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成必修課:重返「學工學農」時代?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勞動教育成必修課:重返「學工學農」時代?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徐天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下簡《意見》),勞動教育也成為教育領域頗受關注的熱詞。

  根據《意見》,未來將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大中小學都將設立這一必修課程,家庭、學校、社會都將在勞動教育中發揮作用,有條件的師範院校將開設相關專業,而勞動素養也將成為評優評先、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教育部提出,他們將把勞動教育作為今後一段時期內的重點工作來抓。未來,這一《意見》將進一步細化。

  幾位受訪專家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此次《意見》旨在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不過,對於一些基本認知,包括什麼是勞動教育、如何開展勞動教育、如何評價勞動教育,都還需要進一步達成業內共識。

  勞動教育體系的構建

  勞動教育,並不是新名詞。德智體美勞的「勞育」早已在學界進行過數次討論。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曾天山指出,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就曾多次提出要勞教結合。上世紀50年代,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寫進了黨的教育方針,納入憲法。學工學農、開門辦學等,都是那時代的產物。

  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進一步提出,「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們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內容上、方法上不斷有新的發展」。學界展開了有關教育方針的大討論以及新時期勞教結合的研究,並對學校勞動教育進行一定程度的糾偏,勞技課的開展始於那一時期。

  數十年來,勞動教育已不是新鮮名詞,不過,此次發布的《意見》,首次提出,要構建體現時代特徵的勞動教育體系。

  課程設置、上課內容等都直接影響學生和教師的課程安排,因此是其最為人關注的方面之一。根據《意見》,大中小學都必須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這其中,中小學的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一小時,學校還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學校必須設立勞動周,時間可安排在學年內或寒暑假,以集體勞動為主;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高等學校可安排勞動月。另外,職業院校應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有關勞動精神等的專題教育課程不少於16學時。

  內容方面,則根據教育目標不同,有相應的安排。小學低年級注重勞動教育啟蒙,高年級則注重衛生、勞動習慣養成,初中應增加勞動技能、知識,適當參加生產勞動;高中則要注重圍繞豐富職業體驗,使學生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高等學校則要圍繞創新創業,使學生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樹立正確擇業觀,懂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

  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上課內容,實際上都反映了一個更為核心的認知,如何理解勞動教育?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些年已有一些城市的中小學在探索勞動教育,其形式也基本都是學工學農,有的學校是去田間地頭、去工廠,也有的學校專門設置了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不過,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傳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勞動的形態已隨著時代發展有了變化,相比上世紀50年代,當前第三產業在GDP中佔比已過半,如果再強調學工學農、將勞動教育與知識教育區分開來,似乎有些不妥。

  檀傳寶認為,複合型勞動已成為最主要的勞動形態。比如傳統種植業,已不是上世紀的概念,大棚種植、滴管技術、改良品種等,都使得這一行業成為腦力勞動、體力勞動相結合的複合勞動行業。雖然需要讓學生接受體力勞動鍛鍊,但過分強調這一點,與時代有所脫節。「勞動教育不等於體力勞動教育,前者包括了後者」。

  那麼,在這一認知基礎上,如何進行課程設置?儲朝暉認為,各地應該掌握一個度,不要偏頗或極端。檀傳寶則指出,不同區域的學校,比如農村、城鄉結合部以及城市內部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一些學者認為,為了轉變社會對勞動教育不太重視的認知,設置單獨的勞動教育課程是需要的,但對於一些城市學校來說,周圍沒有農地、工廠,如果學校還想安排學生「學工學農」,需要去郊區租來場地進行課程體驗,時間不長,學生的認知體悟也並不深刻,教學成本反而抬高。因此,勞動教育課程應考慮當地實際。

  《意見》也提到,農村地區可安排相應土地、山林、草場等作為學農實踐基地,城鎮地區可確認一批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機構,作為學生參加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的實踐場所。

  另外,檀傳寶提出,勞動教育還應當在所有課程中滲透。他說,比如歷史課會講述勞動人民創造歷史,音樂課會學習勞工號子,這些都屬於滲透方法。

  如何建立評價標準

  此次《意見》中還有一段較為引人關注的話:「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作為升學參考或依據,也就涉及如何把勞動素養評價標準化的問題,更核心問題是,通過勞動教育,希望讓學生掌握什麼?

