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沉香

2021-02-12 盛世沉香

    沉香來源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國產沉香的採集:選擇樹幹直徑30釐米以上的大樹,在距地面1.5~2米處的樹幹上,用刀順砍數刀,深約3~4釐米,待其分泌樹脂,經數年後,即可割取沉香。割取時造成的新傷口,仍可繼續生成沉香。又法:在距離地面約1米處的樹幹上,鑿成深3~6釐米,直徑約3~10釐米的數個小口(俗稱"開香門"),然後用泥土封好,待傷口附近的木質部分泌樹脂,數年後生成沉香,即可割取。又枯死的白木香樹,有時亦可覓得沉香,此香因年代較久,含脂量高,品質較好,但產量不多。採得沉香後,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樹脂的部分,曬乾後即為成品。須貯藏於密閉的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止走油、乾枯。

原形態

①沉香

    常綠喬木,高達30米。幼枝被絹狀毛。葉互生,稍帶革質,橢圓披針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5~9釐米,先端漸尖,全緣,下面葉脈有時被亞絹狀毛;具短柄,長約3毫米。傘形花序;無梗,或有短的總花梗,被絹狀毛;花白色,與小花梗等長或較短;花被鐘形,5裂,裂片卵形,長0.7~1釐米,喉部密被白色絨毛的鱗片10枚,外被絹狀毛,內密被長柔毛,花冠管與花被裂片略等長;雄蕊10,著生於花被管上,其中有5枚較長;子房上位,長卵形,密被柔毛,2室,花柱極短,柱頭大,扁球形。蒴果倒卵形,木質,扁壓狀,長4.6~5.2釐米,密被灰白色絨毛,基部有略為木質的宿存花被。種子通常1枚,卵圓形,基部具有角狀附屬物,長約為種子的2倍。花期3~4月。果期5~6月。

    野生或栽培於熱帶地區。我國臺灣、廣東、廣西有栽培;國外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

    ②白木香(《南越筆記》),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女兒香(《綱目拾遺》),牙香樹、莞香、六麻樹。

    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小枝和花序被柔毛。葉互生,革質,長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6~12釐米,寬2~4.5釐米,先端漸尖而鈍,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疏毛,後漸脫落,光滑而亮;葉柄長約5毫米,被柔毛。傘形花序頂生和腋生;總花梗被灰白色絨毛,小花梗長0.5~1.2釐米,被灰白色絨毛;花黃綠色,被絨毛;花被鐘形,5裂,矩圓形,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鈍圓,花被管喉部有鱗片10枚,密被白色絨毛,長約5毫米,基部連合成一環;雄蕊10,花絲粗壯;子房卵形,密被絨毛。蒴果倒卵形,木質,扁壓狀,長2.5~3釐米,密被灰白色毛,基部具稍帶木質的宿存花被。種子棕黑色,卵形,長約1釐米,先端漸尖,種子基部延長為角狀附屬物,紅棕色,長達2釐米,上部擴大。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於平地、丘陵的疏林或荒山中,有少量栽培。分布廣東、廣西、臺灣。

 ①進口沉香

    性狀為植物沉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盔帽形、棒狀或片狀,外形極不規則,長7~20釐米,直徑1.5~6釐米。表面褐色,常有黑色與黃色交錯的紋理,平滑光潤。質堅實,沉重,難折斷,用刀劈開,破開面呈灰褐色。能沉於水或半沉半浮。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香氣濃烈。

    主產印度、馬來西亞等地。

②國產沉香

    又名:海南沉香。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不規則塊狀或片狀,長3~15釐米,直徑3~6釐米。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可見黑褐色的含樹脂部分與黃色的木部相間,形成斑紋。其孔洞及凹窩的表面呈朽木狀。質較輕,折斷面刺狀,棕色。大多不能沉水。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發濃煙,香氣濃烈。

