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平 敖魯古雅之戀》:萬物皆有靈——生靈崇拜

2021-01-19 山水畫藝術網

猴王 2004年

在當代畫壇上,於志學不僅以自己創造的冰雪山水畫高標於世,他的鄂溫克民族題材的創作包括馴鹿、老獵民和小甜妹也深受人們喜愛。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創作鄂溫克民族題材開始,他的這個情結從來沒有改變或淡化。人們大都知道他是最先畫馴鹿的國畫家,也知曉在他的藝術創作生涯中敖魯古雅鄂溫克佔據了他作品的很大比重,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人研究為什麼他如此喜歡敖魯古雅鄂溫克,這個民族的文化究竟對於志學的藝術思想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於志學從小受東北文化、膠東文化、宗教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影響,諸多文化對他的心裡結構、精神品格、審美意趣、思維方式和藝術觀念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與浸潤,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於志學的藝術思想與創作風格,同時也豐富了他作品的文化底蘊。

在於志學長期與鄂溫克獵民交往過程中,鄂溫克民族大量的動物神話、動物圖騰等故事,不僅參雜了鄂溫克人的靈魂觀念,還包含了鄂溫克民族動物崇拜的生態價值觀,這些既豐富了鄂溫克民族的文化內涵,也反過來對於志學產生了深刻影響,加重了於志學了解鄂溫克民族文化的厚度,也使他原有的萬物皆有靈的生靈崇拜的思想萌芽不斷生長,並在他的繪畫作品和文學作品中散發出來。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在原始人看來,自然力是某種異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東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經歷的一定階段上,他們用人格化的方法來同化自然力。正是這種人格化的欲望,到處創造了許多神。」自幾百年前鄂溫克人踏入黑龍江流域開始,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寂靜、奧克裡堆雪山的雄奇、額爾古納河的濤聲、塞外雪野的遼闊,使生存在這片神聖土地上的鄂溫克人感到大自然如此博大,自身如此渺小。他們信奉薩滿教,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大自然賜予的,他們所有的生命活動完全依賴於大自然。其中,萬物皆有靈思想,是鄂溫克人信仰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個信念深深融化在鄂溫克人的精神血脈裡。

小考拉2002 68×68

與其他上古時期的原始先民一樣,鄂溫克人最初是以原始宗教的方式解讀自然。他們認為萬物都有靈,那些藏身於水裡、樹上、天上、地下的各種動物都他們看作是神明和精靈,把自然中的一切都加以神話,因為世間萬物,山河湖海,土木樹石,都擁有自然的靈性。如山有山神,樹有樹神,鹿有鹿神,河有河神。每一次上山他們都要祭拜山神和樹神,這是他們對自然的神話和神性心存敬畏的一種崇拜心理。在他們看來,自然中無論是天上的,地下的,水中的生物與人一樣都是平等的,這種思想對於志學影響很大。

德國古典哲學家費爾巴哈在《宗教的本質》一書中寫道:「動物是人不可缺乏的、必要的東西,人之所以為人,要依靠動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東西,對於人來說,就是神。」在於志學的淺意識裡,就存在費爾巴哈所說的這種人類對動物的崇拜心理,甚至包括對植物的崇拜。在於志學的文學作品和美術作品中,時時處處充滿著這一樸素的思想。

「我關注生態和野生動物的情結和我的人生經歷有密切的關係。我的童年生活是伴隨著野生動物的出沒而成長的。我的故鄉是塞外松嫩平原一個貧瘠的小村莊,那時的北大荒被人稱作「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從這些字裡行間可以想像到那時的人和野生動物之間的親密關係。離我家幾裡地遠,就是我們方圓百裡出名的「小狼山」,幾百隻狼掏空了一個小山丘,在那裡棲息。狼群三天兩頭就要到村裡來拜訪,我從小就和狼打交道,了解狼的很多屬性。北方是寂寞的,正因為北方的荒原有了狼,有了狐狸,有了野兔,有了百靈鳥才給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帶來了歡樂。這一切一切給我的童年留下太多美好、深刻的回憶。我深深地熱愛塞外這片土地,熱愛這片土地上所有的生靈。從事美術工作以後,我多次來到大興安嶺西北坡和西伯利亞邊緣地區,那裡異常寒冷和寂寞,正因為有了野生動物、有了馴鹿,才給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帶來了便利和生機,馴鹿也因此被人們譽為「森林之舟」和「仁獸」。隨著我的閱歷和知識面的增加,我越來越認識到了大自然母親在孕育人類兒女的同時也孕育了萬物和一切生靈,這些生靈都應是人類的朋友,無論是高智商的人類還是低等微小的物種,就其生命本質而言都是平等的,生命與生命相提並論,沒有高低之分。關注野生動物,就是關注人類本身。生態環境的破壞,遭受損失的不僅是野生動物還包括人類自己。野生動物的滅亡就是人類的滅亡。我認為作為一個藝術家,要清楚這個重要意義,要有憂患意識,要認識到這也是藝術家的一個不容推辭的神聖使命,這就是我要關注野生動物的原因。」

