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代特點 推進融合教育

2020-12-22 中國教育新聞網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一大變局中,社會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融合。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思想性、針對性,就必須充分把握好融合這一時代特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

近年來,雲南大學始終圍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通過推進融合教育,不斷探索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新途徑、新做法。

推進能力與人格的融合。「教書」與「育人」從來就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學校始終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將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著力構建知識探究、能力提升、人格養成「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從「教」到「育」的轉變。一是積極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涵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二是始終堅持全面發展,把科學精神、思想品德、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培養造就高素質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推進學校與社會的融合。當前,學校與社會的發展日益呈現出融合發展的趨勢。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強國之責,歷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學校始終堅持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的融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一是著力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大力開展馬克思主義傳播基地、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和教師國情調研基地建設,完善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傳播基地、艾思奇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展廳等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功能,形成了校內實踐、課外實踐和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育人空間得到有效拓展;二是在深入開展好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的基礎上,重點實施雲南大學「理解中國」系列計劃。通過開展閱讀計劃、社會觀察、調研服務等多種方式,抓住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國家觀和學術觀形成的關鍵環節,切實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培養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引導學生了解歷史中國,認識現實中國,把握未來中國,建設當下中國。2019年,雲南大學「理解中國」調研服務彩雲南項目入選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名單。

推進科研與教學的融合。學校始終堅持推動教學與科研的融合發展,及時將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的教學內容,有效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和科學的殿堂。一是實施教研室振興計劃,在思政課教師中全面落實集體備課制。將集體備課作為一種變個體學習為共同學習的深度學習活動、一種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成新的教學內容的科教融合模式、一種人才培養或人才成長的傳幫帶機制加以切實推廣。同時通過將教研室建設與集體備課制度有機結合,使教育者先受教育落到實處,以組織開展學術研究、集體備課、實踐教學等方式,有效提升思政課「三進」效果。二是主動承擔《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擺脫貧困》《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等重要文獻非通用語多語種的翻譯推介工作,組織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雲南邊疆民族地區的理論與實踐」重大項目攻關,形成了一批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通過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新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提升思政課的質量和教學效果。

推進學科專業之間的融合。學校始終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推進學科專業之間的融合,全面提升育人成效。一是將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作為抓總工程,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列為學校一流大學建設重點學科,將思想政治課作為「第一課」來抓,不斷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二是進一步完善跨學科人才培養體系,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著力促進學科體系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貫通融合,把科學精神、思想品德、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不斷增強理科生的人文素養和文科生的科學精神,培養具有批判精神、獨立思考能力、高度社會責任感、跨學科知識和國際視野的一流人才。

推進教師與學生的融合。面對知識大爆炸,我們已知的越來越少,未知的越來越多,構建新型師生關係已成為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學校始終將打造師生學習共同體作為重點,不斷推進教師與學生的融合。一是牢固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建立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索的新型師生關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了解學生所思所想,適應學生所需所求,不斷增強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和親和力;二是大力營造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良好氛圍,既實現了教學相長,又切實做到教書和育人、言教與身教的有機融合。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促進了師生的情感交流,達到師生雙方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

