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10:5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夏盈瑜 孫凜
經過安陽街道廣場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市民就能進去歇歇腳,喝杯熱茶,感受到溫暖。在這個500平方米的小站裡,不僅有茶室、百姓健身房,還有城市書房、音樂教室、繪本館,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可隨時進來放鬆、充電。
據了解,像廣場社區這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瑞安市已建成了356個,這是瑞安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格局的一個縮影。
今年,瑞安市被列為第二批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瑞安市以「學習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創建文明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三級組織體系和陣地建設架構,在 「幫」上做文章、「延」上下功夫、 「踐」上求實效、「新」上出特色。截至9月底,全市已建成文明實踐所11個、文明實踐站356個,並延伸建設一批實踐點,力爭於12月底前完成全市23個鄉鎮(街道)實踐所建設,實現421個行政村文明實踐站(文化禮堂)建設全覆蓋。
近日,瑞安日報記者赴各點,感受瑞安新時代文明實踐,一路風光一路景。
引領精神的旗幟
11月,丹桂飄香,雖國慶節早已過,但還是有不少市民三五成群帶著孩子,攙著老人,來到位於西山之巔的國旗教育館。
這是全國首家綜合性國旗教育館,布展面積近2000平方米,展館設計主題為「天圓地方、天瑞地安,鼎盛中華、紅旗飄揚」。國旗元素在這比比皆是,館內穹頂裝飾巨型國旗,展櫃裡、展板上、屏幕中也帶有大大小小的國旗實物與圖案,一面面特殊而富有寓意的國旗交相輝映,彰顯出整個展館的神聖和威嚴。
該館不僅展出了從國家博物館和中央檔案館複製的36件館藏品、40餘件實物模型,還融入了巨幅升旗幕屏、木活字國歌牆、燈光秀、虛擬講解員、真人體感互動、3D換臉合影等高科技手段,數位化互動空間讓遊客們流連忘返。
說起國旗,瑞安人的心中總會泛起一絲特別的情愫。國旗教育館負責人王叢偉告訴記者,瑞安是國旗設計者曾聯松的家鄉,建成全國首家國旗教育館,不僅僅是延續「國旗情結」,也使瑞安人民在紅色文化的薰陶下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對整個瑞安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瑞安來說,國旗館是旗幟、是圖騰,愛國主義是精神文明實踐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新時代前進道路上或不可缺的精神支柱,必將為瑞安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事實也證明如此。
「我是五星紅旗的14億護旗手之一。」採訪中,瑞安老黨員包長青深情地說:「我為國驕傲,為是國旗設計者的家鄉人自豪!」 瑞安國旗教育館成立一年以來,共接待遊客18萬人次,團隊600多個,全館獲得點讚90多萬個。
文明實踐的絕活
如果說,國旗教育館是瑞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精神引領,那麼,散落在全市各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實踐中心,則是各有各的絕活,助推新思想在城鄉各個角落落地生根。
在安陽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全國首創的以互助為目的的新型互助服務——時間銀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據了解,瑞安市現有2556餘支志願服務隊、38萬餘名註冊志願者,培育了「禮讓斑馬線」志願服務、暖冬行動集中志願服務等品牌。一直以來,大部分志願者都是默默無聞做好事不留名,志願者人數多,志願服務活動頻繁。為了提升志願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建立新型的互助服務形式,健全保障機制,瑞安市孕育出志願服務「時間銀行」這一概念。
「時間銀行」不存錢、不存物,專門存儲愛心公益服務時間,它借鑑銀行的儲蓄制度和管理模式,自主開發「志願匯」App,把志願者向他人和社會提供志願服務的時間,以小時為單位計時存入「時間銀行」,今後可根據累計時間兌換互助服務或實物,讓愛心在志願服務中傳遞、流動。「時間銀行」成立至今,已發布活動13793個,志願服務時長超過171萬小時。
在老市府大院,一幢黃色建築格外溫馨,這是瑞安市首個升級版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紅社智庫,於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入駐了紅社智庫後,我們單家獨戶的社會組織由『自轉』變為『公轉』,實現規範、有序、健康發展。」市華夏之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李頻蕾說。與華夏之家同時入駐的,還有27家公益組織。
原來,紅社智庫不僅是這些社會組織從無到有的孵化基地,同時也是從弱到強的賦能中心。而瑞安市培育公益組織的做法已經探尋了七八年之久。
