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代三大名園

2021-02-07 上海古城記憶

訂閱號的《上海古城記憶》,這裡的「上海」,是上海城市的簡稱,又稱「滬」。它誕生於1291年的8月19日,這一天,也是中國「上海縣」的誕生日。1927年的7月,上海縣的大部區域,被民國政府組建成中國首個中央直轄特別市,標誌著上海城市由農耕社會的上海縣,進入真正「市」的城市行政序列。

而今天的上海地區則形成於1958年,它是由一市管轄十縣而組成的新行政格局。由於南匯和川沙兩縣被撤銷而併入浦東新區,所以今天的上海市即上海地區,由一個上海城市省級行政,加遠郊的嘉定、寶山、崇明、青浦、松江、金山、閔行、奉賢這八個縣(區)行政而共同組成。

《上海古城記憶》中的「上海」,是講述「上海城市」自己的鄉土歷史文化,它不包括1958年才從江蘇省劃來上海地區的上述八縣它們各自的鄉土歷史文化。即今天的上海地區,實際是由一個省級行政的上海城市,管轄著上海城市遠郊的八個縣級區而形成。如此的演變過程,上海城市已是第二次遇見了。隨著上海「世界第六城市群」的設想,上海地區在向上海城市群的方向在努力。也許不久後,將會有更多的其他縣級行政融入進「上海」的廣義城市群之中。但上海城市自己本身的鄉土歷史文化,將始終客觀存在。自己的《上海古城記憶》,永遠以上海城市自己的鄉土歷史文化為主,面向上海人和所有海內外想了解「上海城市學」的朋友們,提供了一扇了解真實上海城市歷史地理的窗口而己。

上海城市·花園之城

上海城市,建於元代至元二十八年,即公元1291年的8月19日。這一天也是元朝廷批准上海建縣的誕生日。從此,中國大地才有了一座叫「上海」的小縣城,有了籍貫和出生地為「上海」的上海人,也開始有了上海城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在此之前,何來上海城?何來真正的上海人?又何來上海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上海明代的古城牆

建於元代上海縣的縣城,是從明朝初期開始,才逐步繁榮和昌盛起來。商業和市容,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與發展,才有了未來城市的基本要素。

尤其是在明朝的嘉靖至萬曆年間,由於社會生產力的蓬勃發展,文風興盛,地主官僚階層中有不少的人,做官歸來,弄到幾個錢,需要一處幽雅的吟飲遊宴之所,一時釀成了造園的風氣。此時的上海也毫不例外,在城內有潘氏的「豫園」、顧氏的「露香園」、陳所蘊的「日涉園」、喬氏「別業渡鶴樓」(以後改建為「也是園」)、趙東曦的「半涇園」等。在城外有徐龍與(徐光啟子)的「桃園」、陸深的「後樂園」、朱豹的「怡老園」、王圻的「梅花源」等。

歷史記載,周長僅九華裡的上海老城廂之內,先後就建有二十幾座私家花園,如「豫園」、「露香園」、「半涇園」、「日涉園」、「朱氏園」(慈雲樓)、「宜園」、「省園」、「非園」、「吾園」、「也是園」、「玉泓館」、「柱頰山房」、「素園」、「水竹居」、「風樹園」、「思敬園」等等。加之城牆外陸續建有的「半淞園」、「南溪草堂」、「後樂園」等。在明代的上海,一個面積只有一·六平方公裡左右的小縣城,擁有如此眾多,風格迥異的園林景色,可想而知它會是一座多麼美麗可愛的城市啊!

