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一個無奈的謊言,一場悲壯的戰爭,一段刻骨的歷史

2020-12-22 四海八荒電影院

導演 管虎三年磨一劍,其執導的戰爭題材影片《八佰》於2020年8月14日在全國多地開啟第一輪提前點映。作為大製作、大明星、大題材的《八佰》首映便呼聲高漲、好評連連,還迎來不多明星傾力打Call點讚。

在首輪放映當日,電影《八佰》便取得了單日票房接近1000萬的不俗成績。

《八佰》取名何意?

《八佰》改編自一段真實的抗戰歷史。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其中,留守部隊為壯聲勢,將400人的部隊對外號稱有800人

因此,電影取名《八佰》,有「八佰壯士,向死而生」之意。

真實的歷史:1937年11月5日,日軍第10軍登陸杭州灣金山衛,形成對淞滬前線中國第三戰區部隊的包抄之勢。國軍反擊未果,為避免全軍覆沒,不得不下令「轉進」。由於指揮混亂,通信手段低下,「轉進」變成了潰退。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本來根據蔣介石的意思,命令88師作為堅守閘北,以期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和同情。師長 孫元良就戰場實際狀況具陳己見,不主張作無謂犧牲,而是選拔一支精幹部隊擇要固守一兩個據點,掩護大軍撤退。提議得到了顧祝同的認同。於是孫元良把守衛閘北最後陣地的重任託付給所部524團1營,這才有了該團團副謝晉元請纓率八百壯士(實為450人的加強營,對外號稱八百壯士)孤軍據守四行倉庫的驚世壯舉。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導演敢挑選這般歷史題材,註定了《八佰》定是一部可歌可泣、悲壯偉大的史詩級戰爭片。

導演不單在電影製作方面下足了功夫,同時在電影宣傳海報方面也別出心裁。

《八佰》海報寓意?

在海報中,「八佰」二字是由看似用紅墨書寫而成,實則更像是已經乾涸的血跡;同時,「八佰」二字滿是千瘡百孔,如此密集的彈孔,似乎在明示眾人這場戰役慘烈程度之深。

自諜戰神作《風聲》之後,華語電影鮮有一群大明星參演的大製作電影。導演管虎或許為了達到影片最佳效果,《八佰》選用的演員皆為如今演技在線的實力派: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陸思宇、張宥浩、魏晨、李晨、白恩、餘皚磊、俞灝明、鄭愷等人。大多數演員都曾出演過不少「硬漢」人物。

有了硬漢們去塑造士兵們的形象,接下便是要考慮如何最大程度還原戰爭的殘酷。

《八佰》畫面血腥?

槍林彈雨的戰爭,血雨腥風的晝夜。敵人會死在我方炮火之下,我方也會倒在敵人刺刀之下。在《八佰》中多個傷亡鏡頭,足以讓所有中華兒女真切領會戰爭的無情與殘酷,還有革命先輩們視死如歸的大義。

很多觀眾在看完《八佰》都是眼角溼潤走出的影院。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早已淡卻了戰爭的苦痛。如今,我們享有的每一份和平,都是由革命先輩用鮮血與生命相抵而來。

江山已無恙,吾輩當自強,這盛世,如你們所願。

(完)

番外:

在電影《八佰》還未上映之前,導演管虎選用淞滬會戰中「四行孤軍」為題材時,受到了許多負面輿論抨擊。因為管虎曾拜訪當時淞滬會戰第88師師長 孫元良之子——秦漢(藝名,本名:孫祥鍾)。並在微博留下這般描述:1937年,全線潰退情況下、下令留守上海四行倉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師長孫元良之子——秦漢先生!

根據可以考究的歷史資料來說,孫元良卻有「貪財好色」的評價。

1、當時財政部為88師撥了26萬元國防工事費。所撥經費基本落入孫元良的腰包。結果由於材料質量不合格,工事防禦效果低下,以至守軍士兵往往未見敵寇一面,就在這劣質工事中葬身於日寇炮火之下。

2、時任第88師軍械處主任兼南京通訊處主任的葛天回憶道:「(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學生代表在四行倉庫88師師部慰勞,這時孫元良看到一個女學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語要該女生單獨在師部多玩一下,企圖強姦。」

3、在淞滬會戰中,孫元良把守衛閘北最後陣地的重任託付給所部524團1營,這才有了該團團副謝晉元請纓率八百壯士(實為450人的加強營,對外號稱八百壯士)孤軍據守四行倉庫的驚世壯舉。孫元良自己則撤退了。

孫元良(1904年—2007年),原籍浙江紹興,190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華陽。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師長、第22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5綏靖區司令官等職。謝晉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廣東梅州蕉嶺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

