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圖表次整理了一些平常不太使用,但在合適的場景的使用它們,往往能為你的分析報告加分不少的圖表。
需要說明的是,這次演示的圖表幾乎都是用Tableau製作的「因自身學習的原因」,不再是Excel製作的圖表。其中有部分圖,仍舊能用Excel製作,有部分已經不適合使用Excel製作了。
樹狀圖(TreeMap)
功能&應用場景
主要功能用於可視化整體與部分關係,以區塊表示部分層級(不同區塊用顏色區分),用矩形面積表示大小關係。
缺點
以面積表示大小,當數值相近時人眼難以辨別,當然可通過填充數值彌補。
漏鬥圖(FunnelPlot)
應用場景
適用於關鍵業務環節數據比較,將各環節串聯起來構成漏鬥,量化流程內環節,追蹤各環節轉化率。轉化是漏鬥圖主要表達信息。
電商類:訪問->註冊->購物車->下單->付款;
營銷推廣:展現->點擊->訪問->諮詢->下單->付款;
CRM:潛在客戶階段->意向客戶階段->談判階段->成交籤約。
以上只是常見漏鬥,實際各種業務流程都可構建漏鬥。
缺點
漏鬥圖在實際分析中並不常見,但在PPT中用作信息描述卻明顯優於乾巴巴的數字
追蹤流程較困難,而企業是結果導向的,我們更在意整個流程的轉化率,有時不會深究細節;
有時候我們更關心某環節轉化率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
漏鬥圖vs行為路徑分析
漏鬥圖要區分於行為分析路徑圖,行為分析路往往是你對用戶的訪問路徑未知,而漏鬥圖則是基於已知關鍵流程構建。
樣式變種:將面積形式變種為柱形圖樣式,顯得更加清晰
雷達圖(RadarChart)
應用場景
雷達圖主要用於靜態的多維對比,它直觀地呈現幾個觀察對象在多個指標上對比情況。
缺點
能表達的靜態數據信息有限,線條不宜超過5條,指標不宜超過8個。
注意事項
雷達圖中的指標必須是正向且可以比較的,也就是指標代表越好,且當指標差異較大時,需要進行標準化,消除單位影響。
指標必須是相同表徵含義:如都是越大代表越好,或越小代表越好;
雷達圖的數據必須進行標準化;
雷達圖是靜態數據很量,不可能有時間維度。
製作過程
數據源-第一個指標要重複一列,作為環形的起點和終點;
在Tableau中要進行透視表操作;
生成路徑:CASE[數據透視表欄位名稱]
WHEN'認證兩分鐘回復率'then 1
WHEN'認證數'then 2
WHEN'消息兩分鐘內回復率'then 3
WHEN'消息回復率'then 4
WHEN'回復消息數'then 5
WHEN'質檢得分'then 6
ELSE 7
END
生成弧度:IF[路徑]=7 THEN pi()/2 ELSE PI()/2-([路徑]-1)*2*PI()/6 END
生成X=[數據透視表欄位值]*COS([弧度])、Y=[數據透視表欄位值]*SIN([弧度])
箱線圖/盒須圖(Box plot)
箱線圖是利用五個統計量:最小值、第1分位數、第2分位數、第3分位數、最大值來描述數據的圖形。
應用場景
主要用於觀察數據分布:觀察分布&異常值&偏態等
箱線圖可直觀明了地觀察數據的分布情況,對不同數據批的數據分布進行對比;
箱線圖可直觀明了地識別數據批中的異常值;
箱線圖可初步判斷數據批中的偏態和尾重;異常值出現於一側的概率越大,中位數也越偏離上下四分位數的中心位置;異常值集中在較小值一側,則分布呈現左偏態;異常值集中在較大值一側,則分布呈現右偏態。
大數據可視化常用分析圖表的優缺點.中琛魔方大數據分析軟體(www.zcmorefun.com)表示數據可視化其真正的價值是設計出可以被讀者輕鬆理解的數據展示,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每一個選擇,最終都應落腳於讀者的體驗,而非圖表製作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