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做開顱手術?別害怕,沒這麼嚴重

2020-12-14 科學闢謠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一些聽力存在障礙的人也可以通過機器輔助聽到外界的聲音,這些機器有助聽器、人工耳蝸等。但最近網傳,如果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這一消息嚇壞了很多佩戴人工耳蝸的人。那麼,什麼是人工耳蝸呢?人工耳蝸丟失,真的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嗎?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覺神經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人工耳蝸丟失,不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原因有以下兩點:

1.人工耳蝸是由植入體和體外機組成的,體外機一般掛在耳背上,體內機則需要植入體內。但無論是將植入體放入體內,還是因為某些原因將植入體從體內拿出來,都不需要做開顱手術。植入體手術只需要通過微創,在耳後開一個2.5cm~3cm的小切口,接著在耳後骨質磨一個槽,然後將植入體部分放到位並固定好就可以了。更何況,人工耳蝸丟失一般都是體外機丟失,所以,並不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

2.體外機丟失並不意味著要更換體內設備。體外機一旦丟失,只需要再買一個同款的體外機,把與體內機配適的新程序裝進去就可以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言語處理器所存儲的人工耳蝸程序是根據佩戴者的聽力損失情況和聽覺感受調試的,個體差異較大,但並不是每個植入體只能匹配唯一的言語處理器,因為每個佩戴者的開機、調機記錄都可以從產品公司的軟體中調取,所以,並不會因為言語處理器丟失、損壞等原因,佩戴者就必須從零開始調整耳蝸程序。

最後,建議大家,人工耳蝸如果丟失了言語處理器,應第一時間聯繫廠家,協商、溝通獲取一個臨時的替代機供短期使用,直到自己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本文由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貞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袁先道進行科學性把關。

