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閥混戰時期,北洋軍最強大的時候共有多少部隊

2020-12-22 不沉的經遠

一般來說,我們把在晚清的北洋六鎮基礎上衍生出來軍隊和此後陸續被他們收編、控制的部隊統稱為北洋軍。而那些一度服從北洋政府,但是事實上一直沒有接受北洋政府控制的則不在此列。

以這個標準算,那麼北洋軍的鼎盛時期,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總兵力達到了大約87萬之眾。具體分布如下:

一、曹錕的直系

直系是這一時期國內最大的一個軍事集團,其直接控制的省份有直隸、河南、山東、湖北、熱河、察哈爾、綏遠四個省、三個特別區。在這些省份曹錕的嫡系加上依附的部隊,共計33萬人。另外直隸等地有遊擊隊、巡防營等2萬多人。

二、張作霖的奉系

張作霖在北洋軍閥中並非嫡系出身,屬於旁系。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張作霖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其手下部隊有60個步兵團、24個騎兵團、4個炮兵團、2個騎兵遊擊隊,加上各師旅直屬部隊,合計有17萬人。

三、陝西

陝西當時的督軍是劉鎮華,他手下的鎮嵩軍有5.3萬人。此外陝西還有吳新田中央第7師的1萬人和原陝西靖國軍改編陝軍各部1.6萬人。因此陝西各部總數有7.9萬人。

四、山西

山西是閻錫山的地盤。他本來是革命黨出身,不屬於北洋軍序列。不過在民國成立以後,他先後投靠了袁世凱、段祺瑞等人,因此也算北洋軍閥之列。閻錫山在山西共有2個師12個旅,總兵力有7萬多人。

五、江蘇

江蘇督軍是齊燮元,他手下的江蘇軍隊各部有5師6旅,大約6萬多人。

六、浙江

浙江督軍盧永祥也是北洋軍老人,他手下有中央第4、10師、第6旅和浙軍第1、2師,總兵力大約4萬多人。

七、安徽

安徽在北洋時期軍隊實力一向不強,當時共有3個混成旅,大約有1.8萬人。

八、江西

二次革命北洋軍進入江西以後,江西就一直是北洋軍的控制範圍。江西軍隊共計有4.6萬人。此外在三南有林虎所部駐紮,不過林虎打得是廣東革命政府旗號,因此他的部隊不能算在內。

九、福建

福建的情況比較複雜,這裡是南北軍閥交戰區之一,有屬於北洋軍閥的部隊,也有服從廣東革命政府的部隊,還有在兩者之間倒來倒去的雜牌軍。其中屬於北洋軍序列的部隊,加上北洋政府海軍的海軍陸戰隊,大約有3萬多人。此外依附北洋軍,並且沒有叛變過的福建地方部隊大約有6千,合計大約3.6萬人。

