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顆種子都可以長成參天大樹,在自己專長的領域裡希望開出最美的小花」這是二謙寫給自己的話。
二謙全名王劍平,有人稱呼他王老師、有人稱呼他王廠長,有人稱呼他王導,更多人叫他王總,老王總是謙虛而再謙虛,哥們兒送他筆名「二謙」。
打開二謙的朋友圈,生活氣息撲面而來。縱覽一圈,兩個標籤湧上心頭,「愛好傳統文化」、「享受當下美好」。
朋友圈是真實生活的寫照,更是真實心態的側面表達。二謙,一個用「玩樂」的心態去延續傳統文化的創業者,創造了「音樂飾家」這全新概念的新產品。
但,也許恰如這份肆意,方能與年輕一代心有共鳴,進而傳承。
當下火爆的地攤經濟,其實在90年代,就曾到達鼎盛。
無論是當年27歲的馬雲、18歲的羅永浩,還是40歲的柳傳志、43歲的任正非,似乎都抵擋不住地攤的「誘惑」。或是迫於生計,或是看到了地攤背後的「暴利」,或是為了更高的事業,無論如何,地攤很多時候都成了大佬的起步,無礙於年齡和目的。
那個時候,剛上大學的二謙,也在地攤經濟大潮下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北京薊門橋早市是二謙記憶裡最美好的地方之一,吆喝聲四起,煙火氣十足。
從上大學起,他就靠擺地攤賺取生活費,還靠著地攤經濟積攢的錢,積累了自己的創業資金。他說「因為喜歡自由,不喜歡被約束,從我大學畢業起,一天班都沒有上過,開始自我摸索創業。」對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大學生,這種行為在當時略顯另類。
1997年,他創立了第一家公司,主營三維動畫製作。
1995年,國內才有了第一部三維動畫劇《太空特警》,成了不少80後、90後的幼年回憶。與此同時,重要的好萊塢影片中都已經包含一些計算機處理過的場景。
國內萌芽階段的三維動畫讓他的創業可以大施拳腳。走在行業前沿的王劍平形容自己:「我其實還蠻潮的,我是中國第一批在名片上印製郵箱的人,當時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對郵箱都沒有概念。」
也正是對趨勢的敏銳嗅覺,無拘無束且敢想敢為的性格,讓他後來的創業之路一直充滿了驚奇與驚喜。
創業多年 ,從事過好多行業,但總有「投機」的影子。而立之後,他開始思考性格與事業的關係,更多開始考慮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對於一個愛琢磨東西,又追求自由的人來說,束縛太多,也就失去了樂趣。他說「骨子裡其實我覺得自己是個有情懷的手工藝人」。
他開始在個人愛好和創業投資之間尋求平衡點。
在多方平衡後,他選擇了新的創業模式:影像後期產品的私人定製業務。
那正是內地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也正是膠片向數碼普及轉型的年代,大量的照片每日成幾何倍數的噴湧。這個特殊而小眾的行業在二謙眼裡因為喜歡而商機無限、生機勃勃。
熟悉二謙的人都知道這個特殊的行業大多數的訂單數量基本都是個位數,因為個性定製而需求卻千差萬別,行業的特殊性促使需要了解熟悉各種材料以及各種手工技藝。以高端、私人定製為主打的團隊,配置了專業的最新數碼衝印及生產設備,匯集了一批熱愛這個行業的優秀的攝影、設計及手工藝人、憑藉高品質的產品服務,贏得了眾多的好口碑。成為了許多高級客戶的固定合作夥伴。
這麼多年二謙服務過大量的影視明星、政商界知名企業家等私人影像產品的定製,然而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是連續多年親手為國家領導人的重大外事活動製作精美紀念圖冊。
在那一張張照片中,有國家級的名場面、「高光時刻」,也有企業家們難得被捕捉到的珍貴鏡頭。更有大量的百姓生活的珍貴瞬間的珍藏記錄。
問起二謙這麼多年的行業心得,他說最大的感觸是「產品其實早已超越了產品本身,因為凝聚著珍貴的記憶與愛,能跨越時空。照片已經不僅僅是照片,卻從另一個角度,記載了澎湃歷史和社會徵程」。
2015年,國家出臺了「京津冀實施規劃」,隨著中央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北京部分企業開始逐步外遷,二謙的工廠也是其中之一。
不惑之年,又一次,他面臨選擇。
「我喜歡北京,我不願意離開這裡,所以就把工廠關閉了。」2016年的一整年,二謙是在尋找項目、看書學習、報班聽課、遊玩、、思考中度過的。移動網際網路對整個社會商業形態翻天覆地的改變讓閒下來的他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次在深圳與亞馬遜藍牙事業部的幾位朋友交談,讓他萌發了將藍牙音響與自己傳統的影像後期手工技藝相結合的想法。
作為傳統文化愛好者,二謙與書法、繪畫圈內的不少名家交情頗深。如何讓傳統文化和自己的創業項目結合起來,他又開始了「琢磨」。
