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企業再下一城 第三方收入超6成的建發物業赴港IPO

2020-12-1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新股前瞻丨物業管理企業再下一城,第三方收入超6成的建發物業赴港IPO

  2019年和2020年的物業上市公司潮遠高於2013和2014年的內房股,據wind數據顯示,2013和2014兩年,地產發展商赴港IPO的數量合計18家,而物業公司19年以來IPO上市的企業就已合計16家,更有十多家企業正在排隊候審,建發物業便是其中之一。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據港交所9月30日披露,建發物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發物業」)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為獨家保薦人

  作為建發集團的附屬公司,建發物業IPO市場關注度也極高,那麼和其他物業公司相比,建發物業又有哪些看點呢?

  非業主增值服務利率低於同行

  據招股書顯示,建發物業是福建省領先的物業管理服務供應商,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按收益計公司為福建省2019年物業管理百強企業中,排名第二。同多數物業管理公司主業一樣,建發物業主要業務也包括物業管理服務、社區增值及協同服務以及非業主增值服務。

  建發物業的物業管理組合龐大,遍布中國10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的逾24個城市,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國管理203項物業,向13.7萬個物業單位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在管建築面積共2170萬平方米,總合同建築面積達3960萬平方米。

  2017至2019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4.47億元(單位下同)、6.09億元以及8.0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3.9%。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的營業收入為4.52億元,較2019年同期同比增長30.26%。

  按業務類型來看,公司的營收絕大部分來自物業管理服務。2017至2019年上半年,物業管理服務收入佔比都在65%以上,但是隨著建發物業的母公司建發國際集團(01908)的房產銷售的爆發式增長,非業主增值服務需求量增加,非物業增值服務收入佔比逐步提升,到2020年6月30日止,物業管理服務收入佔比下降至62%,而非業主增值服務從2017年的20%提升至2020年6月30日的29%左右。社區增值及協同服務收入佔比基本上穩定在10%附近,佔比最小。

  再看毛利及毛利率。2017-2019年度,公司的毛利分別為1.17億元、1.41億元以及1.8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5.2%,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的毛利為1.09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9.76%。不管是營收還是毛利,建發物業的增長勢頭均表現良好。

  而公司的毛利率卻並不平穩。2017-2019年度,建發物業的毛利率分別為26.2%、23.1%以及22.9%,截止2020年6月30日,毛利率為24.3%。同已上市的物業管理企業相比,建發物業的毛利率均低於行業平均值和中位數

  導致建發物業毛利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為非業主增值服務毛利率過低所致,縱觀其他物業管理公司,非業主增值服務毛利率基本上在20%以上,而建發物業的非業主增值服務毛利率不到15%,因此拉低整體毛利率水平

  但就物業管理業務而言,與可比的幾家企業相比,建發物業管理業務的毛利率水平基本上處於行業的中上水平。

  造成建發物業管理的毛利率水平處於中上水平的主要原因為其大部分業務來自獨立第三方物業開發商,而這也是建發物業與多數物業管理公司業務主要來自母公司的區別。

  第三方收入佔比超6成,母公司助力發展

  建發物業與其他多數物業公司的不同點在於,目前來看第三方物業管理服務佔比較高,對母公司的依賴程度較低。

  從招股書來看,建發物業的物業管理服務收入的92.45%來自於獨立第三方,社區增值及協同服務收入的93.62%來自獨立第三方。於2020年6月30日,來自獨立第三方物業開發商的總合同建築面積佔公司的合同總建築面積的41.4%。

  整體來看,建發物業目前對母公司依賴程度也並不高。招股書披露,公司單一最大客戶為廈門建發及其聯營公司。截至2017至2019年度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期間,建發物業收益來自廈門建發及其聯營公司的收益分別為1.42億元、1.87億元、2.55億元及1.37億元,分別佔總收益31.7%、30.7%、31.8%及30.4%。來自的五大客戶的收益分別為1.60億元、2.11億元、2.91億元及1.55億元,分別佔總收益的35.9%、34.7%、36.3%及34.2%。

  相比於遠洋服務的81.2%的單一大客戶佔比,以及融創服務的99.2%,顯然建發物業對母公司的依賴程度很低。

  這也說明,建發物業有較強的招標能力。於往期業績記錄期間,由獨立第三方物業開發商所開發的在管物業的招標成功率分別達31.3%、50.0%、63.6%及55.0%。

  母公司收益佔比低並不意味著建發物業被母公司「拋棄」。資料顯示,建發物業從建發國際集團的物業項目的招投標成功率達到100%,並且建發國際集團也到了交房期。根據建發國際集團2020年中報來看,其合同負債(已售未交付)已經達到530.91億元,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建發國際集團將有大量的新房交房,建發物業是最大受益者。

