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人人影視認證評論員。自封的非專業影評第一人,愛重口的晚期精神病患者。誓要為人人寫斷筆,敲爛鍵盤。
還記得來自哈薩克斯坦的波拉特嗎?那個當街Jerk off,在川普門口拉屎,酒店光腚狂奔的波拉特時隔14年又回來了。
14年前,為了建設偉大祖國哈薩克斯坦而前往美國學習美文化的波拉特給大家奉獻了一場充滿屎尿屁的旅程。
路途中把美國女權、種族、同性戀、恐怖主義、政治、宗教等文化黑了個遍。專找痛點、笑點戳,戳到你怒目圓睜的同時又笑出眼淚。
14年後,波拉特再次前往美國。自從14年前的訪美事件後,哈薩克斯坦成為全球的笑柄,罪魁禍首波拉特被判終身在古拉格做苦力。
14年後的一天,波拉特被召往總統府。原來哈薩克斯坦為了與美國交好,波拉特被委以重任,把強尼猴贈予美國副總統。
由於第一部在美國太過於火爆,波拉特已經成為美國網紅,走在大街上不乏有路人認出並索要籤名,更有甚者緊追不捨。
出名固然不是什麼壞事,但卻給波拉特的製作帶來很大影響,顯然他沒法像之前一樣假裝哈薩克斯坦人隨意把美國人玩弄於股掌之中了。
波拉特不方便露面只能偽裝自己,並順勢增添了一位女主——他的女兒圖塔。
新增的女性角色圖塔是一位思想尚未開化,愚昧無知的女性代表。
她認為女性就是男性的奴隸,女性不能開車,不能觸碰自己的私處,否則會遭天譴。圖塔的出現讓《波拉特2》完全走上了女權主義的道路。
女厭(厭女部分較晦澀,不感興趣者可下滑至魔幻現實部分)
如果說第一部女權只是其中一個調侃的點,那第二部對於女權的惡搞已經嚴重到讓我產生不適的地步了。
說起女權就不得不提厭女症。如果你高喊女權卻不了解何為厭女症,那不過是跟圍觀群眾在湊熱鬧瞎起鬨罷了。
厭女症:歪曲、貶低女性的形象,對女性化、女性傾向及與女性相關事物的厭惡。事實上,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有厭女症,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在男人身上表現為女性蔑視,在女人身上則表現為自我厭惡。
之所以《波拉特2》中對於女權的諷刺讓我產生強烈的不適感,與我最近在讀上野千鶴子的《厭女》有關。
在讀《厭女》前我對女權主義還抱有一絲希望,覺得女性地位確實在穩步提升,讀完《厭女》後,我甚至有種女性其實不如狗的感覺。
影片中圖塔聽波拉特的話去整容,珍妮絲問她為什麼要整容,圖塔回答:這樣我就可以被當成禮物送給一個美國男人(美國副總統)了。也就是說,圖塔整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取悅男人。
這就是現實的悲哀。女人不會為了自己去整容,他們整容是為了取悅別人,取悅的對象大部分是男性。恐怕沒有多少女性是為了跟另一位女性攀比容顏而去整容吧。女性整容為了自己更美,變美後為了得到男性的認可和青睞。
這就是現在女權主義偽裝,父權制的現實。雖然看似女性地位提升很多,但女性地位低下早已成為一種慣性認知。
男性佔據著主宰地位,並且通過生活中各個小細節無形中將女性地位壓到無比卑微的程度,而這些小細節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打個比方,有剩女這種侮辱女性的詞彙卻有著「男人越老越吃香」這種莫名其妙的言論。
男性更是會通過辱罵另一位男性不是男人來貶低他的男性地位。
例如:你是不是個男人?怎麼跟個娘們一樣?又或妻管嚴,實則是說這個男人無能,連家裡的女人都降服不了。
所以男性往往不會喜歡過於強勢的女性,因為類似女強人這種角色可能會影響到男性的社會地位。
這些言論的核心都是把女性放在一個很低的層次,把女性當成一種可以降服的物種,你能降服,那你就是男人。你降服不了,那你屬於「女人」這個群體。
這一觀點再往外延伸就擴展到同性戀這一群體。因為男人往往是通過徵服女人來體現他男性的地位,而當一個男人不喜歡女人,就被排除在「男性」這個體制外。
說到同性戀大部分人下意識反應是男同,而當一個男人無法通過徵服女性去獲得成為男性群體的通行證,這對於當今父權制社會來說,自然就不受歡迎。
在《波拉特1》中,波拉特與所有男人見面都行吻臉禮儀。結果有一次,波拉特誤入同性群體遊行活動,不知情的波拉特仍然與他們熱情往來,並進行了少兒不宜的活動。
結果事後得知他們是同性戀,瞬間呆若木雞。他接受不了這不是「男人」的經歷。
所以,與其說是大家接受不了同性戀群體,不如說是這個父權制的世界接受不了這種可能會動搖父權制根基的現象。
以上就是男性厭女症,表現為對蔑視女性以達到提升男性地位的目的。
而女性厭女症為自我厭惡。例如吃軟飯,外人會說:這個女的怎麼找了這麼沒本事的男人。相反如果一位女性的老公很有能力,眾人反而會投以豔羨的目光並稱讚真是好眼光。
一位女性很強壯會被誇像個男人,很man。都是貶低自己的同時誇讚男性力量散發光輝。
在《波拉特2》中,圖塔偶然參加過一次女性俱樂部見面會,算是女權主義的一個組織。會議期間,圖塔突然發現自己的私處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於是當著俱樂部成員邀請她們一起解放身體。結果場面一度很尷尬。
影片中波拉特帶圖塔參加了馬孔名媛舞會,會上跳了一段辣眼睛的傳統生殖力舞。來了月事的圖塔跳完舞后下半身一片血紅,無論男女全是一副震驚且厭惡的表情。
女性自己都厭惡自己的身體,覺得解放身體是一件可恥的事,何談女權?
