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被趙匡胤俘虜到開封後的一個晚上,寫下這首詞,讀來讓人心疼

2020-12-18 每天讀詩詞

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寫作是需要一個靈感的噴發,而靈感往往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從頭腦中噴湧而出,關於這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如此,很多文學家往往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點上一盞燈,靜靜的於案前伏,讓靈感在筆尖流淌。而在某些個難以入睡的夜晚,更是想要拿起筆來將自己心中的感想寫出來。

詩人張繼在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楓橋夜泊》,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大文豪蘇軾在晚上難以入眠的時候,也會有「寂寞沙洲冷」的感慨;就連李白也同樣有失眠的時候,一首《靜夜思》道出了多少遊子的心聲。每個人失眠的原因都不一樣,有的人是感慨自己的命運坎坷,也有人是因為思念故友思念家鄉,而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這樣的詞作品,它是一首詞,出自李煜之手,雖然比較冷門,但是卻是一首經典之作。

《搗練子令·深院靜》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在宋開寶八年,南唐滅亡,而李煜也成為了一位階下囚,熟悉他風格的朋友都知道他的作品就是在這時開始變換了「味道」,開始變為國破家亡的痛苦以及追憶曾經的日子。而這時也是他的巔峰時期,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佳作,可以說是主業上的失意,竟意外的成就了副業的巔峰。但無論怎樣,對於他來說這都是痛苦的,在某天晚上,他聽到了外面傳來搗衣的聲音,因此勾起了他對於曾經國家的思念,竟然意外的導致了失眠,於是便揮筆寫下了這首作品。

在這首詞的上闕中,他描寫眼前看到的景物,並點明了當時的季節。那是在一個秋天的夜晚,秋風瑟瑟,讓人感到十分寒冷,整個院子裡靜得沒有一點聲音,看起來也空空蕩蕩,這種非常孤寂,悽涼的環境,讓作者的心中感到更加的悽婉。一直以來,搗衣都被古時的人們視為是一種思念的象徵,李白也曾經在詩文中提到過。所以當詩人的耳中聽到這搗衣的聲音之時,他也是不自覺得就被勾勒起了內心的那種離別之痛,而他的離別與相思要顯得更加刻苦,因為他所思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家人,還有他曾經的子民。

而在這首詞的下闕中,作者則是由近及遠,在這樣一個漫長的夜晚裡,搗衣的聲音與月光一起透過窗戶,傳到了作者的耳邊。他一個人躺在床上,但是卻輾轉反側,無論怎樣也難以入眠,這讓他感到非常無奈,從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那種痛苦。實際上,打擾他睡覺的,真的是那倒黴的聲音嗎?未必,最主要的還是他內心深處的種種情感在作祟。

縱觀整首詞,他的感情都是統一的,那就是悲傷悽婉,但是他所要表達的意象其實卻並不清楚,我們可以將這首作品理解為是對於人的思念,也可以理解為是對於國家的思念,甚至也可能只是由於環境的變化而引起的心靈上的變化。但無論是哪一種,他都寫盡了我們的心間,極具感染力。