早在2013年開始,市民政局就租用商會大廈19樓辦公場地,為公益性社會組織減免租金、水電費等,精心孵化。過去的7年,瑞安市共孵化了28家公益組織。「偶然的機會,作為自閉症康復老師的我,參加民政局首屆公益創投,項目得到了支持,一路成長。」市星兒愛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鮑穎說,她從「光杆司令」幹起,到如今星兒愛心有了10名工作人員、3800多名志願者,持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還實現了自我造血。
為了進一步促進公益組織發展,瑞安市將已搬遷的市民政局舊辦公樓保留下來,用於打造社會組織培育孵化升級版——紅社智庫。市民政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林志餘介紹,紅社智庫不僅是社會組織的「紅色管家」,為處於初創期的公益性社會組織無償提供孵化培育、能力建設、登記輔導等服務,也是大數據中心,通過「社會組織管理」「慈善組織管理」兩大程序,把社會組織、慈善組織的基本數據匯聚起來。「通過搭建平臺,使更多的社會組織與民生需求精準對接,用他們的專業性、公益性,補政府治理之短缺。」他說。入駐紅社智庫的螢火蟲新居民愛心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蘭曉林說:「加入紅社智庫後,從經費支持、場地提供、技能培訓開展等都得到了保障,社會組織發展未來可期。」
據悉,作為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極,瑞安市社會組織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帶動效應日益增強。目前,瑞安市共有1400多家社會組織,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期間,共有104家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派出志願者3286人,通過會員發動和社會資源連結,共接受社會捐贈資金800餘萬元。
鄉村發展的「富礦」
隨著參觀進程的延伸,我們走進曹村鎮等地,感受瑞安鄉村文明之美。東岙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坐落在東岙文化禮堂,這裡的村民怡然自得地欣賞地方戲,孩子們認真學習傳統文化,圖書室讓新農村沾上濃厚的文化氣息……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的鄉情展陳館,不少人被裡面的一個3D沙盤所吸引。通過操控平臺,可以俯瞰曹村整個美景。文化禮堂引導員介紹:「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東岙村,通過點擊操控即可看到整個東岙的風光面貌。」在展廳中,還加入一些互動的場景,可通過問答等操作實現遊戲互動,並拍照留念。
這裡還有一個可以容納63人同時觀看電影的3D電影院,讓村民在農村裡也能有城市裡電影城般的享受。東岙村工作人員說,現在農民文化水平越來越高,隨著鄉村振興的發展,很多年輕人回鄉創業,他們對現代化的鄉村有著更高的期待,東岙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採用多元化形式滿足不同年齡段的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聽戲曲、制花燈、學書法,除富有「現代味」和「科技感」,「人文元素」也是隨處可見。在兒童繪本區,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看書學習的好場所;在百姓書屋,萬餘本各類圖書讓農村老百姓也能暢遊在知識的海洋。
「短短幾年,瑞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禮堂)發展至總數35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由點到面、從小到大、盆景變風景,規模不斷擴大、內涵不斷豐富、效益不斷顯現。」市精神文明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正所謂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在瑞安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承載著傳承文化和豐富精神家園的作用,把文明新風「種」進村民心田。
後記:點亮一盞燈
結束採訪時,已夜幕降臨。在瑞安市各地的實踐站、實踐所,老人們在劇場聽著越劇,快樂洋溢在臉上;孩子們在道德講堂認真研學,認真洋溢在臉上;村民們在圖書館安逸地讀書,滿足洋溢在臉上。這一切,繪就一幅幸福、和諧的畫卷。
這就是市委、市政府創造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瑞安樣本」。它既有國旗教育館那樣的中心引領,也有東岙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那樣的村社風景,不僅採用現代化、科技化的形式滿足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集聚起人氣,隨處可見「人文元素」則是一盞燈,在百姓的心頭點亮,使得它們真正成為新時代文化浸潤之所,群眾的精神家園,鄉村文化發展的「富礦」,也讓我們以一種嶄新的角度去觀賞新瑞安的建設成果。
1604803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