相關焦點

  • 從電影《八佰》看抗日影片
    近期影片《八佰》在國內熱映。該片是華誼兄弟的7億投資大作,由著名導演管虎指導,演員杜淳、張譯、歐豪加盟,號稱國內第一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影片。為了真實再現歷史場景,製片方重新建造蘇州河等場景,並讓演員進行數月軍事訓練。影片戰爭場景真實感極強,有軍事版《南京,南京》之稱。
  • 電影《八佰》的結局
    電影《八佰》仍在上映。現在評價這部電影似乎為時尚早,總是有些東西需要時間沉澱下。但這部電影的諸多亮點和精彩之處也無需置疑與贅言,這必定是一部留名佳作。《八佰》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結局?《八佰》的結局是在悲壯的突圍中收場。慷慨赴死的槍聲響來,電影在團長謝晉元負傷吶喊與這個註定絕望的凜冬雪夜裡日軍從黑暗處射來的子彈中戛然而止。相比劇情是否用力過猛,《八佰》的結局似乎是更被詬病的。
  • 電影八佰講述了什麼 守衛「四行倉庫」的是哪支部隊
    電影八佰講了什麼電影《八佰》是導演管虎籌備了十年的心血之作,很多人想知道這部電影是不是根據史實改編的,其實是的,該片講述的就是淞滬會戰中的一段歷史,也是管虎心中十分尊重的一段歷史。
  • 《八佰》:一場炮火淬鍊出的人生戲臺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超過兩億的電影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八佰》先是一部戰爭片,然後才是歷史片,但絕對不是一部紀錄片。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歷史本來就眾說紛紜,存在很多種說法,而《八佰》不過是在採取一種相對可信說法的基礎上,藝術化的再次創作。它不是還原歷史的教科書。電影沒有美化國民黨,也沒有描寫孫元良,因為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八佰》的重點。它的重點在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眾生相。
  • 電影《八佰》定檔:十年磨一劍,管虎首部戰爭片是否能成「爆款」
    在《八佰》的一段幕後資料中,主演張譯演技爆發,崩潰式大哭,直接看哭了管虎。 而電影《八佰》用「十年磨一劍」形容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導演管虎光是準備就花了十年,製作用了四年,耗時一年半一比一實景還原,總共用了將近16年的時間。管虎自己也發文稱:「從十年前的一個想法,到項目三度重啟,籌備499天,拍攝230個日夜,1500多臺前幕後工作人員。生難做人傑死亦非鬼雄,但是他們活過」。足可見這位怪才導演對這部電影的用心程度了。
  • 《八佰》網絡口碑差的原因:電影夾帶私貨,部分不尊重史實
    早些時候電影《八佰》經過一年多的蟄伏後,在上映期間未逢敵手,時至今日依然是2020年的電影票房冠軍得主,電影中主演們的精彩表演也是可圈可點,而且通過四行倉庫的那一場戰爭,讓觀眾感受到了中華人民抵禦外人展現得出來的民族精神。當然在電影熱播階段,隨之而來的爭議聲就不斷,比如導演管虎採訪「飛將軍孫元良」被爆,再有就是營銷號們的大肆道德綁架,不看電影就不愛國之類的話。
  • 《八佰》讓我們銘記歷史「國人皆如此,倭寇豈敢!」
    八佰受疫情影響,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一場『『寒冬』』。而這部被稱為行業的「救市之作」——《八佰》正式公映。不到四天時間,票房高達八億。這部電影啟動於2013年,一路走來,《八佰》經歷了無數跌宕曲折:長達五年的前期準備,40多次改稿,400多名跟組演員7個月的軍事訓練,燒掉近300多公斤油煙和舊報紙,人工開鑿200米長的蘇州河。是什麼讓管虎導演堅持拍攝一部可能「得不償失」的電影?他說:比起票房佔比,更注重的是用電影的方式來留住一段歷史。
  • 管虎電影《八佰》即將上映,黃渤、陳思成、吳京 紛紛點讚
    與往年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不同,《八佰》並沒有過分地強調熱血與戰爭的刺激感,相反地,這部電影展現的戰爭是比較憋屈的。正如同謝團長和特派員的對話表現的那樣,這場戰鬥,目的是在於喚起民眾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是最純粹的、最直觀的。
  • 看完《八佰》失眠,中國戰爭片上臺階!吳京哭了好幾回:我要學習
    (杜淳在《八佰》中扮演謝晉元)查閱了一下資料,發現《八佰》之前真的還有兩個「又名」——《八佰啟示錄》、《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這是這部電影立意高遠之處,也是導演管虎的良苦用心:歌頌抗日英雄群體,同時反思那段歷史。
