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葵子(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2021-02-07 明德初心

《中藥大辭典》:冬葵子

拼音Dōnɡ Kuí Zǐ

別名葵子(《金匱要略》),葵菜子(《婦人良方》)。

出處《本經》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種子

原形態冬葵(《本經》),又名:葵(《詩經》),葵菜(《說文》),露葵(《爾雅翼》),冬葵菜(《救荒本草》),滑菜(《綱目》),衛足(《鮮芳譜》),馬蹄菜,蘄菜(《醫林纂要》),滑腸菜(《寧都州志》),金錢葵、金錢紫花葵(《摯經室集》),冬寒菜(《植物名實圖考》),冬莧菜(《分類草藥性》),茴菜、滑滑菜、奇菜。

一年生草本,高30~90釐米。莖直立,被疏毛或幾無毛。葉互生;掌狀5~7淺裂,圓腎形或近圓形,基部心形,邊緣具鈍鋸齒,掌狀5~7脈,有長柄。花小,叢生於葉腋,淡紅色,小苞片3,廣線形;萼5裂,裂片廣三角形;花冠5瓣,倒卵形,先端凹入;雄蕊多數,花絲合生;子房10~12室,每室有一個胚珠。果實扁圓形,由10~12心皮組成,果熟時各心皮彼此分離,且與中軸脫離,心皮無毛,淡棕色。

生境分部分布全國各地。

性狀乾燥種子呈圓形扁平之橘瓣狀,或微呈腎形,細小,直徑約1.5~2毫米,較薄的一邊中央凹下,外表為棕黃色的包殼(果皮),具環形細皺紋.搓去皮殼後。種子呈棕褐色。質堅硬,破碎後微有香味。以顆粒飽滿、堅老者為佳。

化學成分種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質。花含花青素類。鮮冬葵含單糖6.8~7.4%,蔗糖4.1~4.6%,麥芽糖4.5~4.8%,澱粉1.2%。

性味甘,寒。

①《本經》:"味甘,寒。"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滑,平。"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無毒。"

歸經入大小腸、膀胱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小腸、膀胱二經。"

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陰經氣分。"

③《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腸。"

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能主治利水,滑腸,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腫,婦女乳汁不行,乳房腫痛。

①《本經》:"主五臟六府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

②《本草經集注》:"葵子汁解蜀椒毒。"

③《別錄》:"療婦人乳難內(』內』一作』血』)閉。"

④《藥性論》:"治五淋,主奶腫,下乳汁。"

⑤《本草衍義》:"患癰癤毒熱內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竅,膿出。"

⑥《綱目》:"通大便,消水氣,滑胎,治痢。"

⑦《本草通玄》:"達諸竅。"

⑧《本草匯》:"下胞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入散劑。

注意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黃芩為之使。"

②《得配本草》:"氣虛下陷,脾虛腸滑,二者禁用。"

複方①治卒關格,大小便不通,支滿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內豬脂如雞子一丸則彌佳。(《肘後方》)

②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聖惠方》)

③治血淋及虛勞尿血:葵子一升,水三升,取汁,日三服。(《千金方》)

④治妊娠患子淋:英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⑤治產後淋瀝不通:葵子一合,樸消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姚僧坦集驗方》)

⑥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漸惡寒,起即頭眩:葵子一斤,茯苓三兩。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金匱要略》葵子茯苓散)

⑦治難產,若生未得者:冬葵子一合,搗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只可半升,去滓,頓服之。(《食療本草》)

⑧治胎死腹中:葵子一升,阿膠五兩。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之。未出再煮服。(《千金方》)

⑨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兩,葵子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

⑩治乳婦氣脈壅塞,乳汁不行,及經絡凝滯,奶房脹痛,留蓄作癰毒:葵菜子(炒香)、縮砂仁等分。為末,熱酒服二錢。(《婦人良方》)

⑾治血痢、產痢:冬葵子為末,每服二錢,入臘茶一錢,沸湯調服,日三。(《聖惠方》)

⑿治痎瘧邪熱:冬葵子陰乾為末,酒服二錢。(《聖惠方》)

⒀治盜汗:冬葵子三錢,水煎兌白糖服。(江西《草藥手冊》)

⒁治面上皰瘡: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兩。為末,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弘景)

備註目前商品所用的冬葵子,大多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種子。考冬葵子與苘麻子在諸家《本草》中均各列守條,效用亦不相同,參見"苘麻"及"苘實"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冬葵子

拼音Dōnɡ Kuí Zǐ

英文名Chingma Abutilon Seed

別名葵子、葵菜子。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1.《名醫別錄》:冬葵子,生少室山。十二月採之。

2.陶弘景:以秋種葵,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多入藥用,至滑利,能下石淋。春葵子亦滑利不堪。餘藥用根,故是常葵爾。

3.《綱目》: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人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如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四、五月種者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

來源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野葵和冬葵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alva verticillata L.[M.pulchella Bernh.]2.Melva crispa L.

