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民國軍閥,縱觀當時整個神州大地,實力最強悍、勢力最大的當屬奉系軍閥首領,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
全盛時期,張作霖控制著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八省一市,統帥著一支擁有著完整的海陸空三軍建制的奉軍,佔據著北京的中央政府,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元首。
張作霖到底有多強?看看東三省和奉軍的實力就知道。
東三省,作為張作霖和奉系的根本所在,張作霖深知只有東三省發展的好,他和他的奉軍才能與佔據中原、沿海地區的軍閥相抗衡,因此是不遺餘力地發展東三省的民生、經濟、商業與農業等各個領域。
「要想富,先修路」,張作霖是深諳此理。至1931年前,在張作霖「自建鐵路網計劃」的推動下,整個東北的鐵路總裡程達7000多公裡,擁有北寧、打通、鄭通、鄭洮、洮昂、沈海、吉海等7條鐵路線,基本上覆蓋了整個東北縣以上行政區,部分鐵路相對發達的區域,更是可以直接覆蓋到村。鐵路的覆蓋,不但讓東三省各地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吸引到了更多外資的到來,加快了東三省對經濟發展。
除此,張作霖這人雖說沒什麼文化,可對讀書人卻是非常尊重,他深知要想讓東三省經濟突飛猛進,就必須要有相應的人才的加入,正所謂「術有專攻」,打仗讀書人肯定沒軍人厲害,但要是說到對於地方的治理,讀書人絕對能甩軍人一條街,因此當時張作霖是不遺餘力地花費重金邀請有能力的讀書人來東三省效力。
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張作霖為招攬、培養英才建立了東北大學。在張作霖的重視下,東北大學是當時整個民國資源最豐富,資金最充足的大學,張作霖每年都會撥款160萬銀元給東北大學(在當時清華大學是120萬銀元,北京大學是90萬,南開大學只有40萬),作為購買教學設備、教材等使用。同時為留住人才,張作霖給東北大學教職工的薪水那是十分優越,如東北大學教授級的老師月薪足足有360銀元,要高出當時北大、清華的教授60銀元,南開120銀元。
憑藉著這等極為豐厚的經費和薪水,東北大學一時間是人才濟濟,英才輩出,初期128名職教員中就擁有11個博士、37個碩士、29個學士,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學府畢業的講師佔了近三分之二,先後有梁思成、林徽因、章士釗、梁漱溟、羅文幹、馮祖荀、劉仙洲、黃侃、劉半農、石志仁等一大批名師執教於東大。而後,在這些高學歷、高學識的講師的教導下,東北大學是英才輩出,一半高材生畢業後加入到了東三省政府、軍隊等各類部門當中,為奉系強大做出了卓越貢獻。
就是在張作霖這般不遺餘力地治理下,東三省整體實力是突飛猛進,如哈爾濱,在張作霖的治理下,已是躍居遠東第二大國際化都市,哈爾濱濱江海關穩居全國六大海關之首,擁有當時全國最大的麵粉生產和出口基地、啤酒生產基地,並與巴黎、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有直接業務往來,外資企業多達1809個。
再如長春,它比哈爾濱更加現代化,整個城市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仿照巴黎等大都市建造的,它擁有著多個亞洲第一的稱號,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等等。
至張作霖被炸死前,東三省地區的工業化水平已超過長江地區,且工業結構較為完善,既有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系,也有以紡織、食品加工為中心的輕工業體系,經濟已是十分繁榮,躍居全國前列。
當然,軍閥混戰時期,單有雄厚的經濟實力,這是沒用的,若沒有足夠強悍的軍力,也是守不住這家業的!
