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袁世凱、孫傳芳有萬縷關係,軍閥混戰時若他尚在,歷史將改寫

2020-12-22 巴拿虎玩遊戲

提起近代史上的王英楷大家可能會細細回想,然後發現自己的腦海中並沒有這麼一號人物,然而如果再加上北洋軍和孫傳芳,可能會更好地幫助大家銜接。

不錯,此人和北洋軍、孫傳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王英楷的祖上是山東人,後來因為災荒背井離鄉,最終在奉天省(今遼寧省)安家落戶,而他就出生在腹部城市海城。


王英楷

清朝雖然是馬背上得來的國家,但經歷了康乾盛世的大繁榮之後,重文輕武的習氣鋪張開來,一時間朝堂之上踴躍的都是一批批文臣墨客。康乾之後雖然國力漸漸被西方甩開,但並沒有危及統治,清朝皇帝喜歡文臣的原因就是他們擅長舞文弄墨、粉飾太平,反觀用血肉之軀鎮守邊疆的武將卻被冷落。

直到我們熟知的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廷被打疼了、打怕了,這才想起重新跨上戰馬握住韁繩,而王英楷正是遇上了這樣的機遇。


(漫畫)鴉片戰爭

王英楷成年後,承載著家人的厚望研習五經,希望能夠考取功名光耀門楣。可是天不遂人願,連考幾次都沒能考中舉人,乾脆棄筆從戎。

甲午戰爭之後光緒派袁世凱到天津小站訓練新軍,大刀闊斧地改革軍制。

作為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王英楷深受器重,被挑選進入了北洋軍擔任執法營務處總辦職務,主抓部隊軍紀。


袁世凱

1905年2月,袁世凱向朝廷上書,厲言統一全國軍隊番號的重要性,實際上是為了加強自己對新軍的統治力。5月,北京、天津、山東三地的部分常備軍奉命改建,成為了我們今天聽到的北洋六鎮。

靠著雷厲風行的鐵腕手段,王英楷將新軍軍紀整頓的井井有條,在軍中有了深厚的影響力。他還擅長阿諛奉承,把所有的功勞轉手送給了袁世凱,儼然一副忠實跟班的模樣。

這樣的人怎麼會不受人喜愛,袁世凱索性禮尚往來,大筆一揮將王英楷任命為第二鎮統制。


北洋軍官合影

為了查驗新軍的實戰能力,清廷中提議新軍舉行軍事演習的呼聲不小,而光緒帝也想看看朝廷花了大把人力財力組建的新式軍隊到底戰力到底如何,便讓袁世凱著手準備,屆時將親臨現場。

軍事演習需要一個總指揮坐鎮,袁世凱考慮的人選有很多,除了六鎮管制還有被贊為「北洋三傑」之一的馮國璋。眾人也都清楚此次演習的重要性,誰能夠成為總指揮必將被親臨的光緒帝看重,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袁世凱考慮再三,最終決定這個位置由王英楷擔任,不論是從能力還是個人的喜愛程度他都是最好的人選。


北洋新軍

結果也如眾人所料,在軍事演習過後王英楷被朝廷大為嘉獎,任命為署理陸軍部右侍郎、欽命南洋陸軍大臣,還賞賜了萬兩白銀和一棟哥特洋樓。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英楷大紅大紫不忘提攜身邊的人。他的二姨太有一胞弟名曰孫傳芳,15歲時跟隨姐姐一同嫁入了王家,多受王英楷的提攜教誨。