相關焦點

  • 南唐後主李煜,主動投降趙匡胤,為什麼是一個令人尊敬的選擇
    後周顯德二年,也就是956年,周世宗親徵南唐,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佔據了南唐大部分土地,兵臨長江。在這個時候,南唐後主李煜主動求和,把江北14州全部割讓給後周,並以長江為界限,向後周稱臣,去掉帝號,使用後周的年號,主動將南唐降低到一個屬國。
  • 李煜:名副其實的一代詞宗,用5首詞寫出人間離合悲歡、愛恨情仇
    作為一個從小背誦詩詞散文的人,筆者小時候最喜歡的詞人李煜,原因很簡單,李煜的詞朗朗上口,頗具語言美感。等長大後,第一次知道李煜居然個皇帝,還被毒酒給毒死了,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38歲之前,李煜的人生只有2個字,「風流」。他當皇帝,娶老婆,風花雪月,吟詩作賦。
  • 讀過李煜的《相見歡》,卻不知這首《清平樂》那也還是不懂得思念
    公元971年的秋天,北宋剿滅了南漢政權,讓李煜異常恐懼,唇亡齒寒啊。所以他便派遣自己的弟弟鄭王李從善向北宋示好,上繳朝貢。此時,宋朝為宋太祖趙匡胤在位,雖然他同意了李煜的請求,但是卻將李從善扣押下來做了人質。時間一晃三年過去了,李煜向趙匡胤請求,將從善放回國內,不曾想遭到趙匡胤的斷然拒絕。
  • 賀捷新:李煜之於開封(下)
    可同時,中原趙匡胤目光如炬,龍吟虎步,在日薄江南金陵。971年,李煜遣其弟鄭王李從善至宋朝貢,宋太祖趙匡胤羈留之,不使歸。至斯年,今湖北的南平國,今四川的後蜀國,今廣東的南漢國,皆已向宋歸降。但事實上,之後這些臣從之國仍以獨立政權存在著,契丹之遼幅員廣大,宋更奈何不了它。然而南唐卻是一定要滅的,因其實力僅次於遼。一道長江隔趙李,趙匡胤不作南北分治之想。
  •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才華絕代的薄命帝王
    公元978年的七夕節,這一天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生日,他在自己的庭院內命南唐歌妓吟唱這首自己的新作,然而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宋太宗的耳朵裡,趙光義聽到後非常憤怒,對李煜數罪併罰,賜牽機藥毒殺了李煜。一代詞王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 李煜寫下一首《相見歡》,無人能超越,只有納蘭性德這首勉強可比
    我個人是不太認同這樣的評價,李煜是不是一個好皇帝,其實我們很難去定義,不要認為他會寫詞,便全盤否定了他的歷史功績;要知道他繼位之初,也是大刀闊斧改革,只是無奈整個帝國早已是搖搖欲墜,即使是任何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在那個時代也不可能力挽狂瀾。
  • 李煜的1首詞,只道「貪歡」,卻說盡天上人間
    今天介紹的仍然是李煜的1首詞。其實對於李煜的詞,每一首都能說上一天,又或者說,每一首都能說出不一樣的故事。僅僅數十首存世作品,每一首看似都很簡單,但我們每一次再讀,都會讀出不一樣的哀愁。今天這1首詞,很短,我們才看到他說「貪歡」,卻在他的話裡讀到了天上人間。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亡國之前的李煜是一個風流才子,這個時期的詞作描寫的都是歡樂的時光,優美的讓人心醉;亡國之後的李煜內心千瘡百孔,他的詞作多了一份悲涼悽慘的成分。李煜一生寫了不少的詩詞,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他的絕命詞《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最為經典的一首詞作,但是卻正是因為這首詞讓李煜丟掉了性命。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李煜已經是宋太宗的階下囚,這首詞傳到了宋太宗的耳中,然後認為李煜有不臣之心,所以命人賜了一杯毒酒,把李煜毒死了。
  • 趙匡胤對李煜說:「你的詩不行」,李煜隨口念了10個字,流傳1000年
    人人都說,李煜是一位失敗的皇帝,卻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不得不承認的是,南唐後主李煜,實在是一位傳奇人物!然而他的名氣,可不是後來才有的。早在千年前,他還在世之時,就已經詞名在外了。話說當時,宋太祖趙匡胤派遣軍隊攻滅南唐,將南唐後主李煜俘虜押解到東京汴梁,由於李煜曾經拒不服從命令,趙匡胤耿耿於懷,於是封李煜為違命侯。趙匡胤素來聽說李煜是個吟詩作詞的高手,於是在一次宴會上對李煜說:"聽說你善於寫詩,可以把你的得意詩句說給朕聽聽。"
  •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使人不禁落下眼淚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位皇子,同時也是南唐後主,他除了是一個國家的帝王,他還是詞壇上的一位帝王,只是為詞壇的帝王錯身在了帝王之家。開寶八年的時候,趙匡胤率領士兵們攻破南唐的都城金陵,就這樣南唐國被北宋滅亡了,李煜作為南唐的國主被帶到了汴京成為俘虜,他被囚禁在汴京的一所大院裡,在被囚禁的期間裡,李煜看到了很多薄情的人,看到了很多薄情的事,百感交集,有感而發寫了很多令人唏噓的詞。
