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晉身世界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可以麼?|上海|中國人民銀行|...

2020-12-23 騰訊網

12月13日,2021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在主題演講中表示,2035年,上海將建成為僅次於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如果上海成為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目前代表亞洲佔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港城去哪兒,東方之珠願意麼?

中國網友們多數都知道,目前的全球三大金融中心是紐約、倫敦和某港。如果將一天24小時,分為每8個小時一個交易時段, 那麼,紐約、倫敦和某港三大金融中心接力開市交易,實現了資金在全球範圍24小時不停的自由流動和兌換。

如果按照戴相龍前行長的設想,東方明珠必須具有目前東方之珠所具有的國際貨幣和資金的全部交易兌換功能,承擔起在紐約和倫敦金融市場休市期間的每天8個小時的交易市場功能。

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能力,到2035年,還有15年時間,上海能達到麼。

就算上海達到了,就一定能替換和取代掉自家兄弟麼。

畢竟港城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國際自由港、國際獨立關稅區與實行英美法系的一國兩制經濟體。這個優勢是非常獨特和難以獲得的。

固然,由於最近三年來的中美貿易戰蔓延至全面衝突,中英關係也因為涉港事務大幅降溫,港城獨特的國際地位遭到打壓,影響到其目前依然保持的國際金融中心地區。

但是,環顧周邊國家和地區,新加坡與日本東京已經在躍躍欲試,尋求晉級為代表亞洲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澳大利亞的雪梨、印度的孟買也企圖分上「一杯羹」。金融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

如果我們可以肯定港城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未來不保,那麼,與新加坡、東京甚至韓國首爾相比,上海具有超越上述幾個全球最發達城市的優勢嗎?

當然,首先,上海如何達到和實現這一超越呢?

戴相龍在演講中提出以下幾條:

1、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應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上海市政府規劃推進;

2、要加強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工農中建)和其他大型金融機構在上海總部的服務功能;

3、通過兼併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銀行集團;

4、發揮上海自貿區作用,在全國率先進一步擴大資本項目對外開放;

5、全面實現上海和某港、倫敦、紐約國際金融中心的雙向開放,使上海成為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交易中心。

這幾條,在濠哥看來,主要是兩點:一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路子,將全國金融資源向上海集中;二是在我國現行法律框架下實現最大程度的金融市場開放,首先與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雙向開放。

以這樣的思路和模式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那麼,未來15年,上海最有可能建設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世界的人民幣資產交易中心,但不太可能成為具有全球金融市場定位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國際金融中心的確立是與一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與當年英國的強盛密不可分,此後倫敦頭號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被紐約取代,是因為美國經濟實力後來遠超英國。

上海建設第三大世界金融中心的目標,也取決於中國綜合經濟實力的繼續上升。

濠哥認為,上海建設世界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目前正遭遇國際逆風與國內進一步推進改革的艱難處境。

首先,中國目前與美英兩國的關係處於下降通道中。

尤其是美國,非常明顯地在2020年全面收緊了與中國的金融聯繫。

當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金融市場紐約與倫敦,正在收緊與港城、與中國內地的資金往來,港城的國際地位將顯性下降,上海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融資能力也將受到限制。

對於當前中美間在金融領域的問題,戴相龍表示,經濟決定金融,中美經濟不會脫鉤,中美金融也不可能脫鉤。金融是體現雙方關係,如美國刻意遏制中國現代金融建設,不僅會給中方帶來重大損失,也會給美方帶來重大損失,同時還會削弱美元在全球的影響力。「我們期盼在中國現代金融建設中,中美金融交流和合作獲得到繼續發展。」

但,這不是中方可以憑著單方面的良好願意就能實現的,需要中美達成全局性、戰略性的理解、諒解和合作,才能在金融領域恢復以往的良好關係。

第二,上海想要成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必須實現資產流動和貨幣交易的自由化,而且這些自由必須基於法律保障

根據紐約和倫敦經驗,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要以中國經濟和人民幣作為支撐,要建成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必須要實現較高程度的貨幣國際化。

同時,對外資開放的同時,也應該對內資同步與同程度的開放。

這些在未來15年間能否做到呢,不好說。因為現在看到是金融監管的不斷加碼,與金融開放程度的不斷收緊,雖然對外資的開放程度是在不斷提高的。但是這種開放的不確定性很大。

第三,東方明珠與東方之珠應該相互取代?

