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撞未見傷,言行很正常,第二天卻做了開顱手術,手術當日撞人逃逸者...

2020-12-23 瀟湘晨報

揚子晚報網12月20日訊(通訊員 祝雋 記者 陳詠)記者20日從揚州警方獲悉,18日,該市交警部門破獲一起性質惡劣的電動車肇事逃逸案件,被撞的電動自行車騎士身體未見明顯傷情,思維和表達能力也一切正常,但隨後情況急轉直下,經檢查腦部受傷嚴重,立即進行了開顱手術。

兩車相撞瞬間

17日清晨6時48分左右,揚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三大隊接到報警,揚子江路江海學院西門附近,看到電瓶車自摔,騎手倒在地上。民警快速趕到事發地時,卻發現現場沒有事故當事人和車輛。經與過路的報警人聯繫,其反映剛剛看到有人摔倒,他沒有停留,已經離開現場。上午7時30分許,當事人和家屬來到警隊,稱是早上在揚子江路江海學院附近發生交通事故的傷者,並稱被另一輛電動自行車撞倒,撞人的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現場逃逸了。

民警了解了事發經過,受理案件後,當事人離開了警隊,並表示將參加單位組織的體檢。誰知,18日上午,民警接到傷者家屬電話,告知傷者現在醫院進行了開顱手術。民警感到很意外,17日早上當事人來警隊時,身體未見明顯傷情,思維和表達能力也一切正常。家屬表示,在單位參加體檢時,醫生發現其身體異常,隨後去醫院檢查發現腦部受傷。情況緊急,立即進行了開顱手術。

接到當事人報警後,民警立即開展事調查,經查詢事發地點的監控,發現17日6時44分左右,一男子駕駛電動自行車途經事發地點時,與傷者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生碰撞,隨後該男子乘當事人被撞昏的間隙駕車逃逸。視頻中發現,肇事男子身穿「保安」字樣制服,警方據此開展相關偵查。

18日中午,民警在事發地附近的一家單位走訪調查時,與肇事逃逸的嫌疑人迎面碰上。面對警察的詢問,嫌疑人承認了17日發生事故的事實。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從醫院獲悉,做過開顱手術的傷者狀況轉好,已經轉入普通病房。

