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哪個軍閥實力最為強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2020-12-22 奧古說歷史

說到民國軍閥,縱觀當時整個神州大地,實力最強悍、勢力最大的當屬奉系軍閥首領,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

全盛時期,張作霖控制著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八省一市,統帥著一支擁有著完整的海陸空三軍建制的奉軍,佔據著北京的中央政府,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元首。

張作霖到底有多強?看看東三省和奉軍的實力就知道。

東三省,作為張作霖和奉系的根本所在,張作霖深知只有東三省發展的好,他和他的奉軍才能與佔據中原、沿海地區的軍閥相抗衡,因此是不遺餘力地發展東三省的民生、經濟、商業與農業等各個領域。

「要想富,先修路」,張作霖是深諳此理。至1931年前,在張作霖「自建鐵路網計劃」的推動下,整個東北的鐵路總裡程達7000多公裡,擁有北寧、打通、鄭通、鄭洮、洮昂、沈海、吉海等7條鐵路線,基本上覆蓋了整個東北縣以上行政區,部分鐵路相對發達的區域,更是可以直接覆蓋到村。鐵路的覆蓋,不但讓東三省各地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吸引到了更多外資的到來,加快了東三省對經濟發展。

除此,張作霖這人雖說沒什麼文化,可對讀書人卻是非常尊重,他深知要想讓東三省經濟突飛猛進,就必須要有相應的人才的加入,正所謂「術有專攻」,打仗讀書人肯定沒軍人厲害,但要是說到對於地方的治理,讀書人絕對能甩軍人一條街,因此當時張作霖是不遺餘力地花費重金邀請有能力的讀書人來東三省效力。

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張作霖為招攬、培養英才建立了東北大學。在張作霖的重視下,東北大學是當時整個民國資源最豐富,資金最充足的大學,張作霖每年都會撥款160萬銀元給東北大學(在當時清華大學是120萬銀元,北京大學是90萬,南開大學只有40萬),作為購買教學設備、教材等使用。同時為留住人才,張作霖給東北大學教職工的薪水那是十分優越,如東北大學教授級的老師月薪足足有360銀元,要高出當時北大、清華的教授60銀元,南開120銀元。

憑藉著這等極為豐厚的經費和薪水,東北大學一時間是人才濟濟,英才輩出,初期128名職教員中就擁有11個博士、37個碩士、29個學士,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學府畢業的講師佔了近三分之二,先後有梁思成、林徽因、章士釗、梁漱溟、羅文幹、馮祖荀、劉仙洲、黃侃、劉半農、石志仁等一大批名師執教於東大。而後,在這些高學歷、高學識的講師的教導下,東北大學是英才輩出,一半高材生畢業後加入到了東三省政府、軍隊等各類部門當中,為奉系強大做出了卓越貢獻。

就是在張作霖這般不遺餘力地治理下,東三省整體實力是突飛猛進,如哈爾濱,在張作霖的治理下,已是躍居遠東第二大國際化都市,哈爾濱濱江海關穩居全國六大海關之首,擁有當時全國最大的麵粉生產和出口基地、啤酒生產基地,並與巴黎、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有直接業務往來,外資企業多達1809個。

再如長春,它比哈爾濱更加現代化,整個城市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仿照巴黎等大都市建造的,它擁有著多個亞洲第一的稱號,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等等。

至張作霖被炸死前,東三省地區的工業化水平已超過長江地區,且工業結構較為完善,既有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系,也有以紡織、食品加工為中心的輕工業體系,經濟已是十分繁榮,躍居全國前列。

當然,軍閥混戰時期,單有雄厚的經濟實力,這是沒用的,若沒有足夠強悍的軍力,也是守不住這家業的!

不過恰恰,張作霖是既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也有強悍無比的軍事實力。

奉軍,是當時中國為數不過的擁有者一個較為完整的軍事體系的軍隊,有自己的海陸空三軍,有自己的軍工企業,有自己的軍校,其實力就算是單獨拿出來,在當時的世界也都是排名靠前的軍事實力。

奉軍是當時中國少數擁有較完整的海陸空三軍的部隊。

奉系陸軍,轄七個集團軍,約50萬兵力,奉軍不似川軍、西北軍那般面臨著空有兵力,武器甚少的局面,在內部相對完善的軍工體系的幫助下,奉軍人手一把遼13步槍,甚至部分士兵還裝備捷克式ZH-29半自動步槍。

在當時多數軍閥連步槍都缺少的情況下,奉軍每個師多數還都配有一個炮兵團,每個炮兵團都配有數量不等的日38式75毫米野炮、日14式29倍105毫米加農炮、日41式75毫米山炮和日式105毫米輕便榴彈等型號的火炮,最為離譜的是,隨著奉軍建起一座迫擊炮兵工廠後,奉軍還為團級部隊配置了6門迫擊炮。