對話 68x68cm 2013年

這段話是於志學2003年7月29日發表在《北京晚報》上的關於《赴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訪談》。於志學具有的「萬物皆有靈」生靈崇拜思想,其潛在的形成原因與他生長的地域環境和由此形成的心理機制以及踏遍大小興安嶺與少數民族鄂溫克和鄂倫春人長年接觸的人生經歷分不開。這種綜合性成因使他的作品能以多元的視角來審視人類生存的境遇,能以鄂溫克人對大自然的依賴以及萬物皆有靈的思想創建和完善自己對於自然萬物認識的藝術觀和生態觀。

於志學認為,鄂溫克獵民對原始自然現象的崇拜是因為他們世代以大興安嶺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黑龍江、額爾古納河流域的大自然資源為生,這本身決定了他們生活的純粹自然性,必然就會以大自然中的一切為生活中的最重要元素。他們在大森林裡居住,大自然中取之不盡的動物是他們的食物來源,大森林裡的倒木、站杆提供了他們居住、取暖用的物品,黑龍江、額爾古納河流域的大小河流滿足了他們的水源,所有一切的生活用品都是來自大自然中的物質。這種生存方式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特有的人文情感。他們穿的衣服、褲子、包括手套、鞋、背包等都是用動物的皮做的,縫衣服的線是用動物的「筋」製成的,就連衣服上繪的各種圖案都離不開大自然的雲、樹、山、水和各種動物;他們住的撮羅子是用站杆和樺樹皮以及動物皮搭建的,煮飯用的器物是自己做鐵匠打制的,打鐵用的風箱是用動物的胃囊做成的,過河用的船是用樺樹皮製做的,上面連一顆鐵釘都沒有。正是因為他們所有的一切都要依賴大自然,就理所當然產生了「萬物皆有靈」的生靈崇拜。他們把自然中很多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和模糊神秘的東西,包括各種藏身於森林中的動物,都看作神明和神靈,都心存敬畏,並虔誠地信奉萬物皆有靈。

鄂溫克人這種對自然的崇拜自然影響到於志學。敖魯古雅所處的特殊自然環境和獵民打獵所踏遍的山川、森林、大地、河流、動物,都向他展示出大自然最美好最溫馨的一面,成為他眼中最美好並富有內涵的藝術形象而加以表現。

虎虎生威 68x136cm 2015年

於志學把從鄂溫克民族那裡再次感受到的大自然偉大和力量的感悟情感,投放到自己的創作中,從而走向了他為自己設定的天、地、人的「三元繪畫」。他從奧克裡堆雪山和汗馬地區的群山、森林、雪原走出來,從這裡的貝爾茨河、塔裡亞河等河流走出來,進入了一個大的視野,把鄂溫克人對自然的情感賦予了新的生命意義。

如於志學的冰雪山水畫之所以能氣勢宏大、意境幽遠,與他頭腦中的自然和宇宙意識大有關聯。他的冰雪山水孕育於北國山野,屬於白山黑水和大小興安嶺,包括橫貫敖魯古雅的各條河流。這片沃土孕育了他的個性、生命和思想。他畫面中的雪山、雪原、雪樹、冰河、雪房與月亮等視覺符號,都是他對冰雪大自然懷著敬畏之心,匠心獨具的表達。