相關焦點

  • 女童丟失人工耳蝸外機 家人希望知情好心人提供線索
    裝人工耳蝸外機的紅色金魚套子。6日晚上,小棋和媽媽到閩南古鎮遊玩時,弄丟了人工耳蝸外機,至今仍在尋找。  憂心  玩耍時丟失了耳蝸外機  6日晚上9點,家住殿前的吳女士帶著小棋到閩南古鎮玩。此時,正是閩南古鎮廣場人氣最旺的時候,不少人在此散步、跳廣場舞。  「她是比較活潑的孩子。」
  • 上海市兒童醫院疫情期間已開展20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圖說:滬兒童醫院已開展20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左妍 通訊員 劉炫言)近日,上海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為CHARGE症候群患兒開展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並順利開機。
  • 合肥市京東方醫連結國內優質專家 順利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在經過嚴格仔細的術前評估後,特邀請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童步升主任為她實施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9 月 23 日上午,經過縝密細緻的術前準備,童步升主任聯合醫院耳鼻咽喉科及麻醉科醫生於全麻下為該患者實施了手術。手術進展順利,病人安返病房。不久後她將會重新回到有聲世界,時隔 40 餘年再次與人正常交流、溝通,重新走進生活。
  • 江蘇人工耳蝸最新救助政策:1到14周歲重度耳聾患兒可申請!
    對一些重度聽障孩子來說,人工耳蝸是將他們帶入有聲世界的唯一方法。但一次手術費用高達十幾二十萬元,很多貧困家庭負擔不起。今天(8月18日),江蘇省人工耳蝸定點手術醫院,南京同仁醫院發布2020-2021年聽障兒童手術費用減免方案,讓貧困孩子們也能夠聽見世界。
  • 得了腦腫瘤嚴重嗎?是否都需要開顱,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發現腦腫瘤嚴重嗎?顱內發現腫瘤,是非常複雜的情況,在人體中大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們對顱內腫瘤的恐懼更加明顯。手術安全嗎?腦部發現腫瘤,最佳的治療手段就是手術,很多人聽到腦部手術,都覺得很害怕。手術確實是有一定的風險,因為顱底的結構比較複雜,但是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現在的腦部手術往往是比較安全的,一個是設備的進步,還有一個就是做手術的過程,會有全程的監控,如果當一個動作引起神經系統有損失損壞的話,一般會有警報,這大大的提升了手術的安全性。手術是否都需要開顱?
  • 10歲男童做開顱手術醒來後稱被武校教練打 教練:用棍子打了屁股 沒...
    12月11日,一則10歲男童做開顱手術稱被教練所傷的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12月12日,男童的父親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9月18日,他接到東明縣東方武術學校通知趕到醫院,被告知孩子需要馬上進行開顱手術。「當時,教練跟醫院說的是我兒子摔到頭了,但第二天兒子醒來說是被教練用棍子打了屁股和扇了巴掌,然後他就感覺頭暈了。
  •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
    雖然這例機器人系統沒有出現明顯問題,但是仍需要注意將患者的危險性降到最低,是否能夠確保全自動化的機器人開顱的安全性,這需要在機器人系統設計時就體現出來,這也是未來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需要不斷改進完善的地方。
  • 達達快送正能量騎士:送還拾取的人工耳蝸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近日,安徽衛視新聞頻道「第一時間」、「公共頻道」等欄目陸續報導了合肥一名達達快送騎士撿到送還聾啞兒童人工耳蝸,讓孩子重新聽到外界聲音的正能量事跡,引發廣大市民和網友點讚。做好事的合肥騎士名叫柴海軍,是達達快送平臺的一名王者騎士。
  • 人工耳蝸術前評估內容有哪些?
    現在科學技術已經將人工耳蝸植入術引進,真正做到了「聾而不啞」讓耳聾患者重新回到有聲世界。那麼,如何讓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更好的得到應用?這離不開術前的正確的聽力評估。首先,人工耳蝸植入術是針對重度以上感音性耳聾患者進行聽覺幹預的一種方法,所以首要的是進行聽力學評估,了解患者耳聾程度、性質、對言語能力的影響程度等方面,具體包括以下內容:一、主觀聽力測試:成人和可配合兒童採用純音測聽。不能配合進行純音測聽的兒童可採用行為觀察、視覺強化和遊戲測聽法。
  • 人工耳蝸、智能眼鏡、電動輪椅……這些人可免費申請
    人工耳蝸幫助聽障兒童喊出第一聲媽媽;盲人智能眼鏡幫助殘疾學生完成學業;電動輪椅幫助殘疾人第一次「走」起來……今天,我們通過以下三個小視頻
  • 榮總醫院闢謠:5次開顱手術裝人工肺續命均謠言
    目前劉真住在臺北榮總醫院的加護病房,需要進一步更積極的治療。出於保護病人的隱私,院方和病人家屬均選擇沉默,沒有對外發聲,沒有過多透露劉真的病情。期間,曾經有不少所謂的「知情人」爆料,稱劉真的情況不斷惡化,拆下人工肺、裝上「人工心臟」後產生副作用,其後又突發腦中風、腦出血,連夜開顱五次搶救。
  • 裝上人工耳蝸,1歲9個月女童聽到了聲音
