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教育叢談】深刻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邏輯

2020-12-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勞動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指明了方向。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部署,這是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7月7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提高勞動教育質量和水平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凸顯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當前,深入貫徹《意見》要求,紮實推進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保證在實際落實的工作中不跑偏、不走樣,必須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現實意義和育人導向。

  一、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認為,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勞動是人們創造歷史的第一個和最基本的活動。勞動發展史是人們理解全部社會歷史奧秘、理解社會歷史創造過程和歷史創造者的核心和關鍵。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加強勞動教育作過許多闡述,為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石。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關於勞動教育的科學理論。1847年,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一文中指出,生產力發展需要能發揮各方面才能的年輕人,通過教育可以使年輕人通曉整個生產系統,擺脫現代分工所造成的只能發展一方面能力的片面性,而全面發展的新人將為社會造就新的生產力,最終實現人的解放和社會的解放。[1]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明確指出要「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2]在這裡,馬克思和恩格斯已經把勞動教育作為未來社會教育方針的一項基本內容。1866年,馬克思在《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干問題給代表的指示》中,更是直接論述了關於勞動教育的諸多問題。他指出,在合理的社會制度下,現代工業使男女兒童和少年參加社會生產這個偉大事業,是一種進步的、健康的、合理的趨勢,「但是工人階級中比較先進的那部分人則完全懂得,他們階級的未來,因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於新一代工人的成長。」「把有報酬的生產勞動、智育、體育和綜合技術教育結合起來,就會把工人階級提高到比貴族和資產階級高得多的水平。」[3]這些關於勞動教育的思想,在當時為工人階級爭取平等的受教育權指明了方向。1867年,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曾這樣寫道:「正如我們在羅伯特·歐文那裡可以詳細看到的那樣,從工廠制度中萌發出了未來教育的幼芽,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1897年,列寧在《民粹主義空想計劃的典型》一文指出:「沒有年輕一代的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未來社會的理想是不能想像的:無論是脫離生產勞動的教學和教育,或是沒有同時進行教學和教育的生產勞動,都不能達到現代技術水平和科學知識現狀所要求的高度。」[5]由此可見,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不僅是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徑,而且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特別重視勞動教育與勞動實踐的結合,勞動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早在蘇區時期,毛澤東在論述蘇維埃文化教育總方針時就指出要把「文化教育與勞動聯繫起來」。[6]1937年,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從認識論角度分析了生產活動之於人的認識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人的認識,主要地依賴於物質的生產活動,逐漸地了解自然的現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律性、人和自然的關係;而且經過生產活動,也在各種不同程度上逐漸地認識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關係。一切這些知識,離開生產活動是不能得到的。」[7]在這裡,毛澤東關於生產活動之於人的認識源泉性地位的分析,進一步提供了教育與勞動相結合的理論基礎,強化了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生產勞動的重要作用,認識到我們黨的各項事業離不開千千萬萬勞動者。黨的幾代領導人和我們黨的教育方針都特別重視生產勞動實踐,重視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關於勞動和勞動教育的科學理論,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系統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關於勞動教育的科學理論,堅持和弘揚馬克思主義的勞動歷史觀和勞動價值觀,有助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有助於增強學生貫徹落實《意見》所規定的教育目標和要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現實意義

  《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著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這是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重大戰略意義的深刻闡述。《意見》不僅根據各個學段的特點規定了勞動課程的學時,而且還根據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詳細規定了其教育內容、評價制度,並對具體實踐場所、人才隊伍建設、經費投入機制、安全保障等內容,形成了完整的勞動教育體系,有力保障了勞動教育的順利實施。

  為什麼黨和國家如此重視勞動教育?從《意見》中可以看出,「長期以來,各地區和學校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也要看到,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8]這事實上反映了近年來我們對勞動教育重視不夠,引發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原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受國內外錯誤思潮的影響,勞動教育的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在青少年一代中產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導致一些青少年的勞動觀念越來越淡薄。這些現象不僅影響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而且與新時代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極不相適應。

