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常住人口949萬

2020-12-23 青島新聞網

(2020年3月27日)

2019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青島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進「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重大戰略實施,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抓運行強支撐、提質量增效益、增活力強動力、抓統籌促融合、補短板兜底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強抓實體經濟建設,提升重點區域發展能級,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學深圳、趕深圳」,全面發起15個攻勢,全市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有新、穩中提質發展態勢,為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奠定了基礎。

一、綜合

山東省統計局首次統一核算並反饋結果顯示,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1174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9.98億元,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4182.76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7148.57億元,增長8.0%。三次產業比例為3.5:35.6:60.9。人均GDP達到124282元。

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949.98萬人,增長1.12%。其中,市區常住人口645.20萬人,增長1.57%。

表1:2019年全市及區市常住人口情況

全年財政總收入4089.5億元,增長10.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1.7億元,增長0.8%。其中,稅收收入901.7億元,下降0.5%;增值稅361.2億元,增長10.2%;企業所得稅148.5億元,下降2.6%;個人所得稅35.1億元,下降28.1%;城市維護建設稅57.2億元,下降0.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76.6億元,增長1.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84.5億元,增長13.4%;教育支出275.4億元,增長4.7%;科學技術支出66.8億元,增長48.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4.5億元,增長24.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79.5億元,下降15.8%。全年稅務系統組織稅收收入(含海關代徵)2441.2億元,增長1.3%。其中,國內稅收1764.1億元,增長2.6%。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0.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為98.4。12月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同比價格指數為104.2,二手住宅同比價格指數為94.6。

表2:2019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11.09元,比上年減少0.82元,規上服務業企業管理運營費用支出在可控區間合理增長,均低於營業收入增速。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459.1萬平方米,總量接近於2014年年初水平。其中,住宅待售164.1萬平方米。投資項目建設成效顯著。2019年,全市共有在建投資項目5649個,是2018年項目總量的1.5倍。全市計劃投資億元以上產業類大項目1622個,比2018年增加453個。

「三大攻堅戰」穩步推進。全市不良貸款率降至1.43%,較年初下降0.44個百分點。市級安排財政扶貧資金2.4億元,實施貧困人口動態調整機制,年末「脫貧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為25731人。全市主要汙染物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均值分別為37、8、32微克/立方米,藍天保衛戰提速加力,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發起高效青島建設攻勢。深度再造政務服務流程,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控制在85個工作日以內。在全省率先推行「秒批」改革,申請人提交申請後,系統即時出具審查結果。公積金提取、社保繳納、無犯罪記錄證明等12個領域、89項業務均可通過「秒批」系統辦理。

二、新動能與創新

「新產業」穩步發展。全年全市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1.7%,佔GDP比重為6.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7%,佔GDP比重為2.1%;高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7.5%,佔GDP比重為4.2%。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5.2%,佔GDP比重為8.8%。其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4.6%,佔GDP比重為5.8%;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1%,佔GDP比重為3.0%。

「新業態」「新模式」顯現活力。全市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交易額1.1萬億元,增長6.5%;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網絡銷售額增長13.2%。「新技術」發展迅速。全市規模以上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233.2億元,增長28.8%;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中,信息服務增長17.3%,檢驗檢測服務增長20.7%,專業技術服務業的高技術服務增長11.3%,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法律服務增長15.2%。「新產品」產量增速較快。城市軌道車輛1770輛,增長15.8%;智能電視1441.9萬臺,增長25.5%。

初步統計,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88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1項。其中,技術發明獎3項,科技進步獎8項。獲得省級科技獎勵100項。其中,自然科學獎9項,技術發明獎9項,科技進步獎80項,國際合作獎2項。技術合同交易額170.58億元,增長9.5%。涉海技術合同成交額20.99億元,增長15.5%。全年有效發明專利31929件,增長21.6%。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4.37件,PCT國際專利申請1381件。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12家,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108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829家。研發力量加快聚集,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9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2家。