以上部隊都是以當時在冊統計數字為準,其中可能存在吃空餉或者隱瞞實力的情況,因此和實際數字會有一定差異,權作一個參考。

相關焦點

  • 軍閥混戰時期,士兵的軍餉有多少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各路大帥都是割據地方,自己軍隊自己養,因此這不同地方的部隊待遇不一樣。像民國初年,北洋嫡系那幾個師,一個正兵每月軍餉有8塊錢,班長一級是12元。江蘇一帶因為地方富裕,正兵的軍餉就比較高,有10元。而到了廣東,正兵的軍餉更是高達12元,和北洋各師的班長一個待遇了。
  • 「北洋軍」的由來,與各個時期的編制、兵力,巔峰時期達到120萬
    由於新軍主要由北洋大臣負責訓練和組建,因此清朝的新軍也被稱為「北洋軍」。至1901年,「北洋軍」逐步建立起來,不過在組建的過程中,北洋軍的編制最為複雜,因為與傳統的古代軍隊編制不同,又與現代軍隊編制也不一樣,同時又與西方列強的軍隊編制不同,而是很大程度上借鑑了日本改革後的軍隊編制。
  • 軍閥混戰時期,為何很多軍閥寧可不當督軍也要當師長
    在北洋時期,很多割據一方的軍閥都往往兼任師長職務。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以後,曹錕的心腹吳佩孚有意收攏兵權,於是下令各省督軍不得兼任師長。隨後吳佩孚下令免去了直隸督軍王承斌兼兼任的23師師長、河南督軍張福來兼任的24師師長、湖北督軍蕭耀南兼任的25師師長職務。
  • 軍閥混戰的民國:上海押送死囚的車輛 漢口被拘捕的漂亮女子!
    軍閥混戰,小到摩擦,大到大規模血戰,總是不斷發生。據歷史學家統計,在1916到1928年間共發生140次戰爭。據一位把小型戰爭也計算在內的歷史學家介紹,僅四川一省在這段時期就發生了400餘次內戰。圖為1926年,中國上海,卡車載著囚犯去刑場執行死刑。
  • 軍閥吳佩孚,曾經有可能統一中國,到底擁有了多少兵力?
    在一些西方報紙中,認為吳佩孚最有可能統一全國。在鼎盛時期,吳佩孚號稱14省聯軍的總司令。那麼,吳佩孚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近代軍閥混戰。因為這段歷史與清朝末期一系列事件,有很大的關係。清朝的軍隊,分為八旗軍和綠營軍兩個體系。
  • 軍閥混戰時期,虎踞雲南的滇軍戰鬥力到底如何
    滇軍是民國時期佔據云南的軍閥統稱,其前身是晚清時期在雲南組建的新軍。晚清時為了加強國防力量開始編練新軍,除了比較有名的北洋6鎮之外,還在各省也組建新軍。其中雲南的新軍是陸軍第19鎮。為了編練新軍,雲南還建立了雲南陸軍講武堂。
  • 二劉大戰-四川軍閥規模最大的混戰,也是最後一次混戰
    二劉大戰是民國時期四川地區所爆發的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戰爭從1932 年下半年一直持續到1933 年下半年,這次戰爭徹底改變了民國時期四川地區的軍事格局,對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形勢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民國四川軍閥史1:北洋軍閥和西南軍閥的角鬥場
    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後,中國陷入了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和混戰的局面,而四川由於其特殊的時代背景誕生了眾多的大小軍閥。大軍閥與小軍閥,本省軍閥與外省軍閥就此展開了十數年的大亂鬥,軍閥混戰時間之長、次數之多、範圍之廣堪稱全國之最。地史館將以時間為線索,詳細還原四川軍閥割據和混戰始末,由於時間跨度較長,涉及事件和人物眾多,因此將四川軍閥史分為三個部分敘述。
  • 國民革命軍也是一支很能打的部隊,平定軍閥,驅除外敵,恢復中華
    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在湖南,湖北擊敗了北洋軍閥吳佩孚的勢力,在江蘇,江西一帶又擊潰孫傳芳的勢力,不到半年時間,國民革命軍就從廣州打到湖北,佔領江南數省,部隊也從原來10萬人擴編到25萬。可見這支部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以及團隊作戰意識。
  • 奇葩的川系軍閥,打講仗義的內戰,30萬人混戰20年沒統一四川
    民國時期,最大的特點就是軍閥混戰。正如羅貫中所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隨著大魚吃小魚,漸漸的寡頭就出現了。到了抗日戰爭爆發前,軍閥基本就剩下幾個勢力。而四川卻是奇葩的存在,30萬人在四川混戰,竟然從來都沒有人統一。
  • 一文讀懂民國軍閥混戰史
    雲南簡稱滇,所以蔡鍔旗下軍,也喚做滇系軍閥。 還有廣西,原是清政府任命的提督陸榮廷在職,響應革命號召反了。革命後繼續留任,成為民國時期廣西軍閥。廣西簡稱桂,因此稱作桂系軍閥。
