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葵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成熟種子。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味甘、性寒。歸大腸、小腸、膀胱經。功效利水通淋、下乳、潤腸。臨床用名冬葵子。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冬葵子,味甘寒。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
《名醫》曰:生少室山,十二月採之。
案《說文》云:升,古文終,葵菜也。
《廣雅》云:,葵也,考升與終形相近,當即《爾雅》蔠葵,《爾雅》雲蔠,葵繁露。
郭璞云: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本草圖經云:吳人呼為繁露,俗呼胡燕支,子可婦人塗面及作口脂,按《名醫》別有落葵條,一名繁露,亦非也,陶宏景以為終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不經甚矣。
《名醫別錄》:無毒。主治婦人乳難內閉。
《藥性論》:臣,滑,平。能治五淋,主妊腫,能下乳汁。
《食療本草》:
(一)主疳瘡生身面上、汁黃者:可取根作灰,和豬脂塗之。〔嘉〕
(二)其性冷,若熱食之,亦令人熱悶。甚動風氣。久服丹石人時吃一頓,佳也。〔心·嘉〕
(三)冬月,葵菹汁。服丹石人發動,舌乾咳嗽,每食後飲一盞,便臥少時。〔嘉〕
(四)其子,患瘡者吞一粒,便作頭。〔嘉〕
(五)主患腫未得頭破者,三日後,取葵子二百粒,吞之,當日瘡頭開。〔證〕
(六)女人產時,可煮,頓服之佳。若生時困悶,以子一合,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頓服之,少時便產。〔嘉〕
(又,凡有難產,若生未得者,取一合搗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以下,只可半升,去滓頓服之,則小便與兒便出。切須在意,勿上廁。昔有人如此,立撲兒入廁中。)〔證〕
(七)又,(苗葉)細剉,以水煎服一盞食之,能滑小腸。〔證〕
(八)(葉):女人產時,煮一頓食,令兒易生。〔證〕
(九)(根):天行病後,食一頓,便失目。〔證〕
(十)吞錢不出,(根)煮汁,冷飲之,即出。〔證〕
(十一)無蒜勿食。四季月食生葵,令飲食不消化,發宿疾。〔證〕
(十二)又,霜葵生食,動五種留飲。黃葵尤忌。〔證〕
《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療婦人乳難內閉。
《本草衍義》:葵菜子也,四方皆有。苗性滑利,不益人。患癰癤,毒熱內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竅膿出。
《湯液本草》:內容:氣寒,味甘。無毒。
《本草》雲∶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療婦人乳難內閉。久服,堅筋骨,長肌肉,輕身。
《衍義》雲∶性滑利,不益人。患癰癤,毒熱內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粒,遂作竅,膿出。