除此,奉軍還設有多個獨立的重炮團,配有遼造民14年式或遼造民19年式十五公分重榴炮等型號重炮。最後,更為變態的是,奉軍還擁有當時民國少有的坦克部隊,配有從歐洲購買到的36輛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

奉系海軍,是民國最為強大的海軍。自1924年收編渤海艦隊後,奉系海軍轄江防、海防和渤海三大艦隊,擁有海圻、海琛、肇和、鎮海、威海等巡洋艦,同安等護衛艦、永翔、楚豫、江利等炮艦,除此還擁有當時世界都少有的鎮海、花甲等水上飛機母艦。在當時全國軍艦總噸數是42000噸,奉系海軍獨佔32200餘噸,也就是說約76%的軍艦在奉軍手中。

奉系空軍,也是民國最為強大的一支空中力量。盛時擁有五個航空隊,擁有英制維梅型轟炸機、法制布萊蓋型、波太型、高德隆型轟炸機、德制容克型偵察轟炸機、日制甲式戰鬥機和八八式偵察機等各型號飛機300餘架(戰鬥機150架)。要知道,在當時整個日本的戰鬥機也不過是數百架,可見奉系空軍之強悍。

奉軍擁有當時中國最為完善的軍工體系,上至重炮、火炮等,下至彈藥、軍服等,都可以自給自足。

張作霖主政奉軍期間,為了不受制於人,也有強大自身,他先後創辦了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奉天糧秣廠、奉天被服廠、東北航空工廠、奉天迫擊炮廠等軍工企業,這些軍工企業不但能滿足戰爭所需的武器和彈藥,還能替奉軍生產出飛機發動機零部件、航空儀器、無線電零件等高精度設備,及糧食、服裝、帳篷、鍋灶等百餘種軍品,涉及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

以東三省兵工廠為例。盛時其年產各式步槍6萬多支,輕重機槍1000多挺,野炮、山炮、重炮等各型大炮150門,炮彈20餘萬發,槍彈1~1.8億發,月產TNT炸藥120噸,每天產出武器可輕鬆武裝一個營級部隊。同時,東三省兵工廠可輕鬆仿製出75毫米的野炮、山炮、平射炮、高射炮到240毫米的榴彈巨炮。

除了強大的軍隊,完善的軍工體系,奉軍還擁有更為完善的軍事教育體系,海陸空專業學習皆有之。

張作霖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他深知要想讓奉軍永遠的強大下去,首要做的就是做好人才的培養,只要人才能夠保持不斷層,奉軍就不會有衰落的那天,所以張作霖主政期間先後創辦東北陸軍講武堂、東三省航警學校和東三省航空學校等專業培養海陸空三軍人才的學校。

東北陸軍講武堂,與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並稱為的中國四大軍校,東北義勇軍創始人之一的黃顯聲、遼寧民眾自衛軍唐聚五、開國上將呂正操、開國少將沙克等名將皆出自東北陸軍講武堂。東北陸軍講武堂設戰術、軍制、兵器、地形、築壘、交通、衛生、馬學、軍用文牘等學科,及各兵科操練、野操、體操、劍術、射擊等術科,為奉軍培養出了數千名基層軍官;

東三省航警學校,是當時民國最為頂尖的海軍學校之一,設有航海、輪機、槍炮、國文、英文、數學、化學、測量、船藝、魚雷、通信、陸戰等學科,為民國海軍培養了1200餘位海軍軍官;

東三省航空學校,同樣也是民國最為頂尖的空軍學校之一,設有飛機構造學、發動機學、飛行學、航行學、氣象學等學科,為東北空軍培養了百餘位精英飛行員。

依仗雄厚的經濟實力,張作霖打造出了一支可以傲視民國任一軍閥的強大武裝力量。而借著這支強大的武裝,張作霖也就成為了民國最強大的軍閥,控制著八省一市,直至入主中央,成為民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當然,作為這麼一個梟雄,張作霖的結局卻很是悲慘,因他對日本秉持著極其強硬的態度,不願出賣國家利益,故而被日本記恨,日本為強佔東三省,遂趁張作霖乘坐專列返回奉天時,在皇姑屯將其炸死。就這樣,一代梟雄張作霖,慘死在日寇手中

