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背、肩胛骨、脊柱緣疼痛,應該如何自我康復?

2020-12-22 李明威運動康復

久坐一天,你的後背是否會發僵發緊;

長期含胸弓背姿勢,你的後背是否已經導致勞損、疼痛;

如果你已經出現後背疼痛,特別是肩胛骨內側緣和記住邊緣疼痛,這篇文章可以很好地幫到你!

這個位置疼痛一般和這樣幾點有關係,一般也會同時出現,因為整體會關聯:

1 不良姿勢導致肌肉失衡

比如含胸駝背,高低肩,翼狀肩胛骨等

含胸駝背的姿勢,會讓身體前側縮短緊張,後背處拉長緊張,肌肉長期被拉,緊張勞損,產生疼痛;

高低肩和翼狀肩也會牽扯到後背肌肉,導致勞損和疼痛。

2 肌肉勞損

這一塊兒的豎脊肌、菱形肌、斜方肌過度收縮,放鬆不及時,也會導致肌纖維雜亂無章和縮短,導致勞損和疼痛。

3 關節錯位

後背疼痛的問題,很多都會伴隨胸椎關節錯位。

不管是姿勢、體態異常,還是肌肉勞損,胸椎本身會被長期不平衡牽拉,從而發生錯位。

手法復位可以讓錯位更快回正,提高效率;在經過康復訓練平衡肌肉、加強肌肉,讓關節受力平衡同時能夠穩定保持,不再容易復發。

下面給大家分享兩個解決方法,一個是手法松解後背已經很僵硬緊張的筋膜;另一方面還要把薄弱的背部肌肉加強。

一 手法松解後背緊張的筋膜和肌肉。

我給大家拍了視頻,可以更直觀看到。

二 彈力帶抗阻練習後背

(請看上方視頻的後半段哦)

分享了這麼多乾貨,你學會了嗎?

遇到同樣問題的朋友,好的東西記得分享給他喲!