《本草蒙筌》:(臣)葵菜子也。味甘,氣寒。性滑利。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療婦人乳難內閉,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生少室山。今處處有之。十二月採。(黃芩為之使。)陶隱居雲∶其子是秋種葵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者。謂之冬葵子。古方入藥用最多,苗葉作菜茹更甚美。大抵性滑利,能宣導積壅。服丹石人尤宜,煮汁單飲亦佳,仍利小腸。孕婦臨產煮葉食之,則胎滑易生。曝幹葉及燒灰,同作末,治金瘡。或煮汁飲,主治時行黃病。生葵菜葉絞汁少服,治小兒發斑,散惡毒瓦斯。根治消渴及口吻瘡,燒灰傅之,蓐瘡惡瘡俱效。小兒吞錢,煮汁飲之立出。凡患一切癰腫無頭,以葵子一粒,新汲水吞之,須臾即破。如要破處多,逐粒加服之。凡婦人倒生,手足冷口噤,以葵子炒令黃,搗末二錢,酒調服則順。妊婦患淋,葵子一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無葵子,用葵根一把亦效。凡卒關格,大小便不通,支滿欲死,用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小兒死腹中,葵子末酒調服。若口噤不開。格開灌之,藥下即活。
《本草綱目》:葵,氣味俱薄,淡滑為陽,故能利竅通乳,消腫滑胎。其根葉與子,功用相同。陳自明《婦人良方》云:乳婦氣脈壅塞,乳汁不行,及經絡凝滯,奶房脹痛,留蓄作癰毒者,用葵菜子(炒香),縮砂仁等分,為末,熱酒服二錢。此藥滋氣脈,通營衛,行津液,極驗。乃上蔡張不愚方也。通大便,消水氣,滑胎,治痢。
《雷公炮製藥性解》: 冬葵子,味甘,性寒,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主滑胎產,利小便,療熱淋,逆生者得之即順,胎死者得之即下,能通乳汁,堪潰癰疽。
按:冬葵子性最滑利,能宣積壅,宜入手足太陽,以為催生神劑,然不可預服,恐胞未轉而先催,空涸其水,反艱其產耳。癰疽者,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乳閉者,亦凝滯之所致也,得冬葵以道之,而不瘳者鮮矣。
《本草乘雅半偈》:內容:(本經上品)
非不返顧其根,足徵衛足之知矣。
【氣味】甘寒滑,無毒。
【主治】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
【核】曰∶生少室山中,今郊野園圃,不拘肥瘠地都有。四時可以子種,宿根亦再發。
秋深布子,覆養經冬者,曰冬葵,入藥最良。內經雲∶脾之菜也。爾雅翼雲∶秋菜未生,種此以相接也。又雲∶葵為百菜主,味尤甘滑,故為馬踐,漆室女知憂及國,公儀休相魯,慍而拔之,不欲奪園夫之利也。其子雖經年不 ,微炒令 炸,散著溼地,遍踏之,朝種暮生,遠不過宿。實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埤雅雲∶冬種者有雪,弗令從風飛去,言體輕也。每雪輒一勞之,令地保澤,葉不受蟲,掐必待露解,收必待霜降,晚則黃爛,早則黑澀。其莖挺生,莖疏葉密,傾向太陽而衛足。孔子曰∶禾生垂穗向根,不忘本也。
又雲∶鮑莊子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蓋禾之向根仁也,葵之衛足知也。仁以守之,知以揆之。故葵,揆也。其萼翠,其花豔。花具五色間色,單瓣千瓣。王禎農書雲∶本豐耐旱,可防荒儉,以作菹臘,枯 可以榜族,根子又能療疾,鹹無遺棄。誠蔬茹之要品,民生之資益也。種類亦多,有露葵、兔葵、黃葵、錦葵、蜀葵,入藥者只宜蜀葵。今市肆一種,充冬葵者,氣味濁惡,色深褐,質沉重,形如橘核,服之令人腸滑。別錄指此為冬葵,又出蜀葵一條,似與爾雅不相符合。當判蜀葵子,即本經葵子,用之頗驗。每用市肆偽充冬葵子,不先人云∶寒熱欲通而不藏,致肌肉羸瘦;五癃欲藏而不通,致水道閉塞。葵性滑養竅,能使藏者通,返顧衛根,能使通者藏。蓋滑為水骨,故可堅骨;骨堅則肌肉長,形全則輕身延年矣。又雲∶葵具五色,有多種,冬茂者曰冬葵。猶芥之有冬芥、春芥。為脾之菜,腎之藥也。字從癸,從冬,皆屬於腎。其子易生,用治胎產,自然入神。功主助精益水,輸水溺道,非不返顧其根也。察通關格之專藏,止消中之多溺,可想見矣。若病屬久藏而發者,如淋,如帶,如痘疹,如死胎,如丹石毒,如消渴,如癰腫沒頭,如腸癰胃疽,如肉錐怪證,皆有奇徵。第有風疾宿病,天行病後,曾被犬傷者忌之。