採收和儲藏:春季種子成熟時採收。

原形態

1.野葵 二年生草本,高60-90cm。莖被星狀長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8cm,僅上面槽內被絨毛;託葉卵狀披針形,被星狀柔毛;葉片腎形至圓形,直徑5-11cm,常為掌狀5-7裂,裂片短,三角形,具鈍尖頭,邊緣有鈍齒,兩面被極疏糙狀毛或幾無毛。花3至數朵簇生於葉腋間,幾無柄至有極短柄;總苞的小苞片3枚,線狀披針形,被纖毛;萼杯狀,5裂,廣三角形,被疏星狀長硬毛;花冠淡白色至淡紅色,花瓣5,長6-9mm,先端凹入,具爪;雄蕊柱長4mm,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圓形,直徑5-7mm,分果丬10-11,背面平滑,兩側具網紋。種子腎形,直徑約1.5mm,紫褐色,禿淨。花期3-11月。

2.冬葵 本種與野葵的區別為:一年生草本,不分枝。莖被柔毛。葉柄細瘦,被疏柔毛;葉片圓形,5-7裂,直徑5-8cm,基部心形,邊緣具細鋸齒,特別皺曲。花白色。果扁球形,直徑約8mm,分果爿11,網狀,具細柔毛。種子直徑約1mm,暗黑色。花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平原、山野等處。

資源分布:1.我國各地均有分布。

2.我國西南及河北、甘肅、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種植。

性狀性狀鑑別 冬葵子果實由7-9個小分果組成,呈扁平圓盤狀,底部有宿存花萼。分果呈橘瓣狀或腎形,直徑1.5-2mm,較薄的一邊中央凹下。果皮外表為棕黃色,背面較光滑,兩側面靠凹下處各有一微凹下圓點,由圓點向外有放射性條紋。種子橘瓣狀腎形,種皮黑色至棕褐色。質堅硬,破碎後子葉心形,兩片重疊折曲。氣微、味澀。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灰褐色。①胚乳細胞較多見,呈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11-35μm,壁略呈念珠狀增厚。②種皮柵狀細胞表面觀細胞界限不清晰,細胞細小,呈星狀;側面觀為一列柱狀細胞,長33-46μm,直徑8-12μm,壁甚厚、木化,胞腔梭形,內含球狀結晶。③星狀毛易見,由5-7細胞組成,亦有單個散在,呈披針形,基部鈍圓,直徑5-15μm,長106-245μm,壁厚1-2μm。④色素細胞類多角形,類長方形,胞腔內含紅棕色塊狀物。⑤子葉表皮細胞類長方形,薄壁細胞呈類多角形或橢圓形,含擬晶體。⑤螺紋導管多見,直徑27-33μm,網紋導管較少見。

化學成分種子含中性多糖(neutral polysaccharide):MVS-Ⅰ,MVS-ⅡA、MVS-ⅡG;酸性多糖(acidic polysac-charide):MVS-ⅢA,MVS-ⅣA,MVS-Ⅳ及肽聚糖(pep-tidoglycan):MVS-V。

鑑別理化鑑別 取粉末2g,加水20ml,振搖15min,濾過。取濾液加活性炭1g,置水浴上脫色15min,濾過。取濾液2ml,加鹼性酒石酸銅試液4滴,置水浴上加熱5min,生成棕紅色沉澱;另取濾液2ml,加10%a-萘酚乙醇溶液3滴,搖勻,沿管壁加硫酸0.5ml,兩液接界處顯紫紅色環。

性味甘;寒

歸經大腸;小腸;肝;肺;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滑腸通便;下乳。主淋病;水腫;大便不通;乳汗不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散劑。

