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訓練#
2020年全國兩會上提出,目前我國脊柱側彎病人超過300萬人,並以每年30萬的速度遞增,其中超過半數為青少年。
脊柱側彎已成為繼肥胖症、近視之後,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脊柱側彎」,是一種難以捉摸的脊柱畸形狀態,至今沒有一種辦法可以明確地定義脊柱側彎。
80%的脊椎側彎病例原因不明,它在嬰兒到青少年期間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除了影響形體外,嚴重的脊柱形變還可能壓迫內臟、影響生育、甚至危及生命。
而這危險的脊柱側彎,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如何自我判斷?如何治療?是否可以自我矯正?關於這些問題我們都要有基本的認知。
01脊柱側彎是什麼回事
脊柱側彎,簡單來說就是脊柱向兩邊有不正常的側彎,有時還會伴隨脊柱旋轉的症狀。
實際上,大部分孩童的脊柱都會有輕微的彎曲,雖然沒有到要治療的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警惕。
因為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骨骼比較柔弱,脊椎也尚未定型,一不留神彎曲狀況就會發生變化。
再加上人們對脊柱錯位的感覺比較遲鈍,脊柱形變也總是緩慢地發展,如果形體變化不明顯,連自己或父母也不一定能夠察覺。
但如果平時有意識地去留心觀察,身體上的某些變化還是可以發現的:
站立時高低肩骨盆一高一低後背的肩胛骨呈現明顯的不對稱雙腿「不等長」……
特工小羊提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意味著你可能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脊柱變形,到這時候,就有必要進行一次「脊柱評估檢測」了。
02如何矯正脊柱側彎?
那麼確診脊柱側彎後,應該如何治療呢?
實際上,不同程度的脊柱變形,對應的治療方案也不一樣。
1、輕度的脊柱側彎(10-15度)
通常可以在物理治療和專業的康復訓練下實現矯正:
牽伸凹側緊張短縮的肌肉 通過呼吸訓練增加胸腔的容積 特定三維訓練改善不對稱的體態 核心肌群訓練穩定脊柱
2、中度的脊柱側彎(25~40度)
如果確診脊柱側彎中度,或認為側彎是漸進性的(會變得越來越嚴重),那麼患者通常需要穿戴支具。
這裡所說的支具可不是背背佳一類的產品!
醫生會根據患者彎曲角度、年齡、活動水平等情況來決定使用軟/硬支具和穿戴時間,以確保它發揮作用。
特工提示: 支具只能讓病情不再惡化,但無法起到矯正效果,必須配合相應的物理治療和康復訓練。
3、重度脊柱側彎 (大於45度)
重度脊柱側彎,依然需要專業的運動訓練,因為要糾正脊柱、鞏固脊柱的直立狀態必須依靠身體的肌肉。
除此以外,就要考慮到手術了,這也是最後的治療選擇,通常用於治療嚴重的脊柱側彎。
一般在患者進入青春期,支具不再發揮作用後,才建議進行「脊椎融合手術」。
03脊柱側彎的家庭訓練計劃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隨便一搜就有好多脊柱側彎的訓練視頻。
有朋友就問了:脊柱變形之後,可不可以自己在家做運動康復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脊柱側彎的專業康復訓練涉及到:牽伸、呼吸訓練、力量型運動、核心訓練四大模塊。
下面就「牽伸模塊」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你的脊柱已經向左凸了,還跟著做這個拉伸動作,不就凸的更厲害了麼。
有些網絡教學動作還要求左右方向輪流做。
但實際上,脊柱側彎患者本身兩邊的肌肉力量、長短都是不對稱的,兩邊輪流做同樣的動作,還不如不做。
再比如,下面這組網絡上比較流行的訓練動作,大家用來平常健身、脊柱保養還是不錯的,但對矯正側彎卻沒有太大作用。
因為這組動作都是在前後運動,並沒有涉及到向左、向右的動作,無法鍛鍊到側彎凸側或凹側的肌肉。
所以說,矯正脊柱側彎沒有那麼簡單,不是自己在家找個動作練練就能行的,浪費時間是小事,盲目訓練導致病情加重就麻煩了!
特工小羊提示: 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確定側彎類型、側彎角度,針對你個人情況定製康復訓練方案,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康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