如果說於志學的冰雪山水畫表現的是對冰雪大自然的崇敬和熱愛,那他的人物小品畫則處處充滿了對萬物有靈思想的張揚。於志學完全接受了北方薩滿教萬物有靈的主導思想和薩滿教神話中關於諸神的自然神傳說,這也與他童年的經歷有關。於志學的三舅是一位鄉裡能說會道的土畫家,還是當地很有名的「二神」。在東北地區的農村,很多地方受薩滿宗教影響,在民間頗為流傳一種請仙跳神治療鬼魂纏身的驅病儀式,俗稱「跳大神」。「跳大神」時,跳神者手持單面手鼓、繫著腰鈴,邊跳邊唱邊請求信仰的神靈上身附體到「大神」身上,而「大神」的這一行動需要在助手也就是幫神者的配合下完成,這個助手就是「二神」。在這個系列請神程序中有「大神」與「二神」的合作對唱。於志學在童年裡,就接受了這種薩滿文化,他通過跳大神的唱詞了解了宇宙中最早生成的神聖力量是一種永不枯竭的生命力量,這也是一種宇宙敬畏。宇宙誕生出各種自然之神, 宇宙統一的生命力內含於萬物之中,各種自然神作為宇宙第一生命,是萬物的主宰者和創造者。這些與來自於北美的印第安文化一樣,其先祖之靈都是原有概念,它所代表的自然物質因此具有超自然生命力量的意義,萬物成了這個宇宙神靈生命力的一部分。

顯然,在於志學反映敖魯古雅題材的人物花鳥畫作品中,他接受了薩滿教這種包含了樸素唯物主義因素和自然哲學的理念,通過人和自然界中人與動物的普遍聯繫,在多樣性的變化世界中尋求一種統一和諧,以期達到自然和宇宙的統一性、神聖性。於志學在這種萬物有靈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靈為主,兼有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內容。所以這一點從於志學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表現的對象極為廣泛,有各種神靈、動植物等自然物。

清瀟自品2008年 68x68

一次,於志學在大興安嶺和拉吉米打獵時遇到的一件事,讓他更堅定了萬物皆有靈的信念。那是一個夏天,於志學和拉吉米在汗馬打獵。當時國家對鄂溫克獵民打馬鹿等鹿科動物制定了護、養、獵並舉的生產方針,在捕鹿季節過後不允許捕鹿,禁止了以前不分時間、只要看見鹿就可以濫捕亂獵的習俗。捕獵還要恢復過去獵民保持的狩獵休獵期,有些動物要分季捕,數量有一定限制,打雄不打雌,打老病殘不打崽。在每年的五、六月,八、九月是馬鹿發情交尾期,嚴禁捕獵。

按當時規定,獵民一年一戶只能打一頭馬鹿。馬鹿是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因為體形似馬而得名,獵人們就很重視這個指標,都想打到一頭品相好、至少四品頭以上的馬鹿。「品頭」是獵人對鹿茸多少級品的一個當量詞,一個品頭就是鹿的一個茸上分的一個叉。比如馬鹿左右兩個鹿茸,一般一個鹿茸分為6叉,最多8叉,個別還有更多的叉。鹿茸是鹿身上最寶貴的部位,是雄鹿的嫩角沒有長成硬骨的時候,帶著茸毛,含有豐富的血液,是一種貴重的中藥,有滋補強壯的作用,對虛弱、神經衰弱等疾病都有療效。馬鹿的鹿茸產量高,其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貴的滋補品,獵人是不會放棄打馬鹿的機會的。

雀飛春暖 68x68cm 2013年

馬鹿屬於北方森林的草原型動物,分布範圍很大。汗馬的馬鹿都棲息在海拔不太高、範圍又很大的針闊葉混交林,或者在有溪谷的林地。馬鹿一般白天活動,喜歡在黎明前後,吃各種草、喬木灌木的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還喜歡在多鹽的低溼地上舔食,夏天也喜歡到沼澤地。當時正是夏天,汗馬的鹼場草木茂盛,環境利於隱蔽,食物豐富,而且還有水塘。公鹿在夏天都喜歡獨居,自行出來活動,而且喜歡在清晨和夜間活動,只有在發情期才和母鹿群居在一起。

這天早上3點多鐘,於志學就和拉吉米來到汗馬的鹼場,兩人掩藏在茂密的樹叢裡,用獸皮和樺樹皮擋著自己的身體,等待獵物的出現。之所以要用獸皮和樺樹皮來偽裝,是在原始狩獵的時候,獵民都用弓箭或者扎槍這種原始的工具。但是這些工具在離狩獵的動物對象遠的時候,很難發揮作用。所以獵人就採取一種偽裝的辦法,把一些鹿皮或鹿頭皮扒下來套在頭上,或者用獸皮把自己蒙上,這樣野獸以為是同類不太防備,便形成了面具。這種傳統一直被沿用下來。

這次為了能和拉吉米一起來「蹲鹼場」,於志學是軟磨硬泡才獲得了同意。因為拉吉米覺得鹼場自然條件惡劣,行路艱辛,離撮羅子有百十公裡的距離,得走好幾天。但最後還是經不起於志學的懇求,兩人一起出了門,趕在黎明前等在這裡。

