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2020-12-26 藝術資訊類

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於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鑑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縱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係。

本次展覽以「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主流藝術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鑑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本次畫展將以線上藝術展的方式呈現,參與展覽刊登發布的有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新浪藝術、騰訊藝術等近百家主流藝術媒體及門戶網站,流量巨大,綜合瀏覽點擊量預計將達到上億次,一次參展,永久在線,影響深遠,終身受益。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

學術顧問:趙成民

展標題字:楊力舟

張建國

參展畫家

張建國,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中國國家畫院山水高研班,美國美聯大學藝術與哲學博士。藝術創作曾於1997年獲得《世界華人書法展》金獎。1999年《全國詩人書法家畫家作品大展》成就獎,《炎帝杯全國書畫大展》金像獎,《金絲猴杯全國書畫展》金獎。2008年入選《全國首屆山水畫雙年展》等。2013年入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的《大家之路——當代名家邀請展」》。2016年7 月入展國家林業部《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熊貓文化書畫邀請展》。2016年絹本《雨餘秋更清》入展中國美術館收藏展。2017年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逐夢.威海衛」全國中國畫展,紀念葉淺予「瀟灑桐廬」全國畫展 。2018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專著《中國山水畫中筆墨的陰陽關係研究》一書。有四項科研課題通過了省部級科研課題驗收,有兩項科研課題通過國家級科研課題開題研究。論文10餘篇發表於全國各專業雜誌。中國美院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等六家出版社出版 《全國高等美術學院名家教學範本——張建國山水作品精選·山水篇》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大家風範——張建國·卷》,《中國實力派藝術名家精品系列——張建國》。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實力派藝術名家精品系列——張建國之最美古詩詞·春秋百首》等數十本專集畫冊。

作品代表國家參加《中老建交40周年藝術作品展》,並出訪寮國。於2016年在美國紐約舉辦《張建國畫展》,被聘為北京人文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山水高研班導師,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中國畫山水課題班導師等。現為長城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水墨研究院創研部主任委員。中國生態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聽雪齋畫院院長,大慶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享受政府津貼。