三、農業

全年農業增加值436.2億元,增長2.0%。其中,種植業增加值212.6億元,增長4.2%;林業增加值2.7億元,增長18.5%;畜牧業增加值78.6億元,下降1.3%;漁業增加值116.1億元,下降0.1%。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增加值26.2億元,增長9.2%。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7.5萬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0.8萬公頃,花生播種面積7.5萬公頃。糧食總產量302.6萬噸,減產2.4%;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626.2萬噸,下降2.8%;花生總產量34.2萬噸,下降11.0%;水果(含果用瓜)總產量118.6萬噸,增長8.6%。現代農業園區1028個,新增135個;認證「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1042個,其中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52個。

全年實際完成造林(更新)面積1萬公頃。

全年肉類總產量52.8萬噸,增長1.1%;禽蛋產量20.0萬噸,增長10.1%;奶類產量28.9萬噸,下降3.0%。

全年水產品產量(不包括遠洋捕撈)100.8萬噸,下降2.6%。海、淡水養殖面積3.4萬公頃,下降2.3%。遠洋捕撈量14.5萬噸,基本持平。

農機總動力740萬千瓦,增加8萬千瓦。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8.5%。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3.1萬公頃。其中,節水灌溉面積19.1萬公頃。

表3:2019年主要種植業產品產量及增速

四、工業與建築業

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3159.86億元,增長2.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0.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8%,集體企業實現增加值下降10.6%,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增加值下降1.3%。分門類看,採礦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0.4%,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增長0.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增加值增長5.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增長5.4%,比上年提升2.6個百分點。工業重點行業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0.1%,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8.1%,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實現增加值下降17.6%,汽車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增長7.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下降5.8%。

表4: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速

規模以上工業利潤下降0.6%。其中,國有控股企業下降5.4%,集體企業下降4.9%,股份制企業下降1.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3.4%。

表5: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速

資質內總承包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790家,實現增加值1042.24億元,增長13.7%;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809.9億元,增長21.7%;籤訂合同6014億元,增長25.9%;實現利稅總額115.7億元,增長9.6%。

五、服務業

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148.57億元,增長8.0%,佔GDP比重為60.9%,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0.4%。

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總體較快增長,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9.9%。生產性服務業中,規模以上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55.3%,商務服務業增長21.4%,研究和試驗發展服務業增長14.2%,專業技術服務業增長11.1%。生活性服務業中,規模以上房地產租賃經營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9.6%,旅行社及相關服務增長17.6%,職業技能培訓增長16.6%,文化藝術業增長11.0%,居民服務業增長14.6%,新聞和出版業增長8.0%。2019年全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697.4億元,增長7.1%,佔GDP比重為31.5%。

全年港口吞吐量5.77億噸,增長6.6%;外貿吞吐量4.20億噸,增長7.5%;貨櫃吞吐量2101萬標準箱,增長8.8%。年末,擁有國內航線166條,國際航線34條,港澳臺地區航線3條,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2556萬人次,增長4.2%;航空貨郵吞吐量26萬噸,增長14.2%。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306萬輛,增長8.3%。其中,私人汽車253萬輛,增長9.2%。全年地鐵開行列車47萬列次,總運營裡程1516萬列公裡,總客運量18753萬人次。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15.63億元,增長40.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03.55億元,增長25%;電信業務總量812.08億元,增長43%。快遞業務量4.53億件,增長18.3%。固定寬帶網際網路用戶440.4萬戶,增長10.6%。全市行動電話1246萬戶。其中,3G、4G和5G用戶1084萬戶,下降3.9%。

表6:2019年主要運輸方式完成的運輸量及增速

金融業健康發展。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7876.3億元,比年初增加1752.0億元;人民幣存款餘額17283.0億元,比年初增加1747.8億元。其中,住戶存款6755.2億元,比年初增加838.9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18209.9億元,比年初增加2071.1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17331.8億元,比年初增加2097.0億元,其中住戶貸款5691.5億元,比年初增加859.7億元。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486.9億元,增長10.8%。其中,產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32.8億元,同比下降0.04%;壽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54.1億元,增長15.5%。青島轄區全口徑證券經營機構代理買賣證券交易額69736.5億元,增長41.2%。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71家,管理基金規模821.2億元,增長28.2%。境內上市公司累計39家,比上年增加9家。

