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老人感嘆:人到晚年,才知道有錢和無錢的區別,趁早存錢吧

2020-12-16 羊仔的職場之路

我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而沒錢又是萬萬不能的。雖然說談錢會俗氣,但是我們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錢。手裡有錢,才會有底氣,尤其在老年時期,錢就更重要了。

就拿我身邊人的例子來說吧。

鄰居潘大爺是退休的生意人,每個月還有社保,在他年輕時期積累了不少資本,他不但可以補貼孩子們買房買車,偶爾還會給小孫子們添置電腦,每年還給每個晚輩大紅包。

在晚輩們看來,潘大爺是大財主,不愁沒錢花,人也很大方熱情。由於手裡有豐厚的積蓄,晚輩們都聽他的話,什麼事情都由他拍板,在他們眼裡,潘大爺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

對比另外一個鄰居周大爺就沒那麼好運氣了,周大爺年輕時期很瀟灑,跟朋友合夥做買賣賺了第一桶金,但周大爺卻大手筆地揮霍。當年的他出手闊綽,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

後來,周大爺揮霍無度,買賣也不好做了,慢慢地,他的家產便揮霍一空,到了現在,就只憑嘴巴說自己以前有多厲害,實際上,現在兜裡早已沒錢了。

年輕時期的周大爺只顧吃喝玩樂,很少顧家,跟妻兒的關係並不好。現在老了,孩子都各自成家,每次周大爺探望子女時,孩子們都以為他伸手要錢,所以對他避而不見。現在周大爺哀嘆自己的命運,手裡沒積蓄,也不受家人待見,目前最希望的是沒病沒痛,否則也沒錢醫治。

有錢沒錢,體現了一個人的底氣和地位。有錢的人說話都有分量,底氣十足,沒錢的人,也容易被人忽視。

人到老年才發現,有錢跟沒錢的區別會如此大,而且越是年紀大,越能明白錢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3點:

1、錢能決定你是否擁有優質的晚年生活

辛苦操勞了一輩子,到了晚年生活就想活出自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果你有存款,你可以不用擔心沒錢花,隔三差五地跟志同道合的人結伴去爬山、旅遊、徒步,遊歷各地,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你也可以玩攝影,學畫畫,學花藝裝飾等等,晚年生活過得舒適自然,找到人生樂趣。

但是,當你沒錢時,相信你也不會有閒情逸緻的心情遊山玩水,你依然拼搏在崗位上,不會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捨不得吃,捨不得花,還喜歡攥瓶子、廢紙,家裡堆滿瓶瓶罐罐,希望能換取一些零花錢。

總的來說,是否擁有優質的晚年生活,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存款情況。

2、錢能影響你跟子女的關係

在子女面前談錢,雖然很俗氣,但是這就是現實。

晚年時,當你兜裡有錢,足可以養活自己,不給子女增添負擔,有必要時還能補貼一下子女。正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任何時候,子女都是父母心目中最牽掛的人。能幫則幫,子女能過得好,也許是父母們的心願。

如果你年輕時期不懂得存錢,到了晚年卻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難免會有些落魄。我鄰居林大媽就是這樣,她年輕時期只顧吃喝玩樂,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通宵打麻將,喝酒,熬夜,到了晚年就落下一身病痛,子女雖然孝順,但是面對林大媽的「富貴病」,真的苦不堪言。

子女也各自成家,生活負擔大,白天忙於工作,晚上還要照顧母親,醫藥費都要平攤。正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而久之,子女們都紛紛找藉口躲避。

命也,時也,人生很多東西都進行了標價。年輕時期的揮霍,如果不控制一個度,晚年生活就會過得很糟糕。

3、錢能給你最大的安全感,不是子女

養兒防老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在現階段來說,也許不一樣了。

像上面提到的,子女各自成家,過著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不容易。有些子女並非不孝順,而是力不從心,無法在父母有需要的時候及時陪伴身邊。

對於老人來說,身上有錢才是最大的安全感。有錢可以僱保姆,子女不用為操心;有錢可以吃什麼就吃什麼,不用張手問孩子們拿;有錢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別人也不會說你什麼。

