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開今,筆墨飽滿,畫壇大師黃賓虹繪《湖山清夏》

2020-12-12 騰訊網

黃賓虹是近代著名國畫大師,人們提起他就會想到話題度很高的兩句話,其一「50年後有人懂我」,其二「當年一塊錢沒人買,現在拍出幾個億」。關於第一句話,迄今為止還沒有明確的文獻資料能夠證明黃賓虹說過這句話。至於第二句話,也不太正確,最起碼也沒有明確證據能夠證明黃賓虹晚年的作品潤格為一元。其實這樣形容黃賓虹,某種程度上會把他「神化」,僅把關注視角放到作品的市場認可度上來。其實欣賞黃賓虹的作品,還是應該學習借鑑其峰巒渾厚、草木華滋的藝術風格。

黃賓虹 湖山清夏

黃賓虹的畫風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白賓虹」;後期「黑賓虹」,這幅《湖山清夏》是他後期作品。《湖山清夏》看上去並不「黑」,而是呈現出一種色墨並重的面貌。黃賓虹晚年常在西湖邊上寫生,在他的畫作中常常會出現側鋒用筆。因為寫生的時候,一手執筆,一手拿著寫生冊頁本,很難中鋒落墨,這樣的用筆特點融入作品之中就讓山石有了更多變化。畫中左上方的山石輪廓線中鋒與側鋒並用,既畫出了山石的穩,又畫出了山石的峭。有了這樣的根基,之後無論在用墨還是用色上大膽靈活都不至於破壞山的氣勢。

黃賓虹 湖山清夏 局部

黃賓虹的作品很滿,構圖滿,落筆滿,用色滿,這就需要特別重視畫中留白。留白就是留下想像空間,所謂欣賞就是滿足精神的需求,而想像空間可以豐富精神世界。黃賓虹在處理留白空間的時候很巧妙,虛幻遠山與近處主峰隔著層層煙雲,丘壑密林之間雲氣貫通,近處雲煙遇水化為霧氣,水中蕩漾的小船載著徜徉山水中的雅士。有了留白,整個畫面變得通透豐滿,仿佛為作品注入一道靈魂,畫中山水變成了真山真水。描繪出真實感,描繪出山的氣質,是所有畫家的追求,黃賓虹也不例外,他通過塊狀、帶狀、條狀的留白達到了創作目的。

黃賓虹 湖山清夏 局部

黃賓虹的作品到底有多好,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黃賓虹在創作中不追求好看,賞心悅目與他的作品風格也沒有關係。他全憑作品內在的生命力取勝,他擅於描繪肅穆高雅的山川,勾畫個性十足的線條。黃賓虹屬於曲高和寡的藝術家,他是完全為自己在創作。這不是自私,而是一個畫家追求的品味,只有把繪畫創作視為生命的畫家才能這樣全情投入,他不會迎合什麼,也不會討好誰,他就是一個想要畫遍祖國山水的畫家。《湖山清夏》畫的是名山大川的縮影,黃賓虹藉助筆墨書寫出其個人襟懷。

黃賓虹 湖山清夏 局部

黃賓虹在創作中反對追名逐利,他認為畫畫最重要的就是踏實。借古開今,是世人對黃賓虹的最高評價,他在創作中沒有脫離傳統技法的範疇,還能夠畫出別樣的美感,這就是今人越來越看重黃賓虹的原因。