總之,通過把握時代特點,積極推進融合教育,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19年,學校入選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下一步,雲南大學將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作者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0年10月12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推進融合教育的「江蘇答卷」
    該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副主任高紅旗告訴記者,在東社學校,像小東這樣的特殊孩子一共有4個。今年教師節前夕,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帶隊到東社學校調研,看著孩子們認真學習的模樣,她頗為感慨:「東社學校所提供的適合的個別化教育體現了普通學校實施特殊教育的高水平,也是全省大力推進融合教育工作的一個縮影。辦好特殊教育既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新的責任擔當和目標追求。
  • 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
    又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基本要求,一些人認為,勞動教育只是在德智體美四育後面新加的「板凳」,只是人才培養體系內容要素上的新增,而不是體系、結構上的優化。對此,我們看到,《意見》提出勞動教育應「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從根本上明確了「五育並舉」的實質是「五育融合」、模式重構、體制機制創新。
  • 300餘名教育工作者齊聚運城 推進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
    ▲全省11市300餘名教育工作者在運城市智慧教育雲中心觀摩12月11日,2020年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據了解,近年來,我市立足智慧城市建設成果,穩步推進智慧教育二期工程。
  • 新時代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新時代國際理解教育的深入發展須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順應國際形勢複雜變化,更好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儘管二者融合仍面臨一些挑戰,但只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地推進教材改編、教師培訓等,將取得良好效果。
  • 線上線下融合教育 ClassIn引領後疫情時代新趨勢
    10月13日電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教育、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大勢所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衝擊,使傳統的課堂教育受到了根本挑戰,線上教育實現更為明顯的快速發展,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逐步成為一種教育新常態。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為新時代吉林振興...
    本報12月10日訊(記者黃鷺)今天,全省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專題培訓班開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部署,著力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 【媒體融合發展】專家這樣解讀《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
    結合《意見》原文,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別邀請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胡正榮、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鄭保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宋建武、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教授趙子忠進行解讀。■一要加快、二要縱深深刻認識全媒體時代推進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堅持正確方向,堅持一體發展,堅持移動優先,堅持科學布局,堅持改革創新,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
  • 【強國教育叢談】深刻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勞動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指明了方向。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部署,這是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推進融合教育的「江蘇答卷」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該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副主任高紅旗告訴記者,在東社學校,像小東這樣的特殊孩子一共有4個。  今年教師節前夕,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帶隊到東社學校調研,看著孩子們認真學習的模樣,她頗為感慨:「東社學校所提供的適合的個別化教育體現了普通學校實施特殊教育的高水平,也是全省大力推進融合教育工作的一個縮影。辦好特殊教育既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新的責任擔當和目標追求。
  • 百花小學多措並舉推進融合教育
    百花小學邀請專家舉辦融合教育講座。 深圳晚報訊 (記者 汪仕林 通訊員 陳倩 鍾雄) 融合教育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長期以來,福田區百花小學積極推進融合教育,照顧學生個體差異,滿足特殊教育需求。 據悉,學校建設有資源教室並由學校專職資源教師負責運轉,同時還外聘2名兼職資源教師,為特殊學生開展長期的一對一個別化輔導、專項小組課和入班融合倡導課,內容涉及學業輔導、注意力訓練、團體遊戲、手工繪畫、心理沙盤等,旨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傳遞社交技巧、發展興趣特長。
  • 季明明:牢牢把握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的精髓
    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抓好「重頭戲」,推進「深度融合」,構建「全新教育生態」,推廣混合學習模式,憑藉信息化,致力於破解教育系統性變革之難題,有力地推進我國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辦學質量的提升。「國家學分銀行(資歷框架)+教育信息化」是建成我國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支持教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工程。本文內容由基礎教育導入,也可供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借鑑。
  • 2020年常州市融合教育推進大會召開
    11月26日,2020年常州市融合教育推進大會在勤業中學舉行,大會以「一個都不能少」為主題,省教育廳基教處、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中心、省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相關領導,常州市編辦、發改、民政、財政、人社、衛健、殘聯等部門相關領導,常州市教育局各處室負責人,常州市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全體成員以及全市特殊教育學校與市融合教育試點學校代表近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需內容和平臺協調推進
    近日,培生中國和南亞董事總經理林國章在全球教育公司培生舉行的媒體交流會上介紹,培生的一項全球學習者調查顯示,在全球範圍內,超過四分之三的人認為教育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徹底改變。對於所有年齡段的學習者來說,在線學習將是學習體驗的關鍵部分。
  • 邰麗華委員:積極推進融合教育,禁止任何基於殘疾的教育歧視
    澎湃新聞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處獲悉,今年她帶來了《關於修訂隨班就讀相關政策 促進提升特殊需要兒童融合教育的建議》。據邰麗華介紹,1994年原國家教委(教育部)頒發的《關於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以下簡稱《隨班就讀辦法》)為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普通學校保障殘疾兒童教育權提供了全面的實踐指導,尤其在推進隨班就讀和融合教育發展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班就讀辦法》已出臺26年,當時的一些規定和指引已經不符合今天推進融合教育的現實需要。
  • 緊緊把握重要法寶,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
    緊緊把握重要法寶,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2018年機構改革後,州民宗委歸口州委統戰部領導,我委專題部署統戰工作,明確專人負責統戰工作,切實將新時代下的統戰工作發展好、開展好,樹立全黨同志都是統戰幹部的思想,形成統戰工作新局面。
  • 把握推進軍事訓練轉型的著力點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加快實現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的時代要求,強調「要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紮實推進軍事訓練轉型」。這是遵循軍事訓練發展規律、全面提高訓練水平和打贏能力的重要戰略之舉。
  • 把握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本質內涵
    把握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本質內涵■袁 藝 徐金華 李志飛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對「三化」融合發展進行科學的戰略定位、戰略規劃和戰略部署,大力推動「三化」融合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要準確把握好「三化」融合發展的本質內涵。「三化」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三化」並行推進、互促共生、一體發展,具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是我軍未來一段時期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 萊西市教育和體育局:務實作為 奮力推進城鄉教育融合發展
    萊西市教育和體育局:務實作為 奮力推進城鄉教育融合發展 2021-01-08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工匠精神,都應貫穿於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二者相互融合、整體推進,在高職教育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將工匠精神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突破口,也是促進高職院校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把握「雙一流」建設契機 推動新時代...
    在「十三五」時期,學校通過第一輪「雙一流」周期的紮實建設,持續在教育領域開新路、立標杆,以「華東師大方案」為新時代中國教育提供新舉措、引領新發展。多學科交叉融合 引領基礎教育變革通過推進跨學科體制改革,學校在2018年率先組建全國首個「腦科學與教育創新研究院」,打造由教育學、腦科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等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啟動「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大型隊列研究」先導項目,初步探索出一套適合兒童與青少年腦智評估的新方法和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