三衛士 2009年 68x68 於志學

天一點點透出了晨曦,清脆的鳥鳴蛙聲一陣陣響了起來,森林裡一片生機。正在這時,於志學聽見了「嚓嚓」的聲響,好像誰在用斧子砍樹一樣,那斧子好像很鈍,聲音發悶。不一會兒,「嚓嚓」聲變成了「噗噗」聲。循聲望去,於志學發現一團灰黑的影子正在向自己隱蔽的方向移動。拉吉米高興地眼睛一亮,他知道來了個大傢伙。不一會兒,一隻深褐色、背部有白色斑點的雄性馬鹿從遠處過來。這隻馬鹿體形很大,僅次於駝鹿。

馬鹿越走越近,大約在於志學前方十多米處停下來。於志學仔細觀察它有幾品。只見這隻馬鹿的基部生出一對鹿茸,鹿茸的主幹很長,向後傾斜,在鹿角的主幹上有六個分叉,是個六品頭的馬鹿。因為是夏天,馬鹿身上的毛很短,沒有絨毛。它從於志學眼前的樹林邊鑽出來,偷偷四處看了看,刨刨蹄子,又縮回去,一會兒又探出頭來,走向前邊的水塘處,發出了攪水的聲音,是馬鹿在低頭喝水。

拉吉米端槍正要瞄準,還未等射擊,馬鹿突然一個猛子扎進水裡,看來是潛水吃水草去了。它的身體在水面忽忽悠悠晃著,從水面冒出「咕嚕咕嚕」的氣泡。過一會兒可能是喝飽了,它鑽出水塘,用舌頭蘸著水塘邊的水,舔著自己的脖子。水塘有影,馬鹿把水塘影的反光當成鏡子,自影自憐地照著自己修長的脖子,還一邊扭著身體,擺出不同的姿勢。看起來這是一隻非常漂亮又很懂審美的馬鹿,尤其是那像扇形一樣左右張開的鹿茸,毛茸茸的,品相極佳。拉吉米看到這裡心裡很滿意,屏氣凝神準備扣動扳機。這時遠處有聲音傳來,可能又有動物上來了。這聲音幹擾了拉吉米的注意力,子彈射出時稍微射偏了一點,沒有打到心臟。獵人打鹿是有講究的,只能打到心臟。如果打到別處,鹿還能動彈,它的鹿茸就會被破壞,會出很多血,鹿茸就容易碎,鹿的價值就會大跌,所以獵人打鹿時首先要考慮保護好鹿茸。

本來拉吉米的槍法特別準,可以說安靜狀態下百發百中,他打馬鹿都是一槍打中心臟,立刻斃命,但這次失手了。那隻馬鹿被子彈擊中後倒下了,之後自己又搖搖晃晃站起來,一處的鹿茸還在流血。馬鹿自己耐心舔去鹿茸上面的血跡,又用舌頭清理粘了血和泥土的鹿茸,再側著頭小心地把鹿茸伸到水裡蘸洗,待洗乾淨後那隻馬鹿緩緩站了起來。只見它用眼睛掃掃四周,那雙大眼睛裡露出一種複雜的眼神。在於志學還沒有反映過來要發生什麼事的時候,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馬鹿突然加快了速度,拼盡全身力氣向著旁邊一棵一尺多粗的松樹猛然撞去。瞬間鹿茸撞得粉碎,鮮血四處噴射,它也一頭栽在血泊中,斷了氣。

望遠圖 136x68cm 2013年

於志學眼睜睜目睹了馬鹿悲壯慘烈的「就義」場面,完全驚呆了。那種情景太震撼,太出乎意外了。沒想到一隻馬鹿,竟然也能為了保持尊嚴和高尚的氣節殉命——如果不能保護他視為王冠的鹿茸,寧可去死也不願屈辱地苟活。於志學茫然地坐在地上,對剛才所發生的一切百思不得其解,螻蟻尚且偷生,馬鹿為什麼不怕死?他想起剛才馬鹿「犧牲」前的眼神,他突然懂了:馬鹿是用這種眼神傳遞一種信息,那既是對大自然的一種眷戀,又是一種無尊嚴毋寧死的氣節和品格。於志學被馬鹿的這種精神震撼和感動,他在大自然中活生生看到了萬物皆有靈的顯現。