注意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

1.《本草經集注》:黃芩為之使。

2.《得配本草》:氣虛下陷,脾虛腸滑,二者禁用。

各家論述

1.《綱目》:葵,氣味俱薄,淡滑為陽,故能利竅通乳,消腫滑胎也,其根葉與子,功用相同。通大便,消水氣,滑胎,治痢。

2.《本草崇原集說》:葵性寒滑,似非孕婦所直,何以《金匱》治妊娠水氣,用葵子茯苓散。修園曰,有病則病當之也。《千金》以參、術等味駕馭其間,愈覺平妥。

3.《本經》:主五臟六府寒熱贏瘦,五癃,利個便。《本草經集注》:葵子汁解蜀椒毒。

4.《別錄》:療婦人乳難內(內一作血)閉。

5.《藥性論》:治五淋,主奶腫,下乳汁。

6.《本草衍義》:患癰癤毒熱內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竅,膿出。

7.《本草通玄》:達諸竅。

8.《本草匯》:下胞衣。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焦點

  • 中藥冬葵子
    冬葵 Malva crispa L 原植物中藥冬葵子,原系蒙藥,現大家比較熟悉,但各省地方藥材標準不一樣,分別有收錄冬葵、野葵及苘麻三種不同植物,成熟果實來作冬葵子入藥。現在具權威《中國藥典》收載用冬葵做中藥冬葵果入藥。功效同冬葵子一致,無非藥典的冬葵果為圓形果實,而冬葵子只是破碎後的分果——種子。
  • 車前子(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車前:錦原繡野採芣苢《中藥大辭典》:車前子拼音Chē Qián Zǐ別名車前實(《神仙服食經》),蝦蟆衣子(《履巉巖本草》),豬耳朵穗子(《⑾《山東中藥》:"敷溼瘡、膿泡瘡、小兒頭瘡。"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注意凡內傷勞倦,陽氣下陷,腎虛精滑及內無溼熱者,慎服。①《日華子本草》:"常山為使。"②《本草經疏》:"內傷勞倦、陽氣下陷之病,皆不當用,腎氣虛脫者,忌與淡滲藥同用。"
  • 冬葵子(歷代本草匯言)
    冬葵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成熟種子。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味甘、性寒。歸大腸、小腸、膀胱經。功效利水通淋、下乳、潤腸。臨床用名冬葵子。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冬葵子,味甘寒。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名醫》曰:生少室山,十二月採之。
  • 烏藥(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烏藥拼音Wū Yào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樟科植物烏藥的根。①《本草拾遺》:"主中噁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②《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除一切冷,霍亂及反胃吐食.瀉痢,癰癤疥癩,並解冷熱。"③王好古:"理元氣。"④《綱目》:"治中氣,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息,止小便數及白濁。"
  • 《中草藥手冊》冬葵子的功效與作用:利水通淋,滑腸通便,下乳.
    點上方「中草藥手冊」,然後點「關注」中醫教你識中藥
  • 五倍子(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五倍子拼音Wǔ Bèi Zǐ別名文蛤、百蟲倉(《開寶本草》),木附子(《現代實用中藥》)。①《本草拾遺》:"治腸虛洩痢,熱湯服。"②《日華子本草》:"治中藥毒,消酒毒。"③《開寶本草》:"療齒宣疳蠿,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溼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④《本草圖經》:"生律液。"⑤《本草衍義》:"口瘡,以末摻之。"⑥《本草衍義補遺》:"菩收頑痰,解諸熱病。"
  • 芡實(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芡實拼音Qiàn Shí別名卵菱(《管子》),雞癱(《莊子》),雞頭實、雁喙實(《本經》),雞頭、雁頭、烏頭(《方言》),艻子(陶弘景),鴻頭(韓愈),水流黃(《東坡雜記》),水雞頭②《日華子本草》:"開胃助氣。"③《綱目》:"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④《本草從新》: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治夢遺滑精,解暑熱酒毒,療帶濁洩瀉,小便不禁。"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注意《隨息居飲食看》:"凡外感前後,瘧痢疳痔,氣鬱痞脹,溺赤便秘,食不運化及新產後皆忌之。"
  • 腫節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腫節風拼音Zhǒnɡ Jié Fēnɡ英文名Glabrous Sarcandra Herb別名九節茶、九節風、接骨蓮來源為金慄蘭科植物草珊瑚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腫節風拼音Zhǒnɡ Jié Fēnɡ別名觀音茶、接骨木、九節風、駁節茶、鴨腳節、山牛膝、珍珠蘭、九節草、野靛、九節茶、學士茶、接骨丹、接骨草、接骨金粟蘭、銅腳靈仙、九節蘭、節骨茶、接骨蓮、竹茶。來源藥材基源:為金粟蘭科植物草珊瑚的全株或根。
  • 火麻仁(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火麻仁拼音Huǒ Má Rén別名麻子(《本經》),麻子仁(《傷寒論》),大麻子(《本草經集注》),大麻仁(《藥性論》),白麻子(《千金·食治》),冬麻子(《食醫心鏡》),火麻子(⑤《食療本草》:"取汁煮粥,去五臟風、潤肺。治關節不通、發落,通血脈。"⑥《本草拾遺》:"下氣,利小便,去風痺皮頑,炒令香搗碎,小便浸取汁服;婦人倒產吞二七枚。"⑦《日華子本草》:"補虛勞,長肌肉,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橫逆產。"⑧《綱目》:"利女人經脈,調大腸下痢;塗諸瘡癩,殺蟲;取汁煮粥食,止嘔逆。"
