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史上最差中國國奧隊」的球隊如今又多了一支。繼1989年齡段和1993年齡段兩支隊伍之後,1997年齡段國奧隊再次交出慘敗的答卷。2020年U23亞洲杯C組昨天結束了全部比賽,中國隊在前兩輪先後以0比1和0比2不敵韓國隊與烏茲別克斯坦隊之後,末戰又以0比1輸給了小組最後一個對手伊朗隊,三連敗、零進球的戰績讓這支賽前喊出衝擊東京奧運會資格的球隊非常難堪。
屬於中國足球的又一個奧運周期過去之後,一切仍在原地踏步。值得一提的是,這批1997年齡段球員在足協U23政策的庇護之下成長起來,部分球員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中超聯賽出場機會,甚至還有人坐穩了球隊主力位置。但當他們走上亞洲賽場之後,卻依然毫無競爭力。除去實力先天不足外,國家體育總局以及中國足協在過去四年的「過度關愛」,也讓這支球隊的發展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之中。頻繁換帥、方向不明的四年折騰,換來的只不過是又一次典型性失敗。
郝偉承認差距越來越大
自從中國國奧隊參加U23亞洲杯以來,三連敗不是第一次,但零進球確實從未發生。2013年的U23亞洲杯,國奧隊三連敗,進2球失5球;2016年,又是國奧隊出戰,還是三連敗,進4球失9球;2018年,參賽的1995年齡段隊伍並非奧運適齡隊,主場作戰的中國隊好歹贏了一場,1勝2負進4球失3球,最終無緣小組出線。而昨晚的這支國奧隊,可以說是刷新了中國足球的下限。
「相比其他亞洲球隊,我們(與他們)的差距的確正變得越來越大。想要未來的路越走越寬,其實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青少年足球培養方面多下功夫。」昨天的比賽結束後,國奧隊主帥郝偉承認了失敗,「這次的成績為什麼如此糟糕,我覺得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在進攻組織、臨門一腳上有問題,另外防守方面也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隊員們接下來能通過訓練盡力彌補這種差距。」
在出戰伊朗隊之前,多名國奧球員均表示,將盡力用一場勝利來捍衛中國足球的榮譽,但在球場上決定勝負的不是表態,而是實力。面對全力以赴、唯有獲勝才可能爭取小組出線的伊朗隊,中國國奧隊幾乎從比賽一開始就完全處於劣勢。上半時,伊朗隊的射門次數高達15次,其中7次命中門框範圍內,而國奧隊的相關數據是可憐的3和0。這半場比賽如同攻防演練,如果不是門將陳威發揮神勇,伊朗隊在上半時甚至可能獲得不止一粒進球,而不是直到第87分鐘才憑藉點球鎖定勝局。
「感謝隊員們,雖然比賽輸了,但我們的戰術理念在往正確的方向走。此外隊員的執行力也不錯,大家認真對待了每一場比賽。輸球的責任肯定在教練組,責任由我們來承擔。」郝偉表示,糟糕的結果不會影響他和隊員們對足球的夢想,「我們不會放棄,我和每一名隊員都非常熱愛這項運動,我們堅信中國足球一定會好起來。希望隊員們能夠在回到俱樂部之後繼續努力,用實際行動去促成夢想。」但在這一連串尷尬的失敗之後,無論是球員還是球迷,要從中收穫信心的難度非常大。
毫無規劃白白浪費時間
作為一名前職業球員、現職業教練,郝偉明白中國足球的未來只能靠青訓,這是遵循足球的發展規律,但問題是制定政策的部門是否明白這一點。在這支球隊不敵烏茲別克斯坦隊、無緣東京奧運會之後,有一條傳聞令人不寒而慄——有關方面希望將這支球隊保留下來,今後頻繁進行集訓和比賽,從而讓這批球員獲得鍛鍊提升。如果這條傳聞最終成為現實(近幾年來類似的反規律傳聞最終多數成為現實),中國足球又將開創世界足壇的先河——作為一支有奧運參賽年齡限制的球隊,在衝擊當屆奧運會已經失敗的情況下,依然以整隊形式保留下來,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沒人能知道。而這些歸屬於職業俱樂部的球員,在理應逐漸打上聯賽的黃金年齡,被以國字號的形式整體保留,只能參加友誼賽性質的比賽,又能產生什麼積極影響?同樣沒人能知道。
從2016年參加U19亞青賽以來,這支1997年齡段國奧隊走過了太多的彎路。球隊的主帥先後由李明、馬達洛尼、孫繼海、沈祥福、希丁克和郝偉擔任。這撥球員先是莫名其妙地被迫參加一場名為「我要上奧運」的選秀活動,隨後中國足協又宣布與德國合作,組建國奧隊以只打比賽、不算積分的方式參加德國地區聯賽(第四級別聯賽)。「我要上奧運」不可能為球隊帶來任何提高,而去德國長期集訓並打比賽的計劃也因為多家德國俱樂部的強烈反對,最終不了了之。一次又一次毫無規劃的折騰之後,這支國奧隊白白浪費了三年多的時間,當最終肩負起衝奧責任的郝偉執教球隊時,備戰時間僅僅只剩下了三個多月。這逼著郝偉不得不再次違背規律,讓球員們在漫長的賽季結束後立即進入長期集訓備戰。
從某種程度來說,1997年齡段國奧隊的失敗對於中國足球來說相當典型,過往已有太多支國字號球隊因為相同的原因無法在大考時展現出最佳水準。整體水平不高自然是國奧隊此番兵敗的主要原因,但正因為此,中國足球需要更加遵循足球發展規律行事。希望中國足球未來能夠少一點這樣的折騰,多一些目標明確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