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的由來,與各個時期的編制、兵力,巔峰時期達到120萬

2020-12-22 像素說

清朝末年,因清政府腐敗,先後在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遭受失敗,為了挽救積貧積弱的現狀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再這樣的背景下清政府開始了著名的洋務運動,以圖能立於世界之林。

特別是在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斥巨資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師也全軍覆沒。

經此慘敗以後,清政府痛定思痛,開始學習列強的軍隊編制,並在這一中心思想指導下,開始新軍的組建。由於新軍主要由北洋大臣負責訓練和組建,因此清朝的新軍也被稱為「北洋軍」

至1901年,「北洋軍」逐步建立起來,不過在組建的過程中,北洋軍的編制最為複雜,因為與傳統的古代軍隊編制不同,又與現代軍隊編制也不一樣,同時又與西方列強的軍隊編制不同,而是很大程度上借鑑了日本改革後的軍隊編制。

採用「禛、協、標、營、隊、排、棚」的編制,「鎮」為最高級編制、「棚」為最低級編制。其中一個鎮下轄2個步兵協、一個步兵協下轄2個步兵標與1個獨立騎兵標、一個標下轄3個營、一個營下轄4個隊、一個隊下轄3個排、一個排下轄3個棚。

其中一個棚有14名官兵,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班」。如此算下來,北洋軍一個鎮的總兵力約為12000多人,那麼北洋軍總共有六鎮,也就是說其總兵力為7萬多人

在這裡說明下,「北洋軍」與「北洋軍閥」是兩個概念,本文主要講的是「北洋軍」並非「北洋軍閥」。

隨著北洋軍的建成,並於河南彰德會操中出色表現,清政府對新軍非常滿意,並計劃未來將在全國建立54鎮新軍,總計六十多萬的新軍。毫不誇張的說屆時,清朝的江山將千秋萬代。

但,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袁世凱的投降,清朝覆滅,這一宏偉的計劃也隨之宣告破產。彼時,北洋軍與南洋軍總計10多萬人,其餘的皆為舊式軍隊,僅做番號的更改,戰鬥力不高,最強的只有新軍。

到了軍閥混戰期間,北洋軍四分五裂,各個軍閥之間的編制又出現了很大的的差別。其最鼎盛的時期北洋軍閥大概有五十五個師合計兵力約120萬。但那個時期也是社會最動蕩,物價騰湧,人民生活困苦的時期。

