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阿鞞跋致

2021-03-01 淨土教言

【經文】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才生彼土者,皆是三種阿鞞跋致。其三不退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要解】

「阿鞞跋致」:此雲「不退」。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若約此土:藏初果,通見地,別初住,圓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薩,別十行,圓十信,名「行不退」;別初地,圓初住,名「念不退」。

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略注】

此段經文,顯往生果報,揭示淨宗無上因果。此即以果攝因,勸願往生也。大師先論「此土」分證三不退,後言「淨土」圓證三不退,顯淨土無品位之高下;彰淨土奇特殊勝,非自力修證所能及也。

此土修行,依自力斷惑之深淺,於「藏、通、別、圓」四教中,各有三不退。然凡夫眾生,依自力修行,欲證此三不退者,可謂遙遙無期。如善導大師言:「萬劫修功實難續,一時煩惱百千間;若待娑婆證法忍,六道恆沙劫未期。」而持名念佛者,雖五逆十惡下下品之機,一旦生於淨土,則一時圓證三不退,超盡四十一因位,例登補處。

曇鸞大師於此義言之甚明:彼清淨佛土,有阿彌陀如來無上寶珠,以無量莊嚴功德成就帛裹,投之於所往生者心水,豈不能轉生見為無生智乎?彼下品人,雖不知法性無生,但以稱佛名力,作往生意,願生彼土。彼土是無生界,見生之火,自然而滅。

又言:

彼安樂淨土,過三界道。若人一生彼國,自然止身口意惡。

曇鸞大師對佛力消業力,更有詳細闡釋,細細思之,自可於淨土之不可思議功德諦信無疑。其《往生論注》言:

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以造罪,輪轉三界,無有窮已。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三業,用治眾生虛誑三業也。云何用治?

眾生以身見故,受三途身、卑賤身、醜陋身、八難身、流轉身。如是等眾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種種身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

眾生以驕慢故,誹謗正法,毀訾賢聖,捐庳尊長。如是人應受拔舌苦、瘖啞苦、言教不行苦、無名聞苦。如是等等諸苦眾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

眾生以邪見故,心生分別,若有若無,若非若是,若好若醜,若善若惡,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種種分別。以分別故,長淪三有,受種種分別苦、取捨苦,長寢大夜,無有出期。是眾生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若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是等眾生,如上種種意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

淨土所言「帶業」之說,乃對現生而言,非將業帶至西方。雖下品往生者,亦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若將業帶至西方,何能臻此?極樂世界,亦豈能稱「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此義於經論祖釋中,亦處處皆顯,今略引一二,以明此義。

摘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大安法師】阿鞞跋致與一生補處
    佛又告訴舍利弗了,阿彌陀佛所住持的極樂國土,這個眾生生者,就是他方無量世界的有緣的眾生,信願執持名號的眾生,才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往生者,只要一往生,皆是阿鞞跋致。這個阿鞞跋致稱為三種阿鞞跋致,就叫三種不退轉。
  • 【開示節錄】什麼是阿鞞跋致?
    我們看經文: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衹說。佛陀在建立信心的時候,佛陀是偏重在安樂道這塊: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國土很莊嚴、衣食也自然、壽命也久遠、神通自在,都偏重在安樂這塊。
  • 《精選念佛感應錄》——阿鞞跋致
    三、其他感應 阿鞞跋致 阿翔,全名陳起翔,男,33 歲,家住陝西耀縣車站扶輪巷,在車站工作,喜愛書法;日課佛號5000 聲、誦《大經》3 遍,求生淨土。 懷著這種疑惑,阿翔把書接過來一看,淺藍色封面上清楚地寫著「阿鞞跋致」。老和尚向阿翔合掌念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隨即一道光便不見了。 老和尚是誰?《阿鞞跋致》是本什麼書?「阿鞞跋致」是不退轉的意思,這個阿翔早就知道了,可是怎樣才是不退轉呢? 老和尚給的不退轉又是什麼?
  • 何為阿毗跋致和一生補處?
    阿毗跋致是梵文 avinivartaniya,即不退轉,功德善根不再退失之意。《大智度論》卷四載:『菩提薩埵有兩種,有鞞跋致,有阿鞞跋致。』        佛又告訴舍利弗了,阿彌陀佛所住持的極樂國土,這個眾生生者,就是他方無量世界的有緣的眾生,信願執持名號的眾生,才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往生者,只要一往生,皆是阿鞞跋致。這個阿鞞跋致稱為三種阿鞞跋致,就叫三種不退轉。
  • 什麼叫阿惟越致
    下面給我們解釋,什麼叫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梵語,「又作阿鞞跋致」,鳩摩羅什翻譯的小本《彌陀經》上叫阿鞞跋致。梵文是一種梵文,翻譯是兩個翻譯,音都差不多,它是音譯的,意思是「不退轉,是菩薩階位之名」。「據《彌陀要解》」,蓮池大師作的,《要解》裡頭說,「阿鞞跋致,此雲不退」,中國意思叫不退。有三種,第一個是「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位不退最低的是須陀洹,小乘須陀洹,大乘十信位初信菩薩。不要看他是初信,他位不退;換句話說,他永遠不會退成凡夫,他是聖人,叫小小聖。小小聖沒出六道,但是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也就是說,他決定不造三惡道的業。三惡道的業是什麼?
  • 阿育吠陀:五大元素與三種生命能量
    今天,就從了解阿育吠陀五大元素以及由這五大元素組成的三種生命能量開始認識阿育吠陀。這就是阿育吠陀有關健康的理念。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阿育吠陀提到的三種能量又是由什麼組合而成的。五種元素組合成三種生命能量阿育吠陀認為,為了完成生命的功能和活動
  • 藥物介紹 | 最先突破三種癌症一線治療!「T藥」阿替利珠單抗迅速前進
    阿替利珠單抗是一種大分子單抗類藥物,能夠高選擇性地結合癌細胞或免疫細胞表面的免疫檢查點PD-1,從而釋放被PD-1抑制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起到強力抗癌的作用。阿替利珠單抗是一種注射液,注射液的劑型有840毫克/14毫升,1200毫克/20毫升兩種,其中後者為在我國獲批上市的劑型。
  • 中醫五行與阿育吠陀醫學
    五元素(Panchamahabhutas),土、水、火、風、空組成宇宙的基礎並塑造了所有生物的形態,這是阿育吠陀(Ayurveda)的核心內容。阿育吠陀被包含在印度最古老的文本經典《吠陀經》之中,意為生命的科學。 與中國五行學說相同,阿育吠陀五元素理論同樣被應用於古印度的吠陀哲學、阿育吠陀醫學與吠陀佔星術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