【 】曰∶葵歸也,揆也。揆度生氣之歸,揆度生機之出也。味甘氣寒,體滑易生,遂含土劣水勢,抽為草木,以孕發陳之兆。故主腑臟寧謐之地,為寒熱所侵,以致羸瘦。州都之所,為五邪所薄,以致五癃。此不當於歸,所當揆度以出者也。骨堅便利,通淋之徵,肌長身輕,主羸之驗也。
《本草易讀》:內容:甘,寒,淡滑,無毒。潤燥利竅,下乳墜胎。通營衛而滋氣脈,行津液而通關格。最利二便處處有之。有紫白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紫黃色。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有子輕虛如榆莢仁。四五月種者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經年收採。正月複種者為春葵,而宿根至春亦生。古人種為常食,而今人不復食,亦無種者矣。
《本草崇原》:氣味甘寒滑,無毒。主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
(葵菜處處有之,以八九月種者,覆養過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子。如不覆養,正月複種者,謂之春葵。三月始種,五月開紅紫花者,謂之蜀葵。八九月開黃花者,謂之秋葵。葵種不一,此外尚有錦葵、黃葵、終葵、菟葵之名,花具五色及間色,更有淺深之不同。)
葵花開五色,四季長生,得生長化收藏之五氣,故治五臟六腑之寒熱羸瘦。冬葵子覆養過冬,氣味甘寒而滑,故治五癃。夫膀胱不利為癃。五為土數,土不運行,則水道閉塞,故曰五癃。治五癃,則小便自利。久服堅骨,得少陰之氣也。長肌肉,得太陰之氣也。堅骨長肌,故輕身延年。
《本草新編》:冬葵子,味甘,氣寒,性滑利,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療婦人乳難內閉。久服,堅骨長肌肉。冬葵子本非佳品,然藥籠中必備者,以其能順胎也。橫生倒產,子死腹中,必藉此以滑之也。
或問冬葵子治難產,未見神效,何子獨取之?曰:冬葵子治難產,亦要人必用之耳。當橫生倒產之時,或卻一足下而一足不下,或於一臂伸而一臂不伸,欲開產門而兒頭未順也,不可遽用柞木枝以先啟產戶,以針利之而兒已死,疾痛不知,徒刺無益。若不用冬葵子以助其胞胎之順利,又何以救危亡於頃刻乎,然而,徒用冬葵子,不知加入人參、當歸、川芎之類,補氣血以生水,則胞胎乾涸。亦本能活利順生,變危為安也。
《本草備要》: 滑腸,利竅
甘,寒,淡滑。潤燥利竅,通營衛,滋氣脈,行津液,利二便,消水腫(用榆皮等分煎服),通關格,下乳滑胎。
秋葵複種,經冬至春作子者,名冬葵子。根、葉同功。春葵子亦滑,不堪入藥。
蜀葵花,赤者治赤帶,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血燥,白者治氣燥。亦治血淋、關格,皆取其寒潤滑利之功也。
《本經逢原》:向日葵質堅耐寒,入冬不凋,故名冬葵。性滑利竅,能治臟腑寒熱羸瘦,破五淋,利小便。婦人乳房脹痛,同砂仁等分為末,熱酒服三錢,其腫即消。孕婦難產不下,專取一味炒香為末,芎歸湯下三錢 則易生,取晨暮轉動靈活耳。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手足忽長,倒生肉刺如錐,痛不可忍,但食葵菜即愈。亦取其寒滑利竅之用也。
《本草從新》:內容:通、潤腸利竅。
甘寒。淡滑潤燥。利竅。通營衛。行津液。利二便。消水腫。(用榆皮等分煎。)通關格。下乳滑胎。秋葵複種。經冬至春作子者。名冬葵子。根葉同功。春葵子亦滑。不堪入藥。蜀葵花。赤者治赤帶。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血燥。白者治氣燥。亦治血淋關格。皆取其寒潤滑利之功。(湯火傷瘡、冬葵葉為末敷之。)
