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璀璨耀銀屏, 印記三湘曙色紅。
灑血有恆除舊惡, 拋頭無悔漾新風。
期頤在望徵程遠, 青史相期大道通。
共膽同肝重策馬,初心不忘再稱雄。
這是原外交學院黨委書記袁南生,看完湖南紅網製作的專題紀錄片《紅色印記》後,在深夜提筆寫下的一首七律。
▲《紅色印記》連續被學習強國平臺在首頁頭條位置進行推薦。
《紅色印記》是由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旗下紅視頻拍攝製作,圍繞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湘籍老一輩革命家進行記錄和闡述,共六集。
主題看似莊重嚴肅的紀錄片卻在微博、論壇引發熱烈討論,革命先烈鑄造「民族之魂」,他們的犧牲與功勳激發無數網友的共鳴,系列視頻更被人民網、央視網、中新網等主流新聞網站紛紛轉發。
袁南生告訴觀潮君,在慶祝建黨九十九周年之際,家鄉湖南精心打造了六集紅色文化紀錄片《紅色印記》,非常及時,非常經典。既緬懷先賢,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更激勵今人,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袁南生曾任中國駐辛巴威和蘇利南大使,中國駐美國舊金山大使銜總領事,作為一名從「紅土地」走出去的資深外交官,對於當前的國際風雲有著自己的獨特觀察,他認為「特別是在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國內外一系列新的變局方面,觀看《紅色印記》,無疑可以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說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誰是英雄?誰是先鋒?
在觀看《紅色印記》後,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剛教授對觀潮君感嘆道:「湖南革命前輩多。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離開湖南人,都沒辦法講。」
▲《紅色印記》與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等媒體精心策劃,推出的13個特色報導和新媒體產品一道,被中國記協網評為慶祝黨的99歲華誕的生日獻禮。
在那個國家蒙難、民族受辱的年代,一批又一批湖湘兒女、一批又一批共產黨員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勇作墊起歷史車輪的那抔塵土,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國。
正如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朱柏林所言,《紅色印記》,使我們在深切感悟湘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精神風範的同時,更進一步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理想信念、為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華彩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信心和決心。
當代的中國正處於偉大民族復興的歷史節點,當下的中國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的中國正面臨來自國內外錯綜複雜的壓力和挑戰,如何渡過難關,如何實現複習。觀潮君認為,革命前輩們用鮮血和生命積攢下來的智慧和勇氣,將為今天的中國前行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湖南衛視和湖南經視等主流媒體進行了全集刊播,學習強國、芒果TV首頁推薦,人民網、央視網、搜狐、網易等轉載264篇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紅色文化資源承載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奮鬥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其內含的「紅色基因」是人民共和國的「遺傳密碼」,儲存著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信息。
湖南省委黨校教授、圖書和文化館館長王克修說:「《紅色印記》圍繞紅色文化進行故事的講述和挖掘,是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用紅色文化資源育人育心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是新時代加強黨員幹部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的創新探索,也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特殊形勢下向黨獻上的一份生日禮物。」
事實也證明,捍衛和發揚光榮傳統,守護和傳承紅色基因,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得以愈發強大,這個國家的人民愈發自信的源泉。這也是《紅色印記》能夠引發大家共鳴的原因。
▲眾多網友對《紅色印記》進行跟評。
觀潮君注意到,《紅色印記》一經播出就引發了網友的熱烈關注。在話題活躍的微博上,@湖南經視、@芒果幫女郎、@紅網、@衡東文旅等媒體官微和政務新媒體都對相關視頻進行了轉發。微博話題#紅色印記#閱讀量近百萬人次。紅網論壇推出《<紅色印記>第一集:開國領袖的家國情懷》貼文,很短的時間裡點擊量就達到了188972次。而在時刻新聞客戶端,網友留言如潮,《紅色印記》開播預告的互動評論就達831條,《<紅色印記>第一集》的互動評論1150條。
截至觀潮君發稿之時,《紅色印記》的全網點擊量已達到了1.35億人次。
中國名博沙龍主席一清告訴觀潮君,他曾在6月24日微信朋友圈中寫道,「明天就是毛澤東主席回韶山61周年的紀念日,有人會記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家園』故事麼?」
結果,7月1日,紅網就推出了《紅色印記》,而且第一集就是講述毛澤東同志的故事。「重溫領袖的往日故事,感慨今天的『日月新天』,真想向開國領袖們報告一聲:今天,盛世,正如您所願!」一清說,正是因為第一集的經典製作,讓他一日盼一日地開啟了「追劇」模式。
▲老一輩革命家後人接受採訪。
「『紅視頻』翻開的是一頁頁遠去的歷史,講述的是讓人淚目的英雄傳奇,傳承的是紅色文化的正統基因。我在想,這樣的選題、這樣的策劃,今後是不是可以更多一點,讓歷史告訴未來,讓『不忘初心』的囑咐時刻環繞在網絡時代人們的心頭。」一清說。
與一清同步「追劇」的還有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陸福興,「《紅色印記》於7月1日開播,在7月1日到7月6日我每天都在『追劇』的等待中,興奮而感慨良多。」陸福興說,六集《紅色印記》全是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生平印記,字裡行間卻充滿著他們的家國情懷、革命真情!作為當代湖南人,不僅要扛起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而且要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傳承中永不變異;同時,要深度開發湖南的紅色精神資源,使之成為湖南全面現代化發展的新動能。
「《紅色印記》正在嘗試做這件事情,它圍繞紅色文化進行故事講述和挖掘,用細節打動人心,令人耳目一新,開創了新媒體視頻宣傳的新模式。」陸福興認為,作為媒體的紅網是深度開發湖南的紅色精神資源的「先行者」。
▲曾經陪伴毛澤東身邊一起照相的這兩名小學生,也因為這段共同回憶和緣分,攜手結合,相伴多年。
陸福興的這一觀點得到了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長湯建軍的呼應,「紅網錄製《紅色印記》是充分運用新時代的新媒體手段,講好老一輩革命家『紅色故事』的成功試水,必將極大有利於傳播紅色文化和紅色革命精神,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
觀潮君認為,無論是黨員幹部還是普通群眾,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媒體單位,無論是在湘的湖南人還是遠在他鄉的三湘遊子,都應該將傳承紅色基因,發掘紅色能量為己任。
袁南生的詩中說:「共膽同肝重策馬,初心不忘再稱雄。」要知前路,必先知來路,必先憶故人,用好這筆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和精神財富,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文 / 王義正 有魚