直到北伐戰爭結束以後,軍、師、旅等常見的編制開始出現,不過由於各地的軍閥基本上各自為政,還出現了集團軍這樣的比較特殊的編制。

相關焦點

  • 在軍閥混戰時期,北洋軍最強大的時候共有多少部隊
    以這個標準算,那麼北洋軍的鼎盛時期,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總兵力達到了大約87萬之眾。具體分布如下:一、曹錕的直系直系是這一時期國內最大的一個軍事集團,其直接控制的省份有直隸、河南、山東、湖北、熱河、察哈爾、綏遠四個省、三個特別區。
  • 抗戰時期,全國劃分了12個戰區,一個戰區擁有多少兵力?
    各個軍閥的軍隊,基本上都是在清末新軍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而來的。因此,各個軍閥的軍隊在編制上非常雜亂。有的軍閥部隊已經使用了軍、師、旅、團、營等西方化的編制,還有的軍閥部隊,仍舊沿用北洋時期的鎮、標、協等傳統編制。因此在軍閥混戰時期,當時的各種歷史文獻,關於各個軍閥部隊的番號記錄非常亂。
  • 70萬北洋軍為啥敗給10萬北伐軍?不只兵力分散,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但是我們看這次國民黨的北伐,論兵力北伐軍只有十萬人,而北洋軍卻有七十萬。那麼這麼一場實力對比懸殊的戰鬥,北伐軍為什麼會取得勝利呢?我們看這場戰鬥,北洋軍擁有七十萬人,而且在武器裝備上並不比北伐軍差。北伐軍雖然得到了蘇聯的支持,但是北洋軍閥幹的就是代理人。他們的背後同樣有列強的背影。張作霖的東北兵工廠源源不斷的給前線供應武器。
  • 原創揭秘;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是多少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先後成立了五個剿匪區,東北剿匪區(衛立煌),華北剿匪區(傅作義),華中剿匪區(白崇禧),徐州剿匪區(劉峙),西北剿匪區(胡宗南),每一個剿匪區兵力人數都達到30萬以上,有些剿匪區人數達到50萬,其實和我軍的五大野戰軍的編制差不多。
  • 晚清有一支超級王牌部隊,戰鬥力遠勝北洋軍,結局卻很可笑
    對清末民初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都會知道,在晚清時期,北洋軍已成了滿清朝廷的中堅力量。
  • 辛亥革命時期,北洋軍有多少人,清政府為何一定要啟用北洋軍?
    辛亥革命爆發後,有且只有北洋軍能夠逆天改命,成為清政府最後的救命稻草! 果然北洋軍最後不負眾望,在袁世凱的帶領下,戰場倒戈,直接促成了清帝退位,應該說,在推翻清朝這件事上,北洋新軍做的貢獻比孫中山還要大! 那麼,北洋新軍究竟有多少軍隊,作用竟然這樣大?
  • 晚清有一支超級王牌部隊,戰鬥力遠勝北洋軍,可結局卻很可笑
    對清末民初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都會知道,在晚清時期,北洋軍已成了滿清朝廷的中堅力量。可很多人卻不知道,當時朝廷手中還有一支超級王牌部隊,其戰鬥力遠勝北洋軍,那就是禁衛軍。
  • 中國一個集團軍和日本一個方面軍,1938年,各有多少兵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師團之上出現了軍一級的編制,一個軍下轄好幾個師團。例如駐紮在山西省的第1軍,下轄了3個師團(總兵力5萬多人)。駐紮在湖北省的第11軍,一口氣下轄了7個師團(總兵力接近20萬)。由於戰線拉得太長,依靠總部已經無法統一指揮各個地區的部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軍之上又出現了方面軍這一編制。我們以華北方面軍為例,華北方面軍的司令官,一般為大將軍銜。
  • 1937年,中國的一個軍和日本的一個軍,到底各有多少兵力?
    在前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戰時期,我國一個師與日本一個師團的兵力、裝備對比。今天,我們看一下另一個編制,那就是軍,軍一直是比師高一個等級的編制。那麼,在抗戰時期,我國的一個軍與日本的一個軍,各自擁有多少兵力呢?在武器裝備方面,又有多大的差距呢?
  • 為何國民革命軍能以10萬兵力擊敗70萬北洋軍?且從南方統一北方?
    當時國民革命軍只有10萬之眾,而割據北方的北洋軍閥的總兵力卻有70萬,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為何國民革命軍還能取得勝利呢?說到北伐戰爭,就一定要先說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馮玉祥。1926年4月,由於馮玉祥地盤擴張太快,犯了眾怒,因而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張宗昌組成「討赤聯軍」,共同對付他。
  •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也就是說,周王室是萬乘之國,而那些大的諸侯國,頂多稱得上的是千乘之國,兵力是很有限的,最高不過有三軍,戰車的數量極為有限,小的諸侯國兵力就更有限了,這也是周天子對諸侯們的一種制約,不過,這種情況在東周時期發生了變化。
  • 1938年,中國一個旅和日本一個旅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的一些編制問題,例如方面軍、軍和師團。分別對應了我國的集團軍、軍、師等編制,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旅團。與我國的一個旅相比,雙方誰的兵力更多呢?認真的說,日本軍隊的一個旅團,兵力卡在了旅和師之間。
  • 抗日戰爭時期的國軍「五大主力」,每個軍都有多少兵力?
    該派系的部隊為國軍中央軍嫡系部隊的一大派別,巔峰時期曾有數十萬人之眾,而18軍一直是陳誠系的骨幹部隊。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18軍下轄有11師、14師、67師、98師4個師的兵力,人數達5萬人之眾。
  • 一個師兵力不到4000人!抗戰時期,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
    單純以師級兵力而論,駐印軍的新22師等部可達約13000人的編制兵力。國內大多數陸軍師編制約為9000人,但由於補充不及且吃空餉的緣故,大多數師只有六七千人甚至五六千人。而在第二戰區的晉綏軍部隊中,其一個師的兵力竟然連五六千人都沒有,只有不到4000人。
  • 1937年,中國一個師和日本一個師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今天,我們不聊影視劇的劇情,而是聊聊抗戰時期中日雙方的編制問題。在抗戰時期,我國部隊中,經常出現集團軍、軍、師、旅、團等編制。在日本軍隊中,則出現了師團、旅團、聯隊等編制。那麼,在1937年,我國的一個師和日本的一個師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編制和兵力情況。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個團兵力多少?一個團800人,下轄5個連
    我們在關注軍事的時候不難發現,軍隊編制是相當嚴格的,同時也是國家在經歷了數次考量和實踐以後確立出來的最是和軍隊的一種部署。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特殊的編制——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
  • 日本戰國時期兵力如何?巔峰兵馬20萬,國土面積只有海南十分之一
    日本整個戰國一直到末期,巔峰兵馬人數是20萬, 同時期兵多馬少,騎兵只是很小一部分,日本戰國本土戰馬有很多缺點,矮小,衝鋒能力有限,屬於蒙古馬系,但是日本人矮啊小矮人與小矮人騎小矮馬打,咋滴都是有馬的高點,快點,衝鋒效果好點,震懾力強點…首先最深入人心的,當然是日本戰國的國土面積實在太小,日本戰國時期,總國土面積大約在30
  • 紅軍時期,我軍為何不採用蘇聯編制?曾經使用過,有幾點不適合
    紅軍時期,我軍很多方面都向蘇聯學習,然而部隊編制卻一直沿用黃埔軍校的編制,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1927年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後,經過兩年時間,紅四軍已經發展壯大,開闢了大片遊擊區域和根據地。這一理論中,一個步兵師擁有眾多下屬部隊,配置強大炮兵、反坦克兵、高射炮兵等兵種,兵力達到1.45萬人。基層的步兵連也配備多種兵種集成,人數達到近200人。蘇聯紅軍的最新軍事理論,我國紅軍初建時為何沒有採用呢?是因為當時交通不便,沒有傳到我軍嗎?
  • 中國最神秘的一支部隊,卻只存在了17年,鼎盛時期兵力達到50萬
    一個國家的國防和軍隊是分不開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最神秘的一支部隊,卻只存在了17年,鼎盛時期兵力達到50萬,他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相信六十年代的人對這支部隊還是比較熟悉的,這支部隊在1966年的時候成立,主要職責就是負責道路和橋梁的建設。
  • 一支中國部隊,兵力百萬卻不是正規編制,指揮官現在個個身居要職
    抗戰類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大家應該都看過很多吧,尤其是抗日時期的,在電影電視劇中出現了各種番號,每個部隊的番號都不一樣,在抗日戰爭時期,那時候我軍部隊,有叫軍的,有叫師的,有叫旅,還有叫團的,大家對這些都了解嗎?那時候還並沒有縱隊這個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