相關焦點

  • 北洋政府統治時期,三大軍閥代表人物都有誰,各大軍閥結局如何?
    北洋政府統治時期,三大軍閥代表人物都有誰,各大軍閥結局如何?從1912年到1928年的這十多年年,我們習慣性地將其稱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也叫北洋政府。由於在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袁世凱去世後,沒人有足夠的能力去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導致不少軍閥以省割據,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勢力,政府當時的所有權力都由最強的軍閥掌控。北洋軍閥當時主要分為直系、皖系、奉系這三大派系,每個派系都有代表人物,為了爭奪政權打得不可開交,誰的軍事實力強政府就由誰來掌控,那麼這三大派系的代表人物是誰,各大軍閥最終的結局如何?
  • 民國最強軍閥盤點
    民國時代就是第二個加強版的五代十國的時代,各地的軍閥類似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每個軍閥的首腦都說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但他們卻是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為了爭奪地盤,手段用盡,有的甚至是為了私人利益,竟然出賣國家利益以傍上外國勢力,打著救國的名義,進行著賣國的交易。
  • 民國軍閥割據時代的銀元解析。
    民國時期,軍閥迭起,先後出現過的大小軍閥足有數十個,有的在混戰中被消滅,有的則較長時間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縱觀這些軍閥,按照派系可分為北洋軍閥、西南軍閥和西北軍閥,勢力較大的有直系、皖系、奉系、晉綏系、滇系、桂系、粵系、黔系、湘系、川軍和西北軍閥等,而這些軍閥中,勢力最強的無疑是脫身於北洋的直系、皖系、奉系三大軍閥。
  • 民國軍閥割據,為何閻錫山偏居山西,卻能力壓各路軍閥成軍閥之首
    民國時期,各個軍閥割據自重,雖然他們可能只是督軍的官職,但是卻因為在亂世當中掌握了軍權,反而成為一省名副其實的領導人。各省督軍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絕對是土皇帝的存在,毫無約束。這裡就說一下民國政壇常青樹閻老西。1912年,閻錫山基本上掌握了山西的軍政大權。不過和其他大多數肚子裡沒有多少墨水,只知道搶錢搶糧搶女人的軍閥相比,閻錫山算的上半個儒帥。雄踞山西的他,當時的底子極為薄弱。
  • 民國時期七大軍閥排行榜,誰強誰弱,你知道嗎?
    袁世凱去世以後,群龍無首,他手下的將領們便各霸一方,形成割據,由此開始了軍閥混戰時期,一時間,各路軍閥接管了地方的統治,掌管地方軍,政,財,大權,儼然已是獨立的小朝廷。那麼,民國時期湧現的七大著名軍閥(或者稱派系),他們的實力到底孰強孰弱呢?
  • 民國4大軍閥:東北王張作霖,西北王東南王西南王哪個實力更強?
    歷史上民國時期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說它是最好的時代,也有人說它是最惡的時代,不管怎麼說那個時代都是曾經真實存在過的,並且已經成為了歷史。而要說民國時期的一大特點,不得不說的就是軍閥割據的局勢,全國都陷入了混亂的局面。
  • 民國軍閥各派系實力排名:直系軍事第一,皖系政治能力第一
    民國軍閥是二十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他們名義上歸屬於中央政府的管轄,實際上依然是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民國時大大小小的軍閥有數十個,有的在混戰中被消滅,有的長期活躍於歷史舞臺之上,主要的有十五個分支派系。縱觀這些軍閥,按照派系可分為北洋軍閥、西南軍閥和西北軍閥三股大的勢力。
  • 陳旭麓解析:軍閥割據在形成
    隨著袁世凱的死亡,他一身而維繫的那種專制主義統一也傾覆破碎了。然而,推翻袁世凱的人們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建立起新的統一。於是,在舊的統一已被推倒和新的統一尚未來到之間,出現了一個軍閥割據的時期。軍閥是一種封建勢力,但又有著異乎尋常的特點。
  • 民國十大軍閥:桂系第三,川軍第六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各大軍閥為了自己的地盤大打出手,給老百姓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從袁世凱皇帝夢碎,直到蔣家王朝滅亡,民國歷史上共產生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軍閥,筆者整理出其中實力最強的十支,以供大家討論。第十名:黔系軍閥。
  • 為什麼民國的軍閥叫「北洋軍閥」?
    首先要糾正一點,民國軍閥並不僅僅指北洋軍閥,還有後來國民黨的新軍閥階段,只是北洋軍閥的勢力範圍偏向當時的政治中心,所以北洋軍閥廣為人知。北洋一詞來源已久,最早出現於宋朝,到了清朝時期,北洋泛指上海吳淞口以北、包括江蘇、山東、直隸等口岸的地區。