孫傳芳在天津隱居時曾笑談:「如果沒有這個姐夫(指王英楷),他現在可能還在哪裡刨地、又或者早不知葬到哪裡去了。」


孫傳芳:王英楷的小舅子

也就是最輝煌的時候,王英楷病逝於北京,年僅48歲。

這樣一位讓馮國璋、段祺瑞都黯然失色的人,如果能夠活到軍閥混戰的那個時代,必將成為雄踞一方的霸主。

近代歷史趣聞①武品文史19.89元購買專欄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民國軍閥混戰史
    後來他從日本留學回來,考上了大清朝的上等軍官,憑著出色的表現和學業成績,他在短時間內連升幾級,當上了團長。而他以前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和同盟會有交往。等同盟會起義,他也在山西響應,領軍滅了山西巡撫,成立了軍政府,閻錫山本人當之無愧地被大家推舉為都督。清朝滅亡後,他順應時勢,立即表示擁戴(臣服)袁世凱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這就是晉系軍閥的來源!
  • 科普丨十五分鐘搞懂北洋時代的軍閥混戰
    大唐王朝崩潰後,北方有梁、唐、晉、漢、周五代更替,南方有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餘個小國。五代是前後關係,十國之中,有並列關係,也有前後關係。由於南北相互影響,講北洋時代的軍閥混戰很難按空間分開講,所以這裡按時間段講,分別是皖系時代、直系時代、奉系時代,篇幅有限,只說脈絡,不談細節。弄清楚了上面的整體關係,再閱讀下文,基本可以理清楚軍閥混戰的脈絡,做到混而不亂。二、皖系時代
  • 1924年江浙戰爭:孫傳芳稱霸東南的奠基之戰
    從派系上講,江蘇和浙江分別是直系和皖系的地盤,從利益上講,兩省為爭奪上海一直明爭暗鬥——上海本屬於江蘇,卻一直被浙江軍閥控制。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是袁世凱的權術使然。正如講抗戰必談九·一八一樣,講北洋軍閥混戰不得不提袁世凱。
  • 軍閥混戰,什麼級別的人才能被稱為大帥?都是什麼軍銜?
    什麼級別的人才能夠有資格被稱為大帥呢?這些人又都是什麼樣的軍銜呢?在太平天國運動中「爵帥」稍顯普遍一點,例如曾國藩,他在平定了太平天國後,擔任了兩江總督就被人稱之為「爵帥」,那是因為皇帝表彰他的功勳,給他封了個世襲一等侯的爵位,之後清政府滅亡,沒有爵位,自然也就沒有爵帥。
  • 民國軍閥眾多,而擁有抗日名將之稱的軍閥,只有此一人 !
    袁世凱一死,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各省各地實力派人物揭竿而起,都想入主北京,從而導致了各地軍閥之間的廝殺,史稱軍閥混戰。當時實力較強的有皖系軍閥,奉系軍閥,直系軍閥,還有一些各地的小軍閥。
  • 民國時期有多少軍閥,都有哪些大軍閥?
    曾經有歷史學者進行過統計,自從袁世凱病逝了之後,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軍閥有三千餘人之多。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也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混亂以及絕大多數百姓生活之艱難。何謂軍閥?軍閥之所以被稱為軍閥,他實際上首先就是一個將領,手中控制著一定數量的軍隊,然後擁兵自重或者說各自為政。這些軍閥之所以能夠控制並且養活一定數量的軍隊,那就在於他們各自為政,隨後瘋狂刮地皮。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 節制兩省的軍閥盧永祥,兒子敢和黃金榮搶女人,他的勢力有多大?
    在電影《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中有這樣一幕: 盧小嘉(盧筱嘉)取笑戲臺上唱錯詞的露蘭春,且言詞齷齪下流,簡直就是流氓行徑。盧小嘉的言詞激怒了此時正在臺下聽戲的黃金榮,他立刻叫人抓住盧小嘉,當眾打了他幾耳光。
  • 1923年的中國,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有軍閥混戰和艱難度日……
    每一張老照片的背後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這裡沒有政治,只有老照片背後的落寞和滄桑。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哪有什麼安定和諧!有的只是各地軍閥的混戰和老百姓在艱難中的艱辛歲月。這些老照片均來自1923年的中國,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國內混戰不休、國外日本虎視眈眈。我「種花家」在結束了滿清統治後,並沒有迎來一個強大富饒的時代,反而是進入到了一個更加民不聊生的多事之秋。
  • 民國軍閥孫傳芳:被仇家之女刺殺的五省聯軍總司令
    作為北洋六鎮中最早成軍的部隊,第二鎮是孫傳芳的姐夫王英楷在1903年協助「北洋之龍」王士珍編練而成的精銳部隊,堪稱是袁世凱嫡系中的主力。 由此可知,孫傳芳進入第二鎮必定會引起軍官團的格外注意。 當然,這也包括時任第三協協統的王佔元。
  • 控制兩個省的軍閥盧永祥,兒子敢和黃金榮搶女人,他勢力有多大?
