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智囊」 引領唐山科技創新
記者 石雪梅 劉琿 通訊員 王妍 劉曉榮
「知名科研院所進唐山助推唐山創新發展」大會。
津西集團與冶金規劃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
中科院專家學者與開平區重點企業深度對接儀式。
唐山京華制管有限公司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工作人員洽談。
「四個一百進唐山」活動的開展,為唐山經濟發展加裝了推進器。百家科研院所(大學)、百家央企京(津)企、百家知名民企、百名高端人才陸續進駐,正在深刻而有力地影響著唐山,推動著各領域創新發展、加速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進步的靈魂,是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百家科研院所(大學)進唐山」活動持續推進,大批頂尖「智囊」為唐山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發聲出力,凝聚起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每一個項目的落地,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打著創新的烙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唐山經濟邁向新的高度。
玉田縣興邦管道借智中科院合肥所提升競爭優勢,實現收入14.6億元;遷安市中科康源引智中科院天津生物所,助力遷安生物經濟產業迅速發展;豐潤區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合作示範中藥材栽培,助力企業創新技術,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我市圍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創新主體,瞄準產業重點難點,對接企業技術需求,紮實開展百家科研院所(大學)進唐山活動,凝鍊企業技術需求,舉辦科技成果直通車遷安專場、玉田專場及古冶區人才日暨科研院所對接集中簽約等活動278場次,已成功引入135家科研院所與我市開展合作,助力提升全市裝備製造、現代農業、新興材料、電子信息、海洋經濟、生物醫藥等20餘個行業創新水平。
聚焦前沿技術
服務企業急需
隨著我國城鎮化高速發展,管道市場規模逐年增大,但是由於地下管網環境複雜,點多、線長、面廣,難以有效監控,導致安全事故頻發,市場對管道安全運行監測技術需求日益強烈。
唐山興邦管道工程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防腐、保溫管道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今年啟動了「全光纖熱力管網安全實時監測系統示範應用」項目,該項目被列入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但是,監測系統穩定性等相關技術難題一度阻礙了項目進展,解決問題迫在眉睫,可縣域科技型中小企業與大院大所對接卻有一段難以逾越的距離。正在關鍵節點,我市啟動了「百家科研院所(大學)進唐山」等「四個一百」活動,仿佛一場及時雨,給企業引進科研院所的專家和技術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在市、縣兩級科技部門共同努力下,通過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中科院唐山中心等服務機構,向中科院瀋陽所、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及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發布了企業需求,引起專家們的濃厚興趣與關注。通過線上廣泛聯繫對接,最終,興邦管道公司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該領域科研團隊取得了聯繫。經過前期深入交流、反覆協商,雙方終於在今年9月24日—25日「知名科研院所進唐山助推唐山創新發展」全市對接合作科研院所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現場,籤訂了「市政管網洩漏分布式光纖預警監測系統及軟體開發」項目技術合作協議。
目前,該公司通過新技術、新系統支持,加快推進技術成果轉化和產品產業化,相繼承擔了河北京橋、山西晉城熱力、北京熱力、天津薊保熱電、玉田長春建築、河北建設集團、山西八建集團、廣東奧宇、鄭州航空院、內蒙古涼城等大型市政管網工程項目,並在山東泰安熱力、內蒙涼城熱力的供熱管道中安裝洩漏報警系統,安徽淮北洩漏監控系統項目即將安裝,籤訂合同額超14億元,已取得銷售收入6.8億元,同比增長16.7%。該項技術的開發與引進,使管道產品更具智能化,有效減少了管網重大洩露事故,降低了能源損失,在保障人們正常生活用水及供熱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百家科研院所(大學)進唐山」活動中,我市把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產學研重大合作項目引進作為重中之重,採取專題對接、小團組對接、市縣聯動等方式,全方位為科研成果引進提供服務。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與河北維立方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復層礦脂包覆技術PTC」「氧化聚合型包覆技術OTC」成果轉化,聯合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研發海洋腐蝕防護新技術和新材料,將普通材料防腐3-5年提升至新材料防腐35年以上,突破並有效解決了沿海工程裝備海洋腐蝕防護與修復技術難題,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與亞聯機械製造(唐山)有限公司合作的全蘆葦環保板材用新型膠粘劑技術研究項目,研發出一種異氰酸酯/水性複合乳液膠黏劑,各項性能均達到國家標準,成本降低了近20%,可有效推動非木質秸稈類人造板產業的發展和溼地可持續發展。
聚焦產業轉型
助力高質量發展
實行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是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以鋼鐵產業為例,在國內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期,鋼鐵企業亟需轉型升級,謀求高質量發展。在「百家科研院所(大學)進唐山」活動中,我市引入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空間數據服務中心等開展協同技術創新;引入國家鋼結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我市合作建立裝配式鋼結構產業聯盟,以新技術、新裝備加速鋼鐵等傳統產業轉型發展,促進我市由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轉變。