到了清代前期的時候,上海的城市建設,更是蒸蒸日上。當時的上海就已與蘇州、揚州等江南名城一樣,被譽為「花園之城」。尤其是明代的豫園、露香園、日涉園,更是被稱為明代上海三大名園而寫入史冊。

露香園

露香園,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由三十八年己未科,丁士美榜進士顧名世家族所建。

顧名世家族建設露香園,前後歷時近十年,耗資銀錢數萬兩。私宅園林佔地有四十多畝,僅露香池就佔地十餘畝,園內以露香池為中心,還建有露香池、露香閣、阜春山館、碧漪堂、青蓮座……,等諸多景點。

很遺憾,此家族傳至五代左右,因無男孩,家族沒落。更糟糕的是後來成為官產的露香園,竟然被移置朝廷駐軍的「火藥局」。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三月初八,火藥倉庫失火發生爆炸,整個園區幾乎被夷為平地。此處後又成為佔地九畝的一個清軍校場。後人稱這片區域叫「九畝地」。

清同治年間地方志中上海縣城圖中的九畝地

美麗的露香園,如今只剩下原址處的一條「露香園路」,告訴大家,這裡曾有過一座叫「露香園」的私家園林名園。

豫園

豫園為四十一年壬戍科,申時行榜進士潘允端家族所建。潘允端先後任刑部、禮部主事,和四川右布政史等職。

潘允端的父親潘恩,為官四十載,官至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地位顯赫。潘允端為潘恩次子,其辭官返鄉後,在明萬曆五年(1577年),為了奉養父親的晚年生活,才開始興建佔地約七十畝的私家園林——豫園。

今上海古城的豫園

    歷經歲月的折磨,豫園屢遭破壞,到清乾隆年代,漸漸成為地方紳商的公所場地。到了民國時代,在此不但設立了豆米業小學、糖業小學等,還遷移來了不少住家在這居住和生活。榮幸的是在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修復豫園。歷經五年的努力,終於恢復了大部分的園景,並在1961年開放接待遊客參觀,如今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涉

日涉園為十七年己丑科,焦竑榜的進士陳所蘊家族,在明代萬曆年間所建。園址在今上海古城內的梅家弄、東梅家弄、天燈弄、藥局弄等一帶。

太僕(寺)少卿陳所蘊,歷任刑部員外郎、河南學政等職。他對自己的私家花園「日涉園」特別的喜歡,為了希望將園中的美景能永久的流傳下去,便常邀請書畫界的朋友來園中做客並揮筆作畫。民間流傳陳所蘊曾藏有《日涉園圖卷》三十六幅。這是明代上海三大名園中,園主留下園林畫卷的唯一之人。

但隨著陳所蘊家族的衰落,那《日涉園圖卷》三十六幅也在嘉慶年被散佚,並留下後來不少的民間趣文。據說上海歷史博物館收藏有十幅原作。

今上海黃浦區天燈弄77號大門

日涉園的結局,似乎比露香園要來的稍微好一些。今天尚存的天燈弄77號的「書隱樓」,據說是日涉園舊址的一部分。書隱樓,我進去走過、看過,現為郭氏家族私有。上世紀九十年代,我曾率人進去拍過電視資料片,當時的園主郭俊綸先生曾與我交談過好長時間,他很健談,他也很苦惱。如今老郭也己去世,他女兒替他管理著「書隱樓」,但依然非常的艱難。這裡的故事以後有機會再細說吧。

明代的上海三大名園,露香園幾乎任何的景物都沒留下,是最慘,最糟的。但露香園家族留給上海人後代的非遺,及文化藝術遺產,卻是上海三大名園最豐富的一個。這才有了今天「海上露香園」很多真實的、並值得去研究的歷史文化故事。了解、研究露香園顧氏家族的歷史文化與生活,也許對認識古代上海人對美好生活追求,或是最好的一個縮影。