  • 南唐國主李煜精詩詞,但國中有一位大臣,足令趙匡胤忌憚!(下)
    而且,林仁肇不光有勇他還有謀,當初大宋滅南漢的時候,林仁肇向南唐中主李璟進言,說要把握住時機,帶大軍幫國家奪取淮南14個州,若成,國家受益,若不成,國君完全可以把責任推到他身上將其誅滅,說是他私自發動叛亂,可以說為國家考慮周到,志勇雙全。但是李璟並未接受林仁肇的精細謀劃,他這樣的畏首畏尾使南唐錯失了一個良機,將南唐往覆滅的邊緣又推了一步。
  • 【小歷史】李煜想同趙匡胤講和,竟派了這兩個人到開封談判,結果...
    似魯智深這般圓寂,也算是出家人追求的一種圓滿境界3314、欲降又拒面對北宋的威逼,南唐末代皇帝李煜(李後主)始終磨磨唧唧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三月,北宋部隊兵臨南唐首都南京城下,李煜一方面派翰林院長徐鉉(浙江紹興人)與道士出身的皇家顧問周惟簡(江西鄱陽人)率團赴北宋首都開封進行談判,一方面命鎮南軍節度使(駐軍南昌)朱全贇(安徽舒成人)火速馳援南京。李煜送別徐鉉時說:「爭取和談成功。你一啟程,我即先止江西援兵。」徐鉉連忙說:「臣此行是否成功尚未定矣,南京城中正待援兵,奈何止之?」
  • 李煜的一首亡國詞,無人仿得來,700年後納蘭跟寫一首,驚豔世人
    提到南唐後主李煜,我只覺得他是一個被皇帝這個職業耽誤的詩人,也不能說他被耽誤了,因為他很多驚豔世人的詩詞還是被流傳了下來。比如這首最有名《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 千古一慟,李煜的這首詞寫出了人生中最悲痛欲絕的一個場面
    他的一首通過回憶記錄金陵城破、南唐滅國,自己被迫離開家園時的情景和感受的《破陣子》,尤其令人感傷,而作為他本人來說,那是一個何等悲慘的場面,心中的悲痛又是何等巨大,真稱得上千古一慟。破陣子李煜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 李煜最經典的五首詞,句句都是刺骨的悲涼,讓人肝腸寸斷
    南唐是五代割據與江南時期的地方政權,定都金陵,立國將近四十年,傳三代:李昪、李璟和李煜。其中李煜最為知名。李煜繼承皇位的時候,北宋開始覬覦南唐地區。但是李煜沒有絲毫的戒備,篤信佛教,荒廢政務。因此李煜的政治才能基本上為零,他的名聲來自於他的才華。
  • 趙匡胤問李煜:聽說你很會寫詩?李煜當場回10個字,卻成千古名句
    趙匡胤御駕親徵要滅南唐公元960年,趙匡胤效法後周太宗郭威,發動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在趙匡胤當了三年的皇帝以後,便開始為未來一統南北做準備,想要搞定自己的第一個眼中釘——北漢。李煜的名氣,在當時可以說大名鼎鼎,宋代文人葉夢得在《石林燕語》中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趙匡胤在收復南唐後,就把他招到殿前,問道:「聽說你很會寫詩?」。
  • 李煜的這首詞,將其早期帝王的奢靡生活展露無疑
    因為兵敗,此時的南唐已向代周建宋的趙匡胤稱臣納貢。李煜登基後,就寫了一份《即位上宋太祖表》奏報宋太祖趙匡胤,陳述南唐變故。宋太祖也寫了一份回賜詔書,並派人前往南唐弔祭、恭賀李煜襲位。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欣賞一下李煜早期的這首詞《浣溪沙》:《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 趙匡胤:聽說你會寫詩?李煜輕吟兩句,趙匡胤:難怪是亡國之君
    從《相見歡》中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到《子夜歌》中的「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再到《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經典名篇和驚豔名句,其主題大多都是宣洩亡國之君的千古憂愁,可以說,恰恰是亡國之痛成就了他在作詞領域上的巨大成功
  • 李煜這首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模仿之作,多年難分高下
    南唐後主李煜與清代 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不管是從詞風還是對待感情上來說,都是世間最為多情之人。又因為李煜經歷過階下囚的悲慘生活,李煜將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一點點的融入到詞作中。也正是李煜的傾心付出,將唐代流傳下來的詞發揚光大,拓寬了詞的寫作領域,對後來的宋詞快速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李煜也被後人尊稱為了「千古詞帝」。
  • 這首詞是李煜的冷門佳作,短短12字,道盡人生悲涼,令人動容
    開寶八年,南唐最終還是敗在了宋太祖趙匡胤的手下,李唐江山就此結束,而身為南唐最後一個皇帝的李煜卻以侯位的虛名,被囚禁於深宮之中。在文理方面,李煜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倘若生在尋常百姓人家,亦或是官宦世家,定能於亂世中脫身,於盛世中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