  • 馮小剛:《八佰》是今年電影的復興
    而在復工後上映的影片中,《八佰》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票房冠軍。《八佰》的火爆程度是其他影片無法比擬的,在點映場時就賣出了兩億的票房,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點映場最高票房記錄。正式拍片上映後,《八佰》首日票房便突破了1.35億,隨後連續7天票房過億,截止到8月28日,票房總計14.38億,觀影人次更是達到了3719萬人。
  • 從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中,了解中國電影的走向
    電影《八佰》的播出已經有一段時間裡,這部電影從開始上映就飽受爭議備受關注,其一方面有觀眾說他不夠還原歷史,與真實歷史出入性比較大,而另一方面電影本身的質量是很好的,以激起愛國情懷為最大的亮點,成功的在電影裡將國人的愛國精神點燃,也因為爭議與質量的雙重影響,這部電影票房大賣,以電影本身來講這是成功的
  • 波切利、那英獻唱電影《八佰》片尾曲《蘇州河》
    網易音樂8月11日報導由管虎導演執導的電影《八佰》,在萬眾期待下,終於日前官宣在2020年8月21日於全國各大院線隆重上映。備受關注的電影片尾曲《蘇州河》(Remembering)也搶先在8月11日全球正式發行,為電影預熱、以饗廣大樂迷及影迷。
  • 看哭了,電影《八佰》為何如此催淚?
    終於看了《八佰》 。「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人」,是「壯士」,更是一種民族精神。《八佰》給了我強烈的情感衝擊,讓我覺得它不是一部簡單呈現歷史真實事件的戰爭電影,而是一部帶給我許多「意義」理解的作品:它讓我更好地理解了「家國」的意義、「壯士」的意義、「軍民頑強抗爭」的意義以及「捨生取義」的意義。
  • 《八佰》定檔:十年磨一劍,管虎首部戰爭片是否能成「爆款」
    雖然沒有出現戰爭血腥的場面,但還是給觀眾呈現了一種悽涼、悲壯的感覺。管虎導演的這部戰爭題材電影因技術問題宣布撤檔後一直被觀眾念念不忘。影片主要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上海淪陷在即。謝晉元奉命率領第88師524團的420餘將士駐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
  • 梅州人率《八佰》「壯士許國」,這段悲壯歷史今日上映!
    不知大伙兒還有印象嗎去年暑假有一部備受期待的電影遺憾撤檔之後的上映更是一波三折今天(21日)它終於正式上映了是的日報君說的就是《八佰》↓ ↓ ↓為什麼今天要講《八佰》呢因為它真的真的值得你買一張電影票去看看故事很悲壯小編在梅城的電影院看時還聽到周圍傳來隱隱約約的啜泣聲《八佰》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 豆瓣9.5,《八佰》沒拍出來的,都在這
    《八佰》是今年以來最大的話題之作。一邊是票房勢如破竹,已經破了14億。一遍是口碑兩級分化,爭議從未停過。自去年撤檔以來,被反覆提及的一個話題:《八佰》篡改歷史。甚至被扣上了「激化地域矛盾」,「夾帶私貨」,「歷史虛無主義」等各種「罪狀」。
  • 《八佰》:難以用「好看」形容的好電影
    《八佰》中超現實的白馬和趙子龍影像即是孤軍營的精神寫照,也是他們的精神圖騰。蜀漢名將趙子龍的形象經過歷史典籍、傳奇小說、戲曲評書等多種文本的演繹,已然成為人們心中英雄情結的時代鏡像。他的坐騎是一匹渾身雪白,夜裡會發銀光的千裡馬,名曰照夜玉獅子。最暗的夜有最亮的光,管虎說:「白馬設計,那是一個希望之光,民族總要有一些希望。」
  • 對於超現實主義的《八佰》來說,尊重歷史與否並不重要
    關於電影角色一部電影是否能成功,選材至少佔了一半的因素。《八佰》的選材簡直絕了。一條河分兩岸,加上所謂的上層領導人與其他國家,角色上有了天然的陣營。如果拋開歷史因素不談,構建這樣一個故事基底,定是要貼上荒誕的標籤。相對於選題的另一半,應是主體所帶給人的感受。而這個主體是由人物角色所構建的。
  • 耗資7億,票房破紀錄,《八佰》淬鍊出國產戰爭電影新標杆
    《八佰》終於來了!光點映票房就斬獲了2.31億的票房,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提振了疫情後的中國電影市場。 無疑《八佰》是真正的主旋律,這也可能是《八佰》涉險過關的原因。
  • 電影八佰原型歷史事件是什麼 八佰故事背景原型88師師長是誰
    電影《八佰》早在2019年7月就要定檔上映,但卻因為特殊原因而被撤檔,現在這部電影終於定檔了,絕對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對於這部電影,大家除了關注影片中的故事,也關注《八佰》歷史原型,它的歷史原型是什麼,真實故事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