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集團前臺
【清供圖】作者:朱祖雄(居士)
《清供圖》尺寸:240ⅹ68cm
老莊集團藏品
商標專屬
鴻都門茶室一角
大寒,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亦是風雪嚴寒最甚之時節,氣溫通常會降到最低點。此時陰極盛而陽甚衰、萬物閉藏,人於此時,亦應順其自然而養精蓄銳,即俗語「秋收冬藏」。大寒之後的十多天就是新年了。
冬季最寒冷的時節,因氣候極度寒冷而且非常乾燥。再次環境中人們的嗅覺會大打折扣,再好的香品,聞著也會極遜於平常,故嚴寒不宜品上品佳香也。
自古以來,大寒之季民間常會製作一些滋補養生的藥膳食品來冬令進補,以此益補元氣、延年益壽。
其中就有一些滋養身體的香藥酒,醽醁(音同「靈鹿」)沉香酒便是流傳近千年的名酒。
沉香不僅僅是世界天然香料中明珠,亦是中華醫藥本草中上品的珍貴藥材。
《本草思辨錄》:「沉香質堅色黑而沉,故能舉在上之水與火,悉攝而返之於腎。其氣香性溫,則能溫腎以理氣。」
《本草通玄》:「沉香,溫而不燥,行而不洩,扶脾而運行不倦,達腎而導火歸元,有降氣之功,無破氣之害,洵為良品。」
《藥品化義》:「沉香,純陽而升,體重而沉,味辛走散,氣雄橫行,故有通天徹地之功……且香能溫養臟腑,保和衛氣。善驅逐邪氣,能降氣安神。」
《本經逢原》:「沉水香專於化氣,諸氣鬱結不伸者宜之。溫而不燥,行而不洩,扶脾達腎,攝火歸元。」
但沉香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服用的,《雷公炮製藥性解》:「沉香屬陽而性沉,多功於下部,命、腎之所由入也。
然香劑多燥,未免傷血,必下焦虛寒者宜之。若水髒衰微,相火盛炎者誤用,則水益枯而火益烈,禍無極矣。」因此陰虧旺、氣虛下陷者必須慎用。
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便用「鬱」(音同「鬱」,鬱金)泡酒製作「鬯(音同「暢」)酒」,來祭祀與宴飲。漢代《西京雜記》所載之「菊花酒」、宋代《夢溪筆談》所載「蘇合香酒」等皆是歷史上著名的香酒。
以沉香入酒不知起於何時,較早的記載是南宋《武林舊事》卷八《宮中誕育儀例略》,宮中后妃有娠將及七個月,於內藏庫取賜銀、絹、食物滋補品等,其中就有「醽醁沉香酒五十三石二鬥八升」。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 「壽皇時,禁中供御酒名薔薇露,賜大臣酒名沉香酒,分數旋取旨。蓋酒戶大小,已盡察矣。」
可知宋時沉香酒亦是皇帝賞賜大臣之御酒。歷代的藥酒方中亦常用沉香。明代張景嶽《景嶽全書》載有將熟地黃、沉香、枸杞子浸泡於白酒中之「熟地沉香酒」,功能為「滋陰養血、補益肝腎、順氣導滯」等。明代洪基《攝生秘剖》「百花如意酣春雲」以沉香、玫瑰花、薔薇露、梅花蕊、桃花、韭菜花、核桃肉,浸泡在米酒或白酒內一個月以上,有益腎助陽,固精起瘻之功效。
清代李汝珍《鏡花緣》中被列入天下五十五種名酒之一的山東濟寧金波酒,即是加了沉香、檀香、鬱金、肉豆蔻、枸杞子等香藥的香酒,具有行氣活血、追風祛溼、強身健腦、延年益壽的功效。
醽醁沉香酒之「醽醁」,泛指美酒。宋代以沉香入酒,以其為美酒佳釀,故以醽醁名之。
1.選器:以潔淨的細白瓷器、玻璃器皿為佳,不能使用金屬器皿。器型須肚大口小、易於密封。
2.選料:以咀嚼味香甜性平者為佳,味過於辛辣者性熱宜少用。另外印度尼西亞鷹木香屬的沉香,以其味腥濁亦不堪用,香須理剔乾淨,並用刷子反覆洗刷過,再用淨水衝洗數遍,以鍘刀切成小碎片。
4.浸酒:5斤白酒,加入清理後的奇楠沉水香100克、棋楠香5克。酒罐密封后置於潔淨陰涼處,約三十日左右(冬季浸泡時間可延長些)酒色呈淺琥珀色即可濾出。
沉香酒的浸泡製作方法非常簡單,關鍵在於沉香的選用與浸泡時間的把握。
沉香質量差,或清理不善則品質一定就差,浸泡時間不可太久,過久則沉香浸出物過多而香酒之性溫熱,飲多則會引起內熱過甚。
南朝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謂:「凡漬藥酒, 皆須細切,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必待至酒盡也。」此即傳統冷浸法制香藥酒之法要。
大寒是24節氣中的最末一個節氣了,過了大寒,將迎來新一個節氣輪迴。大寒冷到頂點,日後天漸暖。此節氣也進入了五運六氣的「初之氣」,是春季萌發前的關鍵積累時期,養生要講究養精蓄銳,暖身養中、溫腎健脾,待來年生發。
大寒過後就是立春了,在飲食上要順應節氣的變化做一些調整。進補應逐漸減少,飲食應逐漸清淡,讓脾胃得到一定的休息,為春季的生發做準備。可以多吃清淡的素食,多吃些疏通氣機兼以生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蘑菇、香菇、橘子、柚子、金橘、洋蔥、生薑等,讓陽氣像發芽的種子一樣慢慢茁壯成長。
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大寒時節天氣寒冷,我們更應該安心養性,怡神斂氣,遇事不要慌張,靜靜地思考,自己搞不定不要硬抗,要記得尋求幫助。
心情愉快比一杯熱茶更讓人覺得溫暖,待己待人都存一份溫柔之心,寒冬過去,就是春天啦。
作為最後一個月「臘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雖是農閒時節,但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曆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喝粥」、「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蒸供」、「趕婚」、「趕集」、「洗浴」等。
八寶飯,大寒節氣習俗食物,是漢族食品,流行於全國各地,江南尤盛。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大寒節氣嚴寒之際吃八寶飯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祭灶,此習俗早見於先秦時期。祭時,必使爐火熾盛,以糖餅置爐口,亦有緣而塗之者。相傳灶君朝天,白人間善惡於玉帝,以行賞罰,置糖爐口,則口粘,不復能語。故焚神紙時,必祝曰「好話多說,不好話少說」。祭畢,以糖果與家人食之。
文章來源:香道黃藥師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本文僅供學習和交流,若涉及侵權,請通知本公司下架。一切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