相關焦點

  • 肩胛骨內側緣經常疼痛?五組練習穩定肩關節,緩解肩背痛
    經常感覺肩胛骨內側疼痛,怎麼按摩和活動都不能緩解,是什麼原因?又該怎樣通過運動緩解呢?肩胛骨內側經常疼痛,多是因為附著於肩胛骨內側緣的肌肉延長緊繃或縮短痙攣,而引發的肌肉受損疼痛。肩胛骨內側緣的肌肉主要有哪些?什麼原因導致這些肌肉出現損傷的呢?
  • 肩胛骨內側緣、頸部疼痛,上交叉症候群,都和這塊肌肉有關!
    對於長期伏案工作的久坐族來說,頸肩痛真的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前幾日我們了解到上斜方肌勞損與頸肩疼痛的關係,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與斜方肌關係密切,同樣也是頸肩痛幕後黑手的肩胛提肌。認識肩胛提肌肩胛提肌是帶狀長肌,其腱束呈尖圓束形起於C 1 ~C 4 橫突後結節,並斜行依次向外下止於肩胛骨內側緣的上端至肩胛上角。其功能是上提和使肩胛骨下迴旋,伸展、側屈頸部和使頸部轉至對側。肩胛提肌與其他附著在肩胛骨上的肌肉共同保持肩胛骨的穩定。
  • 後背疼痛是什麼原因 後背疼痛是怎麼回事怎麼辦
    又如退化性關節炎、僵直性關節炎、脊髓管道狹窄、脊椎滑脫、脊柱側彎、雙腿長短不一、姿勢不良等,都是造成腰酸背疼的原因。物理治療專家的統計分析,人類之腰酸背痛百分之八十是由機械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背痛,雖不如頸痛、腰痛那樣多發,但也是一種常見的病痛。約30%~40%的人在某一時期患有背痛,有80%一90%的人在某個時候經歷過背痛。
  • 頸椎疼痛,是肩胛骨不穩引起的?
    O 肩胛骨如何影響頸椎?O 肩胛骨自我評估O 如何增強肩胛骨的穩定性—— 脊柱健康問題,找脊柱特工 ——特工提示 :如果你也有頸椎疼痛問題,歡迎諮詢,我們有國家認證物理治療師為你解答~
  • 為什麼老年女性容易後背疼?後背疼痛、發緊、酸脹,您經歷過嗎?
    在門診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抱怨後背疼的患者,一般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老年人,女性居多,患者不僅會說自己後背疼,還說兩側的肋骨疼,有些患者甚至會說呼吸有一定的影響;而另一類是中、青年人,很多人抱怨後背疼的厲害,尤其是早上起來非常的酸、脹,覺得後背特別緊,需要活動很久才能緩解,這是為什麼呢?應該怎麼辦呢?
  • 如何自我進行體態矯正(脊柱側彎、高低肩、含胸駝背、骨盆前傾/...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因為脊柱側彎引起症狀或者為此煩惱,那恭喜你,繼續保持,做好在進行以下的康復訓練加以保持和優化。如果你已經發現自己脊柱側彎,並因此身體僵硬、左右不對稱、走路彆扭、運動表現下降、疼痛等,你更應該認真看下這邊文章並付出行動,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咱們先來自我測試一下,看看你是不是有脊柱側彎呢?首先先整體看下我們的脊柱是不是側彎的?
  • 肩胛骨咔咔響,經常疼痛?推薦五組練習,幫你穩定肩關節
    肩胛骨內側經常疼痛,多是因為附著於肩胛骨內側緣的肌肉延長緊繃或縮短痙攣,而引發的肌肉受損疼痛。肩胛骨內側緣的肌肉主要有哪些?什麼原因導致這些肌肉出現損傷的呢?大小菱形肌均止於肩胛骨的內側緣。菱形肌收縮時,使肩胛骨上提、後縮和下迴旋,把肩胛骨向脊柱中線集中。並且使脊柱胸段伸展,以及穩定肩胛骨。
  • 上肢的「底座」肩胛骨
    ;3,肩胛骨的「底座」功能;4,肩胛骨的康復訓練方法。內側緣(脊柱緣)薄銳,外側緣(腋緣)肥厚鄰近腋窩。上角為上緣與脊柱緣會合處,平對第2肋。下角為脊柱緣與腋緣會合處,平對第7肋或第7肋間隙,為計數肋的標誌。外側角為腋緣與上緣會合處,最肥厚,朝外側方的淺窩稱關節盂,與肱骨頭相關節。關節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別稱盂上結節和盂下結節。肩胛岡、肩峰、肩胛骨下角、內側緣及喙突都可在體表捫到。
  • 脊柱變形怎麼治,可以自我鍛鍊矯正嗎?
    而這危險的脊柱側彎,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如何自我判斷?如何治療?是否可以自我矯正?關於這些問題我們都要有基本的認知。但如果平時有意識地去留心觀察,身體上的某些變化還是可以發現的:站立時高低肩骨盆一高一低後背的肩胛骨呈現明顯的不對稱雙腿「不等長」……
  • 後背疼痛是什麼原因 養成好習慣遠離後背疼痛