後來於志學每當回憶起當年的畫面時,總會說「當時的那個情景,我相信這時候誰看到這樣的場面,都不會開第二槍,都會被它的精神震撼。」這不由使人聯想到,為什麼當大自然母親在心情不好發脾氣或吶喊咆哮之前,人類會無所察覺,只有動物們才聽得見,摸得著。莫不是人類的心靈已被大千世界的欲望蒙蔽了靈動的雙眼和雙耳,而動物在地球上,雖然沒有什麼高科技,但它們單純的心靈卻擁有人類無法企及的靈性。「從一隻馬鹿身上體現出的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悲壯犧牲,我相信馬鹿有靈,萬物皆有靈。」

相同的感受,於志學在《初識馴鹿》中,再次談到了生活在大興安嶺地區的馴鹿和人類的親密關係。「鄂溫克人搬家如同駱駝隊遠行一樣,一長串馴鹿,駝著鄂溫克人的生活物品,有繩子連著,穿越大森林。」「有馴鹿在,孩子餓了,有天然的乳汁鹿奶,危險來了有狗在孩子的身邊防護。」「母鹿像哺育自己的兒女一樣安詳、慈愛;狗像衛士一樣目不轉睛地在守在一旁。這樣一幅人、狗、鹿之間優美、動人的情景,你怎能不被大自然母親給人類和動物創造的這種天然親情所打動。」於志學在這裡同樣揭示出馴鹿和狗的靈性。

在於志學的小品畫創作上,他完全沉浸在萬物皆有靈的自然崇拜信仰中不能自拔,每個立意和線條筆墨,流淌出的都是難解難分的天籟之情。他與鄂溫克人一樣,視自然為母親,在五十餘年的繪畫生涯中,以一個大自然之子的虔誠與自覺不停地為母親而歌唱。

在於志學進入七十歲的時候,他以「老眼看駱駝」的心態,在萬物皆有靈的基礎上,對生命又有了新的理解。他說,「在我看來,世間所有的生命中,就其本質來說都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隻國寶熊貓和一隻螞蟻,本質都是一樣的。」從生物學來論,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質等物質組成的分子體系,生命泛指有機物和水構成的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的一類具有穩定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現象,能夠穩定地從外界獲取物質和能量,也能將體內產生的廢物和多餘的熱量排放到外界、具有不斷繁殖後代以及對外界產生反應的能力。無論什麼生命個體都要經歷出生、成長和死亡這一過程,生命從本質來看都是一樣的。

正因為這樣,2003年,於志學毅然決然地赴青海為保護藏羚羊捐款。他說:「由於對動物的偏愛,我不僅研究了普通的綿羊、山羊,還研究了內蒙古草原的黃羊、祁連山的青羊,還有青海的藏羚羊等。藏羚羊是羚羊的一種,生活在曠野、荒漠以及山區。在某種程度上,生活在艱苦環境下的生命都有著共同的屬性,那就是生命力的頑強和不屈,因此我對生活在生命禁區的藏羚羊一直懷有深深的崇敬之心。在那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它們能棲息繁衍,頑強與命運抗爭,在高原缺氧的自然環境下以極快的速度奔跑,這種勇敢精神和挑戰生命的意志令我敬畏,所以我關注它,讚美它,還要學習它。」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於志學把他的動物畫從馴鹿、獵狗、黑熊、鳥雀擴展到企鵝、考拉、狼、袋鼠、雄鷹、駱駝、藏羚羊及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中國及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的十二種動物,是華夏先民對大自然的認知,也代表祖先對動物和圖騰的崇拜,包含著先人對動物學、天文學、曆法學、人文學、數學和玄學的科學和智慧的思考,所以在漢文化圈影響下的中國及東亞地區多個國家和民族廣泛使用。於志學拓展他的動物畫的創作表現對象,尤其是表現十二生肖,一直是他想籍此來表達對大自然生靈的喜愛與尊重,同時拓寬畫路,錘鍊傳統筆墨功力的好手段,更能擺脫走入單一畫某種動物、成為所謂貓王、狗王的狹隘畫路。因為知識博大才能精深,厚積才會薄發,作為畫家必須具有綜合的造型表現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藝術和文化修養,避免知識面窄小,繪畫題材單一。

所以近年來,於志學畫了一批代表中國特有文化、有著廣泛受眾、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十二生肖動物。從古至今很多畫家涉入這個題材,但大都以其中單個動物出現,如在中國畫壇廣為美傳的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劉繼卣的虎等精品流傳於世。但一人畫全十二生肖動物,且能形神兼備把十二生肖完美體現的畫家幾乎鳳毛麟角。於志學創作的十二生肖不單純表現動物,還巧妙地把人與動物自然融入畫面,以表現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主題,這正是保護環境,熱愛生態,保護地球家園所倡導的主旋律,也是於志學萬物皆有靈的生靈崇拜思想的具體體現。