  根據招股書顯示,目前建發物業在管建築面積2165萬平方米,合同建築面積達到3959萬平方米,合同建築面積相當於在管建築面積的1.82倍。

  除此之外,建發國際集團還擁有1039.6萬平米的土儲,除了7663平米在雪梨外,其餘全部在中國,這些土儲也為建發物業提供了長期的發展動力。

  美中不足的是,建發物業近幾年的續約率持續下滑,不過依然在85%以上。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三個年度各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的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續約率分別為95.0%、92.7%、86.7%及85.7%。

  綜合來看,過去幾年建發物業業績平穩增長,較強的第三方招標能力以及建發國際充足的合同負債,為建發物業後續業績保駕護航。此次分拆上市,對於建發物業而言,一方面,上市融資,為公司現有的業務及擴長提供資金基礎;另一方面,公司的形象也得以提升,從而提高吸引戰略投資者的能力。

(文章來源:智通財經網)

(責任編輯:DF075)

相關焦點

  • 建發物業IPO:57%物業合約3年內陸續到期 體量不大利潤率還低
    這家偏安於福建的中小型物管公司,上半年營收僅4.5億元,在管面積21.6百萬平方米。值得關注的是,建發物業目前74.6%的物業合約面積有固定期限,且57%的物業合約面積將在3年內陸續到期。在公司續約率逐漸下降的背景下,合約到期無疑是一個危險信號。
  • 榮盛發展旗下物業公司赴港IPO,二代身影浮現
    與母公司榮盛發展一樣,在正式發布擬赴港上市的公告之前,榮萬家也頗為低調。5月10日晚間,榮盛發展公告稱,擬分拆旗下物業公司榮萬家赴港上市。事實上,榮萬家即為廊坊榮盛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榮盛物業」),於今年3月份進行了名稱變更。
  • 新股前瞻︱續約率下滑,盈利能力不足,建發物業資本夢何時能圓?
    根據中指院的資料,2019年業內有13萬家運營中的物業管理公司,行業分散且競爭激烈,不過行業有向頭部集中的趨勢。智通財經APP觀察到,物管服務百強企業近幾年發展相對迅速。根據中指院數據,按照綜合實力排名,2019年建發物業在國內百強企業中排名36,不過不論從營收規模、在管面積還是盈利能力,建發物業都不算突出。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從業務類型來看與大部分物管公司一樣,公司的營收絕大部分來自物業管理服務。
  • IPO視界|禹佳生活服務赴港IPO 「蚊型」命運再生變數
    此次赴港IPO,禹佳生活服務選擇將中銀國際、海通國際作為聯席保薦人。透過招股書不難發現,禹佳生活服務的蚊型規模正成為其致命短板,而業務高度依賴母公司也令自身獨立運營能力存疑。業務高度依賴母公司 規模擴張成短板於往績記錄期間,禹佳生活服務的業績增長較快。
  • 金融街物業通過上市聆訊 港股再迎商業物業巨頭
    在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5個月後,金融街物業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正式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國泰君安融資有限公司為其獨家保薦人。這也意味著,金融街物業有望成為第25家成功在港上市的物業服務企業。值得一提,近年來,金融街物業正在試圖通過開發第三方外拓項目,降低對關聯方金融街聯屬集團的依賴。
  • 禹佳生活服務赴港IPO,「蚊型」命運再生變數
    此次赴港IPO,禹佳生活服務選擇將中銀國際、海通國際作為聯席保薦人。透過招股書不難發現,禹佳生活服務的蚊型規模正成為其致命短板,而業務高度依賴母公司也令自身獨立運營能力存疑。業務高度依賴母公司 規模擴張成短板於往績記錄期間,禹佳生活服務的業績增長較快。
  • 禹佳生活服務赴港IPO 「蚊型」命運再生變數
    12月13日,禹洲集團發布公告稱,建議分拆主要從事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及商業運營服務的禹佳生活服務於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此前的12月11日晚間,禹佳生活服務向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表格,以申請禹佳生活服務股份聯交所主板上市及批准買賣。此次赴港IPO,禹佳生活服務選擇將中銀國際、海通國際作為聯席保薦人。
  • 建發國際:分拆物業公司上市 預計12月31日登陸香港主板
    建發物業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主要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小區增值及協同服務及非業主2019年上半年,建發物業實現收入4.52億元。其中,物業管理收入2.82億元,佔比62.3%;非業主增值服務收入1.28億元,佔比28.3%。  物業管理服務方面,截至6月底,建發物業覆蓋10個省份1個直轄市,35個城市,總合同建築面積達3960萬平方米,在管項目203 項、2170萬平方米。米。
  • 建發股份:關於子公司建議分拆建發物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