除了這些,社會中還有類似「養兒防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種看似古訓實則就是通過生活的方方面面達到貶低女性地位的言論。如果真的想要實現女權,那只有推翻現有的社會體系。
在諷刺女權的同時也少不了種族歧視。波拉特帶圖塔去見黑人保姆珍妮絲,把女兒當寵物用鎖鏈拴起來,並與珍妮絲一同翻閱那本農業及野生部官方出版的《女兒主人手冊》。其實就是在影射黑人悲慘的奴隸史。
那本官方讀物《女兒主任手冊》更是諷刺所謂的女性、種族歧視背後都是一群高層男性領導在控制著人們厭女的思想。
《波拉特2》本身是一部惡搞諷刺的喜劇電影,說了這麼多嚴肅的內容主要是因為出名後的波拉特被限制大量發揮的餘地,明顯沒有第一部那麼飛了。
說完了嚴肅的女權下面就說一點好玩的事情吧。
魔幻現實
在看《波拉特》前你一定需要了解這幾個點:
1.影片中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自己在參與《波拉特》的製作,很多角色就是人們的真實面貌,情節大都是現場真實體現。
2.《波拉特》電影製作過程中,引起91次報警。上映後更是接到多起投訴。
3. 現實中的哈薩克斯坦看完《波拉特》表示很生氣,隨後大度歡迎外國人來旅遊,看看真實的哈薩克斯坦。
2020年7月6日,魯迪報警稱採訪中有一異裝人士闖入。該男士身著粉色比基尼,配蕾絲,光腿闖入現場前紐約市市長,現川普私人律師魯迪·朱利安尼採訪現場。
在美國副總統彭斯的演講現場,一位男子戴著川普頭套,肩扛女子大聲向彭斯喊話,圍觀群眾對著「川普」高呼:4 more years !4 more years!
在一場右翼集會上,一位紅脖子帶領大家齊唱「新冠之歌」,歌詞強烈抨擊了前民主黨總統歐巴馬、科學家、醫生等「新冠製造者」,表示新冠是一場巨大的陰謀。
以上三段看似很魔幻的場景其實都發生在現實中,並且都是波拉特易容參與後的產物。也就是說,當時在場的人們也不知不覺參與到《波拉特2》的製作中來了。
更為魔幻現實的是,這三起事件不僅真實,波拉特的參與更是將其背後的故事無限放大。
圖塔對魯迪的採訪過程像極了「釣魚執法」,內容、動作曖昧不清。而了解魯迪的人都知道他婚外情新聞頻發,其中以與科蒂奇醫院CEO瑪利亞·瑞安和藥品公司銷售代表朱迪·南森最為聞名。
把圖塔贈予魯迪的想法就是在諷刺魯迪的生活作風問題。帶上這個觀點去看魯迪採訪中在臥室整理衣物的橋段,到底是在整理衣服還是jerk off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右翼集會上波拉特唱的「新冠之歌」,歌詞內容驚掉人們眼球,直指新冠起源於WH(現在終於能理解可憐的哈薩克斯坦被黑得多慘,心裡多有苦說不出了吧。)全程對於歐巴馬的抨擊完全表達了共和黨將對民主黨的仇恨轉接非常成功。在此前波拉特問兩位紅脖子病毒可怕還是民主黨人可怕,兩人很快共同表示:民主黨人更可怕。
最為魔幻的是,他們對於民主黨人的認知就好似波拉特對於猶太人的認知:會吸人血的魔鬼。
除此之外,影片中情節、臺詞滿滿都是對現實世界的諷刺。
《女兒主人手冊》中第一頁就寫了女性應該住在籠子裡,於是波拉特帶圖塔去挑選合適的籠子。挑選過程中波拉特提到川普把墨西哥兒童困在籠子裡。
這很不可思議很魔幻,但卻是在諷刺一件事:美國對於墨西哥非法入境者採取的一項措施。
這項政策大致內容是非法移民在美墨邊境被抓捕後,成年人將被拘捕等候審判,而兒童則會被強制與非法移民父母分離。這項政策被稱為「骨肉分離」。
當然,迫於壓力,川普已經叫停這項政策。
影片中這些諷刺橋段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顯然波拉特在經歷了14年前那場文化衝擊不再滿足於單純的屎尿屁了,而是把眼光放得更長遠去探討更深層次的點。
當然,波拉特也不一定就是在諷刺,也許人就是一標準的共和黨分子,拍出了自己心裡的真實想法。只不過讓觀眾誤以為他是在用這些看似荒誕的畫面反諷,也許他真的希望川普4 more years呢。NOT~
右上角星標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得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