錢,從來都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趁年輕,還是多存錢吧。

你會存錢為老年做保障嗎?歡迎發表你的看法,評論區見。

我是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

相關焦點

  • 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雖然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太俗氣,可不談錢卻又傷心,尤其是老人需要花錢時,有多少子女因給父母拿錢彼此傷害的呢?錢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沒有,那麼連生存都是問題,更不要說生活了。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到了老年,才是自己的底氣和尊嚴。
  • 60歲老人存多少錢,退休之後能衣食無憂?農村老人默默垂下了頭
    但是我國的老齡化問題也逐漸凸顯了出來,目前我國退休的職工已經超過了1億人,還有一部分人是沒有養老金的,社會養老壓力隨之而來。 大量的老人退休,同時年輕人生育願望走低,未來社會的人口結構和社會福利體系,或將會出現不小的變化。那麼對於一個老人來說,60歲退休之後,到底有多少存款,才能安穩養老呢?
  • 農村老人捨不得花錢,都愛存錢,那能存下錢嗎
    我就是出身於農村的人,而且現在大多數時間也是呆在村裡。其實,實際上很多人都出身於農村,可能時間長了,慢慢的大家就對農村的概念淡化了。今天,我們說說農村的一個話題,就是農村老人的一個生活習慣,就是農村老人捨不得花錢,都愛存錢,還有農村老人一輩子能存下錢嗎?咱們一起來看看。
  • 60歲的老人有3000元的退休金,有多少儲蓄才能度過晚年?
    60歲的老人有3000元的退休金,那麼有多少儲蓄,才能夠讓自己度過晚年呢?其實擁有3000塊錢的退休金,這個退休待遇並不是一個很低的水平,而且完全是屬於中等的這個退休金收入,所以說基本上是,超過了絕大多數人的退休待遇水平,當然滿足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保證自己衣食無憂,保證自己的最基本的一個溫飽狀態,還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 人到晚年,我勸你多存點錢
    但是,只有你有了足夠的錢,你才能盡情地去享受這一切,就好像我們辛苦的賺錢,不是因為我們到底有多愛錢,而是因為有錢可以給家人更多保障。人到了晚年以後,存錢和不存錢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希望下面兩個例子,能給你帶來一些警醒,如果你現在還能賺錢,不妨儘可能的存一些錢,為自己的晚年做一些準備。趙老伯今年剛剛六十五歲,他在年輕的時候不會存錢,花起錢來總是大手大腳的。
  • 老了才明白,家有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區別,差距讓人很無奈
    這一點,獨生家庭和二胎家庭都有話說。但是,人生不笑到最後,誰也不知道誰比誰更強。我們還是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吧:我們小區陳大媽,今年63歲了,家有一兒一女。她退休後,給兒子和女兒輪流帶孩子,有時候也會拿錢幫襯子女,晚年忙忙碌碌,但也很充實。而小區尚大媽,今年也是60歲出頭,只有一個獨生子,她也是給兒子帶孩子,所有積蓄也拿來幫襯兒子。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導語很多人都認為老人到了晚年之後,對自己最有保障的東西那就是錢和身體。如果有了這兩樣那麼就不用擔心往年過得不好,保證晚年會過得很幸福,因為有了錢和好身體,做什麼都行,也不用擔心晚年沒有錢用,想去哪就去哪,但是自己的錢,應該放哪裡最安全?
  • 「老伴一去,子女們都嫌棄我」60歲老人的遭遇讓人心酸又無奈
    文|秘籍君經常聽身邊一些老人感慨:人老了不可怕,老而無用才可怕。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鄰居劉阿姨,今年60歲了,前段時間老伴突發疾病去世了。自從老伴走後,她天天無精打採,坐著發呆。結果去了沒一周,兒子兒媳就發火了,說她天天就知道坐著等吃飯,不做家務也不帶娃,連個生活費都不出。後來,劉阿姨一生氣就回來了,逢人就說:「老伴一去,子女們都嫌棄我,嫌我麻煩,還嫌我不中用……」60歲老人的遭遇讓人心酸又無奈,但其實也是無數老人的晚年寫照。
  • 人到晚年,養老錢交給誰保管比較好?3位老人現身說法很殘酷!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基本上每個老人手裡都有點退休金,而對於這筆存款,有的老人選擇把它交給兒女保管,一來是為了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二來是希望自己老了以後能有個依靠,但是有些老人卻覺得兒女不靠譜,自己保管比較好。婆說婆有理,那麼對於這筆錢究竟應該由誰來保管比較好呢?我們不妨來聽聽這三位老人的選擇!
  • 85歲老人哭訴:年輕時太霸道,現在即使有錢有房,晚年也很悽慘