港城正在「第二次」回歸。

隨著中國與美英兩國的角力,港城對中國大陸的作用、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都在降低,港區的國際地位與自由化程度也在變化中。但是其現有法律體系目前仍然是與美英一致的,按照50年不變的約定,一直到2047年,港區都會沿用目前的西方法律體系;港城目前的金融國際化程度還遠遠高於包括上海在內的中國內地任何城市。未來15年,還看不到任何內地城市在開放與自由化程度上能夠超過港城。

濠哥認為,到2035年,上海成為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上海必須向著港城的方向努力,這個目標毫無疑問是絕對正確的。

另外,上海在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前,還必須首先成為國際貿易中心。沒有巨量的貿易往來,也就沒有巨量的資金往來。

據統計數據,2018年,某港與內地貿易額高達7000億美元(約合5萬億元人民幣),超過當年的中美貿易額約6000億美元(約合4.2萬億元人民幣)。

未來,如果港城的特殊貿易與金融地位不在,其作為中國大陸與西方發達地區轉口貿易中轉站的地區也將失去,這將影響幾乎中國年度對外貿易額的至少四分之一。這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如果上海想要彌補上這一損失,就必須在國際貿易領域好好地加油。

第四,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與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輔相成。

經過多年努力,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制度和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建立,但是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仍然很低。尤其在國際交易中被使用的佔比僅為2%多一點。

戴相龍說,希望在十四五期間更好推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爭取到2035年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與歐元相當。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在全球央行的外匯儲備中,美元佔比達到62%,歐元佔比為20.1%,人民幣佔比約為2%——主要得益於中國央行與其他國家央行開展的貨幣互換協議。

濠哥認為,到2035年,人民幣在國際儲備貨幣中的佔比能夠達到超過英鎊(佔比4.4%)與日元(佔比5.7%),就是值得慶賀的勝利。

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方向是對的,但是任重道遠。 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與我國的金融開放程度緊密相關。關鍵是開放,而開放的關鍵是改革。

中國的大國地位與人民幣的強勢國際地位,是一體兩面、互為表裡的。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金鵬輝先生在他的文章《關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若干思考》中表示,2019年,上海金融市場直接融資額12.7萬億元,佔全國的85%。但上海與全球頂級國際金融中心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上海作為中國國內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經確定無疑,但服務全球、輻射全球的功能還需提高。

主要表現在:上海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不高。外資投資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的佔比不高,境外企業尚不能在境內發行上市,很多中資企業在境外發行股票的國際路演甚至沒有上海這一站;同時,上海金融市場的國際定價權和輻射力不強;第三,金融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

金鵬輝建議,儘快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保險市場;加快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加快國內金融法治體系建設;在上海自貿區的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

看起來,上海建設第三大世界金融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於要取代誰,無論是說、還是想,都不妨等一等。無論在哪裡,不都是咱們中國的麼。