感知天地萬物間的靈性之美,具有一顆悲憫之心,以一腔虔誠崇拜之情面對自然萬物,是一個文人的境界和底線。

於志學做到了!(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編輯)

◆拓展閱讀◆

推薦閱讀:

抱石風骨·首屆中國畫雙年展初評結果

第四屆「郵驛路 運河情」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畫、油畫)徵稿通知

百年輝煌·武漢記憶——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徵稿通知

抱石風骨·首屆中國畫雙年展徵稿通知

第五屆「紅船頌」全國美術作品展初評結果

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複評結果(名單)

首屆「時代中國」全國美術作品展複評結果(名單)

「寫意·蘇州」(花鳥篇)中國畫雙年展複評結果

「伯年國藝」全國山水畫作品展複評結果(名單)

品真格物——第二屆全國青年工筆畫作品展複評結果

第九屆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初評結果

運河畫脈 南田風骨-2020惲南田藝術雙年展複評結果

第四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初評結果(名單)

悲鴻精神——第四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複評結果

行千裡 致廣大-第十一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初評結果

第二屆「湖南·中國畫雙年展」複評結果(名單)

第三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初評結果(名單)

第十二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複評結果(名單)

「寫意·蘇州」(花鳥篇)中國畫雙年展初評結果(名單)

2020雨花滿天全國山水畫作品展複評結果

運河畫脈 南田風骨-2020惲南田藝術雙年展初評結果

品真格物—第二屆全國青年工筆畫作品展初評結果

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初評結果

悲鴻精神—第四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初評結果

「伯年國藝」全國山水畫作品展初評結果(名單)

第二屆「湖南·中國畫雙年展」初評結果(名單)

百年夢圓 2020·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複評結果

第四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複評結果

第十二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初評結果

同源——第二屆中國畫作品展複評結果

第三屆「白山黑水·美麗四平」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複評結果

百年夢圓2020·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初評結果

第二屆「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畫、油畫)複評結果

2020雨花滿天——全國山水畫作品展初評結果

2020「江山如此多嬌·新餘傅抱石」全國中國畫展複評結

第二屆「神聖長白」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初評結果

「決勝全面小康」第二屆全國農民畫作品展複評結果

同源——第二屆中國畫作品展初評結果

第四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初評結果

2020「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手卷)作品展複評結果

第二屆「鄉風墨韻」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複評結果

關於組織開展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新登記和會員資料上傳的通知

2020江山如此多嬌·新餘傅抱石全國中國畫展初評結果

第三屆「白山黑水·美麗四平」全國中國畫展初評結果

第五屆「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中國畫)複評結果

第二屆「香凝如故」全國美展(中國畫、油畫)初評結果

「決勝全面小康」第二屆全國農民畫展初評結果

第十屆「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展複評結果

2020「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手卷)展初評結果

詩意江南——全國工筆畫作品展複評結果

第二屆公望富春·中國山水畫作品展複評結果第三屆「郵驛路 運河情」全國美展(中國畫)複評結果

中國山水畫傳承和發展的八個階段(組圖)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分類及詳解(組圖)

2019年度中國美術家協會個人會員申報終審公示

「伯年國藝」全國山水畫作品展徵稿通知

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初評結果

中國山水畫傳承和發展的八個階段(組圖)

第四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徵稿通知

首屆「時代中國」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徵稿通知

第五屆「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中國畫)徵稿通知

第二屆公望富春·中國山水畫作品初評結果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聲明: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瀏覽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和本網站無任何關聯。本網發布的訊息您如發現侵犯您的著作權,請及時和我網聯繫,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後,我網會選擇刪除。