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戰略合作項目適時啟動,通過引進冶金工業規劃院,對企業「專、長、高、綠」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划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定位,發展固廢循環綜合利用綠色循環經濟,實施「礦渣微粉項目」「裝配式建築PC板牆項目」「鋼結構深加工項目」。目前,已累計生產礦渣微粉122萬噸、PC板牆預製構件訂單2.6萬立、鋼結構件1.07萬噸,預計年銷售收入超3億元。
篦條是燒結機的核心耐熱部件,使用壽命直接決定了燒結機的生產效率和運營成本。唐山騰龍重型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合作了「冶金機械用耐熱鑄件成分優化與製備技術開發」項目。經過雙方共同努力,相關技術已經取得重大進展,新型耐熱篦條的研發取得初步成功,800-1000℃下的強度較原來的高鉻鑄鐵篦條有明顯提升,平均壽命提高約15%-20%。如今,新型耐熱篦條已在唐山騰龍重型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實現產業化,實現銷售量800餘噸、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新型耐熱篦條的使用,對鋼鐵燒結行業提產增效產生了積極影響。
年銷售額達59億元的唐山京華制管有限公司,是開平區規模較大的傳統型骨幹企業。但是,傳統的焊管鍍鋅工藝存在著耗能高、汙染嚴重的弊端,急需與國內高端院所合作進行焊管鍍鋅生產過程控制及工藝優化。在今年開展的「百家科研院所(大學)進唐山」活動中,該公司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金花子研究員團隊初識,隨後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就「金屬管熱鍍鋅生產過程控制及工藝優化」項目進行研發合作。截至目前,雙方已經初步完成合作項目規模化使用,公司70多項系列產品節約成本7000萬元,產品在國內同行業中取得了明顯的競爭優勢。今年8-11月新增訂單收入超過4.3億元,不僅扭轉了疫情期間收入下降的被動局面,而且收入同比提高40%。通過技術創新,企業盈利實現快速增長,僅今年1-10月就繳納稅金1.1億元,同比增長98%。作為「吃鋼」企業,唐山京華制管有限公司的成長將對延伸我市鋼鐵產業鏈條起到積極作用。
科技創新在農業等傳統產業中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唐山市維卓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共同合作,進行半滑舌鰨良種選育與優質苗種培育技術成果轉化和研究開發,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鰈形魚類、國內第一種魚類(半滑舌鰨)全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
豐潤秋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合作開展丹參生態種植、加工技術及廢棄物綜合利用研究,開發新產品,進一步提升中藥材產業價值,加速產業鏈延伸。建設藥材生態栽培示範基地5個,種植丹參、射幹、黃芩、知母等特色中藥材,核心區達2800畝,輻射種植中藥材1萬多畝。
天津市水稻研究所與唐山市愛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優質水稻新品種選育及示範項目,依託曹妃甸區水稻主產區,打造科技高端、標準高端、品質高端、品牌高端的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區。
搭建創新平臺
蓄力科技支撐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發展的戰略核心和提高綜合實力的關鍵。各類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作為自主創新的有力載體,是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百家科研院所(大學)進唐山」活動推進中,各類科研院所、實驗室、孵化器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動物蛋白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推動國家健康養殖產業發展迫在眉睫。針對我國養殖行業存在的抗生素替代、高品質產品需求以及原料成本進口依賴三大挑戰,為解決地方傳統企業「卡脖子」難題,遷安市政府與中國科學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合作,在中科康源(唐山)生物有限公司共建「健康養殖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院依託天津工業生物所人才與技術儲備,集聚國內外最先進創新力量,聚焦以抗菌肽為主體的抗生素替代產品、提升產品品質的功能性綠色添加劑以及新型蛋白和澱粉替代原料等領域,加快產品研發及引進、中試放大以及產業化落地,推動我國健康養殖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成功開發菌肽協同新型抗生素替代系列產品,「菌肽協同的新型抗生素替代產品項目」2020年榮獲國家農業部農行杯雙創大賽三等獎、河北省第八屆創新創業大賽行業賽一等獎等榮譽;已經完成萬噸級工業化示範生產及市場推廣使用,擁有300多家合作夥伴,覆蓋大半個中國,項目申請專利22項,主持省市重點研發課題6項,建立了河北省活性肽產業技術研究院以及蛋雞無抗養殖創新驛站等省級創新研發機構。
河北瑞兆雷射再製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共建了河北省雷射熔覆工程研究中心,取得11項科研成果、8項國家專利,工藝技術革新23項,制定企業標準5項。
先進金屬材料塗鍍國家工程實驗室、中生匯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與海港區管委會三方合作,共建「唐山市先進材料技術研究院」和「先進金屬材料塗鍍國家工程實驗室唐山產業化基地」,打造國際最大、最具競爭力、極具前瞻引領效應和創新示範價值的金屬材料綠色塗鍍產業聚集平臺。
……
截至目前,在「百家科研院所(大學)進唐山」活動中,我市新增省級科技研發平臺32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5家,引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及海洋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30所高校院所與我市40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引入高校院所知名專家58人,推進籤約轉化科研成果32項。新認定市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5家,中孵高科、北大創業等一批京津高質量孵化載體運營機構在我市安家落戶,孵化載體檔次和質量顯著提升。
創新的底氣何在?轉型升級的支撐點又在哪裡?在科技,在人才,在專業的研發團隊。在「百家科研院所(大學)進唐山」活動中,我市多措並舉,以科技創新的力量強力助推經濟發展。市科技局黨組書記潘樹文表示,「四個一百」進唐山活動,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舉。活動引起了全國科研院所的極大關注和興趣,反響熱烈。下一步,科技部門將進一步推進活動常態化,繼續組織我市各類技術服務機構加強與知名科研院所對接,緊盯籤約院所、企業,鞏固已有成績,力爭新的發展。
圖片由市科技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