作品欣賞

冬牧圖 136cmx68cm 2018

《秋江待晚潮》196×98cm 2019年

蘭德湖寫生 136cmx68cm 2018

涇川盛夏午後

芒康冬牧圖

山木吟詩秋葉黃

裕固人家遊牧圖

《蒼嶺摩天》235×190cm

《涇川高原風》235×190cm

《扎尕那抒懷》235×190cm

甘南扎尕那寫生二十六

相關焦點

  • 尹潔︱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展覽前言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於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鑑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 吳山石︱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劉玉坤︱稽古澄心——當代中國畫名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王林強畫猴︱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展覽前言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於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鑑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 陳樂︱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展覽前言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於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鑑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嚴學章︱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中堅地帶——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花鳥篇)」隆重開幕
    「中堅地帶——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花鳥篇)」隆重開幕 全媒體記者:張行方 高華芬 2020年12月10日上午10點,「中堅地帶——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花鳥篇)」在公麟美術館盛大開幕。開幕式由公麟美術館館長朱敏夫主持。
  • 董懷勇|水墨漾泉—2021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新春伊始,陽泉展覽館特邀全國15個省市的三十多位當代中國畫名家,創作近百幅彰顯個人風格和本土地域文化的精品力作,以丹青慶佳節,用水墨繪華章,以精品佳作學術水準,提升公眾審美意識,在文化自信的當下讓民族創造活力長盛不衰。首屆「水墨漾泉」2021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的舉辦正逢其時,具有學術性、地域性和代表性。其名家之眾、畫作之精、尚可言之。
  • 藝境—中國畫名家作品展
    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國防大學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解放軍美術創作院藝委會委員,李可染畫院特聘畫家,九悟堂藝術館館長,當代水墨文化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獎、首屆全國青年國畫年展金獎、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國際藝術大展最高獎、炎帝杯國際藝術大展金獎。多次參加全國中國畫提名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南海、中央電視臺、俄羅斯、泰國等領導人以及眾多藏家及美術機構收藏。
  • 對話|潘公凱:筆墨是延續的,不能用西方觀念去思考中國畫
    潘公凱是知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潘天壽之子,先後於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任教並擔任院長,近期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的展覽「筆•墨」是近年來對中國筆墨研究與思考的部分呈現。在近日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他談及了其最新的《中國筆墨的當代闡釋》課程,在他看來,「筆墨應該是延續和傳承的,當下比較大的問題是拿西方現代藝術的觀念去思考中國的繪畫。」
  • 「永遠的江南——王福元中國畫研究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王甜執行策展的「永遠的江南——王福元中國畫研究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展覽展出藝術家王福元各個時期所創作的精品佳作六十餘幅。,大英博物館修復與鑑定專家邱錦仙,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中國部主任希拉·溫科,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現當代亞洲藝術課程主管何凱特,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誌社社長尚輝,《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八大山人紀念館顧問、八大山人研究專家蕭鴻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兼美術館館長李貴男等專家
  • 師心——「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開幕
    「記得先生」筆墨研究系列展師心——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展覽信息: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紀念館 協辦單位: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記得先生」筆墨研究系列展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畫家個展,而是通過畫家個案思考中國畫筆墨的特質及其如何在當代傳承創新的系列性展覽。
  • 翰墨風採 · 當代中國畫精品和坐望雲起 · 當代山水畫精品鑑賞
    翰墨風採 · 當代中國畫精品鑑賞在新中國美術的版圖上,尋找中國藝術融入世界的出路,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二位一體的價值敘述模式中,實現中國畫由傳統價值形態向現代價值形態的轉型,是中國畫藝術家不斷探索和推進的課題。
  • 筆墨傳情譽初心——全國優秀藝術家孫森成作品展
    作品獲中國收藏文化博覽會、北京第一屆中國書畫收藏雙年展優秀獎、第五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大展四百家獎、泰山頌當代國畫名家邀請展創作獎、作品由泰山國畫研究院收藏。首屆「山水杯」全國書畫大展賽優秀獎、2001錦繡中華書畫邀請展三等獎,2006年走進鄭州第五屆中國書畫名家大獎賽優秀獎、作品被畫聖吳道子藝術館永久收藏。
  • 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青雅畫事」 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首屆) 暨珀萊雅·青藤藝術中心開館儀式這些在紙上栽花種草、跋山涉水、妙悟大千的筆墨高手,都是人心的建構者與解構者。行走在沒有藩籬的畫境,他們既是創造風景的人,自身也是一道風景。 這個畫展,當然更是一次雅集,是雅士與雅品的一次集結、一次交流、一次互鑑、一次共鑄。大江南北的花鳥、湖山與人文,共同綻放在這裡,灼灼其華,是因為這裡有著中華文化的優越風水,有著驚豔世界千年的美學風韻遺存。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談中國畫藝術
    筆墨者,傳統中國畫之精魂。可以說,筆是骨,墨是肉,缺了這兩者,國畫就難以立起來。但到了今天,很多國畫家在筆力方面頗有欠缺,創作時往往不敢露筆,多以反覆塗染等借鑑西畫的手法來表現對象。 那麼,對於當代中國畫而言,「筆」究竟還重不重要?沒有筆力做底,國畫的繼承和發展就沒有奔頭!筆墨未經錘鍊,畫面破綻百出。
  • 筆墨當隨時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當代書畫精品交流展
    序言筆墨隨行與時俱進由北京伊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申報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筆墨當隨時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畫精品交流展」日前成功通過立項資助。該項目以「筆墨當隨時代」為命題,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時間軸,邀請全國著名書畫家創作書畫作品,並遴選出精品進行展覽交流。通過書畫精品交流展,展現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勤勞的北京人民砥礪奮進的偉大曆程、北京翻天覆地的變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豐碩成果。
  • 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參展藝術家合集(上)
    在遙望畫家齊白石、黃賓虹的今天,許多中國本土藝術,尤其中國畫藝術的根性,自20世紀後半葉,漸而隨著老一代畫家的離世,意象造型、澄懷觀道、放逐筆墨的理念被一次一次改觀。中國畫的寫意精神也漸漸被當代製作化的水墨狀態給隱退,邊緣化這或許是一種必然,或許又是種潛進的方式。中國寫意畫本來的價值,就在於與中國人的哲學觀、人生觀、審美觀是相契合的。寫意畫的手法、意念與觀察世界的方法,是東方智慧的凸現。
  • 中國畫:造型、筆墨、寫意和意境
    二、筆墨 中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筆墨。它講求筆情墨趣,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形式美的主要依賴所在,更是中國畫民族特色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們所講求的筆墨技巧,並非單指技藝的功夫,更講究筆墨體現出的精神意義。諸凡個人的品性、學養、才情均能在筆墨中展現。中國畫的意不僅體現在超境之中,還體現在中國畫的所有藝術語言之中,首先紙的特有性能,造就了中國畫不是追求寫實,而是寫意和表現的,可以說中國寫意畫一出手就是表現主義和理想主義。
  • 2019全國當代現實題材水墨人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開幕
    5月18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中國文聯美術中心活動管理處技術指導,北京畫院、江蘇省國畫院學術支持,蘇州高新區管委會、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的首屆「太湖之春」2019全國當代現實題材水墨人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在蘇州高新區國畫院隆重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