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劉大戰是民國時期四川地區所爆發的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戰爭從1932 年下半年一直持續到1933 年下半年,這次戰爭徹底改變了民國時期四川地區的軍事格局,對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形勢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亂源-「防區制」
川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編練的四川第十七鎮新軍。
1918年四川督軍熊克武在川整頓軍務,在此之後,逐漸確立了川軍「防區制」的軍事體制。
各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防區,相互鬥爭,大戰小戰不斷。
自辛亥革命到1933年底,在此二十餘年中的大小戰爭共有四百七十餘次,平均每半月即有一次。
在四川軍閥混戰中,「二劉」實力崛起,兩人都意欲稱霸四川,在經過了長期混戰之後,至1932 年,四川地區主要還有四大軍閥,分別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軍長劉文輝、第二十一軍軍長劉湘、第二十八軍軍長鄧錫侯、第二十九軍軍長田頌堯,其中,劉文輝與劉湘的實力最為強大。
劉文輝與劉湘均為四川大邑縣安仁鎮人。劉湘雖年長於劉文輝,但劉文輝卻是劉湘的叔父。
劉湘在川系軍閥中屬於「速成系」。劉文輝屬於「保定系」。
在「二劉大戰」之前,劉文輝在擔任二十四軍軍長的同時,還身兼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邊防總指揮等職。劉文輝的防區轄川康多地,以及川南、川東、川北部分地區,共計70餘縣,其中也包括了如自流井等富庶地區,部隊總兵力達12萬人,在川系各派軍閥中首屈一指。
劉文輝野心勃勃,他希望由自己來統一全川,甚至走向全國擴張。
而劉湘此時在擔任二十一軍軍長的同時,還兼任四川善後督辦,擁有重慶附近及其以東40餘縣的防區,劉湘控制了夔門天險,扼長江咽喉,湊成了海陸空三軍,共計12萬。
二劉為了實現統一四川的企圖,都暗中採取了各種手段,以圖壓制、整垮對方。
劉文輝與川內頗有實力的鄧錫侯、田頌堯同屬於「保定系」,但劉文輝在「保定系」內頤指氣使,還挖鄧、田二人的牆腳,再加之劉湘的挑撥,「保定系」因之貌合神離。
「二劉大戰」從1932年下半年斷斷續續打到1933年下半年,經過兩大階段,包括了數次戰役,戰場幾乎貫穿了整個四川。
1931年,劉文輝以200萬元巨款,從英、日等國購回武器、飛機,拆散分裝從上海運往成都,途徑萬縣港時,被劉湘的師長王陵基扣留,劉文輝交涉未果,記恨在心,暗中以巨款收買劉湘部下範紹增、藍文彬。
劉文輝還命令自己駐江津的部隊切斷重慶糧道。劉文輝之兄劉文彩為幫助兄弟,竟派刺客行刺劉湘,未果後又用迷信巫術企圖咒死劉湘,使劉湘大為惱火。
大戰第一階段
1932年10月1日夜,劉湘指示駐武勝的羅澤洲率先發難,向駐南充的劉文輝部隊打響了第一槍。
1932年10月中旬,站在劉湘一邊的94名將領聯名通電,聲討劉文輝,劉湘內有同盟,外有靠山,開始大舉進攻劉文輝。
戰爭爆發之後,劉湘任命唐式遵為東路總指揮,潘文華為南路總指揮,王纘緒為北路總指揮,分三路進攻劉文輝。
劉文輝分頭防禦,退守沱江防線。1932年11月,劉湘軍隊越過沱江防線,進逼瀘州。田頌堯趁劉文輝與劉湘激戰之時,企圖逼迫劉文輝的軍隊退出成都,劉文輝抽調大量部隊到成都,發動了對田頌堯的「省門之戰」,田頌堯在鄧錫侯的調停下,向劉文輝求和。
劉湘趁機率三路大軍出擊,一舉攻佔了榮縣、井研以東的大片土地,劉文輝在沱江下遊的富庶防區盡失,瀘州也被劉湘收入囊中。
「省門之戰」結束後,劉文輝趕到眉山,設立司令部,籌劃在榮縣、威遠一帶與劉湘展開決戰。
1932年12月上旬,「榮威大戰」正式打響,劉湘軍隊全線失利,劉文輝此時在戰爭中佔了上風。然而12月9日晚,劉文輝部將陳鳴謙倒戈,鄧錫侯、田頌堯部在後方向二十四軍駐守的仁壽、簡陽等地發起進攻,使劉文輝腹背受敵,最終迫使劉文輝同意了劉湘的請和,雙方於12月21日在老君臺籤訂停戰書。
大戰第二階段
「榮威大戰」結束之後,劉文輝回駐成都,決定對鄧錫侯進行清算,但事前走漏風聲,被鄧錫侯提前得知,鄧錫侯在新都、灌縣一帶憑藉毗河進行布防。
劉湘在1933年5月26日,與鄧錫侯在樂至召開「安川會議」,決定聯合進攻劉文輝。
劉湘率「安川軍」110餘團向劉文輝發起猛攻。6月下旬,鄧錫侯趁機反攻毗河,劉文輝只得退守岷江防線,同時辭去省主席一職。
但到了8月,岷江防線被突破,劉文輝只得退守雅安,其部師長陳鴻文、旅長石肇武被俘,夏首勳、冷寅東等部將也被劉湘收編。
劉湘的部隊很快攻下了雅安,劉文輝又慌忙逃向滎經、漢源。不得不派其大哥劉升廷向劉湘求情。劉湘沒有對劉文輝趕盡殺絕,將雅安、滎經、蘆山、天全等十幾縣劃給了劉文輝,留待日後西康建省讓其做省主席。
至1933年10月,「二劉大戰」以劉湘的勝利的告終。
「二劉大戰」是四川軍閥四百多次戰爭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也是最後一次混戰。全川大小軍閥幾乎都被捲入其中,對四川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在戰爭中,二劉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為了維持軍費開支,雙方都加緊盤剝老百姓。戰爭開始時,劉文輝在防區籌「國防損」2000萬元。劉湘在重慶發行公債120萬元,在梁山縣籌集臨時費30萬元,在萬縣發行公債30萬元,其餘30餘縣攤派墊款140萬元。另外,劉湘還發行「無息存票」100萬元,強迫人民使用。
在戰爭中鄧錫侯為了防止劉文輝向灌縣一帶進軍,不惜破壞都江堰水利工程,上個世紀30年代四川大饑荒的發生,也和這場大戰不無關係。
劉湘統一四川,結束了「防區制」,也基本結束了四川軍閥混戰的局面,四川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開始恢復發展,為日後抗戰提供了一個堅定的大後方。
劉文輝在退守西康後,積極推動西康的建設,對康區發展亦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大局大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