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被囚禁,寫下比較冷門的一首詞,道盡悲涼無奈的命運

2021-01-07 一行史書

李煜是南唐時期非常有名的詞人,他早年間因過於出色遭到兄長的猜忌,當時兄長李弘冀剛剛坐上了太子之位,難免對身邊的人極為防備,李煜為保平安不問朝政,只醉心詩書,表明自己願為人臣之心。可沒過幾年太子病逝,李璟,也就是李煜的父親南唐中主封李煜為吳王,入主東宮。

李璟病逝後李煜登基,南唐國力弱小,國庫空虛,但李煜愛民如子,減少賦稅,恢復「井田制」。

後人評價李煜庸碌無能,但在南唐當時的情況下,不亡國也是不太可能的。南唐國力衰退,北宋勢強統一,李璟在位時已經對宋朝俯首稱臣繳納賦稅了,李煜自然回天乏力。

李煜投降之後被宋太祖趙匡胤幽禁,過起了忍辱負重的囚徒生活。李煜精通詩書,通曉音律,他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文藝天賦,但卻唯獨不懂得怎樣做好一位皇帝。

被俘期間他作下《烏夜啼·昨夜風兼雨》,寫盡歸降後的真實生活和屈辱心境。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詞作吧。

01上闕交代環境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昨夜秋風瑟瑟,大雨連綿,我身處異鄉望著漆黑的夜空倍感孤獨。窗簾被深秋的冷風吹起,拂過我的衣袖,帶來陣陣寒意。

似乎三年前南唐尚未亡國之時,也有這樣一個冷風蕭瑟的夜晚,那時我尚未遠走他鄉,儘管苦於不知如何保住祖宗基業,但至少還擁有自由之身。再看如今,果然已是今時不同往日了。

「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蠟燭的點點微光因即將燃盡有些黯淡,微弱的燭光怎抵抗得了這等秋夜寒風,搖曳著使人看不清眼前的環境。

更漏中的水快要淌盡,夜深無眠,我起起坐坐試圖找到一個舒服的姿勢讓自己心情的平靜下來。可我深知,內心迷茫煩亂又怎是換個姿勢就能解決的?作罷,我倚靠著枕頭,漸漸陷入沉思。

此時距離南唐國破將近三年,更漏是古代的計時工具,裡面的水將要流盡,說明眼下正處於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等待黎明。

黎明或許會來,但李煜卻永遠無法迎來屬於自己的光明了,那一點點燭火是他最後的堅守。在汴京屈辱求生,他在這雨夜中究竟想到了些什麼呢?

02下闕道盡一生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這人間的世事無常本是尋常,光陰正如滔滔不絕的流水,一去不復返了。我望著跳動的燭火,似乎穿透燭光看到了當年的樓臺殿宇,夜夜笙歌,看到我在金陵城中宴飲大臣紙醉金迷的日子,而隨著燭光漸漸暗淡,那些日子終於也漸漸消失了。

回憶當年,好像一場美夢,我竟在那樣的美夢中過了不尋常的半生。夢醒以後煙消雲散,只有此刻的風雨是真,孤獨也是真。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我拿起酒杯一飲而盡,烈酒滑過喉嚨讓我變得格外清醒。我好想念我的家鄉,是不是只有醉了才能回到我從小生長的地方,不必再面對無窮無盡的屈辱生活,夜夜難眠。

我又實在愧對先輩,愧於自己沒有守護好他們辛苦打下的基業。回憶已經快要將我壓倒,我深陷自責懊惱中無法脫身,唯有在醉夢中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鄉,才能稍稍排解煩憂了吧。

下闋第一句短短十二個字道盡了李煜此生的悲涼之感,即便李煜委曲求全歸降宋朝,但他最在乎的親人、妻子、兒女都沒有逃過厄運,只留他一人苟活世間,叫他怎能不心痛啊。

所以他寧願灌醉自己,在夢中與日思夜想的妻女、族人生活著,過晝夜顛倒的日子,也不願醒來面對煎熬的人生,後人讀來也倍感哀傷。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行史書結語:

這首詞情真意切,能引發許多人的共鳴。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希望功成名就有一番作為,他們只願生活美滿平淡,安度餘生,李煜就是這樣的人。