旅遊業快速發展。初步統計,全年全市接待遊客總人數1.09億人次,增長9%;實現旅遊總收入1955.9億元,增長13%。年末,擁有A級旅遊景區110處。其中,5A級旅遊景區1處,4A級旅遊景區26處,3A級旅遊景區67處。擁有星級酒店98個。其中,5星級酒店9個,4星級酒店24個,3星級酒店62個。擁有旅行社575個。其中,經營出境旅遊業務旅行社60個,經營入境和國內旅遊業務旅行社515個。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6%。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3.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8.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2.7%。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含房地產)1190個,較2018年增加702個,完成投資增長40.2%,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8.2%。

以「雙招雙引」推動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全市「十強」產業投資項目3059個,投資增長28.3%;新動能投資拉動明顯,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6.8%;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6.5%;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6.8%;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9.7%。全面發起「15個攻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經略海洋攻勢,「藍色藥庫」等重大工程順利實施,全市涉及海洋產業投資項目128個,海洋產業投資增長56.5%。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項目271個,投資增長12.3%,膠東機場建設基本完成,濟青高速改擴建、新機場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市以軍民融合示範區為主的軍民融合發展投資表現優異,在建投資項目90個,投資增長43.2%;鄉村振興投資項目966個,投資增長25.5%;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增強,民間投資在建項目3504個,完成投資增長20.9%;科技引領城建設加快,科技領域相關投資項目206個,投資增長133.5%。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803.8億元,增長21.5%。其中,住宅投資1239.1億元,增長19.7%。商品房銷售面積1651.8萬平方米,下降8.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475.6萬平方米,下降6.5%。

表7:2019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及增速

全年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3788套。其中,公共租賃住房1076套,經濟適用住房953套,限價商品住房1759套。截至年底,全市正在享受租賃補貼家庭共9937戶,全年發放租賃補貼5151.76萬元。

七、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8.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7.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3%。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增長7.1%;餐飲收入額增長14.7%。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2%,飲料類增長94.7%,菸酒類增長15.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0.2%,化妝品類增長1.3%,金銀珠寶類下降2.7%,日用品類下降1.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4.3%,中西藥品類增長1.8%,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1.7%,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增長35.9%,家具類增長64.1%,通訊器材類增長6.1%,智慧型手機類增長27.2%,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4.0%,石油及製品類下降2.3%,汽車類增長1.8%。

八、對外經濟

全市實現外貿貨物進出口總額5925.6億元,增長11.2%。其中,出口額3411.9億元,增長7.4%;進口額2513.7億元,增長16.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進出口總額1563.1億元,增長30%。其中,出口928.6億元,增長32.9%;進口634.5億元,增長26.1%。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422.7億元,增長17%;出口254.5億元,增長26.4%,進口168.2億元,增長5.2%。

按省商務廳統計口徑,2019年全市服務進出口839.9億元,增長8.4%。其中,出口446.3億元,增長13%;進口393.5億元,增長3.6%。全市承接服務外包合同8941份,增長3.3%;合同額71.5億美元,增長26.1%;執行額47.1億美元,增長6.3%。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7617份,增長4.7%;合同額61.5億美元,增長34.3%;執行額39.5億美元,增長9.6%。

青島口岸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2718.4億元,增長4.0%。其中,出口額6944.5億元,增長2.6%;進口額5773.9億元,增長5.7%。

表8:2019年全市主要商品進出口情況

表9:2019年對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進出口額及增速

註:本表非全口徑。

2019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資項目954個,下降0.2%;合同外資133.6億美元,增長36.3%。全市實際使用外資58.4億美元,增長0.7%。

全市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項目53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4.5億美元,增長642%;中方實際投資額2.4億美元,下降65.5%。

全市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承攬項目86個,新籤合同額33.6億美元,下降31.9%;完成營業額41.8億美元,下降3%。對外勞務合作業務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9181人。

九、社會事業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大專院校(含民辦高校)26所。其中,普通高校24所;全年研究生招生1.7萬人,在學研究生5.0萬人,畢業生1.1萬人(不含駐青科研院所研究生)。普通本專科招生10.9萬人,在校生36.6萬人,畢業生9.3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7萬人,在校生11.3萬人,畢業生3.5萬人。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佔高中階段在校生的47.2%。普通高中招生4.9萬人,在校生12.7萬人,畢業生4萬人。初中招生9.6萬人,在校生28.2萬人,畢業生8.1萬人。普通小學招生10.7萬人,在校生58.4萬人,畢業生9.5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04萬人,在校生0.2萬人,畢業生0.02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3.6萬人。