    :175228 債券簡稱:20建發Y1        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子公司建議分拆建發物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在        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進展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 又見房企分拆物業子公司上市 榮盛發展旗下榮萬家擬赴港IPO
    地產公司分拆物業子公司境外上市風潮依舊。榮萬家擬赴港上市5月10日晚,榮盛發展公告,擬分拆所屬榮萬家生活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榮萬家」)到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房企分拆物業子公司上市潮流依舊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不少房地產企業分拆物業公司境外上市。前不久,金科股份也宣布,擬分拆所屬金科物業服務集團到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 物業公司上市熱潮再升溫:15家上市企業7家破發
    視覺中國圖上市破發率達46.7%自2014年6月彩生活在港上市成為「物業第一股」以來,越來越多的物業服務企業選擇登陸資本市場。中信證券分析指出,2019年之前,物業管理公司分拆上市主要是期待輕資產板塊迅速發展。但今年以來,物業管理行業的高估值成為企業分拆的關鍵誘因,而「三道紅線」為標誌的金融監管政策,更令部分房地產企業將物業管理分拆視為一種去槓桿、加權益的手段。
  • 建發國際集團擬分拆建發物業股份以介紹形式在主板上市
    原標題:建發國際集團擬分拆建發物業股份以介紹形式在主板上市
  • 迪馬股份擬分拆東原澄方赴港上市 房企物業板塊分拆上市掀熱潮
    迪馬股份(600565)擬分拆物業板塊赴港上市。12月7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擬將旗下控股子公司重慶東原澄方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東原澄方」)分拆至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迪馬股份表示,本次分拆東原澄方獨立上市能夠增強其資本實力,提供多元化發展渠道,有助於做大做強物業服務板塊,提高物業管理服務的持續營運能力及整體實力。今年以來,內地房地產公司掀起了物業板塊赴港上市熱潮。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十餘家公司發布或實施相關計劃,包括正榮地產、綠城中國、弘陽地產、金融街控股、建業股份、鴻坤集團等。
  • 恆大物業通過港交所聆訊:8月引戰投235億港元,將成物業股募資王
    從9月29日交表到如今過審,恆大物業前後歷時僅一個半月,再度刷新物管公司赴港上市的最短時間記錄。此前媒體報導,本次IPO恆大物業計劃籌集資金不少於20億美元,最高或至30億美元,如是,其將成為香港物業股名副其實的募資王。
  • 物業公司上市熱潮再升溫:15家上市企業7家破發,估值分化加劇
    視覺中國圖上市破發率達46.7%自2014年6月彩生活在港上市成為「物業第一股」以來,越來越多的物業服務企業選擇登陸資本市場。其中2019年成功上市的物業企業就多達12家,是2014~2018年上市物業企業的數量總和。
  • 榮盛發展旗下物業榮萬家赴港提交招股書
    每經記者:王佳飛 每經編輯:陳夢妤日前,榮盛發展旗下物業平臺榮萬家公布赴港上市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榮萬家收入為12.5億元,2017~2019年複合年增長率為32.8%。榮萬家成立於2000年,目前由榮盛房地產發展、盛繹德商務及中鴻凱盛分別擁有83.52%、8.42%及8.06%股份。
  • 獨立第三方物業發展之艱:中奧到家管理面積下滑 綠城如何解局?
    根據新浪財經統計,上半年高速增長依然是物業股的主旋律,29家平均增速約34%。依靠關聯房企輸血,上半年疫情對物業股的影響微乎其微,需要在案場服務的非業主增值服務也不乏高增表現。但對於獨立第三方物業公司,缺乏關聯房企的輸血,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
  • 星盛商業管理通過港交所聆訊,或成第40家在香港IPO上市的內地物業...
    目前,已有37家物業管理企業在香港上市,榮萬家(02146.HK)、宋都物業(09608.HK)將分別於1月15日、1月18日在香港IPO上市,星盛商業管理或成第40家在香港IPO上市的內地物業公司。
  • 建發國際集團擬分拆建發物業股份以介紹形式在主板上市_個股資訊...
    建發國際集團擬分拆建發物業股份以介紹形式在主板上市
  • 建發國際預期建發物業將於12月31日登陸港交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曉蘭)今天(12月23日)晚間,建發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建發國際」)披露有關分拆建發物業上市的相關消息,該公司預期將於2020年12月28日刊發有關分拆物業的上市文件,並預期在12月31日登陸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