     主產海南。廣西亦產。

    沉香中油性足、體質重而性糯者,經精選加工後即為伽喃香,參見"伽喃香"條。

    化學成分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經皂化後蒸餾,得揮髮油13%,中含苄基丙酮、對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殘渣中有氫化桂皮酸、對甲氧基氫化桂皮酸等。黴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沉香醇、二氫沉香呋喃、4-羥基二氫沉香呋喃、3,4-二羥基二氫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

    炮製刷淨,劈成小塊,用時搗碎或研成細粉。

    沉香性味辛苦,溫。

    ①《別錄》:"微溫。"

    ②《海藥本草》:"味苦,溫,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味辛,熱,無毒。"

    ④《綱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熱。"

    歸經入腎、脾、胃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腎、命門二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少陰,兼入手少陰、足厥陰經。"

    ③《藥品化義》:"入肺、腎二經。"

    ④《本草經解》:"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功能主治降氣溫中,暖腎納氣。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①《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

    ②陶弘景:"療惡核毒腫。"

    ③《海藥本草》:"主心腹痛、霍亂、中惡,清神,並宜酒煮服之;諸瘡腫宜入膏用。"

    ④《日華子本草》:"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去邪氣。止轉筋、吐瀉、冷氣,破症癖,(治)冷風麻痺,骨節不任,溼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

    ⑤《珍珠囊》:"補腎,又能去惡氣,調中。"

    ⑥《綱目》:"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⑦《醫林纂要》:"堅腎,補命門,溫中、燥脾溼,瀉心、降逆氣,凡一切不調之氣皆能調之。並治噤口毒痢及邪惡冷風寒痺。"

    ⑧《本草再新》:"治肝鬱,降肝氣,和脾胃,消溼氣,利水開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磨汁或入丸、散。

    注意陰虧火旺,氣虛下陷者慎服。

    ①《本草經疏》:"中氣虛,氣不歸元者忌之;心經有實邪者忌之;非命門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藥用。"

    ②《本草匯言》:"陰虛氣逆上者切忌。"

    ③《本經逢原》:"氣虛下陷人,不可多服。"

    ④《本草從新》:"陰虧火旺者,切勿沾唇。"

    複方:①治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乾噦煩滿,腳氣上衝:香附(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爁)一百二十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空心食。(《局方》沉香降氣丸)

    ②治陰虛腎氣不歸原:沉香磨汁數分,以麥門冬、懷熟地各三錢,茯苓、山藥、山茱萸肉務二錢,牡丹皮、澤瀉、廣陳皮各一錢。水煎,和沉香汁服。(《本草匯言》)

    ③治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咳嗽短氣,腹脅脹,小便不利:沉香一錢,烏藥三錢,茯苓、陳皮、澤瀉、香附子各半兩,麝香半錢。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雞峰普濟方》沉香丸)

    ④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妨悶不食:人參、檳梅、沉香、天台烏藥,上各濃磨,水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或下養正丹尤佳。(《濟生方》四磨湯)

    ⑤治胸中痰熱,積年痰火,無血者:半夏曲八兩(用薑汁一小杯、竹瀝一大盞制),黃連二兩(薑汁炒),木香一兩,沉香二兩。為細末,甘草湯泛為丸。空心淡薑湯下二錢。(《張氏醫通》沉香化痰丸)

    ⑥治傷寒虛痞,氣逆嘔吐:沉香(銼)一兩,青橘皮、陳橘皮(並湯浸去白,焙)、胡椒、蘹香子(炒)、楝實(銼,炒)、蓽澄茄(炒)各半兩。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入蔥白一握,煎至半盞,去滓熱服。(《聖濟總錄》沉香丸)

    ⑦治胃冷久呃:沉香、紫蘇、白豆蔻各-錢。為末。每服五、七分,柿蒂湯下。(《活人心統》)

    ⑧治大腸氣滯,虛閉不行:沉香磨汁八分,以當歸、枳殼、杏仁泥、肉蓯蓉各三錢,紫菀一兩,水煎,和沉香汁服。(《方脈正宗》)