全市共有影劇院90處,文化館(站)148處,博物館100處,公共圖書館12處,藝術表演團體9個,廣播電臺6座、374套節目,電視臺6座、129套節目。全市共有檔案館12處。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4152處。其中,醫院、衛生院427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處,婦幼保健機構12處,門診部(所)、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315處。年末,各類衛生技術人員9.04萬人。其中,醫生3.78萬人。全市擁有醫療床位6.05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5.85萬張。

全市運動員在各項比賽中共獲得金牌604.5枚、銀牌436枚、銅牌467枚。重點體校1所,學員2236人;業餘體校10所,學員1702人。

十、城市建設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4.12%,比上年提高0.45個百分點。

年末,市區常規公交8488輛,線路635條,年客運量108338萬人次,日均客運量297萬人次。市區巡遊出租汽車10866輛,年客運量23686萬人次,日均客運量65萬人次。地鐵運營線路4條,年客運量18753萬人次,日均客運量51萬人次。

十一、能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412萬噸標準煤,下降5.1%。其中,煤炭消費量1319萬噸,下降3.2%;石油消費量1537萬噸,下降18.7%;天然氣消費量10.9億立方米,增長9.5%。全社會用電量458億千瓦時,增長6%。其中,工業用電量245億千瓦時,增長2.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82億千瓦時,增長5.9%。

全年全市能源生產量2422萬噸標準煤,下降14.5%。其中,原油加工量1219萬噸,下降20.9%;汽油生產量375萬噸,下降21%;柴油生產量305萬噸,下降20.2%;發電量180.6億千瓦時,下降6.5%。新能源發電量17億千瓦時,增長2.6%。其中,風力發電量增長1.5%,垃圾焚燒發電量增長7.4%,太陽能發電量增長38.4%。新能源發電量佔全市發電總量比重為9.3%,提高0.8個百分點。

全市年平均氣溫13.9℃,平均年降水量為431.9毫米。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87天,佔全年的78.6%。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總體良好,98.8%的海域符合第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市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6.5分貝,市區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68.3分貝。

全市七個行業(領域)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87起,死亡63人,分別下降8.4%和6%。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05,十萬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89,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1.03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52元,增長8.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84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3元,增長8.4%。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501元,增長8.0%,恩格爾係數為28.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5266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899元,增長7.3%。

表10:2019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構成情況

表11:2019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情況

表12:2019年每百戶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據抽樣調查,年末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31.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37.0平方米。

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75.1萬人,增長5.4%。其中,本市勞動者就業增長6.4%,外來勞動者來青就業增長4.3%。服務業吸納就業50.52萬人,增長9.6%。民營經濟吸納就業60.96萬人,增長4.1%。

年末,全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9311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8546.1萬元;農村五保供養人數6300人,農村五保供養支出8538.5萬元。

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為291.4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39.34萬人,全年累計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為7.54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7%,上升0.03個百分點。

註:

1、公報中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生產總值(GDP)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常住人口包括:①住本戶、戶口在本鄉鎮街道的人(含戶口在本戶,外出不滿半年的人);②住本戶半年以上,戶口在外鄉鎮街道的人;③住本戶不滿半年,戶口在外鄉鎮街道,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④住本戶,戶口待定的人。

4、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是《專利合作條約》的英文縮寫。PCT國際專利是指我國專利申請人根據PCT規定,可以向中國專利局或向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提交國際專利申請,是反映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和地區國際技術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

5、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家規劃,現階段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個產業領域。

6、按照《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分類(2017)》,包括:醫藥製造,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信息化學品製造等6大類。按照《高技術產業(服務業)分類(2018)》,包括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業的高技術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法律服務、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和其他高技術服務等9大類。

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限額以上貿易企業為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500萬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飲業2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的起點標準為計劃總投資額500萬元。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一是指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自有房地產經營活動和其他房地產業等行業。二是指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8、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統計範圍:轄區內規模以上工業、有資質的建築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有開發經營活動的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規模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擁有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以及年交易額1000萬元及以上的其他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9、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統計範圍包括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鐵路交通、民航飛行、農業機械、漁業船舶和工礦商貿七個行業(領域)發生的事故,不再包括森林火災、火災事故和非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