相關焦點

  • 《盧平 敖魯古雅之戀》:圖騰與薩滿——原始崇拜
    主要信仰萬物有靈、靈魂不滅。       有過生活體驗的人都知道,只有接觸、體驗過的東西,人們才會更深地去感受它。從小就頻繁接觸過薩滿活動的於志學,來到敖魯古雅後就非常留意鄂溫克人的薩滿信仰。可是由於正值「文革期間」,鄂溫克民族所有的薩滿活動都作為封建迷信的毒草被取締了,使鹿鄂溫克最後一位女薩滿紐拉在敖魯古雅和山上與其他獵民一樣勞作,沒有機會親眼體驗鄂溫克人的薩滿儀式。
  • 《盧平 敖魯古雅之戀》:人見人愛的「小甜妹」
    1977年 曉露清新 68x46cm 於志學於志學對敖魯古雅鄂溫克有著濃厚的不了情。大興安嶺的藍天白雲,貝爾茨河邊的明媚春天,神秘莫測的原始森林,那片美麗的土地和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鄂溫克人都是他撂不下手中畫筆的原因。
  • 李健 |《美麗生靈》:萬物有靈,生而美好...
    點擊上方音頻,聆聽妙音據悉,《美麗生靈》的創作基於李健在一次潛水中遇到了一種巨大的魚,名字叫蝠鱝。
  • 《盧平 敖魯古雅之戀》:敖魯古雅的紅毛柳
    就說宿營,野外哪裡有現成住的地方,就要選露營點。要先找好一些枯死風乾的樹杆,也就是「站杆」,還有找到有水源的小河或小溪。冬天要找河裡有結冰的大冰塊,沒有冰塊,就融雪化水。如果帶馴鹿,還要找有苔蘚的地方。選好了露營點的地方後,拉吉米先用樹枝清理乾淨地上的積雪,然後在這塊空地上,鋪上自己帶的熊皮,再用四根樹幹兩個一組支起一個架子,搭上毯子就成了臨時撮羅子,我們就在四面透風的裡面過夜。
  • 民間傳說:萬物皆有靈之薩滿文化
    遠古時代的人們把各種自然物和變化莫測的自然現象與人類生活本身聯繫起來,賦予它們以主觀的意識,從而對它敬仰和乞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觀念,即萬物有靈。薩滿一詞源於滿通古斯語,意思就是興奮、狂舞的人,而薩滿召喚神靈降臨並與之交流時,也是更加動態和激烈的,就是東北地區所謂的跳大神,所以跳大神是真的需要跳起來的。在薩滿舉行宗教活動的儀式上,所用的法器很多,如神案、腰鈴、銅鏡、抓鼓、鼓鞭等。
  • 《盧平 敖魯古雅之戀》:來自大興安嶺的感動
    當時的中國,知青的前身紅衛兵,對毛澤東無限崇拜敬仰,在毛澤東「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辦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辦得到」的教導下,樹立的都是「不愛紅妝愛武裝」的革命戰士,都以「巾幗不讓鬚眉」要求自己,憑著一股熱情要克服各種困難,為革命、為人民建大橋。
  • 大自然中的萬物皆有靈
    聽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萬物皆有靈。萬物皆是寶。在自然中我們要合理的利用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資源。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的事物,都會給我們人類帶來不一樣的驚喜。有句話說得好,集天地之靈氣,採萬物之精華。人類擁有的一切都要感謝大自然,人類要與自然保持和諧,只要人類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不會虧待人類,因為所有東西都是相互的。大自然也是有規律的,分四個季節(春夏秋冬),一個季節一個顏色,人類也是隨著季節的變化不斷改變,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東西,使人類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逐漸都富裕起來。
  • 「萬物有靈」的崇拜 雲南佛教藝術
    我們不僅不清楚他們是否有宗教信仰的最初意識,而且對他們此後的蹤跡也毫無線索。根據考古資料和文獻資料,並且參考民族學、人類學的研究成果,我們知道至少在距今兩千六百年以前,雲南已經出現了「萬物有靈」的崇拜,出現了原始宗教的萌芽。秦代常額主持修築「五尺道」以後,雲南與四川之間的交通得到改善,聯繫有了發展。但這時的雲南,部落林立,無論是經濟文化或社會制度,都與內地相去甚遠。
  • 一位獸醫講述他與萬物生靈的故事
    《萬物生靈》這部劇是根據獸醫吉米·哈利所寫的《萬物生靈》小說系列改編,總共有四個系列,他講述了他在鄉村當獸醫所遇到的各種有趣和有愛的故事。哈利先是應聘了獸醫助理,僱主嘴硬心軟,對助理十分挑剔,因為他的嚴格要求,他的助理是換了一位又一位,基本上每個都難過試用期,也正是因為他對自己職業的挑剔與嚴謹,才能獲得好的口碑與信任。
  •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善待它們就是善待自己
    有因必有果,報應只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不來,心存善念,才能過好一生。比如這一次肺炎瘟疫,就是大自然對人類傷害自然的報復!萬物皆有靈性,可以不愛,請別傷害!愛護大自然,不要傷害一切眾生,萬物有靈,請不要傷害生靈,善待動物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在遠離城市喧囂下,有一個叫做鳳村的小村莊。山村裡的人們還保留著古時人們的善良和淳樸。
