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南唐時期非常有名的詞人,他早年間因過於出色遭到兄長的猜忌,當時兄長李弘冀剛剛坐上了太子之位,難免對身邊的人極為防備,李煜為保平安不問朝政,只醉心詩書,表明自己願為人臣之心。可沒過幾年太子病逝,李璟,也就是李煜的父親南唐中主封李煜為吳王,入主東宮。
李璟病逝後李煜登基,南唐國力弱小,國庫空虛,但李煜愛民如子,減少賦稅,恢復「井田制」。
後人評價李煜庸碌無能,但在南唐當時的情況下,不亡國也是不太可能的。南唐國力衰退,北宋勢強統一,李璟在位時已經對宋朝俯首稱臣繳納賦稅了,李煜自然回天乏力。
李煜投降之後被宋太祖趙匡胤幽禁,過起了忍辱負重的囚徒生活。李煜精通詩書,通曉音律,他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文藝天賦,但卻唯獨不懂得怎樣做好一位皇帝。
被俘期間他作下《烏夜啼·昨夜風兼雨》,寫盡歸降後的真實生活和屈辱心境。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詞作吧。
01上闕交代環境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昨夜秋風瑟瑟,大雨連綿,我身處異鄉望著漆黑的夜空倍感孤獨。窗簾被深秋的冷風吹起,拂過我的衣袖,帶來陣陣寒意。
似乎三年前南唐尚未亡國之時,也有這樣一個冷風蕭瑟的夜晚,那時我尚未遠走他鄉,儘管苦於不知如何保住祖宗基業,但至少還擁有自由之身。再看如今,果然已是今時不同往日了。
「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蠟燭的點點微光因即將燃盡有些黯淡,微弱的燭光怎抵抗得了這等秋夜寒風,搖曳著使人看不清眼前的環境。
更漏中的水快要淌盡,夜深無眠,我起起坐坐試圖找到一個舒服的姿勢讓自己心情的平靜下來。可我深知,內心迷茫煩亂又怎是換個姿勢就能解決的?作罷,我倚靠著枕頭,漸漸陷入沉思。
此時距離南唐國破將近三年,更漏是古代的計時工具,裡面的水將要流盡,說明眼下正處於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等待黎明。
黎明或許會來,但李煜卻永遠無法迎來屬於自己的光明了,那一點點燭火是他最後的堅守。在汴京屈辱求生,他在這雨夜中究竟想到了些什麼呢?
02下闕道盡一生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這人間的世事無常本是尋常,光陰正如滔滔不絕的流水,一去不復返了。我望著跳動的燭火,似乎穿透燭光看到了當年的樓臺殿宇,夜夜笙歌,看到我在金陵城中宴飲大臣紙醉金迷的日子,而隨著燭光漸漸暗淡,那些日子終於也漸漸消失了。
回憶當年,好像一場美夢,我竟在那樣的美夢中過了不尋常的半生。夢醒以後煙消雲散,只有此刻的風雨是真,孤獨也是真。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我拿起酒杯一飲而盡,烈酒滑過喉嚨讓我變得格外清醒。我好想念我的家鄉,是不是只有醉了才能回到我從小生長的地方,不必再面對無窮無盡的屈辱生活,夜夜難眠。
我又實在愧對先輩,愧於自己沒有守護好他們辛苦打下的基業。回憶已經快要將我壓倒,我深陷自責懊惱中無法脫身,唯有在醉夢中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鄉,才能稍稍排解煩憂了吧。
下闋第一句短短十二個字道盡了李煜此生的悲涼之感,即便李煜委曲求全歸降宋朝,但他最在乎的親人、妻子、兒女都沒有逃過厄運,只留他一人苟活世間,叫他怎能不心痛啊。
所以他寧願灌醉自己,在夢中與日思夜想的妻女、族人生活著,過晝夜顛倒的日子,也不願醒來面對煎熬的人生,後人讀來也倍感哀傷。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行史書結語:
這首詞情真意切,能引發許多人的共鳴。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希望功成名就有一番作為,他們只願生活美滿平淡,安度餘生,李煜就是這樣的人。
可他的性格與皇位顯得格格不入,最終釀成悲劇。李煜的一生背負了太多,願我們能成為自己喜歡的人,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