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中俄在軍事和外交上進行互動,引發了外界高度關注。
中俄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有何看點?
12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有關「中俄軍機飛入韓防空識別區「的消息時表示,「防空識別區不是領空,各國依據國際法享有飛越自由。」他同時強調,此次訓練行動是中俄兩軍年度合作計劃內項目,不針對第三方。中俄兩國軍機嚴格遵守國際法,沒有進入他國領空。
據兩國國防部聯合發布的消息,中俄此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於12月22日在日本海、東海有關空域實施,中方派出4架轟-6K飛機,與俄方2架圖-95飛機聯合編隊。而在2019年7月23日,中俄兩國空軍已組織實施了首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
當天,日本方面稱,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機緊急出動應對,拍攝並發布了中俄轟炸機畫面,而韓國外交部就中俄兩國軍機飛入韓國防空識別區一事表示遺憾。
「戰略巡航」這樣的字眼,引發人們的好奇。軍事專家王強介紹,所謂聯合戰略巡航,是指雙方出動的兵器都是空基戰略性打擊武器,如俄方的圖-95戰略轟炸機具備二次核反擊能力,中方出動的轟6k飛機也具備核條件下的作戰能力。類似聯合戰略巡航,放眼全球都實屬罕見。由此也可看出,中俄戰略協作水平在高位運行。
按照中俄通報,去年7月和今年12月,兩次巡航都是日本海、東海有關空域,因此也備受輿論關注。在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看來,中俄兩國均為東北亞大國,空軍部隊前出到西太平洋必經東海和日本海,是極為正常的戰略巡航路線。
姜毅指出,從方向上來看,中俄在東北亞地區有著共同的邊界,也有著相似的安全威脅的來源。今年以來,域外國家奉行單邊主義,加緊軍事前沿存在部署,極大地破壞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此次中俄聯合戰略巡航實際上展現出雙方堅定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戰略決心。作為兩個負責任的大國,中俄有必要在全球政治與防務方面上發揮影響力,展示大國風範,這樣的聯合巡航未來將會常態化。
而外界亦注意到,與第一次相比,今年中方出動的轟-6K戰機從2架增至4架。對此,王強指出,轟6k飛機為中程中遠程戰略轟炸機,攜帶常見飛彈,打擊範圍可達1500公裡以上,而兩款轟炸機和巡航飛彈配合起來,遠程打擊能力突破了3000公裡線路。戰機翻倍,表明中方大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實現了躍升。
在王強看來,此次雙方空軍部隊從不同的機場,不同的航線飛進到會合地點,然後展開行動。意味著包括戰術通信指揮、遠程導航和地面領航等安全保障,都面臨較大的考驗和要求。
從各方通報來看,聯合巡航全程比較順利。反映出兩國空軍聯合作戰指揮水平能力,不僅在戰略層面,在戰役戰術層面也是配合密切的。
關鍵時刻,中俄外長通話說了啥?
就在中俄開展聯合空中戰略巡航的同一天,兩國外長也進行了「線上」交流。據通報,王毅和拉夫羅夫在通話中全面梳理了雙方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開展的密切合作,約定為下階段兩國各層級交流做好準備,規劃好各領域合作。
實際上,中俄外長今年內曾多次通話。那麼,這次雙方外長通話的時機和內容,又有何特別之處?
對此,姜毅指出,近年來,中俄兩國高層始終保持密切互動。即便今年遭遇疫情,兩國外長几乎每月都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保持交流。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曾4次通電話,多次強調要「堅定相互支持」。
如今恰逢2020年快要到歲末,而全球疫情依然沒有結束,在此世界面臨大變局的情況下,中俄兩個大國有必要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好好討論一下雙方在多領域加強務實合作,想辦法推動經濟復甦。
而在這次外界關注的外長通話中,雙方不出意外地同時點名美國,批評其違背時代潮流,奉行單邊主義。而王毅說的「世界越是亂,中俄關係就越要穩」更是為各大媒體普遍關注。
這句話究竟有何深意?姜毅指出,這些年中俄兩國多次倡導推動多邊合作和多邊主義,守護公平正義。而在美國不斷退群、不斷揮舞單邊主義大棒的背景下,中俄之間實踐的戰略合作以及共同對多邊主義的倡導,已經成為世界之大變局進程中的一個穩定之錨。而兩國也是通過「上海合作組織」等平臺,共同努力推動多邊協作,為世界尋找「脫亂入治」的歷史契機。
中俄不需要結盟,但合作沒有禁區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大約一周前,中俄兩國防長籤署協議,將兩國《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續約了10年。而今,雙方開展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因此,為西方所稱的「中俄軍事同盟」論再次出現在輿論場內。
事實上,普京在數天前的記者發布會上回應稱中俄不需要結盟。中國外交部則表示,中俄弘揚傳統友好沒有止境,拓展合作沒有禁區。所以,我們也看到,在伊朗、在敘利亞、在半島等很多問題上,中俄都持幾乎完全一致的立場。
在姜毅看來,「不結盟」的基本原則已經寫入確定兩國關係基本法律的文件《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雙方無疑將信守承諾。不過,不結盟並不意味著兩國在共同興趣、共同利益的所在,不能夠進行緊密合作。恰恰是,雙方過去20年間,在所有領域內尋求共識、推動合作,使得兩國關係實現了穩定健康的發展,對於地區和世界未來發展,做了比較好的示範。與此同時,中俄關係的發展,對於冷戰結束以後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也起到楷模作用。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