    ⑨治胞轉不通,或過忍小便所致,當治其氣則愈,非利藥可通也:沉香、木香各二錢。為末。白湯空腹服之,以通為度。(《醫壘元戎》)

    各家論述①《雷公炮製藥性解》:"沉香屬陽而性沉,多功於下部,命腎之所由入也。然香劑多燥,未免傷血,必下焦虛寒者宜之。若水髒衰微,相火盛炎者,誤用則水益枯而火益烈,禍無極矣。今多以為平和之劑,無損於人,輒用以化氣,其不禍人者幾希。"

    ②《藥品化義》:"沉香,純陽而升,體重而沉,味辛走散,氣雄橫行,故有通天徹地之功,治胸背四肢諸癰及皮膚作癢。且香能溫養臟腑,保和衛氣。若寒溼滯於下部,以此佐舒經藥,善驅逐邪氣;若跌扑損傷,以此佐和血藥,能散瘀定痛;若怪異諸病,以此佐攻痰藥,能降氣安神。總之,疏通經絡,血隨氣行,痰隨氣轉,凡屬痛癢,無不悉愈。"

    ③《本草新編》:"沉香,溫腎而又通心,用黃連、肉桂以交心腎者,不若用沉香更為省事,一藥而兩用之也。但用之以交心腎,須用之一錢為妙,不必水磨,切片為末,調入於心腎補藥中同服可也。"

    ④《本經逢原》:"沉水香專於化氣,諸氣鬱結不伸者宜之。溫而不燥,行而不洩,扶脾達腎,攝火歸原。主大腸虛秘,小便氣淋,及痰涎血出於脾者,為之要藥。凡心腹卒痛、霍亂中惡、氣逆喘急者,並宜酒磨服之;補命門精冷,宜入丸劑。同藿香、香附,治諸虛寒熱;同丁香、肉桂,治胃虛呃逆;同紫蘇、白豆蔻,治胃冷嘔吐;同茯苓、人參,治心神不足;同川椒、肉桂,治命門火衰;同廣木香、香附,治強忍入房,或過忍尿,以致胞轉不通;同蓯蓉、麻仁,治大腸虛秘。昔人四磨飲、沉香化氣丸、滾痰丸用之,取其降洩也;沉香降氣散用之,取其散結導氣也;黑錫丸用之,取其納氣歸元也。但多降少升,久服每致矢氣無度,面黃少食,虛證百出矣。"

往日精選文章

影響沉香香味濃淡的因素有哪些?【史上最全解釋篇】

惠安系與星洲系沉香的異同

全面分析香十德,體會香魅力!

沉香的五大效用及愛上沉香的10大理由

為什麼沉香價格那麼高?

魯豫有約:李連杰簡單粗暴玩沉香,分享奇楠的神奇功效

《沉香茶》-林清玄

採香人是如何採到沉香的?

沉香市場為什麼會經久不衰、越來越火爆?

戴沉香手串,離馬雲更進一步!