  《意見》提出,過去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

  儲朝暉指出,當前國際上通常會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除了學業成績之外,另外兩個層面的評價都與中國的勞動素養評價有所關聯。一方面是社會活動,判斷學生在其中是否有創造性、領導力、合作力等;另一方面是使命感,也就是希望改變社會的內在原動力。

  檀傳寶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早在2018年3月,國家相關部門曾請他去談勞動教育的研究,他當時提出,勞動教育最本質的問題,不是學習種菜、加工零件或者剪紙等技能,而是建立勞動價值觀,年輕一代不喜歡勞動、不願意勞動、不尊重勞動果實、不尊重勞動人民,這才是問題。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健也向《中國新聞周刊》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現在一些青少年,熱衷於虛擬生活,現實感弱、不會表達感情也不讀不懂他人的情感,社會交往能力下降。而勞動教育可以讓他們在這些方面得到具身體驗。

  這也是當下將要進行的勞動教育課程與過往中小學勞技課不同的地方。勞技課,顧名思義是學習通用技術原理,在學校各科目教學中並不受重視,任課老師通常由學校退二線的理科教師兼任,有的時候由班主任帶著大家打掃衛生就算上了一次勞技課。而勞動教育則涉及價值觀問題。

  勞動素養將如何進行評價,確實是接下來《意見》細化的難點之所在。

  一方面是,這一價值觀要導向何處?王健指出,前些年,一些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有異化的端倪,科學原理很深,通常是其父母越俎代庖,越複雜的越能贏。他們曾對上海市建議,應該樹立一種導向,即用不太複雜的科學原理來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勞動讓生活更美好」。

  另一方面,對於這樣的勞動素養要如何標準化評價?事實上,這些年來,教育部提出要進入升學評價體系的還有德育、藝術教育等方面,這些都與可以量化的學科不同,難以評價。假如對德育進行量化,做一件好事加一分,檀傳寶直言,對於孩子來說,其導向究竟是引導他做好事,還是引導他拿分數?

  因此,幾位受訪專家都指出,可以將包括勞動素養評價在內的這些內容納入綜合素質測評中,不進行分數量化,而是用評語替代。不過,這也導出了另一個問題,一旦不是量化的評價,在高考指揮棒下的家長、學生,恐怕對勞動教育也不會重視。當下,這似乎是一道無解的題。

  不過,王健也表示,《意見》當下能做的,恐怕是先推動所有中小學進行勞動教育的開展,讓所有學生都有完整的勞動教育體驗,而不是急於建立標準。

  勞動教育的專業師資同樣是難題。《意見》提出,「高等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有條件的師範院校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

  王健認為,地方師範院校往往要為地方提供一線的師資,這類院校應該先行一步,開設這樣的學科專業。他建議,可以以信息技術、機械電子工程等學科為基礎,孕育勞動教育專業。

  檀傳寶則指出,當前,勞動教育的外延和內涵都還需要進一步界定,開設相關專業為時尚早。「課本都沒有,也沒有研究者,你怎麼開課?」他認為,當教育學界對於什麼是勞動教育還存在分歧,這一領域的基礎研究仍待加強。另一個原因是,哪怕開設了專業,誰願意來學,以及畢業後是否有對口工作?

  另外,雖然教育部提出各校要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但是否要為課程專設教師崗呢?編制和財政都不是教育部門說了算的,需要其他相關部門共同協調,而目前也未看到配套制度。

  在檀傳寶看來,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為什麼《意見》由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原因之一。

  《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第12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關焦點