    人到老年,尤其是進入到晚年的時候,更是期盼子女能夠對自己好些,給自己一些笑容,對自己尊敬,尊重,能夠有子孫相伴的晚年,才是一個人最幸福美好的晚年享受。如果年輕時種下了因,那麼晚年結下了不好的果,也只能是自己咎由自取。生活裡,有些老人,年輕時對待子女和老伴,太過苛求,以至於老了之後,不僅子女不願與他親近,老伴也會對他敬而遠之。85歲老人哭訴:年輕時太過霸道無理,自以為時間會淡化一切,可誰會想到,老了,即使有退休金,晚年也落得很悽慘。
  • 3位60歲老人的提醒:「薄情」,才是晚年的生存之道
    人生,就是在不斷的獲得和失去中成長,特別是人到了老年,更要適時學會放下一些東西,學會開始"薄情",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才能更好的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接下來我們就以3位60歲的老年人為例,教大家如何在晚年更好的學會生存之道。
  • 晚年幸福的老人,大多在年輕時做對了兩件事
    人的一生,晚年是最珍貴璀璨的一段時光,它自由而純粹,不用再擔心操勞來自生存和子女的壓力,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享受生活,但縱觀社會,能把晚年這段時光過得愜意舒適的老人卻並不多,那麼,是什麼讓他們從眾多老人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讓人羨慕的老人呢,我想,他們大多在年輕時就已經做對了兩件事
  • 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和城裡60歲以上老人的生活有什麼區別?
    農村六十多歲的老人和城裡六十多歲的老人在生活上的區別,人到了60多歲的年紀,也就算進入了老年化了,那麼,你問的農村六十多歲的老人和城裡六十多歲的老人,在生活上有什麼區別?一:咱們先來說說農村六十多歲老人的生活,農村的老人到了六十多歲的年紀,兒女們也都成家立業了,多數都有孫子孫女了,按理說老人家都到了享受晚年幸福的時候了。
  • 「我20多萬養老錢被孫子取出來花光了」老人晚年悽涼,讓人心疼
    子女啃老還說得過去,如果孫輩啃老,老人會是什麼感受呢?我同事小區的一位70多歲的老人,辛苦一輩子攢了20多萬的養老錢,結果前段時間去看病,發現裡面的錢幾乎被人取光了。後來才知道,是她孫子拿著她的卡和身份證,輸密碼取的。老人說:「我20多萬養老錢被孫子取出來花光了,以後養老指望誰啊?」
  • 60歲奶奶帶5歲孫子去相親,七旬老人見到她育兒方式,果斷離去
    苦的是那些兒女都不在身邊的單身老人。一人獨居,如果不打開電視機,家裡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實在是孤單寂寞冷。所以有很多通情理的兒女,都願意自己的老爸/老媽,晚年生活能有個伴兒,往後餘生的幾十年,能有個人對自己的父母知冷知熱。
  • 四位老人的親身體驗與感悟:為了享受晚年的幸福
    介紹當我們變老的時候,我們都想要一個幸福的晚年。年輕時,為了這個家庭,很少有人能休息,只有年老時,才能享受生活。雖然是這樣,但過了老年,生活很痛苦。當然,如果你想晚年生活得好,你應該對你的女兒做「四不」。我們來看看四位老人的經歷。
  • 60歲女人提醒:人到晚年,你最大的靠山,並不一定是老伴
    01、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人到老年,身邊有個伴是件很幸福的事。生活裡,很多夫妻年輕時不見得多麼恩愛,可到了老年,彼此之間反而越過越離不開對方了。畢竟年輕時的各種矛盾和瑣碎,在歲月長河裡會漸漸淡化,隨著年歲的增長,老年生活需要有個伴在身邊,是老人內心的精神寄託。
  • 「存錢給自己養老」,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
    但對老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所恐懼,甚至提前計劃起養老生活。其中,就有一種「存錢養老」,指的是自己存錢給自己養老,完全不靠子女,甚至演變為對子女的孩子不管不顧。這樣子的想法下,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呢?那麼,就有個老人這麼做,但結局真是讓人意外,真實又殘酷。
  • 六十歲的時候,晚年是否孤獨,取決於你有沒有「錢」
    人到六十歲,晚年生活是否過得幸福,你的「錢」會告訴你答案。02、有錢,可以富養自己;沒錢,只能窮養自己錢,是生活的物質基礎,有了錢,才能提升生活的質量。若是有錢,就會有擔當的勇氣,遇到一切問題,都敢說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用最好的方式解決問題。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錢確實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人到六十歲,有錢,在晚年可以提升生活質量,富養自己。
  • 「老人太長壽是子女的劫」60歲女兒伺候90歲老父累倒,太心酸
    其實,相比肖大媽這樣60歲的退休人員,老父親還健在,那才是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呢。因為,作為子女,她雖然也邁入「老人」行列,但是也要給自己的父母養老。而作為奶奶,她還要幫著自己的孩子帶孫輩。真是左右為難,太讓人心酸。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