拓展閱讀

構圖飽滿密不透風,也能表達雅逸情懷,張庚繪《浮巒秋色》

用寫意筆法畫宋人意蘊,海派四傑之蒲華繪《深山幽居》

運用青綠技法,描繪江山多嬌,清代張宗蒼繪《江南春色》

享受山林野趣,展現文人生活的日常片段,文點繪《溪南看山》

相關焦點

  • 王林強畫猴︱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吳山石︱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陳樂︱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不瞞你說:名師巨匠的晚年筆墨造化
    因此,無論是大師巨匠或二三流畫者,皆逃不出終其一生墨海耕耘,借筆墨安身立足。隨著閱歷深厚,畫家對社會現象或世間萬物的求知探覓都要比年輕階段更成熟、老道,抑或是筆墨以外的耳濡目染,對提升筆墨有極大的促動作用。
  • 美學欣賞:名師巨匠的晚年筆墨造化
    因此,無論是大師巨匠或二三流畫者,皆逃不出終其一生墨海耕耘,借筆墨安身立足。隨著閱歷深厚,畫家對社會現象或世間萬物的求知探覓都要比年輕階段更成熟、老道,抑或是筆墨以外的耳濡目染,對提升筆墨有極大的促動作用。
  • 嚴學章︱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範曾|論黃賓虹
    對大師一味地仰之彌高是不行的,他不是神。黃賓虹先生曾講過陳老蓮陳列其畫,眾人稱佳者必當眾撕之,此有作秀之嫌,既以為眾皆以為美,斯不美矣,正可回去慢慢撕。平心言之,古往今來於筆墨上下過黃賓虹那麼大功夫的畫家,恐怕不作第二人觀,因之他的即使粗陋的作品,而決無惡俗,決無市井,也決無江湖。究其原因,可用黃賓虹的一句話概括言之:「中國畫舍筆墨內美而無他。」
  • 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張大千繪《山居圖》
    張大千是近代國畫大師,他的繪畫作品從風格上看可以簡單地劃分成兩大類。前期作品以摹古為主,致敬古代名家。後期作品借鑑融合西方藝術,開創出潑彩技法,賦予國畫作品新的表現形式。張大千由傳統出發走上了中西結合的創作道路,到底是受了何人影響?
  • 大師筆下的花花世界吳昌碩先生作品賞析
    雖然從狀物繪形的角度看其線條的質感似乎不夠豐富、切實,但恰恰是捨棄了形的羈絆,吳昌碩先生的繪畫才步入了「意」的廳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表現形式。吳昌碩先生酷愛梅花,常以梅花入畫,用寫大篆和草書的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富有情趣,曾有「苦鐵道人梅知己」的詩句,借梅花抒發憤世嫉俗的心情。
  • 淺析:黃賓虹與友人吳昌碩的書法筆墨藝術比較
    1908年,黃賓虹加入金石書畫會,後來又加入西冷印社,在金石書畫界有了一定的名氣,而且通過他在金石書畫方面的成就,他成為考證和評鑑古物方面的權威人物。在這個樣的平臺裡他與吳昌碩接觸的機會也比較多,相互之間也受到一些影響。同時也因為這樣的機會,黃賓虹在海上一舉成名。
  • 張建國︱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揚州八怪」華嵒,工筆繪鳥蟲寫意繪花草,工寫結合清新俊秀
    導語:華嵒平生「不慕榮利」,以技為隱,擅長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現禽鳥活潑多動的神態,脫去時習,力追古法。善書,能詩,時稱「三絕」,為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清代中期,「揚州八怪」的出現,改變了當時畫壇的柔媚、頹靡之風。華嵒作為揚州八怪中的一員,他的繪畫藝術特別是花鳥畫藝術對清代中晚期畫壇以至20世紀的小寫意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黃賓虹臨摹與寫生的主張
    黃賓虹 山水課徒畫冊 (十二開) 黃賓虹的遊觀寫生,主要在上海的三十年(集中在6572歲之間)。黃賓虹說:「元明以上,士夫之家,鹹富收藏,莫不曉畫,」「自《芥子園畫譜》出,而中國畫家矩矱,與歷來師徒授受之精心,漸及澌滅而無餘。」又說:「縮金、珂珞、鋅版雜出,真贗混淆,而學古之事盡廢。」
  • 「雨淋牆頭」與「月照壁」——黃賓虹繪畫變法悟證(大德)
    黃賓虹畫像此時的賓虹老人不顧渾身已溼透,索性坐在雨中,細細觀賞山色變幻。眼前的山綿延綿恆,險峻挺拔,眼前的樹新奇秀麗,鬱鬱蔥蔥。這完全是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一樣的筆墨攢簇,層層積染,層層深厚,卻是水墨淋漓,雲煙驟起,雨意磅礴,變幻無窮。積墨、潑墨、清墨、潑水,無所不用其極。回滬途中,賓虹老人輾轉來到了奉節,這裡的瞿塘峽自古就有「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門」,「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傳說。
  • 尹潔︱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如何讀懂黃賓虹的畫?丨私享藝術
    遠以瞰全局,辨氣韻,玩神味;近以察細節,求筆墨。遠以欣賞,近以研究。客:筆墨者,何物耶?曰:筆墨之於畫,譬諸細胞之於生物。世間萬象,物態物情,胥賴筆墨以外現。六法言骨法用筆,畫家莫不習勾勒皴擦,皆筆墨之謂也。無筆墨即無畫。客:然則縱橫散亂,一若亂柴亂麻者,即子之所謂筆墨乎?
  • 黃山畫派劉有成大師為何被稱為「殿堂級畫家」?
    黃山享有如此盛譽,其功在明末清初創建「黃山畫派」的藝術大師們。他們在當時舟車閉塞的原始山林中,把天造的「畫境」繪成丹青,在為黃山揚名的同時,也對當時的畫壇和後來的山水畫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他們以凝重簡練的筆墨,明快秀麗的構圖,清高悲壯的風格,深沉宏達的畫意,在畫壇獨樹一幟。其中石濤、梅清、弘仁被稱為黃山畫派三巨子。
  • 浙博將展黃賓虹舊藏書畫60餘件,年代跨度從晉至近代
    67件,年代跨度從晉朝直至近代,重要展品包括晉《寫經卷》、明祝允明、文徵明《四體千字文卷》、明清《手札冊》(34開)、黃賓虹藏舊拓漢《張遷碑》拓本冊等。黃賓虹(1865年-1955年)黃賓虹(1865年-1955年)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國畫大師。據浙江省博物館書畫部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介紹,黃賓虹逝世後,夫人宋若嬰及子女秉承其遺志,將其遺作、遺物全部捐獻國家。當時,中央文化部指示浙江省文化局予以接收,並交由浙江省博物館整體保存。
  • 劉玉坤︱稽古澄心——當代中國畫名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