不過恰恰,張作霖是既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也有強悍無比的軍事實力。
奉軍,是當時中國為數不過的擁有者一個較為完整的軍事體系的軍隊,有自己的海陸空三軍,有自己的軍工企業,有自己的軍校,其實力就算是單獨拿出來,在當時的世界也都是排名靠前的軍事實力。
奉軍是當時中國少數擁有較完整的海陸空三軍的部隊。
奉系陸軍,轄七個集團軍,約50萬兵力,奉軍不似川軍、西北軍那般面臨著空有兵力,武器甚少的局面,在內部相對完善的軍工體系的幫助下,奉軍人手一把遼13步槍,甚至部分士兵還裝備捷克式ZH-29半自動步槍。
在當時多數軍閥連步槍都缺少的情況下,奉軍每個師多數還都配有一個炮兵團,每個炮兵團都配有數量不等的日38式75毫米野炮、日14式29倍105毫米加農炮、日41式75毫米山炮和日式105毫米輕便榴彈等型號的火炮,最為離譜的是,隨著奉軍建起一座迫擊炮兵工廠後,奉軍還為團級部隊配置了6門迫擊炮。
除此,奉軍還設有多個獨立的重炮團,配有遼造民14年式或遼造民19年式十五公分重榴炮等型號重炮。最後,更為變態的是,奉軍還擁有當時民國少有的坦克部隊,配有從歐洲購買到的36輛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
奉系海軍,是民國最為強大的海軍。自1924年收編渤海艦隊後,奉系海軍轄江防、海防和渤海三大艦隊,擁有海圻、海琛、肇和、鎮海、威海等巡洋艦,同安等護衛艦、永翔、楚豫、江利等炮艦,除此還擁有當時世界都少有的鎮海、花甲等水上飛機母艦。在當時全國軍艦總噸數是42000噸,奉系海軍獨佔32200餘噸,也就是說約76%的軍艦在奉軍手中。
奉系空軍,也是民國最為強大的一支空中力量。盛時擁有五個航空隊,擁有英制維梅型轟炸機、法制布萊蓋型、波太型、高德隆型轟炸機、德制容克型偵察轟炸機、日制甲式戰鬥機和八八式偵察機等各型號飛機300餘架(戰鬥機150架)。要知道,在當時整個日本的戰鬥機也不過是數百架,可見奉系空軍之強悍。
奉軍擁有當時中國最為完善的軍工體系,上至重炮、火炮等,下至彈藥、軍服等,都可以自給自足。
張作霖主政奉軍期間,為了不受制於人,也有強大自身,他先後創辦了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奉天糧秣廠、奉天被服廠、東北航空工廠、奉天迫擊炮廠等軍工企業,這些軍工企業不但能滿足戰爭所需的武器和彈藥,還能替奉軍生產出飛機發動機零部件、航空儀器、無線電零件等高精度設備,及糧食、服裝、帳篷、鍋灶等百餘種軍品,涉及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
以東三省兵工廠為例。盛時其年產各式步槍6萬多支,輕重機槍1000多挺,野炮、山炮、重炮等各型大炮150門,炮彈20餘萬發,槍彈1~1.8億發,月產TNT炸藥120噸,每天產出武器可輕鬆武裝一個營級部隊。同時,東三省兵工廠可輕鬆仿製出75毫米的野炮、山炮、平射炮、高射炮到240毫米的榴彈巨炮。
除了強大的軍隊,完善的軍工體系,奉軍還擁有更為完善的軍事教育體系,海陸空專業學習皆有之。
張作霖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他深知要想讓奉軍永遠的強大下去,首要做的就是做好人才的培養,只要人才能夠保持不斷層,奉軍就不會有衰落的那天,所以張作霖主政期間先後創辦東北陸軍講武堂、東三省航警學校和東三省航空學校等專業培養海陸空三軍人才的學校。
東北陸軍講武堂,與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並稱為的中國四大軍校,東北義勇軍創始人之一的黃顯聲、遼寧民眾自衛軍唐聚五、開國上將呂正操、開國少將沙克等名將皆出自東北陸軍講武堂。東北陸軍講武堂設戰術、軍制、兵器、地形、築壘、交通、衛生、馬學、軍用文牘等學科,及各兵科操練、野操、體操、劍術、射擊等術科,為奉軍培養出了數千名基層軍官;
東三省航警學校,是當時民國最為頂尖的海軍學校之一,設有航海、輪機、槍炮、國文、英文、數學、化學、測量、船藝、魚雷、通信、陸戰等學科,為民國海軍培養了1200餘位海軍軍官;
東三省航空學校,同樣也是民國最為頂尖的空軍學校之一,設有飛機構造學、發動機學、飛行學、航行學、氣象學等學科,為東北空軍培養了百餘位精英飛行員。
依仗雄厚的經濟實力,張作霖打造出了一支可以傲視民國任一軍閥的強大武裝力量。而借著這支強大的武裝,張作霖也就成為了民國最強大的軍閥,控制著八省一市,直至入主中央,成為民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當然,作為這麼一個梟雄,張作霖的結局卻很是悲慘,因他對日本秉持著極其強硬的態度,不願出賣國家利益,故而被日本記恨,日本為強佔東三省,遂趁張作霖乘坐專列返回奉天時,在皇姑屯將其炸死。就這樣,一代梟雄張作霖,慘死在日寇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