【來源:揚子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司機撞人下車查看後逃逸 被撞者不幸身亡
    司機撞人下車查看後逃逸 被撞者不幸身亡 2020-12-17 0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東聊城一男子駕駛客車撞人後逃逸,被撞者倒地慘遭兩輛貨車碾軋
    2020年12月20日上午,聊通社小編從聊城市茌平交警大隊日前公示的終生禁駕人員信息獲悉,當地一男子在夜間駕駛小型普通客車與一名行人相撞後逃逸,倒地的行人先後遭遇兩輛貨車的碾軋而亡。事故發生後,常某並未進行任何現場保護,而是選擇了駕車逃逸。不幸的是,行人吳某被撞後呈倒地狀態,根本無法離開事故發生路面。因是在夜晚,光線不好,先後被自西向東行駛的薛某駕駛重型廂式貨車和杜某駕駛重型倉柵式貨車碾壓,兩位貨車駕駛人均位停留駕車離開現場,事故造成吳某死亡。
  •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做開顱手術?別害怕,沒這麼嚴重
    但最近網傳,如果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這一消息嚇壞了很多佩戴人工耳蝸的人。那麼,什麼是人工耳蝸呢?人工耳蝸丟失,真的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嗎?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覺神經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
    而作為神經外科手術中比重最大的開顱手術,它與醫用機器人的結合更凸顯其優勢。本文總結既往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啟示未來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的研究方向。   最近解放軍總醫院和北京理工大學聯合開發的智能人機協同開顱手術機器人系統Cranibot已完成了顱骨模型試驗、動物頭顱實驗、活體動物實驗,其運用基於力覺反饋的控制、CT影像導航、人機互動控制算法、術中實時顯示系統,實現了人機互動控制的開顱手術,與人工開顱手術相比,提高了開顱手術的效率和精確度。
  • 襄陽62歲男子因傷倒地 醫生眉毛上實施開顱手術
    梁先生入院經頭部CT檢查後,神經外科接診醫生王寧確診為額葉出血,並且患者病情較重,急需手術。考慮到患者年齡偏大,基礎疾病較多,家屬對於大骨瓣開顱手術心存顧忌。為儘量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創傷及避免術後顱骨缺損二次手術,神經外科主任劉嶽、副主任黨燕威及主管醫生王寧進行術前討論後,決定對患者採用眉弓眶上鎖孔入路來清除血腫。
  • 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配合醫生「聊天」
    近日,神經外科來了一位腦腫瘤患者,這位62歲的女性患者肺癌術後腦轉移3年,並且出現肢體偏癱3天。棘手的是,患者腦部腫瘤生長位置複雜,處於腦功能區直接影響到了右側肢體活動。說來易,做起來難。術中喚醒,對麻醉的技術要求很高。這種麻醉技術既需要患者開、關顱過程鎮痛充分,能夠耐受手術,還需要患者在麻醉與清醒過程平穩過渡,又需要患者術中皮層電刺激時足夠清醒配合神經功能測試,而且術中需要有效控制氣道,避免呼吸抑制,同時保證患者的舒適性,無誤吸、無肢體及軀幹亂動情況發生。
  • 10歲男童做開顱手術醒來後稱被武校教練打 教練:用棍子打了屁股 沒...
    12月11日,一則10歲男童做開顱手術稱被教練所傷的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12月12日,男童的父親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9月18日,他接到東明縣東方武術學校通知趕到醫院,被告知孩子需要馬上進行開顱手術。「當時,教練跟醫院說的是我兒子摔到頭了,但第二天兒子醒來說是被教練用棍子打了屁股和扇了巴掌,然後他就感覺頭暈了。
  • 騎手闖紅燈撞倒八旬老人逃逸!被抓竟這樣辯稱…
    經查,當日,儲某才(達達公司員工)駕駛電動自行車途經香梅路新聞路路口,電動車行駛方向的交通信號燈顯示為紅燈,儲某才未停車繼續行駛通過人行橫道時,車頭與人行信號燈綠燈正常通過人行橫道的老人(83歲)發生碰撞,老人隨即倒地。
  • 華佗要為曹操開顱手術?這是三國演義杜撰,操殺佗正因他不會開顱
    用利斧砍開曹操的頭顱,取出風涎,這是《三國演義》中華佗為曹操開出的根治頭痛的開顱手術方案。華佗也因此被曹操誤解為要行刺,丟了性命。然而這個幾乎被大眾當做史實的華佗死因,卻是羅貫中精彩的杜撰。歷史上,華佗從來就沒提到過開顱手術,那個時代也不可能做得了開顱手術。
  • 1死1傷,山西朔州發生一起事故,傷者在做開顱手術
    1死一傷,山西朔州發生一起事故,傷者在做開顱手術安全無小事,尤其是開車幾乎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危險的一件事情了,對於有車的人幾乎每天都會開車。這麼多日日夜夜的開車雖然增長了我們開車的技術,但同時也加大了安全風險,畢竟車子開久了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特殊情況。如果說但是車速畢竟慢同時也比較謹慎,那麼一定可以躲避掉風險。