下次就講「海上露香園」吧。

相關焦點

  • 上海明代三大名園•露香園的故事
    意外的工作,讓我走進明代上海的三大名園1991年,整個上海市區
  • 日本三大名園
    日本三大名園丨日本三名園為石川縣兼六園、岡山縣後樂園、茨城縣偕樂園。
  • 日本三名園
    日本三名園丨日本三名園為石川縣兼六園、岡山縣後樂園、茨城縣偕樂園。
  • 日本三名園|兼六園、後樂園、偕樂園
    日本三名園。日本三名園為石川縣兼六園、岡山縣後樂園、茨城縣偕樂園。
  • 明代著名書法家有哪些呢?
    明代著名書法家有哪些呢?明初書法「一字萬同」,臺閣體盛行。沈度沈粲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明代著名書法家有:董其昌、解縉、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等。董其昌明代書畫家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
  • 上海有座明代的園林,被稱為「綠寶石」,國家4A級景區,門票12元
    這座屹立於上海西郊的古代園林古猗園,距離上海市中心約21公裡,在2006年,它成為4A級風景名勝區和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佔地130多英畝,整個花園被湖水環繞著,有兩個島,五座平橋連接島的兩側,一座拱橋直接連接兩個島,園內可分為六個景點,即:戲鵝池、青清園、鴛鴦湖、松鶴園、南翔壁、
  • 明代玉器賞析
    湖北省博物館明代人物詩文玉牌現將明代玉器的工藝特徵與斷代方法介紹如下:湖北省博物館明代雙龍紋鎖形玉佩[一]明代玉器工藝的發展歷程明代玉器工藝的發展經歷了早、中、晚三個時期杭州博物館明代山水人物紋玉飾明中期玉器的加工與集散多集中於東南地域如南京、上海、江西等地。上海陸深墓出土白玉鐵拐李、 白玉蝶、玉雞心佩、白玉帶鉤、鏤空壽字玉、玉戒指、玉道冠、玉簪等,玉件小巧玲瓏,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種和作工。
  • 貴陽始建於明代的三層樓閣,以河中巨石為基,藏中國三大長聯之一
    拱南閣的右側是龍門書院,始建於明代,初為武侯祠,歷史上曾多次易名,為面闊三間的硬山頂穿鬥式結構建築。為祀奉「政績卓著,吏民謳歌」的清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而更名為劉公祠。因劉蔭樞是陝西韓城人,而「鯉魚跳龍門」的典故又誕生於韓城,所以又叫做「龍門書院」。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趣談:穿越到明代,您如何當畫師?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戴進《春遊晚歸圖》 收錄於:明代吳門書畫集《明代吳門書畫集》裡記載了李子長,字墨匡,中鵠鄉東園人,繪事殊絕,無能不兼。嘗薄遊都下,會畫園選人,試為天下第二,名噪藝林,一時爭購之,寶如拱璧。子長所為,神氣遠出,靈丹斷墨,輒自栩栩欲活,他家雖極意規仿,卒同翦綵也。
  • 明代紫檀木雕虯龍夔鳳紋筆筒賞析
    筆筒以細密紫檀制,圓口直身,底承三矮足。另可參照中國嘉德2003年11月《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及2012年5月《翦淞閣:文房寶玩》之明代魚龍海獸紫檀筆筒及香港蘇富比2014年11月24日1048號拍品。
  • 明代服飾
    為重新振興中國社會,明朝政府採取了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治國方針,對整頓和恢復禮儀極其重視,並根據漢族傳統重新規定了服飾制度。在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發展的前提之下,明代的服飾面貌儀態端莊,氣度宏美,成為中國近世紀服飾藝術的典範。
  • 2035年晉身世界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可以麼?|上海|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在主題演講中表示,2035年,上海將建成為僅次於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如果上海成為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目前代表亞洲佔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港城去哪兒,東方之珠願意麼?中國網友們多數都知道,目前的全球三大金融中心是紐約、倫敦和某港。