  • 木賊(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木賊拼音Mù Zéi別名木賊草(《木草經疏》),銼草(《盛京通志》),節節草(《植物名實圖考》),節骨草(《東北藥植志》),擦草、無心草(《山西中藥志》)。①《嘉祜本草》:"味甘微苦,無毒。"②《綱目》:"溫。"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歸經入肺、肝、膽經。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經。"②《本草經疏》:"入足厥陰、少陽二經血分。"③《本草匯言》:"入手、足三陽經。"功能主治疏風散熱,解肌,退翳。
  • 蓮子(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蓮子拼音Lián Zǐ別名藕實
  • 墨旱蓮(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墨旱蓮拼音Mò Hàn Lián別名金陵草(《千金月令》),蓮子草(《唐本草》),旱蓮草、旱蓮子(《本草圖經》),白旱蓮(《履巉巖本草》),猢孫頭(《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蓮草(《滇南本草》),墨斗草(《醫學正傳》),墨菸草、墨菜、豬牙草(《綱目》),白花草、白花蟛蜞菊(《嶺南採藥錄》),墨記菜(《現代實用中藥》),野水鳳仙(《藥材資料彙編》),摘頭烏、滴落烏(《浙江中藥手冊》),水風仙草(《江蘇植藥志》),黑墨草(《廣西藥植圖志》),黑頭草、古城墨(《廣西中藥志》),水旱蓬、冰凍草(《湖南藥物志》),節節烏、跳魚草、假日頭花仔、出處《飲片新參》來源為菊科植物
  • 浮萍(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浮萍拼音Fú Pínɡ別名蘋
  • 瞿麥(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瞿麥拼音Qú Mài別名巨句麥(《本經》),大蘭(《別錄》),山瞿麥(《千金方》),南天竺草(《聖濟總錄》),剪絨花(《醫林纂要》),竹節草(《山東中藥》)。④《日華子本草》:"葉:治痔漏並瀉血,小兒蛔蟲,眼目腫痛,搗敷治浸淫瘡並婦人陰瘡。子:催生,治月經不通,破血塊,排膿。"⑤《本草圖經》:"利小腸為最要。"⑥《現代實用中藥》:"治水腫,尿熱澀痛,血淋。"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注意脾、腎氣虛及孕婦忌服。
  • 鹿角(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鹿角拼音Lù Jiǎo出處
  • 滑石(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滑石拼音Huá Shí別名液石
  • 蓽茇(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蓽茇拼音Bì Bá別名蓽撥(《唐本草》),蓽撥梨、阿梨訶吔(《酉陽雜俎》),椹聖(侯寧極《藥譜》),蛤蔞(《赤雅》),鼠尾(《中藥志》)。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粥飲下十五丸,日三。(《聖濟總錄》蓽撥丸)⑤治虛勞脾胃宿冷,不思飲食,四肢怠惰,心下脹滿,臍下結痛,及痃癖氣塊等病:蓽撥(炒)、訶子(煨,去子核)、乾薑(炮裂)、人參各一兩,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胡椒各半兩。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
  • 皂角刺(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皂角刺拼音Zào Jiǎo Cì別名皂莢刺(《聖惠方》),皂刺(《醫學入門》),天丁(《綱目》),皂角針(《江蘇植藥志》),皂針(《中藥材手冊》)。(《仁齋直指方》)④治瘡無頭者:皂角刺(陰乾燒灰),為末,每服三錢,酒調,嚼葵菜子三、五個,前藥送下。(《儒門事親》)⑤治痔疾,肛邊癢痛不止:皂莢刺二兩(燒令煙盡),臭樗皮一兩(微炙),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上藥,搗羅為末,用釅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餘藥,和丸,如小豆大,每於食前,煎防風湯下二十丸。
  • 萹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萹蓄拼音Biǎn Xù別名竹(《詩經》),萹竹(《本經》),萹茿(《說文》),畜辯、萹蔓(《吳普本草》),扁蓄(《局方》),地萹蓄、編竹(《履巉巖本草》),扁畜(《救荒本草》),粉節草、道生草(《綱目》),扁竹(《本草崇原》),扁竹蓼、烏蓼(《中國藥植志》),大蓄片(《南京民間藥草》),野鐵掃把、路柳、疳積藥(《貴州民間方藥集》),斑鳩臺(《安徽藥材》),螞蟻草、豬圈草、桌面草、路邊草、七星草、鐵片草、竹節草(《江蘇植藥志》),扁豬牙(《東北藥植志》),殘竹草(《滇南本草》整理本),妹子草、大鐵馬鞭、地蓼、牛鞭草(《中藥出處《本經》來源為蓼科植物
  • 冬葵子的功效與作用
    每天分享一味中草藥,歡迎添加百草中醫微信:1099089800《中藥大全》冬葵子的記載:冬葵子為少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別名:葵子、葵菜子、茼麻子。冬葵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菜蔬,又蘄菜、滑菜等.今人多不識葵,是因為葵早已退出了餐桌,野生野長了。不像古代之葵極其普遍,是一種大眾化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