  • 民國時期七大軍閥排行榜,誰強誰弱,你知道嗎?
    袁世凱去世以後,群龍無首,他手下的將領們便各霸一方,形成割據,由此開始了軍閥混戰時期,一時間,各路軍閥接管了地方的統治,掌管地方軍,政,財,大權,儼然已是獨立的小朝廷。那麼,民國時期湧現的七大著名軍閥(或者稱派系),他們的實力到底孰強孰弱呢?
  • 你方唱罷我登場,川系軍閥都有哪些人
    混戰不斷,殺伐頻仍,是民國軍閥政治的主要特點。而若論混戰時間之長、次數之多、為害之廣,則又以四川為最。四川自1911年辛亥革命,至1933年劉湘統一四川,大大小小戰爭共有470餘次,平均半月即有一次。當時報紙曾有評論,四川軍閥"其最大特色,為兵愈打而愈多,帥時離而時合,亦友亦仇,隨和隨戰。
  • 民國時期各軍閥爭奪部隊番號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正規番號,民國時期的正規番號是地方軍閥部隊取得一個合法地位的標誌,在當時如果一個軍閥沒有正規番號那麼就和武裝土匪是沒什麼區別的。取得一個正規的番號,也能讓各地的軍閥成為名正言順的部隊。而番號可不只是用來為自己正名的,他還有著許多的功能,他可以直接向當地政府來申請軍費,並且可以公開招募士兵,籌集糧食還可以擴大自己的兵力,如果一個地方軍閥沒有正規番號來做這些事,那麼他就是明目張胆的像中央宣戰。這樣的行為也會招引來其他軍隊的大幅討伐。但在當時想要擁有正規番號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 北洋軍閥擁兵百萬,國軍只有25萬,為何北洋軍閥打不過國軍?
    於是派遣胡燏棻前往小站練兵,為了訓練這支部隊,清政府還特地從德國請來教官進行教導。這支軍隊就是北洋軍隊的前身定武軍。北洋軍閥的由來到了袁世凱接手定武軍的時候,清政府對這支軍隊進行了擴編並正式改定武軍為北洋新軍。無論是訓練上還是裝備上,北洋軍隊都不是舊有軍隊可以比擬的。很快,這支近代化軍隊就成為清廷的主要戰力。
  • 他與袁世凱、孫傳芳有萬縷關係,軍閥混戰時若他尚在,歷史將改寫
    提起近代史上的王英楷大家可能會細細回想,然後發現自己的腦海中並沒有這麼一號人物,然而如果再加上北洋軍和孫傳芳,可能會更好地幫助大家銜接。不錯,此人和北洋軍、孫傳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作為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王英楷深受器重,被挑選進入了北洋軍擔任執法營務處總辦職務,主抓部隊軍紀。
  • 科普丨十五分鐘搞懂北洋時代的軍閥混戰
    軍閥混戰的模式一般是這樣的:開局,大帝國崩潰,分裂成很多大小不一的割據勢力,割據勢力之間開啟混戰模式,大勢力可能繼續分化削弱,小勢力也可能逐步整合壯大,時間流逝,大浪淘沙,蠢人出局,猛人翻車,弱小勢力被吞併,最後統一江湖的往往是最雞賊、最低調、實力中上的那個人。
  • 70萬北洋軍為啥敗給10萬北伐軍?不只兵力分散,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我們看這場戰鬥,北洋軍擁有七十萬人,而且在武器裝備上並不比北伐軍差。北伐軍雖然得到了蘇聯的支持,但是北洋軍閥幹的就是代理人。他們的背後同樣有列強的背影。張作霖的東北兵工廠源源不斷的給前線供應武器。這場戰爭看起來是北洋軍佔據優勢,實際上並沒有紙面上這麼簡單。北洋軍的失敗幾乎是必然的。
  • 西北的馬氏軍閥,盤踞青海省40年,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鑑於兩大新軍的出色成績,清朝又鼓勵各地督撫們組建新軍部隊。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各地的新軍部隊成為了軍閥爭霸的資本。由於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再加上沒有強有力的人物維持局面。1916年之後,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逐步形成。各路軍閥相互混戰,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集團,例如桂系軍閥、川系軍閥、滇系軍閥、黔系軍閥等等。
  • 1923年的中國,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有軍閥混戰和艱難度日……
    有的只是各地軍閥的混戰和老百姓在艱難中的艱辛歲月。這些老照片均來自1923年的中國,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國內混戰不休、國外日本虎視眈眈。我「種花家」在結束了滿清統治後,並沒有迎來一個強大富饒的時代,反而是進入到了一個更加民不聊生的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