    ,內部卻同樣分崩離析,導致軍閥混戰,生靈塗炭。除去吳佩孚、張作霖、孫傳芳等叫得上的大軍閥之外,盧永祥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感到些許陌生,而關於他在現代的成名,只怕還要從22年的上海灘開始說起。這不由得叫人好奇,盧永祥究竟有多大勢力,能讓兒子和擁有三千青幫子弟的黃金榮搶女人,還不落入下風呢?
  • 北洋軍閥擁兵百萬,國軍只有25萬,為何北洋軍閥打不過國軍?
    但是,袁世凱卻看出了清政府已經無法挽救。於是,他開始和南方政權進行談判。最後,袁世凱逼迫末代皇帝溥儀退位。而他則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繼任民國總統。國家權力至此被北洋軍閥所掌握。袁世凱在追求復闢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各地紛紛開始加入到討袁的行列中,最後袁世凱在大家的聲討中鬱鬱而終。
  • 民國十大軍閥:桂系第三,川軍第六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各大軍閥為了自己的地盤大打出手,給老百姓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從袁世凱皇帝夢碎,直到蔣家王朝滅亡,民國歷史上共產生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軍閥,筆者整理出其中實力最強的十支,以供大家討論。第十名:黔系軍閥。
  • 民國初年的軍閥,為什麼叫北洋軍閥?得從李鴻章說起
    1870年代,清廷缺乏力挽狂瀾,擔當重任的人,數來數去,也就李鴻章,於是乎,清廷索性將直隸、山東、奉天三省的通商、洋務、外交、海防以及官辦軍事打了個包,統統交給了李鴻章。李鴻章執掌北洋大權十五年後,清廷遭遇甲午戰敗,李鴻章名譽掃地,老淮軍那一套也就不吃香了。這時候,亂世梟雄袁世凱通過上下鑽營,拿到了小站練兵的差事。
  • 盤踞西南的四大軍閥,是指哪四個省,軍閥頭目又是誰?
    北洋集團創始人袁世凱死後 ,全國出現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各地軍閥群雄並起,如東北有張作霖,河北有馮國璋,安徽有段祺瑞,山西有閻錫山,西北有馮玉祥,浙江有盧永祥,江蘇有齊燮元,還有後來的東南五省的聯軍統帥孫傳芳。以上這些軍閥都是北方,東南,西北等省份的大軍閥。
  • 國民革命軍也是一支很能打的部隊,平定軍閥,驅除外敵,恢復中華
    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在湖南,湖北擊敗了北洋軍閥吳佩孚的勢力,在江蘇,江西一帶又擊潰孫傳芳的勢力,不到半年時間,國民革命軍就從廣州打到湖北,佔領江南數省,部隊也從原來10萬人擴編到25萬。可見這支部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以及團隊作戰意識。
  • 北洋軍閥割據時期,誰的實力最強?張作霖的奉系只能排第二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超穩定結構的社會,而是一個治亂相間的社會,盛世時的繁榮、亂世時的慘絕雖有相對性,但絕對是同一體系的雙生子。100年前的1920年,隨著直皖戰爭的爆發,北洋軍閥的混戰正式被拉開了序幕。軍閥混戰之貨,於斯為盛,歷史轉折的種子在這一年裡偷偷生根發芽。那麼,在軍閥混戰的這幾年時間裡,究竟誰才是最強的一個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分成幾個方面來解析,首先是政治地位。
  • 他28歲獨霸一方,執掌山西38年,民國四朝元老,至今為人們所懷念
    提起民國軍閥,給人們的印象就是窮兵黷武,不顧百姓死活,為了爭地盤不惜「一將功成萬骨枯」,像吳佩孚、孫傳芳等。但今天小編說的這位,他不僅僅很少參加軍閥混戰,在民國還把自家轄區打造成了「全國模範省份」,家鄉的人民至今對其極為敬佩。
  • 袁世凱死後,「北洋五虎」的最後歸宿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崩離析,各大軍閥開始割據,北伐戰爭爆發。這是一段對外屈辱、對內殘暴的黑暗歷史,然而當東北易幟後硝煙散盡,曾經的梟雄們都有著怎樣的歸宿呢? 1928年12月29日,遼寧瀋陽大帥府前的「五色旗」被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同日,張學良宣布「東北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
  • 奇葩的川系軍閥,打講仗義的內戰,30萬人混戰20年沒統一四川
    說到四川軍閥的混戰,那就得先從軍閥產生開始說起。其實民國的軍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跟三國、五代的軍閥沒啥太大區別。而這些軍閥的興起,也跟歷史一樣,是由於農民起義的爆發。
  • 他是實力最強軍閥,地位比馮玉祥閻錫山高,老蔣忌憚把他調離軍隊
    他是實力最強軍閥,地位比馮玉祥閻錫山高,老蔣忌憚把他調離軍隊袁世凱當上民國大總統後,開啟了北洋政府時代,各地湧現出大批的軍閥。直到日本人炸死張作霖,舊軍閥時代宣告結束,出現了一批新時代的軍閥。那誰是民國時實力最強的軍閥呢?那就是李宗仁。李宗仁幼年時讀過幾年私塾,文化底子還不錯,後來進入陸軍速成學堂讀書,由於家裡的條件不好,他一邊上學一邊打工掙錢。這段經歷很艱苦,李宗仁就在心裡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