  • 萬物有靈,溝通靠「波」
    都是因為他們皆有靈,而漩渦狀的DNA就是「生靈」們接收「波」信息的「天線」。一梔子花2014年的一天,我突然想在熙華堂擺滿梔子花!很想!樓梯是我們每個同事每天最繁忙的必經之地,每天有無數人、無數個「照面」看著這三盆花,或一瞥,或讚美,或聞一聞,甚至摸一摸。如此「專寵」,她們當然要最賣力的迎合人類了!
  •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一、萬物皆有靈大自然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人類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災大難。《史記·禮書》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 心存善念的釋迦牟尼,修行至高終成佛,感化萬物生靈
    悉達多的母親在懷孕時,遵循當地舊例,要回娘家生孩子,途中經過迦毗羅衛城和天臂城的交界處有一個極大的花園,繁花似錦的景象深深地吸引著悉達多的母親,悉達多的母親來到了一顆鬱鬱蔥蔥的無憂樹下,突然間胎氣大動,就在樹下生下來悉達多。悉達多便成為了釋迦族的太子,從小生活無憂。
  • 萬物皆有靈!年邁駱駝被賣後獨行100公裡回家,願餘生,與你相伴
    日本有一忠犬名為八公,其主人因病逝世,它9年時間裡每天都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萬物皆有靈,生命無貴賤。相對於人類而言有些動物的壽命或許短暫,但它們都充滿靈性。也許它們只是不會說話,他們也有感情。
  • 萬物皆有靈,寵物亦如是,你真的懂你的寵物嗎?
    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有著自己豐富的情感,卻殊不知萬物皆有靈,動物也有著自己的情感,它們也會知道誰才是對它們好的人。寵物雖然不會說話卻用它們的獨特方式來表達對於主人的依賴和不舍。每個喜歡小動物的人,心裏面應該都會隱藏著一絲悲痛和遺憾。在我很小的時候,小到已經忘記了小時候過往的一切,卻偏偏對一隻鴿子難以忘懷。
  • 《哈利波特》狼人月亮臉,暖男盧平
    比如"月亮臉"的狼人,盧平,萊姆斯.約翰。盧平出生在三月,冰雪融化的三月,人類忙著迎接春天的到來,處處充滿喜悅。古代巫師認為,萬物正在甦醒的三月,是屬於女神的月份。因為萬物甦醒需要女神的生命了。三月最適合迎戰,所有古羅馬人將三月獻給戰神馬爾斯。盧平出生的月份正好是三月,他戰鬥的一生也是從三月開始。
  • 萬物皆有靈性,生命珍貴,請別傷害!
    為霜羽腫 - 為霜萬物有靈,大自然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人類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災大難。《史記·禮書》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道教繼承了中華民族的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並認為:「一切含識,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人與自然的關係是血肉融合的整體關係,萬物都是由「道」生化演變而來,並無高低貴賤之分。人類順其自然,萬物同生共榮,世界和諧發展。高士們以「道」觀物,而非以「我」觀物。
  • 貴州遵義:萬物皆有靈,農人殺豬,狗狗卻衝過去叼走了屠刀
    沒想到大家把豬按倒要殺的時候,狗狗卻直接叼起屠刀就走,大家不禁感嘆「萬物皆有靈」!有網友惡狠狠地說「今年過年不吃豬肉,改吃狗肉!」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殺過年豬,寓意過一個肥年。這項傳統在我國流傳了很久,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消磨掉。
  • 千年古樹倒塌,無人員傷亡:萬物皆有生存法則
    「 行人不見樹少時,樹見行人幾番老;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廣東河源的這可千年古樹,可謂是歷史悠久,據考證很有可能在唐代末年就已經被種植了,距今起碼得有1100多歲。只不過萬物皆有法則,好像是生靈也會有盡頭的那一天,在8月8日的凌晨它突然倒塌,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可能它也是有靈性的吧。缺舟:這樣一棵古樹的倒塌必定要牽涉很多方面,當地也正在對它進行搶救。
  • 明月說《聊齋》之《靈蛇》:萬物多有靈,眾生皆有情
    俗話說萬物皆有靈,那麼今天咱們就講個靈蛇的故事。話說在東郡有個叫許義的人以耍蛇為生。他曾經馴養了兩條蛇,因為都是青色的,所以他把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額上長了個紅點,十分有靈性,好似能聽懂音樂,能隨著許義的笛聲盤旋起舞。因此,許義對二青十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