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冬日曬太陽,調暢一身氣血!

2020-12-22 人民資訊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溫長路 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有「萬物生長靠太陽」的說法,陽光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大家要懂得利用好大自然這一恩賜以保養身體。

清代養生家曹庭棟特別推崇曬太陽的養生方法,指出這樣有助於補充人體陽氣。他的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中有云:「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謂『負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極為補益。」追溯到農耕時代,百姓每天面向黃土背朝天,在陽光照射下耕田勞作。儘管臉上有深深的皺紋、腰背也彎了,但身體卻很硬朗。從中醫角度講,這樣有兩點好處,一是每天接收大量太陽光,身體陽氣充足;二是出汗過程中把身體的溼氣都排掉了。而現代人,整日上班早出晚歸,吃飯叫外賣、上下班開車,與陽光接觸的機會少之又少。中醫臨床發現,現代人溼重的現象很明顯。

現代醫學認為,紅外線可以使人的體溫升高、血管擴張、新陳代謝加快,促進食慾增加;紫外線有強大的殺菌能力,能削弱細菌病毒的活力,抑制其生長繁殖。在冬季和陰雨連綿的季節裡,人們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身心不如夏季或晴天舒暢,這都是太陽照射不足導致的。

要想冬日預防疾病增加免疫力,最簡單方便的方法便是日光浴。每天曬上30分鐘,陽氣就上來了。曬太陽,中醫還有一些講究,一是重要部位要曬到,比如頭部、背部和腿。頭為「諸陽之會」,是人體陽氣匯聚的地方,能調暢氣血,通暢百脈,因此要注意時刻補其不足。後背是人體督脈的循行之處,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陽經。其還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起著防禦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因此,這裡的陽氣也要足。「寒從足下起」,腿部及腳部是陰氣下沉的部位,很多人小腿和手足冰涼就說明溼氣過重,平時可多曬曬太陽。二是重點人群要常曬。陽氣虛弱、先天不足、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都要多曬曬太陽扶助陽氣。三是選對時間點。曬太陽在夜長晝短的冬季尤有必要,受季節影響,此時人們普遍容易情緒低落,需要陽光的「刺激」。另外,還要充分利用太陽的消毒滅菌作用,經常曬曬被褥、衣服和生活用具,殺滅可能危害身體的致病因子。曬太陽的時間也要合理,每次30分鐘左右就差不多了。夏季陽光強烈時,要穿防曬衣、戴太陽鏡和帽子,以保護皮膚、頭部和眼睛。