  勤於勞動、善於創造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特質,依靠這種特質和美德,我們擁有了五千多年燦爛文明;在近代,雖飽受民族磨難而仍能雄居於世界東方;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正是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才使中國社會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我們為創造了人間奇蹟的中國人民感到無比自豪、無比驕傲![9]當前,我們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不僅要充分尊重勞動、崇尚勞動,樹立勞動光榮觀念,而且,要充分發揮勞動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育人作用,特別在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不勞而獲、崇尚暴富這些錯誤思想觀念的鬥爭中,更要重視發揮勞動教育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最終要靠全體人民辛勤勞動,天上不會掉餡餅!特別是要加強對廣大青少年的教育,讓他們從小就樹立起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觀念,不要養成貪吃懶做、好逸惡勞、遊手好閒、投機取巧、坐享其成等錯誤觀念。這是真正關係我們民族發展的一個長遠大計,一定要抓好。」[10]只有從小樹立「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觀念,將來才能真正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將勞動教育確定為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時代需要,旨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時代新人的力量。這一重大戰略是直接關涉民族發展未來的根本問題,它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三、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育人導向

  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關於新時代勞動和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是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最為基礎和最為重要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勞動教育在新時代的價值意蘊,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深刻闡發了事關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並運思和籌劃勞動教育的戰略布局,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的新境界,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價值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11]學生確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價值觀,具有很強的時代針對性和現實指導意義,這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堅持和發展,也是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根本要求。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2]由此可以看到,教育唯有和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見》明確規定勞動教育的總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13]新時代勞動教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提升勞動精神面貌、端正勞動價值取向和提高勞動技能水平為主要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良好的勞動品質,是一項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的活動。

  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加強個人道德修養意識是提升個人品德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依託正確有效的方法,即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只有參加社會實踐,並在社會實踐中自覺提高道德修養,才有可能提高勞動素質並培養出優良的道德品質。因此,要牢牢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以勞樹德的育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產勞動、發明創造等各種社會實踐,不斷陶冶道德情感,強化道德修養,提升道德操守,為將來參與社會生活並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勞動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樣,都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必修課。各種形式的勞動,其價值都是旨在以勞樹德,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意見》特別強調要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所以勞動課不能只有勞動形式,而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樣,發揮化育人心、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通過勞動教育,要使學生認識到勞動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公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行使其他權利的保障。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可以認識到,通過勞動不僅能促進自身發展,還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新時代勞動教育和德育課程教學目標是相契合的,以勞樹德,就是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認識與躬行道德實踐是統一的。在家庭中,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親身體驗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的過程,使其更能尊重父母勞動成果,體諒父母的辛苦操勞,從而儘早樹立勤儉持家的家庭美德。在社會中,勞動教育還可以使學生增強誠實勞動意識,通過誠實勞動獲得正當收益,懂得堅守誠實守信的重要性。通過勞動教育培育公共服務意識,還有助於推動學生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彰顯社會公德。

  新時代的育人目標發展為「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以勞樹德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見》指出,「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14]因此,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學校裡的必修課,更是人生的必修課。發揮好新時代勞動教育以勞樹德重要作用,在勞動實踐中進行教育,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理念,深入青少年心中,必將激發出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8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頁。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0-271頁。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10頁。

  [5]《列寧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63-464頁。

  [6]《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十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27頁。

  [7]《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十四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400-401頁。

  [8]《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2頁。

  [9]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9頁。

  [10]《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4頁。

  [11]《深入學習習近平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3頁。

  [1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0頁。

  [1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0頁。

  [1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頁。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相關焦點

