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臧繼賢
2015-12-19 19:32 來源:澎湃新聞
2016年即將到來,各種式樣的日曆和手帳已經鋪天蓋地襲來,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文化日曆,有的甚至將日曆兼手帳做成了書的形式。而有業內人士認為,日曆書的流行迎合了時下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或許每天看幅字畫、讀首古詩對於傳統文化的普及亦有好處。而對於出版社來說,文化日曆的銷量也不可小覷,一本日曆書的銷量可以勝過多本書銷量的總和。
下面是今年可以看到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文化日曆和手帳。
1.紅樓夢日曆今年是曹雪芹誕辰300周年,中華書局在2014年底就推出了《紅樓夢日曆2015: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紀念珍藏版》,據相關人士說銷量很不錯。因此今年他們又推出了這一系列的第二本,即《紅樓夢日曆2016》(詩詞版),選取了《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楹聯等百餘篇,加以注釋、賞析,並配上百餘幅精美古代書畫作品。該書近日在網友的投票中成為「2015年度中華書局讀者最喜愛的十佳好書」之一。
2.故宮日曆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故宮博物院的馮華先生就曾編撰過《故宮日曆》,曾被喻為「民國社交的頭號禮物」。1970年代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曾編纂過同名日曆,但兩者都沒能夠持續下來。2009年末,故宮出版社以1937年版為藍本重新恢復出版《故宮日曆》,又被冠以「中國最美的日曆」而備受追捧。
《故宮日曆2016》以「歡悅慶昇平」為主題,除了選取故宮藏品,還選取了來自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國家圖書館以及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美術館等多地的相關藏品。
3.《漢字之美日曆2016》除了《紅樓夢日曆》,中華書局今年還出版了《漢字之美日曆2016》,收入了大量字畫、銘文和篆刻以及古代器物的圖片,圍繞漢字的發展歷史和形體演變,將一年十二個月冠以十二個不同的主題,有「吉語之美」、「書體之美」、「文房之美」和「書籍之美」等。
4.讀庫的《日課》、《日禪》、《日誦》和《日趣》讀庫的《日課》系列推出已經有好幾年了,而《日課2016》因循前例,依然分春、夏、秋、冬四冊,輯錄清末民初教科書中的課文,做成日曆本的形式。不過《日課2016》版本較2015年的只替換了六分之一的內容,所以今年讀庫又推出了《日禪》、《日誦》和《日趣》系列的日曆本。其中《日趣2016》選取了豐子愷先生的365幅黑白漫畫,《日禪》和《日誦》則選取了蔡志忠的佛經漫畫和古詩漫畫。
除了這個系列的四種,讀庫還推出了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永玉周曆》和日本童謠詩人《金子美玲周曆》。
5.《單向日曆》《單向歷2016》是從「單向街書店」的微信公眾號中的一個欄目衍伸而來,原本每日推送的佳句變成了每日可撕去的紙張。
6.《聯邦走馬2016文藝復古日曆》一個叫做「聯邦走馬」的藝術工作室連續兩年推出文藝復古日曆,今年的兩款叫做「加繆復古紅」和「杜拉斯文藝藍」,每頁有畫作、攝影和一段名人佳句,涉及音樂人的內頁有二維碼,可以掃描聽音樂。
7.企鵝手帳《企鵝手帳》其實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化日曆,因為並沒有相關的文化知識介紹。但因為企鵝出版社的品牌深入人心,而手帳外觀採用了企鵝經典系列的封面,所以很容易打動那些喜愛企鵝圖書的讀者,就像企鵝拉杆箱和企鵝包包一樣具有吸引力。
8.《紐約客》日曆和月曆《紐約客》雜誌的封面一直很有特色,而《紐約客》日曆的每一頁都是在過去九十年的封面中精選出來的,所以像放在桌上的畫廊。除了這本抽取式日曆,《紐約客》還推出了以往年封面作為海報的月曆。
這些文化日曆除了買來送人,還可以有那些玩法呢?來看看出版人張雪健是怎麼玩的。
他在自己親手做的美食旁邊擺上《故宮日曆》並拍照,把後者當作時間線索,來記錄自己的日常。
除此之外,據說2015年的《故宮日曆》還讓單身狗受虐了,光棍節這天的配圖是「紫禁城坤寧宮洞房龍鳳雙喜門」。下圖是網友在微博上的吐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日曆書,故宮日曆,手帳
相關推薦
評論(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