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管虎三年磨一劍,其執導的戰爭題材影片《八佰》於2020年8月14日在全國多地開啟第一輪提前點映。作為大製作、大明星、大題材的《八佰》首映便呼聲高漲、好評連連,還迎來不多明星傾力打Call點讚。
在首輪放映當日,電影《八佰》便取得了單日票房接近1000萬的不俗成績。
《八佰》取名何意?
《八佰》改編自一段真實的抗戰歷史。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其中,留守部隊為壯聲勢,將400人的部隊對外號稱有800人。
因此,電影取名《八佰》,有「八佰壯士,向死而生」之意。
真實的歷史:1937年11月5日,日軍第10軍登陸杭州灣金山衛,形成對淞滬前線中國第三戰區部隊的包抄之勢。國軍反擊未果,為避免全軍覆沒,不得不下令「轉進」。由於指揮混亂,通信手段低下,「轉進」變成了潰退。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本來根據蔣介石的意思,命令88師作為堅守閘北,以期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和同情。師長 孫元良就戰場實際狀況具陳己見,不主張作無謂犧牲,而是選拔一支精幹部隊擇要固守一兩個據點,掩護大軍撤退。提議得到了顧祝同的認同。於是孫元良把守衛閘北最後陣地的重任託付給所部524團1營,這才有了該團團副謝晉元請纓率八百壯士(實為450人的加強營,對外號稱八百壯士)孤軍據守四行倉庫的驚世壯舉。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導演敢挑選這般歷史題材,註定了《八佰》定是一部可歌可泣、悲壯偉大的史詩級戰爭片。
導演不單在電影製作方面下足了功夫,同時在電影宣傳海報方面也別出心裁。
《八佰》海報寓意?
在海報中,「八佰」二字是由看似用紅墨書寫而成,實則更像是已經乾涸的血跡;同時,「八佰」二字滿是千瘡百孔,如此密集的彈孔,似乎在明示眾人這場戰役慘烈程度之深。
自諜戰神作《風聲》之後,華語電影鮮有一群大明星參演的大製作電影。導演管虎或許為了達到影片最佳效果,《八佰》選用的演員皆為如今演技在線的實力派: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陸思宇、張宥浩、魏晨、李晨、白恩、餘皚磊、俞灝明、鄭愷等人。大多數演員都曾出演過不少「硬漢」人物。
有了硬漢們去塑造士兵們的形象,接下便是要考慮如何最大程度還原戰爭的殘酷。
《八佰》畫面血腥?
槍林彈雨的戰爭,血雨腥風的晝夜。敵人會死在我方炮火之下,我方也會倒在敵人刺刀之下。在《八佰》中多個傷亡鏡頭,足以讓所有中華兒女真切領會戰爭的無情與殘酷,還有革命先輩們視死如歸的大義。
很多觀眾在看完《八佰》都是眼角溼潤走出的影院。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早已淡卻了戰爭的苦痛。如今,我們享有的每一份和平,都是由革命先輩用鮮血與生命相抵而來。
江山已無恙,吾輩當自強,這盛世,如你們所願。
(完)
番外:
在電影《八佰》還未上映之前,導演管虎選用淞滬會戰中「四行孤軍」為題材時,受到了許多負面輿論抨擊。因為管虎曾拜訪當時淞滬會戰第88師師長 孫元良之子——秦漢(藝名,本名:孫祥鍾)。並在微博留下這般描述:1937年,全線潰退情況下、下令留守上海四行倉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師長孫元良之子——秦漢先生!
根據可以考究的歷史資料來說,孫元良卻有「貪財好色」的評價。
1、當時財政部為88師撥了26萬元國防工事費。所撥經費基本落入孫元良的腰包。結果由於材料質量不合格,工事防禦效果低下,以至守軍士兵往往未見敵寇一面,就在這劣質工事中葬身於日寇炮火之下。
2、時任第88師軍械處主任兼南京通訊處主任的葛天回憶道:「(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學生代表在四行倉庫88師師部慰勞,這時孫元良看到一個女學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語要該女生單獨在師部多玩一下,企圖強姦。」
3、在淞滬會戰中,孫元良把守衛閘北最後陣地的重任託付給所部524團1營,這才有了該團團副謝晉元請纓率八百壯士(實為450人的加強營,對外號稱八百壯士)孤軍據守四行倉庫的驚世壯舉。孫元良自己則撤退了。
孫元良(1904年—2007年),原籍浙江紹興,190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華陽。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師長、第22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5綏靖區司令官等職。謝晉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廣東梅州蕉嶺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