編輯:王迪

相關焦點

  • 養生專家:多做4事,讓你健康一整年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三月養生。《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為四季之始,內孕生升之機,從立春到立夏,這三個月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時機,也是養陽排毒的黃金期。
  • 潮流人士的健康養生就從「無醇啤酒」開始
    相信大家都心照不宣~啤酒是好喝,但又真的是不健康。現在的人其實挺矛盾的,一邊注重養生,一邊卻在喝酒傷身。白天枸杞紅棗、保健品什麼的樣樣不少。就算要喝肥宅水快樂一下,也會出現有奶茶選 0 糖、可樂選 0 卡、牛奶選 0 脂等的健康堅持。等到了喝啤酒的時候,這些個堅持就會統統忘精光。
  • 三伏天是出汗的好時候,學會出一身「養生汗」,健康不請自來
    5、有利於腸胃健康不出汗、氣血運行慢了會影響消化,導致人吃不香,神經活動也會受到影響,以至於晚上睡不香也是因此。夏天沒食慾就是因為出汗少,因為出汗時會加快整個身體的代謝,有助腸道蠕動,改善消化。特別是對於有便秘的人來說,通過運動出汗,對緩解便秘也有很大幫助。
  • 散文隨筆:曬太陽是冬日裡最美慢時光
    幸福不是有多少錢在銀行,是別人走了你還在曬太陽…………歌曲(最貴是健康)之中的內容。哈哈,曬太陽,曬它個——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的「壯志豪情」吧!曬太陽,曬出個紅潤的面孔,曬出個清朗的心境,曬出個美好的世界。小麥的芬芳是曬出來的,小白菜的脆爽是曬出來的,小朵小朵的梅花之香是曬出來的,就連「十年寒窗」的果實更是曬出來的……冬日的太陽何其偉大!就像是母親慈祥的淚光;冬日的太陽何其神聖!它是嚴寒肅殺中希望之光!
  • 今日冬至,養生要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 「廣醫科普」談談冬至養生
    一年有兩個至日,夏至和冬至,是陽極轉陰和陰極轉陽的關鍵點,是一年之中養生保健的大好時機。冬至過後,陽氣始生,又稱「一陽生」。《靈樞本神論》有:「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人順應四時氣候,與天地陰陽變化的步調契合,調整人體自身陰陽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或發展。
  • 小寒養生 | 宜固腎腰,護陽斂陰
    從「冬至一陽生」開始,到小寒時節,天氣間的陽氣又更「高」了一些,此時陽氣雖有上升,天氣卻非常寒冷,仍需斂陰護陽,宜固腎氣。 為什麼冬天更易上火?背部是人體督脈的循行之處,督脈被稱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經,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背部也是膀胱經循行之處,其主一身之表,有防禦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老老恆言》裡就說常曬太陽,尤其是背對太陽而曬,可壯養人體之陽氣,使全身氣機調和暢達。此外,也要保護好我們的雙腳。腳部一旦受寒,會使其抗病能力下降,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病症。
  • 最全驚蟄養生指南,驚蟄養生做的好,扶陽祛邪百病跑!
    今年的驚蟄節氣為3月5日~3月20日,「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孝經緯》:「雨水後十五日,鬥指甲,為驚蟄」。從驚蟄起為卯月,卯者,茂也,言陽生而滋茂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春雷預示著生長的季節開始了。
  • 今日春分,養生正當時!春分最全養生法,為了健康趕快收藏!
    中醫認為,春分養生,重在養肝,因為春季與五臟的肝相應。除了應遵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大原則外,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同時,春分更是調整胃氣的良好時機。春分時節,首要是通過特殊的飲食養生,保持臟腑的陰陽氣血平衡和功能旺盛。
  • 中秋節養生,月亮的盈虧,與氣血、月經的聯繫
    但是有陽還得有陰,我們在跟著太陽養生的同時,也不能忘了月亮。月亮主要有四種變化:朔、弦、望、晦。朔:朔月,又叫新月,在陰曆初一前後,此時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表現為與太陽同氣落時,地球上見不到月光,為一月之始。
  • 3個表現說明你的身體氣血不通,最好的疏通方法都在這!
    心裡的結改善起來或快或慢,但是身體的「結」,每天堅持,就可以不間斷地改善。  捶胸頓足,敲打羶中    養生絕對是智慧與行動力並舉的行為!敲久了就會發現,手疼真的很影響堅持,留下可憐的熱水器噴頭,用更專業的拍打板吧!拍打板更好著力,也更好把力聚到一個點上。手不疼,力道還特別往裡滲透。建議來兩個,左右開弓,別提有多爽了。坐著站著都可以敲。來看看小姐姐是怎樣的雙拍並用的:
  • 「冬日戰士」塞巴斯蒂安斯坦自拍地中海禿頭!
    今年38歲的美國男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自從2011年加盟第一集《美國隊長》演出好兄弟巴奇基,並在續集《美國隊長2》轉換成冬日戰士,塞巴斯蒂安·斯坦與克裡斯·埃文斯的兩大角色一直都是漫威迷心目中最火熱CP組合,甚至有粉絲在見面會時當眾表演「美隊熱吻冬日戰士」的驚天動地場景,讓塞巴斯蒂安
  • 神威牌四物合劑幫你調理姨媽,充足氣血,提高免疫力
    我們說到免疫力,就會想起內經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免疫力就是正氣,正氣源於腎精,既藏於臟腑、經絡,也受臟腑、經絡調節。月經能反映身體臟腑、經絡功能是否正常,自然也就能從中看出身體免疫力的高低了。姨媽來了身體就弱了,全身氣血湧向胞宮,身體會通過月經現象把部分垃圾、和未受孕的卵細胞帶走。
  • 【詩詞鑑賞】古代人怎麼說冬日曬太陽?你知道嗎?
    冬天曬太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冬日的陽光溫暖的,當你斜靠在公園的長椅,靜靜地享受陽光的撫摸;或是窩在門前的椅子裡,盡情地沐浴著溫暖的陽光。 那你知道古人是怎麼說曬太陽的嗎?冬日曬太陽取暖,古人稱負暄,負暄之樂,於冬日尤是矣。古人對冬日負暄尤為鍾愛。周邦彥在其《曝日》詩中說:"冬曦如村釀,奇溫止須臾。行行正須此,戀戀忽已無。" 曬太陽是冬日裡最美慢時光,在古詩詞裡一起享受負暄之樂吧!
  • 立冬來了,斂陰護陽之法,養生重中之重!
    ——唐·李白《立冬》「立冬」11月7日,農曆十月初八,立冬。立冬為十月節,冬為終,萬物收藏。立冬,朔風起,水始凝冰。地始凍,拂曉朔風悲,「蓬驚雁不飛」。中醫認為:「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之。」
  • 健康之約丨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了解一下→
    健康之約丨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了解一下→ 2021-01-13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情平和護心神,運動養生助氣血,滋陰潤肺防秋燥
    說的是秋分時養生,應不驕不躁,保持平和的心態,以緩解深秋肅殺之氣。 運動養生,助力氣血生發 秋分養生,宜動不宜靜,動起來才能幫助人體氣血生發。此時空氣品質佳,多出去走走既鍛鍊了身體,又讓人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