中國送給日本的鎮國之寶:價值數億的一塊「爛木頭」

- THE END -

---

相關焦點

  • 沉香(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沉香拼音Chén Xiānɡ
  • 中藥絕學:原來沉香的功能主治是這樣的!
    沉香的功能主治多以行、降、溫為主。《海藥本草》曰:「沉香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邪,鬼疰,清人神,並宜酒煮服之;諸瘡腫宜入膏用。」內服可以酒服,外用以為膏。《日華子本草》云:「沉香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去邪氣,止轉筋吐瀉、冷氣,破癥癖,治冷風麻痺,骨節不任,溼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此時對沉香的藥用功效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
  • 中藥知識必學:沉香
    沉香不僅僅是一種名貴香料,其香氣淡雅宜人,匯天地陰陽五行之氣,香通三界,其香至今無法人工合成,因而十分稀少珍貴,其更是一味絕品中藥,集天地之靈氣,匯日月之精華,蒙歲月之積澱。其氣通天徹地為珍異之藥。 蚌受到砂粒侵入的刺激時陷入內部的細胞會分泌珍珠質,層復一層即成珍珠;牛黃是牛科動物黃牛的膽囊結石;家蠶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乾燥體就是僵蠶;以上這些都是中藥之中的病態產物。本期為大家介紹的沉香亦是一種病態產物。
  • 烏藥(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烏藥拼音Wū Yào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樟科植物烏藥的根。(《瀕湖集簡方》)④治脹滿痞塞,七情憂思所致:天台烏藥、香附、沉香、砂仁、橘紅、半夏,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調。(《亦水玄珠》烏藥順氣散)⑤治渾身脹痛,氣血凝滯者:香附(鹽、酒、便、醋四分制之)、烏藥,共細末,酒下四、五分。(《慎齋遺書》香附散)⑥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妨悶不食:人參、檳榔、沉香、天台烏藥。上藥各濃磨水,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
  • 腫節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腫節風拼音Zhǒnɡ Jié Fēnɡ英文名Glabrous Sarcandra Herb別名九節茶、九節風、接骨蓮來源為金慄蘭科植物草珊瑚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腫節風拼音Zhǒnɡ Jié Fēnɡ別名觀音茶、接骨木、九節風、駁節茶、鴨腳節、山牛膝、珍珠蘭、九節草、野靛、九節茶、學士茶、接骨丹、接骨草、接骨金粟蘭、銅腳靈仙、九節蘭、節骨茶、接骨蓮、竹茶。來源藥材基源:為金粟蘭科植物草珊瑚的全株或根。
  • 《中藥大辭典》對三七的講解
    《中藥大辭典》:三七拼音Sān Qī別名山漆、金不換(《綱目》),血參(《醫林纂要》),參三七(《本草便讀》),田三七、田漆(《偽藥條辨
  • 木賊(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木賊拼音Mù Zéi別名木賊草(《木草經疏》),銼草(《盛京通志》),節節草(《植物名實圖考》),節骨草(《東北藥植志》),擦草、無心草(《山西中藥志》)。(《現代實用中藥》)⑿治舌硬出血:木賊煎水,漱之。(《聖惠方》)⒀目昏多淚。用木賊(去節)、蒼朮(淘米水泡過)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⒁急喉痺塞。用木賊在牛糞火上燒存性,每服一錢,冷水送下,血出即安。⒂血痢不止。用木賊五錢,水煎,溫服。一天服一次。⒃瀉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 海浮石(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海浮石拼音Hǎi Fú Shí別名水花(《本草拾遺》),海石(《丹溪心法》),水泡石(《東醫寶鑑》),浮海石(《玉楸藥解》),浮水石(《醫林纂要》),羊肚石(《藥材資料彙編》)。
  • 《中藥大辭典》:仙人掌
    摘錄《中藥大辭典》
  • 伸筋草(《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中藥大辭典》:伸筋草拼音Shēn Jīn Cǎo
  • 青木香(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青木香拼音Qīnɡ Mù Xiānɡ別名馬兜鈴根(《肘後方》),土青木香、獨行根、兜零根(《唐本草》),雲南根(《本草圖經》),獨行木香(《綱目》),土木香(《本草正》),青藤香(由於它是季銨型生物鹼,在腸道中吸收不完全,口服需較注射量大10倍左右。木蘭花鹼或青木香製劑雖對腎上腺素的作用無影響,但有報告煎劑能對抗麻黃鹼的升壓作用。據報導,穴位注射,也能引起大鼠的降壓,穴位不同,效果也不同。②對腸胃道的作用民間有用青木香治腹痛者,臨床上用其粗製劑,亦引起噁心、嘔吐及頭暈等副作用。
