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發布的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公示結束,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季芳桐教授申報的「伊儒會通思想研究」獲批立項。此次立項系南京理工大學時隔四年之後再次獲批該項目。
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是國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內層次最高、權威性最強、競爭最為激烈的資助項目,其中級別最高的重大項目是衡量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和科研發展實力的重要標誌。自今年7月份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招標公告發布以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和公共事務學院高度重視申報組織工作,先後邀請河海大學黃德春教授、南京大學社科處處長王月清教授來校專項輔導,並圍繞項目申報在宣傳動員、氛圍營造、信息共享、支持保障方面提供精準化的管理服務。
截至11月份,南京理工大學共獲批2020年國社科基金項目9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季芳桐),年度項目5項(朱英明、聶鑫、陳偉、吳煒、湯平),後期資助項目2項(吳曉莉、鄧德強),應急管理研究專項1項(楊慧),彰顯了學校教師承研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的實力和擔當。
季芳桐教授及獲批項目簡介:
季芳桐,1954年7月生,漢族,南京人,現任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社會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近三十年,季教授一直從事中國社會思想史和中國伊斯蘭教思想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2項,先後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西北民族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著作、譯著10部,現兼任中國社會思想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學學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回族學會副會長、蘭州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等社會職務。
「伊儒會通」主要是指明清時期伊斯蘭教的學者開展的一種以著譯為標誌的文化自覺活動,其核心精神在於引導不同文化及其載體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2015年,季教授首次提出這一概念並獲學界高度認可。此次獲批立項,將進一步豐富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想史、中國宗教史的內容,進一步揭示伊儒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的內在規律,對於深入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促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乃至促進各國文明交流互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