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河北曲陽王處直墓是五代考古上的一項重要發現。墓室修建在一塊三面環山的風水寶地之中,為前後兩室的雙室墓。整個墓室繪滿了精美的壁畫,尤其18 塊用曲陽漢白玉浮雕出的散樂、奉侍、生肖、武士等石刻,為罕見的五代藝術珍品。其中兩塊「彩繪武士石刻」因被盜,不見於考古報告。一塊浮雕石刻在美國拍賣時被成功依據索回;另一塊由收藏家安思遠先生捐贈,現均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許多學者已就該墓壁畫、浮雕的內容和風格等問題進行了研究,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這兩塊浮雕上雕刻的是武士還是天王?為什麼出現在墓葬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而它又經歷了怎樣的轉變?由此角度看,王處直墓石刻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對它的觀察和思考,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國古代墓葬中「門神」形象的流變。
五代·王處直墓彩繪天王石刻(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
【看點論文·分享】
從王處直墓看中國古代墓葬中「門神」形象的流變
文 | 趙永
內容提要:
為了祛邪御兇,中國古代墓葬中多有鎮墓神物和鎮墓圖像。這一現象在漢代之前已經出現,漢代墓門兩側的門侍、神獸等圖案正是這種鎮墓意識的延續。魏晉南北朝時期,繼承了在墓門兩側放置守護者的傳統,墓室中還多有披甲執銳的鎮墓武士形象。同時,在中國本土文化的影響下,以菩薩形出現於佛傳故事中的天王,與中國武士形象不斷互動交融,最終形成了隋唐墓葬中的鎮墓天王俑。晚唐時期,喪葬習俗發生了重大變化,用於守護死者靈魂的鎮墓神獸、鎮墓天王俑逐漸消失,但仍有天王形象的守護者保護墓主的安寧。不過墓葬的天王形象也逐漸轉變為將軍門神的形象,且在宋、遼墓葬中繼續流行。王處直墓出土的彩繪天王石刻正處於這種轉變的關鍵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王處直墓 武士 天王 門神
五代·王處直墓彩繪天王石刻於2019年在「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中展出
(點擊圖片可放大閱讀↓)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20年第2期·目錄
考古研究
漢代墓葬的墓垣類型及相關問題/劉尊志餘杭小橫山南朝墓左右將軍考/蔣天穎從王處直墓看中國古代墓葬中「門神」形象的流變/趙 永
墓誌碑帖研究
北魏《韓玫墓誌》四題/趙 滿陝北橫山新發現党項族《故野利氏夫人墓志銘》考釋/高建國 王富春 杜林淵輝縣百泉藏北宋湧金亭碣考/鄭才旺元耀州同官縣尹郭汝弼墓誌簡釋/常 瑩
書畫研究
取捨與平衡:文徵明與「後赤壁賦」敘事性長卷的圖式生成/王一楠董其昌1589-1598年政治與書畫交遊考論/許春光清羅聘《煙雨歸耕圖》研究/範菲菲
近現代人物研究
孫寶琦與漢冶萍公司/左世元吳佩孚與洛陽巡閱使署述論(1920-1924)/馮巧霞
學術綜述
近四十年來晚清湘軍研究綜述/曹麗莉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