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為槳 創新為帆——益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走筆

2020-12-16 華聲在線

楊玉菡 夏 泓 李書志

預計2020年底,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2.3%,較「十二五」期末增長1.36個百分點;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14家,較「十二五」期末增長2.9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2%以上,較「十二五」期末增長5個百分點;全市各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72家,是「十二五」期末的5.1倍。這是「十三五」期間,益陽市科技創新工作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

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近年來,益陽市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躋身創新型城市、建成科技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在2020年度湖南省引導支持市縣創新驅動發展財政獎補名單中,益陽市在全省二類地區排名第一。

育企業,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重要決定性力量,該市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已形成創新型領軍企業「頂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2020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14家,較2015年末幾乎翻了兩番;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322家。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拔地而起。鑫海股份、華翔翔能先後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認定,艾華集團獲第六屆省長質量獎,奧士康、宇晶、金博先後上市,全市上市企業達7家,居全省第四位。

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與之俱增。2019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總產值1657.32億元,增加值395.69億元,分別是「十二五」末的2.21倍、1.71倍,佔GDP比重從「十二五」末的17.1%提升到22.08%。其中,總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102家,過10億元的有6家。

值得一提的是,新材料、先進位造與自動化、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比全市八成以上,成為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

重研發,促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從2015年的12.78億元到2019年的33.66億元,該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四年增幅達163%,年均增長27.35%。尤其是2019年,該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1.88%,在全省排名第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31.34億元,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的93%,成為了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的主體力量。

企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攻克了一大批技術難題:鑫海股份填補國內聚烯烴創新產品空白;紫荊福利鑄業攻克高速鐵路用車鉤等鑄件關鍵生產技術瓶頸;宇晶機器研製出國內最高水平的國產切割設備;凱欣材料開發出的高純碳化矽塗層關鍵零部件產品打破了國外企業在相關領域的長期壟斷等。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該市共獲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3項、省級科學技術獎勵29項。

強項目,帶動科技成果轉化遍地開花

「十三五」期間,該市承擔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481項,其中國家級重點研發專項1項、省級以上科技項目217項,項目承擔單位共獲政府補助資金16566萬元,引導全社會投入達60億元。其中,克明面業「大宗麵製品適度加工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與示範」項目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爭取資金1983萬元,實現該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零的突破。

此外,該市有12個項目獲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攻關與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立項支持3300萬元、21個項目獲得省創新創業技術投資資金支持5060萬元,數量居全省前列。2020年在全省二類地區率先設立省自然科學益陽聯合基金,首次開放申報立項46個,開闢了產學研合作新渠道。

「十三五」期間,該市可完成科技成果登記250項,技術合同登記1050項、登記額突破30億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明顯。

優環境,激發社會上下創新創業活力

「十三五」期間,該市相繼出臺《益陽市專利權質押貸款補助辦法》《關於實施科技引領推進創新益陽的意見》《益陽市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益陽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細則》等文件,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該市還新增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普基地、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48家,其中國家級5家;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3家,成功申報益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家。赫山區上榜全省首批創新型縣(市、區);益陽高新區在2019年全省133家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綜合評價排名第3位。同時,科技專家服務團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因地制宜開展技術指導,助推農村創新創業;「村播帶貨」風生水起,為農產品「插上翅膀」,助力鄉村振興。此外,「益知雲」科技信息服務平臺上線,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益陽)開放,創新創業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據統計,5年來,該市有500多個項目報名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其中2019年和2020年企業獲獎數量居全省第3名;益陽市科學技術局連續5年被省科技廳評為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其中,30餘家企業通過創新創業大賽獲得銀行授信2.6億元,2018年以來125個獲獎項目獲市級後補助資金375萬元。

輝煌「十三五」,奮進「十四五」。

益陽市將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按照新發展理念、湖南創新型省份建設及「五個益陽」建設要求,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三高四新」戰略為主線,以人才為推動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不斷深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優化創新資源布局,促進產業技術創新,推動開放合作,完善創新生態,推動創新強市,為益陽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相關焦點