2017年,二謙提出音樂飾家的創新概念,讓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與現代最先進的智能音響技術整合打包,以藝術品複製為手段,以現代裝飾壁畫為載體的形式走入百姓家庭。
10年的個性定製經驗,讓他似乎更懂顧客,更懂產品的使用場景。超薄與完全私人定製,不同的畫風、工藝、材質、顏色、尺寸大小及多樣的優化組合,在2~5釐米的極致超薄空間內打造全新音色的出色使用體驗以適應更為苛刻的空間場景需求成為他日常工作的全部。
以天然樸素的手工為技藝,集合新技術、新材料與新審美,不斷創造更符合現代生活的精緻美物,附產品以靈魂,為那些朝夕相處的環境重塑品格,讓棲居更具詩意,讓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更貼近百姓生活儼然已經成為他的使命。
2018年,「音樂飾家」品牌正式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註冊並審核通過。
2019年完成了最嚴苛的國家3C電子強制性產品認證。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目前,音樂飾家已和200餘名書畫家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並連續兩年公益舉辦中國書畫春節聯歡晚會。書法家歐陽中石的大弟子趙連甲先生、中國書畫家協會傅建增會長,中國榮寶齋書畫院副院長宗海峰先生、著名書法家林中陽先生等等都是音樂飾家的合作書畫名家之一。
在外人眼裡這幾年的老王是孤獨的,朋友們眼中的二謙卻總是謙和而快樂的。他說「人生的意義是要有意義 ,所謂的成功,其實是你對自己與這個世界的正確認知」。
「家是每一個人消耗時間最多的地方,房子的裝飾傳達的是一個家的理念文化。」音樂飾家將書畫名家的作品複製在具有藍牙音樂播放功能的家裝壁畫上,以視覺、聽覺合二為一的方式,讓傳統文化藝術更好的走進普通百姓家庭。在智能家居時代這不僅是傳統裝飾畫的一次徹底的迭代創新,同時也為傳統的中國書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展藏形式。
這是一個新的創業模式,也是一次文化的回歸。
「音樂飾家」智能音樂壁畫以強磁致伸縮功能材料為基礎,以先進的平面電聲技術為依託,以航天新材料芳綸蜂窩為透聲媒介,結合便捷靈巧的小程序控制,融合精巧的專利設計與精湛的傳統工藝,以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及優秀設計師作品為創作內核,音域出色,品格高雅,成為家庭傳統裝飾畫的3.0升級版本,每一件都成為凝聚著珍貴記憶的私人藏品,被書畫圈朋友譽為最美最有溫度的智能家居藝術飾品。
「藝術是要走到老百姓的家中的,傳統文化也是要繼續傳承的。」
在國潮洶湧的當下,二謙攜音樂飾家踏上了一個新的風口,背後是千億級裝飾畫市場的一次升級變革。
無論是《詩詞大會》、《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文化節目,或是故宮文創、李寧、大白兔、老乾媽等國民品牌都在不斷以年輕的方式,輸出中國式審美。
「新審美、新技藝、新連接」是吳老師發起「新匠人新國貨加速計劃」時提出的標準,即無新技藝打造符合消費升級新審美的產品,並和當下消費者的生活產生新連接。
二謙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在踐行這一標準。「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寶藏,我們不能忘記它,更不能丟棄它,而應該將其精華傳承下去。」
為了更好的地傳播傳統文化,讓藝術貼近百姓生活,音樂飾家的所有產品都採取統一定價的模式。無論是名家大師,或是未來的新秀之星,同樣尺寸的產品價格都不會因作者不同而價格波動。
帶著音樂飾家的產品他先後參與了多場民俗文化節與文創展的交流、在2019年7月組織的「一帶一路走進非洲商務說明會」上做為國禮贈送獅子山大使,受到非洲使節們的高度評價與讚賞,2020第三屆中國書畫春節聯歡晚會被評為中國書畫春晚「最佳文創產品」,二謙結合了現代技術和傳統文化的智能音樂壁畫產品,獲得了大量的認同和好評。
在所有的標籤中二謙說最喜歡「新匠人」這個標籤,因為反映了一種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精神,感覺這個標籤無形中有一種時代使命感,催人奮進。
「不是每個人都能改變世界,但世界的改變一定是在無數有匠心的普通人努力下疊加的結果。一個民族需要文化自信,需要讓世界知曉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得更遠一點。」
產品是載體,文化是靈魂,中國元素正在無數個像二謙一樣的人的手中,熠熠生輝,踵事增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