相關焦點

  • 2035年晉身世界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可以麼?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在主題演講中表示,2035年,上海將建成為僅次於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如果上海成為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目前代表亞洲佔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港城去哪兒,東方之珠願意麼? 中國網友們多數都知道,目前的全球三大金融中心是紐約、倫敦和某港。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
    記者 黃一靈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舉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在滬舉行,論壇上發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聯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共同編寫。
  • 報告: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頂級全球金融中心
    中新社上海12月13日電 (記者 姜煜)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聯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共同編寫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13日發布。該報告稱,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頂級全球金融中心。
  • 屠光紹:到2035年上海要成為與倫敦和紐約並駕齊驅的全球金融中心
    屠光紹(資源圖)在《報告》中,屠光紹指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期目標是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立足在亞太,同時要輻射全球的,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倫敦和紐約並駕齊驅的全球金融中心。
  • ...上海市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
    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黨中央確定的重大發展戰略,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金融領域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充分體現。《意見》從積極推進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在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方面提出30條具體措施。
  • 金融科技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信也科技的嘗試與努力
    (原標題:金融科技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信也科技的嘗試與努力)
  • 【徐奇淵 戴雨汐】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展望2030年,預期金融中心的排位將變為:新、滬、港。 近年來,中美關係總體處於緊張狀態,各大領域都面臨一定壓力,金融領域也未能例外。
  • 屠光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已進入到承上啟下的重要時間節點
    12月13日,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的第六屆「上海金融論壇」在上海中國金融信息中心正式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理事會執行理事屠光紹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起草的背景在於中國的金融改革和開放又開啟了新的階段。比如說中央提出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於整個中國金融體系完善和結構優化都做出了很多的安排。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風鵬正舉
    2009年4月,《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印發,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一國家戰略進入「施工期」。十一載砥礪前行。
  • 報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經過持續努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面臨新的要求,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又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在對過去建設推進過程進行科學評估的基礎上,以建設全球一流國際金融中心為目標,通過系統分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新發展格局中面臨的新任務,本報告提出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遠目標、支撐體系和十四五期間發展重點的相關建議。
  • 交行董事長任德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起來」到「強起來」迎歷史...
    新華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桑彤 何曦悅)交通銀行董事長任德奇18日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中國金融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這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加強滬新金融合作提供了歷史性機遇。金融業擴大開放的各項有力度政策,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從「建起來」到「強起來」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
  • 「徐奇淵 戴雨汐」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展望2030年,預期金融中心的排位將變為:新、滬、港。近年來,中美關係總體處於緊張狀態,各大領域都面臨一定壓力,金融領域也未能例外。
  • 頂級專家齊聚外灘金融峰會,建言3.0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投資者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信心不減反增。根據今年9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上海首次躍居成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核心優勢是什麼?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上海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 2020上海金融論壇於12月13日在上海舉行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普陀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國際金融家論壇協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 從外灘移居陸家嘴,「老上海」渣打銀行見證國際金融中心崛起|浦東...
    新中國成立後,渣打銀行得到允許繼續留在上海營業,並成為中國人民銀行「指定銀行」經營外匯業務,是中國改革開放前僅存的兩家英資銀行之一。1991年,12家外資銀行上海分行獲準開業,外資銀行首次進入中國,渣打銀行上海分行也在這一年呱呱墜地。渣打銀行與浦東的緣分始於1997年。
  • ...今年以來,隨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2020-12-07 15:46:20來源:FX168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上海正大力推進金融科技核心技術研發應用】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表示,今年以來,隨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深入推進,金融科技成為連結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聯動發展的關鍵點。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新發展格局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期目標應進一步明確: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領先亞太輻射全球、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的頂級全球金融中心。這一目標是全球經濟金融格局變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定位的核心內容。
  • 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是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必然要求——專訪央行上海...
    建設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是新時代深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新內涵,是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將上海納入第二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範圍,7月上海成為全國第二批試點中首個發布試點項目城市。如何進一步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提升我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在全球金融科技的競爭賽道上,又如何平衡好創新與風險的關係?
  • 面向全球,連結國內國際雙循環——寫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站上...
    連續十二年的金融盛會,此次是最為特殊的一屆:它在全球經濟受疫情嚴重衝擊之時舉行,海內外各界期待在浦江之畔重拾信心;它又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的目標之年舉行,勢必承載起人們對國際金融中心新起點、新使命、新願景的期許。    兩個「特殊」交織,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正進入承上啟下、化危為機的關鍵階段。
  • 上海金融景氣指數延續增長態勢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蹄疾步穩
    新華財經上海10月23日電(記者王淑娟)金融市場要素齊備、金融機構加速集聚、金融創新層出不窮……10月23日發布的上海金融景氣指數報告(第十四期)顯示,2019年上海金融景氣指數為5653點,同比增長9.5%,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蹄疾步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