  • 大中小學都將設勞動必修課,是升學的重要參考依據
    攝影/龔普康)  勞動教育成必修課:重返「學工學農」時代?  本刊記者/徐天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下簡《意見》),勞動教育也成為教育領域頗受關注的熱詞。
  • 大中小學將設勞動必修課 成為升學的重要參考依據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下簡《意見》),勞動教育也成為教育領域頗受關注的熱詞。上世紀50年代,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寫進了黨的教育方針,納入憲法。學工學農、開門辦學等,都是那時代的產物。   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進一步提出,「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們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內容上、方法上不斷有新的發展」。
  •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有關情況介紹
    教育部教材局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大中小學必須開展的教育活動。「十三五」期間,勞動教育工作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探索。
  •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意見"出臺,勞動教育、素質教育用英語怎麼說?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近日出臺。《意見》強調,通過勞動教育,學生應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
  • 浙江建德:中學勞動教育「必修課」開課
    當日,在位於浙江省建德市梅城古鎮的浙江省嚴州中學內,包括農耕園、果樂園、工藝園、土木園和微創園等在內的校園勞動基地亮相,高一年級400多名師生開啟了各具特色的勞動實踐,標誌著該學校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面實施,開啟勞動教育「必修課」模式。
  • 大中小學將設勞動必修課!網友:大力支持,但不要流於形式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下簡《意見》),勞動教育也成為教育領域頗受關注的熱詞。根據《意見》,未來將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大中小學都將設立這一必修課程,家庭、學校、社會都將在勞動教育中發揮作用,有條件的師範院校將開設相關專業,而勞動素養也將成為評優評先、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 我市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各單位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 勞動成必修課!不會做家務可能影響畢業
    以後,勞動課將成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了。日前,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明確,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這門課,學生們不僅要上滿課時,甚至考核結果還會作為畢業依據之一。資料圖。中新社發 王中舉 攝學什麼?
  • 中國教育報報導我市出臺《若干措施》,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
    日前,河北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要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力量,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石家莊要求各地各校落實勞動教育課程設置要求,開齊開足開好勞動教育必修課,並在學科專業和教育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高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 教育部發布《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制定本指導綱要。
  • 勞動教育成大中小學必修課:大學本科不少於32學時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意見》對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整體設計。
  • 教育部關於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我部組織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現印發給你們
  • 勞動教育成大中小學必修課 浙江校園農場會越來越多嗎?
    記者採訪發現,像鄭老師這樣,把勞動教育和學科教育相結合的老師越來越多,不僅僅是這個超長寒假給了孩子們更多的勞動機會,更重要的是,教育部最新規定,勞動教育課將成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  隨後,富陽區辦了一場「勞動教育」的盛會——聚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首屆長三角基礎教育年度峰會。會上,富春第七小學乃至富陽區的「新勞動教育」學校樣本和區域樣本,得到長三角基礎教育界的高度關注。峰會發布了新時代勞動教育「富陽共識」,指出當前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在研究中被虛化,學生的勞動意識與素養亟待加強。
  • 國家明確:大中小學要設這門必修課
    2國家明確:大中小學要設這門必修課(10版)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學東校學生體驗勞動豐收樂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勞動教育時間上,《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主要從兩個方面作出規定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除實習、實訓外,專門進行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大學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二是在課外校外安排。中小學要對學生每天課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大中小學每學年設勞動周(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也是在課外集中安排。安排必要的勞動實踐,旨在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 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培養一代又一代熱愛勞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一、進一步明確勞動教育的目標與內容(一)總體目標。
  • 勞動最光榮!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倡議書!
    「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每當我們愉快的勞作時,幼時的兒歌《勞動最光榮》總是縈繞在耳畔。三皇五帝時期,先祖們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息,雖然是鬆散的部落聯盟社會,卻都為自己部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飛龍氏觀察鳥獸的毛色蹄爪造文字;潛龍氏觀察天象造曆法;居龍氏辨識地理造房屋;降龍氏狩獵除猛獸;土龍氏辨別土質管田地;水龍氏管理河渠治水利;神龍氏嘗百草辨醫理;軒轅氏辨物機,巧造車;少昊氏採礦煉兵器;在上古時代,沒有書籍,所有的發明創造,技術革新都是從勞動中來
  • 首屆中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峰會在渝開幕
    為總結學校勞動教育經驗,推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高質量開展,11月27日,為期兩天的「首屆中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峰會」在重慶市人民小學開幕。會議以「共話勞動教育·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書記劉向兵、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等教育專家,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校長、代表、教育界人士齊聚渝中,圍繞新時代如何開展勞動教育展開專題交流、圓桌論壇和四場分論壇,多維度共議新時代勞動教育重要議題。
  • 另全國大中小學將設這門必修課
    此前發布的通知3月27日發布的通知大中小學將設勞動教育必修課據教育部官網,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就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提出意見。
  • 【強國教育叢談】深刻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勞動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指明了方向。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部署,這是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石家莊市發布《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南》
    日前,石家莊市發布《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南》。《指南》明確了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提出要切實抓好家務勞動、校內勞動、校外勞動等關鍵環節。《指南》根據不同學段的教育目標,推薦了不同的勞動內容。家務勞動從衛生清理、內務整理、物品歸整、加工食品、衣物洗滌、垃圾分類、種植養護、照顧家人、家用電器、禮貌待客等方面推薦了不同的勞動內容;校內勞動從衛生清理、物品整理、垃圾分類、手工製作等方面推薦了不同的勞動內容;校外勞動從衛生清潔、公益活動、種植養護、職業體驗等方面推薦了不同的勞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