化。
據報導,IOC曾於5月初致函臺灣,表示經IOC執委會議決議不會核准中華臺北奧委會改名,臺灣與IOC於1981年籤定的洛桑協議並未改變,明定IOC同意臺灣以「Chinese Taipei」為名參與國際賽事,任何名稱的改變均需經過IOC執委會的核准。IOC上月中旬再函詢中華臺北奧委會有關「公投」程序及可能影響,並要求中華臺北奧委會表明立場。
中華臺北奧委會已在其官方網站指出,所謂「東奧正名公投」為政治行為,不僅違反國際奧委會決議,且恐將導致國際奧委會以政治幹涉體育為由將中華臺北奧委會停權,嚴重者撤銷會籍,選手無法代表臺灣地區參賽。中華臺北奧委會以維護運動員參賽權益為最高原則,「堅決反對以公投幹涉本會名稱」。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曾銘宗曾呼籲,希望「公投」案發起人及民進黨當局能聽進IOC的提醒,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不要利用統「獨」爭議幹擾臺灣選手在國際上的發展,讓臺灣淪為國際體壇的孤兒。
報導稱,一旦會籍被暫停,還有可能在改善後恢復,但若會籍被取消,要再重新申請入會獲得承認,必須為聯合國會員或國際紅十字會員。但臺灣兩者都不是,這恐將斷送參加任何正式國際運動賽會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