  • 軍閥混戰時期,士兵的軍餉有多少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各路大帥都是割據地方,自己軍隊自己養,因此這不同地方的部隊待遇不一樣。像民國初年,北洋嫡系那幾個師,一個正兵每月軍餉有8塊錢,班長一級是12元。江蘇一帶因為地方富裕,正兵的軍餉就比較高,有10元。而到了廣東,正兵的軍餉更是高達12元,和北洋各師的班長一個待遇了。
  •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奉系軍閥張作霖,這位草根出身的「東北王」,眼光也比同時代多少喜歡「竭澤而漁」的軍閥們高出一籌。外加他的身邊,更有楊宇霆、王永江等「建設型人才」。所以自他執掌東三省後,東北大地的經濟很快有了長足發展:耕地增長到2.7億畝,自建鐵路近1522公裡。
  • 民國時期叱吒風雲的十大地方軍閥,他們到底有多強?
    民國時期,中華大地軍閥割據,各自之間混戰不休,不僅有以北洋軍閥為代表的舊軍閥,還有以黃埔係為代表的新軍閥。很多軍閥割據一省乃至數省,兵力數萬乃至數十萬。這些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主要有十位,本文小編帶大家盤點這些民國時期的梟雄,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強?
  • 民國時期各軍閥爭奪部隊番號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正規番號,民國時期的正規番號是地方軍閥部隊取得一個合法地位的標誌,在當時如果一個軍閥沒有正規番號那麼就和武裝土匪是沒什麼區別的。取得一個正規的番號,也能讓各地的軍閥成為名正言順的部隊。而番號可不只是用來為自己正名的,他還有著許多的功能,他可以直接向當地政府來申請軍費,並且可以公開招募士兵,籌集糧食還可以擴大自己的兵力,如果一個地方軍閥沒有正規番號來做這些事,那麼他就是明目張胆的像中央宣戰。這樣的行為也會招引來其他軍隊的大幅討伐。但在當時想要擁有正規番號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 民國時期有多少軍閥,都有哪些大軍閥?
    軍閥之所以被稱為軍閥,他實際上首先就是一個將領,手中控制著一定數量的軍隊,然後擁兵自重或者說各自為政。這些軍閥之所以能夠控制並且養活一定數量的軍隊,那就在於他們各自為政,隨後瘋狂刮地皮。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 民國軍閥眾多,而擁有抗日名將之稱的軍閥,只有此一人 !
    在袁世凱結束清朝後,中國也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正式進入了民國時期。雖然到了民國,但是,袁世凱這位梟雄,依然還想著當皇帝。對於這種逆流的做法遭到了全國民眾的反對,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然而沒過多久,也就是1916年6月,一代梟雄袁世凱病逝北京。
  • 民國四川軍閥史1:北洋軍閥和西南軍閥的角鬥場
    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後,中國陷入了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和混戰的局面,而四川由於其特殊的時代背景誕生了眾多的大小軍閥。大軍閥與小軍閥,本省軍閥與外省軍閥就此展開了十數年的大亂鬥,軍閥混戰時間之長、次數之多、範圍之廣堪稱全國之最。地史館將以時間為線索,詳細還原四川軍閥割據和混戰始末,由於時間跨度較長,涉及事件和人物眾多,因此將四川軍閥史分為三個部分敘述。
  • 他是民國大軍閥,也是登上《時代》封面第一人,拒絕賣國而遭毒殺
    在軍閥混戰的局面中,我們很難得知哪個軍閥的實力最強,畢竟每個軍閥的巔峰時期都不一樣,因此比較起來是相當困難的。不過在美國人看來,中國軍閥中以巔峰時期吳佩孚的實力最為雄厚,因為他不僅將皖系段祺瑞趕下了臺,而且還在直奉大戰中打敗了張作霖,這樣的戰績也無疑讓他在一眾軍閥中脫穎而出。
  • 1949年,逃到臺灣的4個軍閥大佬都是誰?人生結局如何?
    前言: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帶領中國進入民主主義時代,但由於這次革命的不徹底,民國時期的政權並不統一,雖然東北易幟促成形式上的統一,但中原以外的地區大都被地方軍閥勢力所控制,不過令人可敬的是,抗戰爆發後,他們求同存異,凝聚一心,建立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
  • 1949年,逃到臺灣的4個軍閥大佬都是誰?人生結局如何
    前言: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帶領中國進入民主主義時代,但由於這次革命的不徹底,民國時期的政權並不統一,雖然東北易幟促成形式上的統一,但中原以外的地區大都被地方軍閥勢力所控制,不過令人可敬的是,抗戰爆發後,他們求同存異,凝聚一心,建立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在抗日事業的貢獻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