  • 芡實(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芡實拼音Qiàn Shí別名卵菱(《管子》),雞癱(《莊子》),雞頭實、雁喙實(《本經》),雞頭、雁頭、烏頭(《方言》),艻子(陶弘景),鴻頭(韓愈),水流黃(《東坡雜記》),水雞頭(《經驗方》),肇實、刺蓮藕(《廣西中獸醫藥植》),刀芡實、雞頭果、蘇黃、黃實(《江蘇植藥志》),雞咀蓮(《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雞頭苞(《江西中藥》),刺蓮蓬實(《藥材學》)。
  • 瓦楞子(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瓦楞子拼音Wǎ Lénɡ Zǐ別名蚶殼(《本草拾遺》),瓦壟子(《丹溪心法》),蚶子殼(《本草蒙筌》),魁蛤殼(《品匯精要》),花蜆殼(《浙江中藥手冊》),瓦壟蛤皮(《中藥志》),血蛤皮(《山東中草藥手冊》)。
  • 金蕎麥(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金蕎麥拼音Jīn Qiáo Mài英文名Rhizoma Fagopyri Cymosi別名野蕎麥、蕎麥三七、金鎖銀開來源為蓼科植物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金蕎麥拼音Jīn Qiáo Mài別名赤地利、赤薛荔、金鎖銀開、天蕎麥根、開金鎖、賊骨頭、透骨消、苦蕎頭、鐵石子、野蕎子、藍養頭、蕎麥三七、野蕎麥根、苦養麥根、蕎當歸、鐵拳頭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金蕎麥的根莖。
  • 防己(中藥大辭典)
    《中藥大辭典》:防己拼音Fánɡ Jǐ別名解離(《本經》),載君行(《本草蒙筌》),石解(《綱目》)。以去淨栓皮,乾燥,粗細均勻,質重,粉性大,纖維少者為仕。主產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集散於漢口,故名漢防已。②廣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體稍彎曲,彎曲處有深橫溝,長8~15釐米,直徑1.5~4.5釐米。未刮栓皮者,表面棕色,粗糙,且多縱皺紋;有的只刮掉部分栓皮,露出灰黃色的皮層;栓皮全部刮掉者,表面灰黃色,較光滑。
  • 《中藥大辭典》對人參的講解
    《中藥大辭典》:人參拼音Rén Shēn別名人銜、鬼蓋(《本經》),土精、神草、黃參、血參(《吳普本草》),地精(《廣雅》
  • 野菊花(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61野菊花:厚霜濃露,氣稟寒涼《中藥大辭典》:野菊花拼音Yě Jú Huā出處《本草正》來源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或巖香菊②《現代實用中藥》:"用於癰疽疔腫化膿病。"③《蘇州本產藥材》:"解毒疏風。治目疾眩暈。"④《浙江中藥手冊》:"排膿解毒,消腫止痛。治癰腫疔毒,天泡溼瘡。"⑤《江蘇植藥志》:"治霍亂,腹痛。"⑥《山西中藥志》:"疏風熱,清頭目,降火解毒。治諸風眩暈,頭痛,目赤,腫毒。"
  • 桂枝(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桂枝拼音Guì Zhī別名柳桂
  • 五倍子(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五倍子拼音Wǔ Bèi Zǐ別名文蛤、百蟲倉(《開寶本草》),木附子(《現代實用中藥》)。以個大、皮厚、質堅、完整者為佳。上述藥材產於四川、貴州、雲南、陝西、湖北、廣西等地。此外,如湖南、河南、甘肅、廣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亦產。以角倍的產量為大,肚倍的質量為佳。化學成分鹽膚木蟲癭含大量五倍子鞣酸及樹脂、脂肪、澱粉。炮製揀淨、敲開、剔去其中雜質。性味酸,平。①《開寶本草》:"味苦酸,平,無毒。"
  • 冬葵子(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冬葵子拼音Dōnɡ Kuí Zǐ別名葵子(《金匱要略》),葵菜子(《婦人良方》)。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冬葵子拼音Dōnɡ Kuí Zǐ英文名Chingma Abutilon Seed別名葵子、葵菜子。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1.《名醫別錄》:冬葵子,生少室山。十二月採之。2.陶弘景:以秋種葵,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多入藥用,至滑利,能下石淋。春葵子亦滑利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