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是近代著名國畫大師,人們提起他就會想到話題度很高的兩句話,其一「50年後有人懂我」,其二「當年一塊錢沒人買,現在拍出幾個億」。關於第一句話,迄今為止還沒有明確的文獻資料能夠證明黃賓虹說過這句話。至於第二句話,也不太正確,最起碼也沒有明確證據能夠證明黃賓虹晚年的作品潤格為一元。其實這樣形容黃賓虹,某種程度上會把他「神化」,僅把關注視角放到作品的市場認可度上來。其實欣賞黃賓虹的作品,還是應該學習借鑑其峰巒渾厚、草木華滋的藝術風格。
黃賓虹 湖山清夏
黃賓虹的畫風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白賓虹」;後期「黑賓虹」,這幅《湖山清夏》是他後期作品。《湖山清夏》看上去並不「黑」,而是呈現出一種色墨並重的面貌。黃賓虹晚年常在西湖邊上寫生,在他的畫作中常常會出現側鋒用筆。因為寫生的時候,一手執筆,一手拿著寫生冊頁本,很難中鋒落墨,這樣的用筆特點融入作品之中就讓山石有了更多變化。畫中左上方的山石輪廓線中鋒與側鋒並用,既畫出了山石的穩,又畫出了山石的峭。有了這樣的根基,之後無論在用墨還是用色上大膽靈活都不至於破壞山的氣勢。
黃賓虹 湖山清夏 局部
黃賓虹的作品很滿,構圖滿,落筆滿,用色滿,這就需要特別重視畫中留白。留白就是留下想像空間,所謂欣賞就是滿足精神的需求,而想像空間可以豐富精神世界。黃賓虹在處理留白空間的時候很巧妙,虛幻遠山與近處主峰隔著層層煙雲,丘壑密林之間雲氣貫通,近處雲煙遇水化為霧氣,水中蕩漾的小船載著徜徉山水中的雅士。有了留白,整個畫面變得通透豐滿,仿佛為作品注入一道靈魂,畫中山水變成了真山真水。描繪出真實感,描繪出山的氣質,是所有畫家的追求,黃賓虹也不例外,他通過塊狀、帶狀、條狀的留白達到了創作目的。
黃賓虹 湖山清夏 局部
黃賓虹的作品到底有多好,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黃賓虹在創作中不追求好看,賞心悅目與他的作品風格也沒有關係。他全憑作品內在的生命力取勝,他擅於描繪肅穆高雅的山川,勾畫個性十足的線條。黃賓虹屬於曲高和寡的藝術家,他是完全為自己在創作。這不是自私,而是一個畫家追求的品味,只有把繪畫創作視為生命的畫家才能這樣全情投入,他不會迎合什麼,也不會討好誰,他就是一個想要畫遍祖國山水的畫家。《湖山清夏》畫的是名山大川的縮影,黃賓虹藉助筆墨書寫出其個人襟懷。
黃賓虹 湖山清夏 局部
黃賓虹在創作中反對追名逐利,他認為畫畫最重要的就是踏實。借古開今,是世人對黃賓虹的最高評價,他在創作中沒有脫離傳統技法的範疇,還能夠畫出別樣的美感,這就是今人越來越看重黃賓虹的原因。
拓展閱讀
構圖飽滿密不透風,也能表達雅逸情懷,張庚繪《浮巒秋色》
用寫意筆法畫宋人意蘊,海派四傑之蒲華繪《深山幽居》
運用青綠技法,描繪江山多嬌,清代張宗蒼繪《江南春色》
享受山林野趣,展現文人生活的日常片段,文點繪《溪南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