《得配本草》:黃芩為之使。
甘、淡、寒。滑。入足太陰經氣分。滑腸達竅,下乳滑胎,消腫,通關格,利二便。根葉同功。得砂仁,治乳癰。配牛膝,下胞衣。拌豬脂,通關格。(大小便不通欲死者。)拌人乳,利大便。秋種過冬,至春作子,名冬葵子,入藥用。若春葵子,不宜入藥。氣虛下陷,脾虛腸滑,二者禁用。怪症:有人手足忽長倒生肉刺,如錐,痛不可忍,但食葵菜即愈。
《本草求真》:[批]潤燥、利竅、滑胎。
冬葵子專入胃,大、小腸。甘寒淡滑,潤燥利竅,通營活衛,消腫利水。凡婦人胎產不下,專取一味炒香 為末,芎歸湯下三錢則易生,芎、歸力專行血。取其晨夕向日轉動靈活耳。婦人乳房脹痛,同砂仁等分為末, 熱酒服三錢,其腫即消。砂仁溫胃消脹。且能破五腫利小便,並臟腑寒熱羸瘦,同榆皮等分煎服亦效。《十劑方》 云: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屬是也。故滑則去著,宜滑劑以利之。
《本經疏證》:葵有多種,冬茂者曰冬葵,字從癸從冬,皆屬於腎,其子易生,用治胎產,自然入神。其花 向日而傾,有返顧衛根之義,觀其能通小便,又能治多溺,蓋可見矣(外臺秘要消中日夜溺七八升用冬葵根五斤 水五鬥煮三鬥每日平旦服二升)。本經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蓋寒熱雖欲其通,然過通則五臟六腑之氣不藏,能致肌肉羸瘦;水氣雖欲其藏,然過藏則溺道泣澀,能致小溲閉塞。葵性滑養竅,能使藏者通,返顧衛根,使 能通者藏,若病屬久藏而發者,如淋如帶,如痘疹,如死胎,如丹石毒,如消渴,如癰腫沒頭,如腸癰胃疽, 如肉錐怪證,皆有奇徵。第有風疾宿病,天行病後,曾被犬傷者忌之,世人但知其能發宿疾,不知其能使宿疾 不留,免他日卒中之虞,正其功耳。凡物之生,各有至理。葵多子性滑,多子者歸腎,性滑者利竅,又其花向 日而傾,返顧其本,故仲景於妊娠有水氣,小便不利,頭眩,用葵子茯苓散。夫他物利水,徑情直行,豈復返 顧,則當防其導胎下墜,且小便不利在極下,頭眩在極上,焉能聯絡為一。一味之用,具此兩義,其精有如此 者。至別錄所主婦人乳內閉腫痛,亦取其滑以開閉,其色白衛根,仍不外返顧血海之義,擴而充之,其功蓋不 止是二者而已。
《本草便讀》:內容:冬葵子
滑利通淋。下乳催生悉主治。甘寒入胃。二腸水腑並分消。(冬葵子甘寒滑利之品。入胃與大腸。故消乳癰。潤大便。滑胎利竅。是其所長。至通淋滲溼等治。不過旁及小腸膀胱之地耳。凡乳癰初起。用冬葵子二兩。酒水各半煎飲。即消。此物只可用於氣血燥澀之人。而不可施於虛羸中寒之體。以其甘寒滑利也。中虛氣陷者。尤宜禁之。)
《本草撮要》:內容:味甘氣寒。入足太陽經。功專滑利。能通精下胎。得砂仁治乳汁蓄癰。得牛膝下胞衣。得榆皮治水腫。得滑石、木通、蔥白治子淋。黃蜀葵子半合研爛。以酒濾去渣、溫服催生。赤花治赤帶。白花治白帶。葵子為末。塗湯火傷。
《本草分經》:甘,寒。淡滑。潤燥,利二便,通營衛,消水腫,滑胎。
《飲片新參》:
形色:色灰黑,子扁小,作腰圓形。
性味:淡平微臊。
功能:養胃津,利水道,通淋洩濁,催生。
分量:三錢至五錢。
用法:生用。
禁忌:溲多便溏者忌用。
【來源產地】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
生少室。十二月採。
《中藥大辭典》
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種子。
分布全國各地。
【現代藥理研究】
冬葵子中提取出的中性多糖MVS-I 通過碳廊清試驗,顯示可明顯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活性。
(整理/呂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