可他的性格與皇位顯得格格不入,最終釀成悲劇。李煜的一生背負了太多,願我們能成為自己喜歡的人,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李煜比較冷門的一首詞,用短短12字,道盡一生悲涼,令人感動
    他,就是李煜。開寶八年,南唐兵敗,國破家亡,作為南唐皇帝的李煜,被宋太祖趙匡胤俘居於汴京之中,封為侯,實為階下囚。李煜是一個厲害的文人,若是生在普通百姓家、官宦家,那麼在亂世中可做隱士,在盛世中可為文豪,可惜他偏偏生在了亂世的帝王家,承接下父輩留下的千瘡百孔的南唐。
  • 李煜比較冷門的一首詞,用短短12字,道盡一生悲涼,讓人感動
    他就是一國皇帝「李煜」,他在開寶八年,經歷了南唐兵敗,國破家亡,作為南塘皇帝的「李煜」在國破家亡之後被宋太祖「趙匡胤」俘居在汴京之中,還將他封為「侯爵」。(實際為階下囚)都知道「李煜」是一位十分厲害的文人,其實他說若是在那個年代生在普通的老百姓家裡或者是官宦家裡,那麼當時及時國家是處在一個亂世時期,那麼他也可以做一位「隱士」,在之後的盛世國家中座椅為偉大的「文豪」。
  • 李煜的一首冷門《虞美人》,沒有名句,卻被譽為「神品」
    這首《虞美人》是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此詞是李煜為思故國而作,以極富感染力和象徵性的比喻來表達內心的愁思。句句都是愁的形象,句句都堪為千古名句,引人共鳴。此詞語言明淨優美、節奏曲折婉轉、愁思感人肺腑,因而才能被譽為詞中「神品」,千百年間廣為流傳,成為人人能倒背如流的千古絕唱。
  • 這首悽婉的詞,是李煜的冷門佳作,短短12個字,道盡人生悲涼
    但是趙匡胤並沒有立刻解決掉李煜,而是給他封了違命侯得虛名,將他囚禁起來。這不僅能展現他的「仁慈」,也是給其他臣子的警示,一舉兩得,趙匡胤何樂而不為呢?兵敗後李煜被押解北上汴京,而後囚禁於此,漫漫的囚徒之路開始了。日子得過且過,李煜除了每日必要的禮儀外,唯有寫些詩詞來抒發自己的情緒。其中有一首《烏夜啼·昨夜風兼雨》,雖然在現在來說很少人知道,比較冷門,但卻不失為一聯佳作。
  • 李煜一首經典詞,寥寥數語訴盡人生悽涼與悲慘,及哀入骨髓的絕望
    李煜一首經典詞,寥寥數語訴盡人生悽涼與悲慘,及哀入骨髓的絕望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五代: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只讀這一句,就讓人無限悲涼,潸然淚下。準確地說,是絕望。一個淪為階下囚的帝王,哀入骨髓的絕望。遠離故土,萬裡關山,如今只能在夢裡重見。也只有在夢裡,才能享受片刻的歡愉。這人生竟是如此地諷刺與悲哀!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亡國之前的李煜是一個風流才子,這個時期的詞作描寫的都是歡樂的時光,優美的讓人心醉;亡國之後的李煜內心千瘡百孔,他的詞作多了一份悲涼悽慘的成分。甚至有人說,李煜詞作之悲涼,蘇軾跟辛棄疾都寫不出來,因為亡國之痛跟被貶之痛不同,只有君王才能真正切身體會到國破家亡的痛。
  • 花開為詩,花落為詞,李煜的一首《相見歡》,便是偷偷和落花說話
    提及李煜很多人都能夠想到他的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是一首李煜在亡國後被囚禁時寫的詞,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李煜是個笑話,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就是一個神話。李煜在亡國之後寫了很多的詞作,有些詞作雖然並不出名,但是卻也非常的優秀,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煜的一首傷感詞《相見歡》,一首因為看到滿地落花而悲花憫人的詞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李煜的一首悲傷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生在帝王家本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但是對李煜來說卻是非常的悲慘,李煜的前面有五個哥哥就是輪也不該輪到李煜來當皇帝,在當皇子的時候李煜整天就醉心藝術,從來都不對如何做一個帝王而上心,但命運是如此的捉弄人,李煜的五個哥哥因為各種原因相繼離世,這才輪到了李煜當皇帝。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成千古名句!到現在仍未被超越
    也正是因為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所以他也被後人稱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詞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亡國前,李煜是個風流才子,他的詞優美心醉,描寫的是歡樂時光。亡國後,李煜的詞多了份悲涼,多了份悽慘。李煜臨死作了一首詞,正是《虞美人》《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 這首詞是李煜的冷門佳作,短短12字,道盡人生悲涼,令人動容
    這個男人,就是李煜。開寶八年,南唐最終還是敗在了宋太祖趙匡胤的手下,李唐江山就此結束,而身為南唐最後一個皇帝的李煜卻以侯位的虛名,被囚禁於深宮之中。在文理方面,李煜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漏中將要流盡的水代表著今夜又將過去,黎明即將到來。但對於已經被囚禁多時的李煜來說,白天與黑夜並無分別,因為他的生命曙光可能永遠不會來了。那麼,屈居汴京將近三年的南唐後主李煜到底守著微弱的燭火,於黑暗中的雨聲中聽出了什麼呢?
  • 李煜寫下一首《相見歡》,無人能超越,只有納蘭性德這首勉強可比
    我個人是不太認同這樣的評價,李煜是不是一個好皇帝,其實我們很難去定義,不要認為他會寫詞,便全盤否定了他的歷史功績;要知道他繼位之初,也是大刀闊斧改革,只是無奈整個帝國早已是搖搖欲墜,即使是任何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在那個時代也不可能力挽狂瀾。