10、資料來源: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人才、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銀行數據來自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證券保險數據來自青島證監局、青島銀保監局;水產品數據來自市海洋發展局;林業數據來自市園林和林業局;「三品一標」、農機等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灌溉面積數據來自市水務管理局;交通運輸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郵政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固定電話、寬帶、行動電話等數據來自市通信管理局;進出口、外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數據來自市商務局;旅遊數據來自市文化和旅遊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技局;專利數據來自市場監管局;低保數據來自市民政局;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環境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用電量數據來自青島供電公司;氣象數據來自市氣象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局;扶貧數據來自市扶貧開發辦;汽車保有量來自市公安局;居民收支、價格、城鄉居民住房面積等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青島調查隊;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

相關焦點

  • 2019年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原標題:2019年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平涼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平涼調查隊(2020年4月8日)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的複雜局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銅陵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銅陵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銅陵市統計局  2020年4月17日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全市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 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原標題: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市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城市總體規劃
  • 達拉特旗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達拉特旗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達拉特旗統計局(2020年4月23日)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一、綜合2019年全旗常住人口33.6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3萬人,鄉村人口14.34萬人,城鎮化率為57.37%。全年出生人口0.33萬人,出生率9.83‰;死亡人口0.22萬人,死亡率6.55‰;自然增長率3.28‰。
  • 2019年長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長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長春市統計局2019年,面對日益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和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
  • 濟南市常住人口即將突破一千萬_山東各地 _山東新聞_新聞_齊魯網
    12月22日,《濟南日報》全文發布《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及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關於《建議》的說明。孫立成指出,「濟南常住人口即將突破一千萬,為我們融入國內大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巨大空間和勢能;轄區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裡,有效拓展了濟南發展腹地,濟南正逐步崛起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泉城廣場。
  • 2019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點擊查閱更多2019年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
  • 2019年東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一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把握「五個關鍵時期」,凝心聚力謀發展、克難攻堅促發展,較好地保持了我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 2019年五華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廣東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市委、縣委全會的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市委提出打造「五星爭輝」經濟增長之星的目標,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 2019年青島各區市GDP排名出爐
    日前青島發布了《2019年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青島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11741.31億元,增長6.5%;人均GDP達到124282元。  魯網4月8日訊 日前青島發布了《2019年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2019年蕪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原標題:2019年蕪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創新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 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343.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94.78萬人,增長8.8%,佔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戶籍人口849.10萬人,增長0.1%,佔比重63.2%。全市各區人口分布見表2。
  • 「人口爭奪戰」風起雲湧 膠東一體化發展或為青島破局
    青島正在學趕的深圳,就是一個城市人口和經濟共同增長的縮影,深圳40年的高速發展,伴隨著人口從1980年的近乎縮略不計增長到2019年末的1343.88萬,自2015年起更是連續4年人口增量在50萬以上,人口吸引力笑傲全國。
  • 安徽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安徽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年,面對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搶抓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促進中部崛起等戰略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省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效穩步提升,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 2019年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市上下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種好幸福樹、建好明星城」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抓手和奮鬥指向,全市經濟社會運行平穩,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太原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展的活力動力持續增強,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一、綜    合人口:據2019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9年高考一本、二本達線率和錄取率在全省穩居前列。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院團及具備規模的民營藝術表演團體21個。群藝文化館12個,博物館17個。公共圖書館12個,館藏圖書811.2萬冊。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新創排演青春版晉劇《起鳳街》、現實題材都市話劇《我們城裡的年輕人》、兒童劇《瘋狂的布魯斯》、歌舞雜技劇《換了人間》等各類作品50餘部。
  • 2019年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
    2019年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出爐 2020-03-16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原標題:北京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7年,全市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領會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全面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
  • 贛州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解放思想、內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中央三大攻堅戰和我市六大攻堅戰
  • 2019年金華市婺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是「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最後關鍵之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區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以「都市經濟創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為奮鬥目標,聚精會神抓發展,全力以赴促轉型,克服了各種困難,實現了經濟平穩的發展態勢,社會保持和諧穩定,人民生活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