  • 如果華佗給曹操做開顱手術,曹操是不是100%死了?
    華佗給曹操做開顱手術,到底能不能成功?完全取決於華佗的技術,而華佗的技術取決於華佗所掌握的知識,而華佗所掌握的知識是怎麼來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會認為華佗沒有辦法給曹操進行開顱手術,就是因為現代開顱手術操作實在是太複雜了,背後是一系列的現代化技術支持。 那麼,我們現在要問,如果對華佗所具備的知識溯源的結果是某一個院校系統,這個系統地球上有嗎?有嗎?
  • 開顱手術意外出血死亡 家屬質疑醫院操作失誤
    近日,李先生向我們欄目反映,他的愛人在三和醫院經CT檢查,診斷為小腦蚓部出血,手術後第二天不幸去世,他希望醫院給出合理解釋。 李先生: 我老婆是元月5號那天,因為頭疼,送到急診科看病檢查,經過一個簡單CT掃描,說我老婆小腦蚓部出血 ,然後說要馬上緊急手術,它這個手術說要3個小時的。
  • 華佗如果做了開顱手術,曹操會痊癒嗎?專家:下場只有一種!
    當時三國霸王之一的曹操頭痛疾病發作,他聽聞了華佗的醫術,便聘請他來為自己醫治,而華佗來到曹操身邊,便指出需要通過開顱手術來治療。開顱手術在現在或許普普通通,但在當時那個年代,各種醫療設備還都不完善,人們的觀念也都很保守的時候,提及開顱手術自然是令人震驚的。
  • 曹操若讓華佗做開顱手術,結果會怎樣?學者:當場去世
    後世之人多因華佗想對曹操做開顱手術之事,而更了解他。華佗被我國中醫學界譽為外科聖手,醫術十分高明。由於華佗醫術精湛,聲名遠播,曹操便想請他為自己治療頭風之疾。曹操的頭風病是在早年患上的,到了中年時期,每當頭疾發作,曹操都會感到心神慌亂,頭痛難忍。曹操請過許多名醫為自己治療頭疾,但效果卻並不明顯。
  • 神經內鏡手術與開顱手術不同
    與以往不同的是,神經內鏡手術和傳統意義的開顱手術不同,神經內鏡手術利用顱內自然腔道及間隙達到手術部位,通過一個僅為3-4CM的小切口,便可將手術區域的血管、神經及病變情況,顯示的非常清楚,更加利於手術操作,創傷較小,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對周邊腦組織的二次損傷較小,而和血腫穿刺抽吸術相比,內鏡手術具有清除血腫速度快,內鏡直視下止血徹底可靠的優點,更好地保護神經、血管和正常腦組織,最大限度地減少操作和功能障礙
  • 腦膜瘤開顱手術成功率是多少?哪項指標是準確的呢?
    腦膜瘤開顱手術成功率一般在95%以上。但是也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絕大多數的腦膜瘤都是良性腫瘤,只有少數才可能是惡性。所以這種也大可放心,最明確的治療方法就是做完手術之後及時行病理學診斷,在細緻分類的情況下來去區別是良性和惡性,這樣是最保險的一種方式。
  • 三輪車撞人逃逸高中生狂奔追車 全網刷屏!
    三輪車撞人逃逸高中生狂奔追車 全網刷屏!時間:2020-12-06 11: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輪車撞人逃逸高中生狂奔追車 全網刷屏!陝西安康,清晨7點的街頭 一位身穿校服的高中生 狂追一輛三輪車200米 引來路人注視 而得知真相後大家紛紛點讚 肇事車輛撞倒行人後逃逸 校服少年追車狂奔200米 11月23日一大早 陝西安康高二學生石夢林 在上學路上遇到   原標題:三輪車撞人逃逸高中生狂奔追車 全網刷屏!
  • 如果曹操答應華佗做開顱手術會發生什麼?
    小說《三國演義》所寫的橋段是:華佗本想通過開顱手術,來治癒曹操的頭疾,但實際操作性卻沒有依據可循。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古代醫療技術十分落後,按照古人的認知程度來進行判斷,恐怕都會覺得這是斬首之刑。而華佗卻只從醫生的角度出發,覺得自己給曹操進行手術,是有一定成功機率的。
  • 兒童做開顱手術後致顱骨缺損,不做顱骨修補術可以嗎?
    不少兒童因交通事故、高空墜物或者顱腦疾病等行開顱手術造成顱骨的缺失,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由於孩子年紀小,多數醫生不建議孩子做顱骨修補手術。那麼,兒童做開顱手術後不做顱骨修補術可以嗎?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長時間顱骨缺損對腦組織的發育十分不利。再加上孩子活潑好動,缺損區域長時間暴露在外界中,很容易增加風險發生。因此兒童顱骨缺損後需要儘早做顱骨修補術。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顱手術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患者沉睡之中,腦袋被「打開」,面對複雜而又精密的顱內結構,顱內手術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具挑戰。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開顱」也變成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場景,根據需要患者中途可以被喚醒,並不影響醫生的手術,甚至在手術臺上可以活動手腳以及跟醫生做對話交流,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顱內的複雜結構和患者本身的體質差異,手術後的後遺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