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眾多,而擁有抗日名將之稱的軍閥,只有此一人 !

2020-12-18 騰訊網

在袁世凱結束清朝後,中國也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正式進入了民國時期。雖然到了民國,但是,袁世凱這位梟雄,依然還想著當皇帝。對於這種逆流的做法遭到了全國民眾的反對,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然而沒過多久,也就是1916年6月,一代梟雄袁世凱病逝北京。

袁世凱一死,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各省各地實力派人物揭竿而起,都想入主北京,從而導致了各地軍閥之間的廝殺,史稱軍閥混戰。當時實力較強的有皖系軍閥,奉系軍閥,直系軍閥,還有一些各地的小軍閥。

袁世凱

就在各地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展開一系列戰鬥時,孫中山領導國民革命軍趁機在廣州崛起。招募了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組成的部隊,部隊番號為國民革命軍。

在時機成熟後,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10萬大軍北上,在總司令蔣介石的帶領下,出湖北,江西等地,史稱第一次北伐戰爭。在擊敗孫傳芳後,國民革命軍佔領了南京,上海,武漢等重要城市。在接下來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戰爭,北方的馮玉祥,閻錫山也加入了國民革命軍,有他們的加入,對於國民革命軍來說,是如虎添翼。很快,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下擊潰了實力最強的奉系軍閥。張作霖不敵連夜逃回東北,不曾想在路上被日本人炸死了。

張作霖死後,他的兒子張學良成為接班人,不過張學良在面對虎視眈眈的日本人,他選擇了歸順蔣介石。至此,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下成了祖國的統一,而蔣介石此時的權利也達到了巔峰時期。

張作霖

雖然,舊軍閥被蔣介石消滅了,但是新一屆軍閥又冒起來了。當時西北軍閥馮玉祥,晉系軍閥閻錫山,桂系軍閥李宗仁,粵系軍閥陳濟棠,滇系軍閥龍雲,還有四川大小軍閥。這些人都只是表面歸順蔣介石,加上他們手中有兵。因此,蔣介石也把他們視為心腹大敵。

於是後面,又爆發了一系列蔣桂戰爭,蔣唐戰爭,兩廣事變,福建事變,中原大戰等戰鬥,這些戰鬥都是地方軍閥與蔣介石展開的廝殺。雖說在這些過程中也有被蔣介石消滅的,但也有繼續存在的。而這些存在的軍閥,到了抗戰時期,還擔任各戰區司令官。像大家比較熟知的閻錫山,在抗戰爆發後擔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也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不過任期不長。龍雲也在雲南支持抗戰事業,並且組織部隊出滇抗戰。還有桂系軍閥李宗仁姐在抗戰時期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馮玉祥

可以說,在面對日寇入侵時,全國各地軍閥都投入了抗戰事業,包括北洋時期的軍閥,雖然他們沒有為抗戰事業出力,但是在面對日寇的邀請,甚至威逼,他們都沒有選擇當漢奸。可以看出,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上,民國各地軍閥思想還是比較統一的,都是寧死不做漢奸。

然而,在八年抗戰事業中,作為民國眾多軍閥裡,真正擁有抗日名將之稱的軍閥,只有一人,他就是桂系軍閥李宗仁。可能熟知抗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抗戰全面爆發後,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先後指揮了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等大型會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要不是後來,蔣介石擔心李宗仁在第五戰區的勢力越來越大,不得不,把他調到大後方。恐怕在抗日事業上,李宗仁還會作出許多重要的貢獻。