  • 「強國教育叢談」將勞動教育嵌入國家發展戰略的路徑探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所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更是為勞動教育發展引路助力。勞動教育已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與之同時,應認識到:只有將勞動教育與國家的發展戰略相結合,將教育事業嵌入於國家總體發展之中,才能擔負起為黨育才、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
  • 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
    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 2020年04月22日 09: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劉向兵 字號 內容摘要:3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 加強勞動教育 培育時代新人
    中共中央、國務院前不久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勞動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這為新時代全面加強勞動教育,培育時代新人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加強勞動教育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勞動教育是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價值彰顯。
  •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這深刻揭示了辦好教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深刻闡明了發展教育在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十四五」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邁進之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堅定教育使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探索新時代勞動教育新模式重慶市沙坪垻區中小學勞動教育研討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7日11時34分訊(晏豔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要將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昨(26)日,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為主題的重慶市沙坪垻區中小學勞動教育研討會在重慶市沙坪垻區教師進修學院順利舉行。
  • 【強國教育叢談】正確認知新時代教師角色定位與職責使命
    推進教育工作紮實展開的關鍵環節在於優秀教師群體的養成。每一個「園丁」都是打造花團錦簇的社會主義大家園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在今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寄語全國教師:「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教育部長陳寶生《旗幟》撰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成教育強國
    教育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石。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必須進一步發揮教育「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的教育體系,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對教育資源供給提出的新需求。
  • 教育前瞻|世紀明德新時代下的勞動教育觀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我國新時代下勞動教育的意義、原則、體系、形態、保障、實施等方面,做出了清晰的要求。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理念的歷史演變,不難看出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我國歷來堅持的教育方針,上世紀50/60年代,推進勞動教育是為了解決學生就業、緩解經濟壓力;上世紀80/90年代,推進勞動教育是為了服務經濟建設;在現階段,再次強調加強勞動教育,勢必不只是為了繼續滿足過往的要求。新形勢下,勞動教育必然有新面貌;新時代下,教育從業者必須有與時俱進的勞動教育觀。
  • 「教育強國」石中英: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育價值觀
    石中英: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育價值觀教育強國★★★★★教育價值觀是教育理論與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回答「教育有什麼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教育價值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大量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剛剛出版的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對此做了系統性的梳理和闡釋。為幫助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入學習和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價值觀的重要論述,我們可以嘗試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 推進高校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探索 ——「新時代中國特色...
    12月19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大學科學藝術中心舉行。廈門大學舉行此次研討會,對於進一步探索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意意義。
  • 當前應如何加強我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
    將勞動教育搬到工廠車間、田間地頭、科研機構、廣闊市場,健全勞動教育的激勵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助推大學生在適應新產業、催生新業態的實踐中提升勞動技能水平。二是探索構建高校勞動教育新模式。力行理論邏輯教學與實務勞動體驗有機結合、科技前沿學習與社會實習相得益彰,校內第二課堂與校外社會實踐交替進行、技術創新操作與生產實踐勞作有序推進。
  •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大力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歷史方位,對勞動和勞動教育作出重要論述。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明確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必須增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緊迫感、責任感。
  • 新時代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三重邏輯
    從理論邏輯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論和中國共產黨人關於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為新時代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提供了理論淵源、理論依據和理論遵循;從實踐邏輯看,新時代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暢通學校教育主渠道,以網絡教育為補充,以社會實踐教育為驗證。
  • 把握時代特點 推進融合教育
    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思想性、針對性,就必須充分把握好融合這一時代特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近年來,雲南大學始終圍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通過推進融合教育,不斷探索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新途徑、新做法。推進能力與人格的融合。
  • 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的根本遵循
    準確把握教育新發展階段的思想指引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 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 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摘 要]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的發布開啟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徵程。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要提高戰略認識,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凝聚戰略共識,建設中國特色研究生教育強國;推進戰略行動,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任。
  • 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的根本遵循-中國教育新聞網
    準確把握教育新發展階段的思想指引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 【理論|決戰決勝2020】新時代脫貧攻堅理論的邏輯思考
    為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微美肥西」推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理論文章專欄,從多角度、多層面回望總結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新跨越、新成就、新經驗,為決勝全面小康凝心聚力,貢獻肥西智慧。一起來看看今天推送的理論文章吧~~~
  • 首屆中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峰會在渝開幕
    會議以「共話勞動教育·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書記劉向兵、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等教育專家,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校長、代表、教育界人士齊聚渝中,圍繞新時代如何開展勞動教育展開專題交流、圓桌論壇和四場分論壇,多維度共議新時代勞動教育重要議題。
  • 新時代民族地區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審視與思考
    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頂層設計明確了勞動技術教育的應有地位,為勞動技術教育落地落實提供了具體和可操作的內容與抓手。廣大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提升勞動素養和勞動技能,既是幫助他們獲得人生幸福的現實命題,又是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