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俗話說萬物皆有靈,那麼今天咱們就講個靈蛇的故事。
話說在東郡有個叫許義的人以耍蛇為生。他曾經馴養了兩條蛇,因為都是青色的,所以他把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額上長了個紅點,十分有靈性,好似能聽懂音樂,能隨著許義的笛聲盤旋起舞。因此,許義對二青十分喜歡。
過了一年,大青得病死了,於是許義便想再找一條青蛇來補上空缺,可一直沒顧得上。一天晚上,他外出表演寄宿在山裡的一所寺院。天明臨走時,他打開裝蛇竹一看,發現二青不見了。許義十分著急,便到處尋找,可連個影子也沒見到。以前每到草木豐盛的地方,許義就把二青從蛇箱裡放出來,讓它在草地上自由自在一番,不過不久二青就會自己回來。於是許義便坐在寺院門前等著希望二青自己回來,可直到太陽升起很高,也不見二青的蹤跡。
許義很失望正要起身離開,忽然聽見草叢中傳來窸窣的聲音。他跑過去一看,是二青回來了。許義非常高興,像得了無價之寶似的。二青見到主人也停下來。再一看它的後邊,還跟著一條小蛇。許義連忙過去撫摸著二青說道:「我還以為你跑了呢。那小傢伙是你帶來的嗎?」說著就拿出飼料來餵它,同時也給小蛇一些。小蛇雖然不離開,但畏縮在那裡不敢來吃。二青便用嘴含著飼料餵它,好像主人招待客人似的。過了一會許義再餵小蛇,它才吃了。吃完,小蛇跟隨二青一塊鑽進了蛇箱中。
許義回家中,對小蛇進行了訓練,發現小蛇也很有靈性,同二青沒有多少差別。因此給小蛇取名叫小青。從此許義就帶著,四方表演獻技,賺了不少錢。
一般耍蛇人的蛇,不超過二尺,再大就太重了,沒法表演各種動作,就需要更換一條。因為二青很馴良,所以許義並沒有把它換掉。又過了二三年,二青已長到三尺多長了,臥進竹箱裡,竹箱被塞得滿滿的,於是許義決定把它放走。
這天,許義來到淄川縣東山裡,他拿出最好的食物餵二青,然後又向它祝福一番後便把它放了。二青走了,一會兒卻又回來了,圍著竹箱蜿蜒地爬。許義揮手趕它說:「走吧!世上沒有百年不散的宴席。從此以後,你隱身在深山大谷中,將來一定能修煉成一條神龍。蛇箱怎麼可以長期居住呢?」二青聽懂了許義的話,消失在草叢中。許義剛要離開,二青又回來,許義怎麼趕它也不走,還用頭碰蛇箱,而小青在箱裡也不停地竄動。許義恍然大悟說:「原來你是想和小青告別呀?」於是就打開蛇箱。小青從箱裡徑直竄出來,二青與它交頭吐舌,好像互相囑咐話語。接著兩條蛇依偎著一起進了草叢。許義正在想小青不會回來了,一會兒小青卻又獨自回來,爬進竹箱臥下。
自從二青走後,許義又開始物色新蛇,但一直沒有合適的。而小青也漸漸長大,不便於表演了。後來許義雖然得到一條蛇,也很馴服,然而到底不如二青小青那樣有靈性。這時小青已經長得比小孩的胳膊還要粗了。
先前,二青在山中,打柴的人經常見到它。又過了幾年,二青長得好幾尺長,碗口那麼粗,漸漸地出來追趕路人。因此,行人旅客都互相告誡,不敢從它的那條路走。一天,許義經過那裡,一條蛇猛然竄出,行如驟風。許義大為驚恐,拼命奔跑。蛇追得更急。他回頭一看已經快追上了,突然看見蛇頭上儼然有一個紅點,這才明白這就是二青。他放下擔子,高聲叫道:「二青,二青!」那蛇頓時停住,昂起頭來呆了很久,縱身上前把許義纏住,就像以前表演的樣子。許義察覺到二青並沒有害他的意思,只是身軀太重,自己經不起它纏繞。只好倒在地上高聲祈禱,於是二青就放開了他。二青又用頭去碰竹箱子。
許義明白了它的意思,打開竹箱放出小青。兩條蛇一相見,立即緊緊交纏得像飴糖一樣粘在一起,很久才分開。見此情景,許義對小青說:「我早就想和你分別,今天你有伴了。」又對二青說:「小青原本是你引來的,今天你可以領它走。我再叮囑你一句話,深山裡不缺你的吃喝,不要驚擾過路行人,免得遭受上天的懲罰。」二條蛇都垂下頭,好像接受了他的勸告,馬上竄起離去,二青在前,小青在後,所過之處,樹木草叢都被從中分開,向兩邊倒去。許義久久地站在那裡望著,直到看不見了才離開。從此以後,行人經過那一帶像先前一樣平安無事,不知那兩條蛇到哪裡去了。
點評:上邊這個《靈蛇》的故事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之《蛇人》,講述了一個耍蛇人與他的一條靈蛇的故事。靈蛇名叫二青,和耍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耍蛇人將它放歸山林之後,二青茁壯成長,以至於成為山中旅途一害。耍蛇人一次遇見後,語重心長的勸誡它,二青於是再沒有出來迫害行人。
其實在中國古代,蛇狐一類的動物都是頗有靈性的,很多神怪故事的主角裡都有蛇或狐狸化成的靈物。雖然犬牛馬之類的動物一直被當作人類的朋友,但真正能夠有靈性成仙成精的動物還真的主要是蛇狐一類的。包括聊齋在內的中國古代志怪小說中有很多狐仙蛇精的故事。說明了在人們心目中這類動物本身還是具有靈性的,所以說文中所描寫的通人性的靈蛇二青也讓讀者覺得真實可信。
此外文中不但寫了人與蛇之間的感情還寫了蛇與蛇之間的感情,通過這種不同物種之間的真情,表達了作者真情的渴望和對現實的不滿,正如作者最後所說:蛇,看似是個笨拙遲鈍的一種動物,但依然戀戀有故人之情,並且它們聽從勸諫。可唯獨奇怪的是有些堂堂為人者,對於那些有十多年深厚情誼的朋友,對於那些幾十年(或幾輩人)都對你有恩典人,動輒便思落井下石。也有那些對你忠言勸諫,不但悍然不理,反而把他當作仇人的人,如果這些人聽這青蛇與主人的故事了恐怕也會感到羞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