    出現後背疼痛時,很多朋友都會認為是因為勞累所導致的,不需要過於在意,事實上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引起後背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危險的疾病,所以出現後背疼痛症狀時,一定要積極檢查。後背疼痛是什麼原因後背疼痛除了勞累之外,多是有疾病所引起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 後背疼痛,應該怎麼辦?
    後背疼痛,一定不是吃止痛藥,貼膏藥這樣來處理,這種臨時性的緩解方式,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本來疼痛可以不去做一些造成疼痛加重的事情避免傷害,可是止痛後,問題沒解決也就幹了,導致越難康復!應該怎麼辦?先找原因,後背疼痛是一個症狀,我們只有找到原因,才可以去針對的解決問題,有時候背部疼痛都是一系列問題,這樣我們就要都分析找出來,全部解決,不然留下一定的因素就會反覆發作,除了做相應檢查,還要觸診!1.肌筋膜勞損背部疼痛時間一長,肌肉勞損是很普遍的,例如,菱形肌、肩胛提肌、岡下肌都可以造成其區域範圍內疼痛!
  • 後背中間的骨頭經常疼痛?需要警惕可能是棘上韌帶炎!
    背後的骨頭突出在醫學上叫骨性標誌,比方說凸出比較明顯的有肩峰、肩胛骨,而脊柱上每一個突出的地方叫棘突。有的人問背後這些骨頭突出正常嗎?實際上這些都是正常的變異,只是每個人呈現的情況不一樣。例如有的人第七個頸椎的棘突比較肥大的時候,如果他比較瘦,所以看起來好像要比別人的大很多。
  • 後背肩胛骨處疼痛是什麼原因呢?隋醫生跟你說
    頸椎病不是所有的頸椎病都可以引起後側肩胛骨處疼痛,一般都是頸椎間盤有問題才會引起,就好比人腰椎間盤有事,牽扯都屁股痛是一個道理。症狀為脖子疼,轉頭受限,尤其是後仰,會明顯感到一根筋似的抽到後面的肩胛骨縫裡面痛,這樣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頸椎引起的了。
  • 兒童年紀輕輕,看上去卻無精打採,翼狀肩胛骨在影響身體姿態
    前幾天有一個朋友,告訴我4歲多的小朋友身體姿態需要幫助,她發給我的的那一刻讓我很驚訝,沒想到小小年齡,卻出現了如此大的身體體態問題兩個肩膀高低不一樣(右邊高於左邊),一般高低肩同時與脊柱側彎同在,兩側肩胛骨距離脊柱的位置也不一樣(右側比左側遠
  • 疼痛問題(四):肩胛骨疼痛怎麼辦?
    肩胛骨疼痛,我們首先要知道是哪裡疼,這就需要說明一下肩胛骨的解剖知識了。肩胛骨屬於人體的骨骼的不規則骨,為三角形,貼於後胸壁,介於2到7肋骨之間。一般分為三緣、三角和兩個面,背面的橫嵴成為肩胛岡,肩胛岡隔分背面,為兩個窩分別是岡上窩和岡下窩。
  • 後背異常疼痛是怎麼回事
    有時候,人會感覺到後背莫名地疼痛,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後背如此疼痛呢,一起來看看引起後背疼痛的幾個原因吧。久坐不動人若是一直坐著,不運動,或者是一直以一個姿勢工作,玩遊戲的話,會讓脊柱受到習慣性的扭動,從而引起了後背疼痛。
  • 上背部疼痛更偏愛女性?原因竟然是這樣,1組康復訓練幫你改善
    關於如何解決下腰背痛的問題,前面我們也有很多文章寫過。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上背部疼痛。有一部分人群因長期久坐後發生上背部反覆疼痛,並且女性會偏多。這樣的人群即使經常按摩,也還是治標不治本,造成很大的困擾,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樣的情況該如何去解決。
  • 脊柱側彎危害多,如何自我發現?
    脊柱側彎危害多,如何自我發現?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主要疑似症狀如下:1.雙肩不等高:一側高,一側低;2.上身向一側傾斜,可伴隨一側臀部翹起;3.一側肩胛骨翹起,兩肩胛下角不在同一水平線;4.雙下肢不等長,導致走路左右搖晃;5.皮膚褶皺不均勻,腰部一側褶皺明顯;6.
  • 終於找到肩胛骨內側痛的原因!菱形肌損傷,還會背痛發沉如負重
    如果你不能馬上答出來不要急看到文末會有答案我們知道,之所以肩胛骨周圍這麼多肌肉是因為肩胛骨本質上講是個「遊擊隊」它游離於脊柱之外游離於胸廓之外也是二者溝通的重要橋梁同時也承擔著將肩胛骨「連「在脊柱上的重要功能
  • 【媒體關注】脊柱側彎普查進校園,醫師提醒: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第二步:用手摸一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看兩塊肩胛骨最下端是否等高,有沒有一側肩胛骨向後凸起。第三步:看孩子兩側盆骨是否等高。第四步:讓孩子彎腰,家長用中指和食指沿著脊柱突劃下來,看是否能劃出正常的直線;觸摸並對比孩子的腰、背雙側是否有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