  • 明代玉器工藝特徵與斷代
    湖北省博物館明代人物詩文玉牌現將明代玉器的工藝特徵與斷代方法介紹如下:湖北省博物館明代雙龍紋鎖形玉佩[一]明代玉器工藝的發展歷程明代玉器工藝的發展經歷了早、中、晚三個時期杭州博物館明代山水人物紋玉飾明中期玉器的加工與集散多集中於東南地域如南京、上海、江西等地。上海陸深墓出土白玉鐵拐李、 白玉蝶、玉雞心佩、白玉帶鉤、鏤空壽字玉、玉戒指、玉道冠、玉簪等,玉件小巧玲瓏,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種和作工。
  • 明代玉器:一篇文章讓你看懂
    湖北省博物館明代雙龍紋鎖形玉佩【一】明代玉器工藝的發展歷程明代玉器工藝的發展經歷了早、中、晚三個時期:杭州博物館明代山水人物紋玉飾明中期玉器的加工與集散多集中於東南地域如南京、上海、江西等地。上海陸深墓出土白玉鐵拐李、 白玉蝶、玉雞心佩、白玉帶鉤、鏤空壽字玉、玉戒指、玉道冠、玉簪等,玉件小巧玲瓏,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種和作工。
  • 上海三大亨之——黃金榮
    上海三大亨之一的——黃金榮提到上海青幫,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杜月笙。不過除了杜月笙外,舊上海還有兩個赫赫有名的幫會人物,就是張嘯林和黃金榮,他們三人在當時並稱為「上海三大亨」。黃金榮曾在上海做過裱畫店的學徒工,後來又做過巡捕,甚至他還升職為警務處的華人督察長。再亦曾做官的相聯,發照他的幫會勢力。從而門下有一千多人,成為上海青幫的大頭目。所謂興衰無常。後來風雲突變,隨著時局的動蕩和變化,上海的大亨也有了末路時期。
  • 【明代】明代兵制
    明代武功,較之唐代相差並不遠。明太祖平天下,原定有衛、所制度,其實也就如唐代的府兵制,不過名稱不同而已。大的兵區叫衛,小的兵區叫所。明代的衛所,便如唐代的府。明太祖曾說:「吾養兵百萬,要不廢百姓一粒米。」這用什麼方法呢?那就是衛所制度了。當時每一兵區,設在一個府裡的叫所,連著兩個府的叫衛。大約以五千六百人為一衛,一千一百二十八人為一所,一百一十二人為百戶所,外統於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
  • 王錫爵——明代賢相(王榮十一世)——王氏名人
    王錫爵和明代戲曲家湯顯祖深交,王錫爵在萬曆六年至十四年的八年間,因與張居正意見不合,退居在家著書立說,湯顯祖為他解煩悶,組織了一套娛樂班子,在南園消閒看演,湯玉茗(湯顯祖之子)代父譜曲寫詞,這批娛樂班子就是後來精彩呈紛的江南文藝的祖師爺,他們流入社會帶徒傳藝,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南曲,其中如明本《白兔記》劉知遠敲更(後在嘉定出土),崑劇、江南豫劇和各地方劇種等,上海打唱臺也是這班人馬的徒子徒孫
  • 他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藝術成就首屈一指,卻一生命運多舛
    但是作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他,在書畫史上卻鼎鼎有名,這樣一位藝術上的天才卻有著極其多舛的一生。自小悽慘的經歷讓他的往後餘生都有陰影,年少成名卻屢屢科舉不第讓他備受打擊,精神出現問題,最後落得悲憤而終。公元1521年,徐渭出生於紹興的一個沒落官宦之家,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去世了。自小雖養在嫡母跟前,卻是一個卑微的妾生子,受盡了人情冷暖。
  • 上海建設的第三大人工湖「上海之魚」,造型驚豔
    #90後旅行#上海第三大人工湖在此之前,上海已經完成了兩座令人讚嘆的巨型人工湖建設,其一則是們於浦東臨港新城的滴水湖,另外一個則是上海奉賢南橋新城的上海之魚。它們的建設完成,也成為了上海最耀眼的地標建築物。尤其是位於上海浦東的滴水湖,而且滴水湖也已經成為浦東臨港新城的全新稱呼了,估計在建成以後,肯定會成為上海最重要的網紅打卡地。
  • 工作坊|明代儒學的視域與方法
    2019年12月7-8日,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宋明理學史新編》」(17ZDA013)資助、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和上海儒學院主辦、上海市儒學研究會協辦的「明代儒學的視域與方法——宋明理學工作坊第一期」在復旦大學成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