儘管蔣介石有意雪藏他,但在八年抗戰歷史上,李宗仁依然留下了輝煌的戰績,因此,李宗仁也被世人稱之為抗日名將。

相關焦點

  • 此軍閥號稱擁有四大兵種,堅決抗日,蔣介石卻說他的死是國家之福
    此軍閥號稱擁有四大兵種,堅決抗日,蔣介石卻說他的死是國家之福 1939年9月19日,國民政府在成都為一位抗日將領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典禮。他就是號稱擁有海、陸、空,神四大軍種,由一名封建軍閥後來轉變成愛國抗日將領劉湘。
  • 民國軍閥知多少(二): 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軍閥,有沒有你們省的
    民國軍閥是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他們名義上服從中央政府的統治,但實際上卻在地方建立自己的勢力並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勢力,軍隊是他們的主要政治資本。延續時間從中華民國成立到1949年,分為兩大階段,北洋軍閥混戰階段和國民黨新軍閥階段。我們今天講的是國民政府時期,從1928年到1949年國民政府垮臺。1、西北軍馮玉祥。
  • 民國時期軍閥眾多,為什麼只有廣西部隊可以被稱作「鋼軍」?
    民國時期有許多軍隊是功不可沒的,他們在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的貢獻相當大,其中不乏那些英勇善戰的將士們,在眾多優秀部隊中,廣西桂系部隊脫穎而出成為了真正的「鋼軍」。為什麼只有廣西部隊可以被稱作鋼軍呢,要說廣西的這是部隊究竟有多麼厲害,那要從幾場有廣西部隊參與作戰的戰爭當中來分析。
  • 盤踞西南的四大軍閥,是指哪四個省,軍閥頭目又是誰?
    各地軍閥第一大軍閥集團;四川軍閥,四川是西南一個大省,總面積達到48.6萬平方千米,而且川中自古有天府之國之稱,物產豐富,人口也較多。所以,在民國軍閥時期,四川也是群雄並起,從1912年「省門之亂」到1935年國軍入川,四川地區「大小戰爭達四百次以上」,其中「規模較大的戰爭就達到二十九次」,幾乎每年都有大規模的混戰發生。四川各派軍閥在經過一系列腥風血雨的吞併混戰後,漸漸形成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劉湘、劉文輝、劉成勳、賴心輝、劉存厚等幾個軍閥頭目。
  • 民國最強軍閥盤點
    手上有兵的,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在被分裂的三大軍閥中,因為各自的私利,軍閥們或聯合、或鬥爭的再度細分出了眾多的派系。而由於北洋軍閥不但實力最強,名義上還代表著當時的中央政府,因此鬥爭基本上是圍繞北洋軍閥展開的。
  • 他是民國大軍閥,中國登上《時代》封面第一人,拒絕叛國卻遭毒殺
    民國時期有一個抗日名將,他叫範紹增,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他是舊軍閥的代表之一,也是一個非常堅定的抗日分子。範紹增本人也成了一個令人尊敬的抗日名將,不過他並不是毫無錯誤的大好人,範紹增其實是一個非常貪婪的傢伙,他利用自己的權利和地位,前後迎娶了40房姨太太。民國雖然一直在強調一夫一妻制,但是範紹增等軍閥,卻不受這個規定的約束,按照民國的法律規定,所謂的姨太太,其實應該可以算家長的親屬,不應該被算為妻子。因此那些大軍閥經常利用法律的空檔納妾,過著非常奢靡的生活。
  • 民國時期軍閥林立,為何只有廣西桂系撐起國民革命半邊天?
    其實,在歷史上廣西民眾也是非常有血性,愛國精神也普遍高於全國的其他省份,在抗日期間廣西無論是漢族還是壯族都沒有出現過漢偽軍。遠的明代狼兵不必說,清末的太平天國起義也都眾所周知。今天,揭秘一段鮮為人知的「桂系軍閥」歷史。軍閥,是指在正常的國家體系內,由自成派系的軍人組成軍事集團,對國家地域劃分勢力範圍,使用軍事手段割據一方,並控制其割據地的一切行政職能。
  • 世人皆知民國軍閥亂世,那麼軍閥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領導,但他們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勢力並為擴大自己的勢力採用各種手段,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
  • 民國時期有多少軍閥,都有哪些大軍閥?
    軍閥想要擁兵自重,想要保住自己手中的地盤,就必須擴充自己的實力。他們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就必須得擁有足夠的財力。他們想要擁有足夠的財力,就必須繼續瘋狂地刮地皮。這也是當時有軍閥提前徵稅並且已經徵到了21世紀的原因所在,所以當時絕大多數百姓都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軍閥之害,也在於此。雖然大大小小的軍閥多達三千多人,不過能夠稱為大軍閥者,其實也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哪個軍閥實力最為強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說到民國軍閥,縱觀當時整個神州大地,實力最強悍、勢力最大的當屬奉系軍閥首領,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全盛時期,張作霖控制著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八省一市,統帥著一支擁有著完整的海陸空三軍建制的奉軍,佔據著北京的中央政府,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元首。