  • 科技為槳 創新為帆 ——益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這是「十三五」期間,益陽市科技創新工作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 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近年來,益陽市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躋身創新型城市、建成科技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在2020年度湖南省引導支持市縣創新驅動發展財政獎補名單中,益陽市在全省二類地區排名第一。
  •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科技改變生活,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圖為觀眾在2020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作品展上觀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總體設計模型。新華社記者 唐克 攝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是破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社會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 科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墊江縣科技工作」十三五「綜述
    「十三五」期間,我縣在提升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平臺、培育創新人才、營造創新環境、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成效明顯。一項項技術難題得到突破,一件件技術成果惠及民生,「十三五」以來,我縣科技事業以推進工業園區和東部新區科技創新為重點,全面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大力培育創新主體、建設創新載體、聚集創新資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
  • 首創股份江瀚:用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本屆大會以「展望『十四五』——科技助力生態環境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首創股份受邀出席本次會議並參與圓桌對話環節。▲ 圓桌對話環節大會第一場圓桌對話以 「『十四五』生態環境產業前景與趨勢」為主題,該環節由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總工程師董旭輝主持,首創股份副總經理江瀚與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
  • 科技創新引領深圳高質量發展
    來源: 深圳新聞網近年來,深圳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搶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持續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科技創新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江蘇宿遷: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2月4日,江蘇省宿遷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峰參加由宿遷市委宣傳部、宿遷市政府新聞辦組織的「輝煌十三五·奮進新宿遷」線上新聞發布活動,介紹全市科技創新事業發展情況。「十三五」期間,宿遷市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
  • 以創新力量助推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期間江西省科技創新亮點...
    「十三五」期間,江西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形成了「一廊兩區六城多點」的創新區域格局,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高端研發機構、高企規模、成果產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一是綜合創新實力實現進位趕超。
  • 輝煌十三五:助力創新發展,科技奮勇當先
    「十三五」期間,上慄科技系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創環境、強主體、建平臺、優服務,著力補齊科技創新短板,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為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工業強縣、文化名縣、宜居美縣」建設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政策扶持聚動力。
  • 「十三五」時期天津市南開區科技創新工作發展小記:以科技創新助力...
    這也是南開區不斷優化創新創業氛圍結出的豐碩成果。「十三五」期間,南開區深入貫徹國家和天津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投身於天津「五個現代化」建設和國內領先的創新型城市建設,圍繞建設「創新南開」中心任務,努力爭當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排頭兵,為全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李玉保:跑出「加速度」穩固「強基石」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曾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在「十四五」新的時期,推動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新的時代主題。
  • 科技創新引領北侖外貿高質量發展
    11月28日,寧波德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棟業又從鍾南山院士手中,接過了象徵空淨行業至高榮譽的「南山獎」獎盃,一舉斬獲了「科技創新產品獎」,再一次印證了其領跑全行業的實力。德業科技的另一家子公司德業變頻則從去年開始就加強人才引進,優化太陽能變頻技術的應用,使產品競爭力大增。
  • 西南商報: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首屆川渝科技學術大會在成都舉行
    □本報記者趙蝶為引導川渝廣大科技工作者潛心學術研究,營造安心、靜心的學術氛圍,帶動川渝學會學術水平提升,促進學術繁榮和科技創新,助力川渝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創新引領川渝高質量發展,12月10日,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和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舉辦的
  • 「創新」基因賦能高質量發展 ——南陽高新區創新謀發展走筆
    尤其是「十三五」以來,按照「圍繞產業建園區、依託園區上項目」的工作思路,聚焦園區、企業、項目三大重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培植特色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產城融合、資源集約、區域協調的創新型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沉甸甸的數字讓高質量發展熠熠生輝:5年來,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
  • 大良:科技創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良街道積極貫徹落實順德區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取得哪些成效?10月16日上午,「灣區智聚 未來新城——2020年大良街道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大會」給出了答案。
  • 中國鐵路用科技創新描繪高質量發展騰飛畫卷
    從林海雪原到熱帶叢林,從大漠戈壁到東海之濱,中國高速鐵路發展迅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攻破許多世界性工程難題。跨越田野阡陌,一列列復興號駛向四面八方,這背後離不開鐵路科技創新的力量。  聚焦民生需與求,鐵路科技矢志不渝自強不息。
  • 龍海波: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眾所周知,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有力驅動,創新的最終目的是引領發展,而人才是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也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由此可見,「發展」「人才」「創新」三要素是高度統一的集合體,沒有創新驅動的發展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沒有人才支撐的發展也不會是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事關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現代國家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競爭。
  • 吳政隆:必須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各項任務...
    他首先向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重要貢獻的全省各級科協組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衷心感謝。吳政隆以翔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對我省「十三五」時期和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了系統回顧。
  • 用科技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期間,哈電集團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技創新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為先導進行產業布局謀劃,下好「先手棋」,健全科研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力度,在新產品研發、新技術應用、前瞻性技術儲備等方面不斷實現突破,以前所未有之勢,走出了一條哈電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
  • 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圳光韻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姚彩虹: 為深圳的科技創新撐起新高度 40年來,深圳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的奇蹟,歷史性的大機遇為各行各業搭建了舞臺,激勵我們勇立潮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