    這意味著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又順利完成一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幫助孩子第一次聽到來自世界的聲音。 對於詩詩來說,人工耳蝸植入是連接有聲世界裡的唯一希望。為了不讓孩子永遠生活在無聲世界裡,成為聾啞人,家長慕名從貴州來到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並得到了重慶市慈善總會耳鼻喉健康扶貧基金開展的「人工耳蝸、助聽器、耳鼻喉重大疾病」專項公益援助,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實際困難。
  • 「戰神蘋果」傳四方,人工耳蝸播福音
    但聽力下降的越來越嚴重。期間,多次佩戴助聽器,但效果不甚理想,以至於連孩子的呼喚也聽不到了。因為長期聽不到,宋大哥的言語表達能力也下降了。2011年11月,宋大哥了解到了人工耳蝸的存在。但進口耳蝸動輒數十萬的價格讓他望而卻步。諾爾康人工耳蝸不到進口耳蝸一半的價格讓他再次看到了希望。2012年元月,宋大哥順利植入了諾爾康人工耳蝸,一個月後,成功開機。
  • 「尋聲者」公益項目啟動,支援困難家庭患兒植入耳蝸
    據了解,本項目的救助對象為需要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經性聾兒童和青少年,每位申請者科獲得3萬元資助,資助主要用於患者治療期間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費用,珠江醫院將全力提供診療技術支持。越來越多的聽障家庭,可以通過人工耳蝸植入這一設備昂貴的手術方式來解決聽障問題。即便如此,仍有些陽光難於照射到的地方,會讓一部分聽障者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2018年6月,14歲的小杜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科主任張宏徵與朋友的資助下,順利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重新聽到世界的聲音。「尋聲者」公益救助項目應運而生。
  • 湖北重度聽障兒童可申請救助,126個人工耳蝸費用全免還...
    楚天都市報10月22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薛源)今日記者從武漢兒童醫院獲悉,即日起,省內重度聽障患兒可以在該院申請湖北省人工耳蝸救助項目,患兒報名後即有機會享受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不僅耳蝸費用全免,還補貼手術費,受惠名額126人。
  • 兒童做開顱手術後致顱骨缺損,不做顱骨修補術可以嗎?
    不少兒童因交通事故、高空墜物或者顱腦疾病等行開顱手術造成顱骨的缺失,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由於孩子年紀小,多數醫生不建議孩子做顱骨修補手術。那麼,兒童做開顱手術後不做顱骨修補術可以嗎?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長時間顱骨缺損對腦組織的發育十分不利。再加上孩子活潑好動,缺損區域長時間暴露在外界中,很容易增加風險發生。因此兒童顱骨缺損後需要儘早做顱骨修補術。
  • 被撞未見傷,言行很正常,第二天卻做了開顱手術,手術當日撞人逃逸者...
    揚子晚報網12月20日訊(通訊員 祝雋 記者 陳詠)記者20日從揚州警方獲悉,18日,該市交警部門破獲一起性質惡劣的電動車肇事逃逸案件,被撞的電動自行車騎士身體未見明顯傷情,思維和表達能力也一切正常,但隨後情況急轉直下,經檢查腦部受傷嚴重,立即進行了開顱手術。
  • 騰訊多媒體實驗室商世東:天籟技術讓人工耳蝸語音清晰度和可懂度...
    發布會現場,商世東與參會嘉賓分享了將天籟音頻技術與人工耳蝸產品結合的源起。他表示,在與聽障人群的多次接觸中,他了解到雖然一些聽障人群花高昂費用安裝了人工耳蝸,但在機場、商場等比較嘈雜的公共環境中,依然面臨著「聽不清」的困擾。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顱手術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患者沉睡之中,腦袋被「打開」,面對複雜而又精密的顱內結構,顱內手術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具挑戰。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開顱」也變成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場景,根據需要患者中途可以被喚醒,並不影響醫生的手術,甚至在手術臺上可以活動手腳以及跟醫生做對話交流,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顱內的複雜結構和患者本身的體質差異,手術後的後遺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等。
  • 劉真開顱5次是謠言!知情人表示她有恢復意識,情況並沒那麼糟糕
    劉真自2月7日陷入昏迷,醫生採取多種方法搶救,先後幫劉真裝上人工肺(葉克膜)、心室輔助器、開顱手術清理腦部血塊,情況仍不明朗。據了解,人工肺的最佳時機是兩個星期,所以醫生不得不考慮幫劉真換心臟,可惜合適的大體難遇,只能臨時幫劉真裝上「人工心臟」但沒多久,劉真身體開始有副作用,原本計劃幫劉真拿下喉管計劃,只能臨時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