  • 民國十大軍閥:桂系第三,川軍第六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各大軍閥為了自己的地盤大打出手,給老百姓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從袁世凱皇帝夢碎,直到蔣家王朝滅亡,民國歷史上共產生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軍閥,筆者整理出其中實力最強的十支,以供大家討論。第十名:黔系軍閥。
  • 民國初期各軍閥的代表人物及控制範圍和兵力
    從清朝滅亡到新中國成立的這三十八年的時間裡,「民國政府」是名義上的中央政府形式上統治中國,實權則歸屬於控制中央政府的各軍閥。尤其在張學良將軍「東北易幟」前的十幾年時間裡(1912-1928),各大小軍閥連年混戰民不聊生,實力強勁的軍閥先後控制北京政府,成為民國政府的實際控制人。
  • 民國軍閥割據,為何閻錫山偏居山西,卻能力壓各路軍閥成軍閥之首
    民國時期,各個軍閥割據自重,雖然他們可能只是督軍的官職,但是卻因為在亂世當中掌握了軍權,反而成為一省名副其實的領導人。各省督軍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絕對是土皇帝的存在,毫無約束。即便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蔣介石的命令,順則聽之,逆則反之。令中央政府也是無可奈何。那麼巨大的督軍,到底能有多少軍隊呢?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於軍隊而言同樣如此,誰的錢多,自然軍隊就多。這就導致雖然同為督軍,但是卻旱澇不一。如閻錫山、段祺瑞、張作霖之流,不僅善於節流,更善於開源。
  • 為什麼民國的軍閥叫「北洋軍閥」?
    首先要糾正一點,民國軍閥並不僅僅指北洋軍閥,還有後來國民黨的新軍閥階段,只是北洋軍閥的勢力範圍偏向當時的政治中心,所以北洋軍閥廣為人知。北洋一詞來源已久,最早出現於宋朝,到了清朝時期,北洋泛指上海吳淞口以北、包括江蘇、山東、直隸等口岸的地區。
  • 民國軍閥割據時代的銀元解析。
    民國時期,軍閥迭起,先後出現過的大小軍閥足有數十個,有的在混戰中被消滅,有的則較長時間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縱觀這些軍閥,按照派系可分為北洋軍閥、西南軍閥和西北軍閥,勢力較大的有直系、皖系、奉系、晉綏系、滇系、桂系、粵系、黔系、湘系、川軍和西北軍閥等,而這些軍閥中,勢力最強的無疑是脫身於北洋的直系、皖系、奉系三大軍閥。
  • 民國四川軍閥史1:北洋軍閥和西南軍閥的角鬥場
    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後,中國陷入了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和混戰的局面,而四川由於其特殊的時代背景誕生了眾多的大小軍閥。大軍閥與小軍閥,本省軍閥與外省軍閥就此展開了十數年的大亂鬥,軍閥混戰時間之長、次數之多、範圍之廣堪稱全國之最。地史館將以時間為線索,詳細還原四川軍閥割據和混戰始末,由於時間跨度較長,涉及事件和人物眾多,因此將四川軍閥史分為三個部分敘述。
  • 傳奇故事:民國十大奇案之——大軍閥被殺於佛堂之中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各自為重。每個人都是手握重兵割據一方,比如山西的閻錫山,東北的張作霖。這些軍閥最後有些死於戰爭,有些死於暗殺,但是你聽說過被婦人槍殺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樁「民國奇案」「孫傳芳:山東泰安人,民國時期直系軍閥首領,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號稱「東南王」。
  • 民國軍閥往事之「四川王」劉湘——出師未捷身先死,將軍百戰見真純
    在民國諸多的地方軍閥中,劉湘是為數不多的口碑較好的地方實力派。縱觀其一生,從軍旅中發跡,在沙場上稱王,在鬥爭中生存,於戰爭中身亡。雖然他身上或多或少地存有當時軍閥的通病,但是難能可貴的是在抗戰初期的積極表現,足以表明了他是一個有著家國情懷和民族尊嚴的愛國軍人。僅此一點,就可以體面地為其一生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以民國外交家曹汝霖《民初外交回憶錄》裡的估算,段祺瑞掌舵北洋政府期間,北洋政府每月就要虧損八百萬元。「中央政府」尚且如此,各地軍閥自然不用說,只要幹個仗,就是大把錢財往裡砸。那麼問題來了,放在那個中國積貧積弱,落後挨打到全世界都知道的年代裡,這幫軍閥們又是哪來的錢,「燒得起」這些無休止的混戰?首先值得一說的,就是「正當來路」——軍閥們搞「經濟建設」的成果。
  • 民國期間各軍閥部隊,為什麼爭著搶著向蔣介石要部隊番號?
    以民國為背景的小說或電視劇裡,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節,大小軍閥們時常向中央,也就是跟老蔣討要番號,為了得到番號絞盡腦汁,各出奇計。可以說軍閥們發動戰爭,就是為了三搶——搶錢、搶地盤、搶番號。為什麼他們這麼看重番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