  • 李煜與小姨子「幽會」寫下一首詞,句句「香豔」,似春風撩人心弦
    五代十國南唐後主李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李後主一生都活在「情」字中,他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是卻對政治一竅不通,導致自己國家深陷火海之中,落得被囚禁的下場。好景不長,十年之後,周憲生病了,人在生病的時候就變得比較脆弱,期望自己的親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於是周家人把周憲的妹妹送進宮中,方便照顧周憲。「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 李煜午夜夢回,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被囚禁於汴京的三年,是李煜的靈感井噴期,他把亡國之痛和去國之思全都傾瀉在詞作裡,遂有《破陣子》中的「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有《相見歡》中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有《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 無愁詞寫盡千般愁,後主李煜,一首《長相思》,訴盡惆悵
    古往今來,詩詞大家用經典的詩詞描述美好的河山,寄託自己的情感,說到情感表達的細膩委婉,就一定要提到婉約派的詞。李煜作為婉約派著名的代表詞人,其作品雅致俊美,讀起來讓人深思。李煜除了詞人之身份,他還是一位皇帝,不過比起皇帝這個身份,詞人這個稱謂更讓我們尊重和喜歡。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也就是由於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因此 他也被後人稱之為「千古詞帝」。李煜被毒殺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的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就是其亡國後寫下的那篇《虞美人》,令人惋惜的是因為這首詞,觸怒了宋朝皇帝趙光義,最後慘被毒殺。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為了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幾句卻催人淚下,成就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便是其亡國後所寫的那篇《虞美人》,讓人惋惜的是因為這首詞,觸怒了宋朝皇帝趙光義,最終慘被毒死。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了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
  • 李煜半夜睡不著,寫下一首詞,短短4句道盡心中無限惆帳!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三臺令·不寐倦長更》,便是一首典型的情景交融之作。它出自於南唐後主李煜之手,是他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期間所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李煜半夜睡不著,出門後的所見所聞。以及透過所描繪的一幅秋夜悽清畫面,將李煜亡國被俘後,心中無限的惆帳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三臺令·不寐倦長更》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
  • 李煜的另外一首《虞美人》,詞中沒有名句,很少有人讀過
    這首詞的語言清晰優美,節奏曲折,憂鬱動人。可以被譽為「神品」。幾千年來廣為流傳,成為大家可以倒背如流的絕唱。其實李煜還創作了一首《虞美人》,也是一首懷念祖國的作品,同樣被譽為「神作」。而另一首《虞美人》有些冷門,詩中也沒有名句,所以很少有人讀過。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 李煜被趙匡胤俘虜到開封後的一個晚上,寫下這首詞,讀來讓人心疼
    詩人張繼在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楓橋夜泊》,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大文豪蘇軾在晚上難以入眠的時候,也會有「寂寞沙洲冷」的感慨;就連李白也同樣有失眠的時候,一首《靜夜思》道出了多少遊子的心聲。每個人失眠的原因都不一樣,有的人是感慨自己的命運坎坷,也有人是因為思念故友思念家鄉,而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這樣的詞作品,它是一首詞,出自李煜之手,雖然比較冷門,但是卻是一首經典之作。《搗練子令·深院靜》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 李煜夢醒後寫下一首詞,通篇都是名句,卻令人不忍卒讀
    李煜是個很喜歡作夢的詞人,尤其是在南唐滅亡後,淪為階下囚的那段屈辱歲月裡,他時常夢回故國,寫下了很多催人淚下的詞作。詞的上半闋採用了倒敘的手法,通過夢醒前後的對比,道盡了詞人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的悲痛。「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這三句是詞人夢醒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